头痛
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症状之一,常表现为持续性钝痛或搏动性胀痛。血压过高时,内脏及四肢小动脉显着收缩,因脑部血管收缩力差,于是流入脑部的血液就相应增多,引起动脉充血、扩张,产生头痛,甚至有时引发恶心、呕吐,这些情况多因血压突然升高使头部血管反射性强烈收缩所致,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眩晕
眩晕是高血压患者出现最多的症状。这是因为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供血不足,所以产生头晕。其次,血压波动会造成血管抑制性头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发作。另外,高血压可增强脑动脉的搏动感,进而对脑组织形成冲击和震荡,从而引起头晕。
失眠
血压持续升高可导致大脑皮层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从而间接引起入睡困难、易醒、睡眠不踏实、易做噩梦、易惊醒等失眠症状。血压升高,自主神经活性增强,引起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思绪万千,也会导致入睡困难。
耳鸣
耳鸣也是高血压常见的症状之一。血压高可导致内耳动脉硬化和痉挛,因供血不足使听觉神经功能发生退化,从而出现耳鸣、听力下降,甚至耳聋的表现。高血压引起的耳鸣主要表现为耳朵里会出现断断续续、嗡嗡作响的声音,声音比较低沉,常常为双耳发作,持续时间也较长。
肢体麻木
血压波动或升高时,全身小动脉出现痉挛,造成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引起肢体局部供血不足,出现四肢发麻,特别是长期患高血压得不到良好控制时,症状更明显。
“和”“或”都是病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可伴有心脏、血管、脑和肾脏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的全身性疾病,它有原发性高血压和继发性高血压之分。
医学上,将高血压定义为: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也就是说,只要达到其中一个标准的,即可诊断为高血压。根据血压升高水平,又进一步将高血压分为1~3级。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舒张压<;90毫米汞柱单列为单纯性收缩期高血压。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史,目前正在用抗高血压药,血压虽然低于140/90毫米汞柱,亦应该诊断为高血压。
血压很高,要注意了。
原发、继发要分清
从医学上来说,高血压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原发性高血压是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以体循环动脉血压持续性增高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继发性高血压是继发于肾、内分泌和神经系统疾病的高血压,多为暂时的,在原发疾病治好了以后,高血压就会慢慢消失。一般在医院确诊原发性高血压时,大夫会首先排除继发性高血压的可能。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涉及多种学科的疾病,但主要围绕高血压本身、内分泌及泌尿系统进行,所需要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史、体检、常规检验及必要的辅助检查。继发性高血压可见于多种不同的疾病,多见于嗜铬细胞瘤、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库欣病、肾血管狭窄、单侧肾脏实质性疾病(如肾积水、肾盂肾炎、肾包膜下血肿等)、胸主动脉缩窄、腹主动脉缩窄等疾病。不同的继发性高血压可有不同的预后,有些可以完全治愈。
原发性和继发性高血压有一些区别,生活中留心辨别的话可以分清楚。
①原发性高血压,血压升高及病程进展非常缓慢,如果在短期内血压明显升高、进展很快者,常是继发性高血压。
②原发性高血压多在40岁以后发病,如在青年(25~30岁)发病,要警惕继发性高血压。需注意的是,目前年轻人患原发性高血压的概率也增高了!
③原发性高血压引发的心、脑、眼底、肾脏等器质性损害,多在多年(平均10~15年)后发生;如果在短时期内发生靶器官明显损害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
④急进型、恶性型、低血钾及高肾素型高血压,多为继发性高血压。
⑤原发性高血压较易控制,预后较佳;继发性高血压,尤其肾性高血压,降压药物多效果不佳,预后较差。
⑥有特殊表现及有原因可查者,多为继发性高血压。
⑦原发性高血压约60%有家庭遗传史。
学会判断血压是否真高了血压分级断轻重
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不同,高血压分为3级。
1级高血压(轻度):收缩压140~159毫米汞柱;舒张压90~99毫米汞柱。
2级高血压(中度):收缩压160~179毫米汞柱;舒张压100~109毫米汞柱。
3级高血压(重度):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110毫米汞柱。
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
注:若患者的收缩压与舒张压分属不同等级时,则以较高的分级为准;单纯收缩期高血压也可按照收缩压水平分为1级、2级、3级。
高血压危险性分级
根据患者血压水平、危险因素及合并的器官受损情况对高血压患者的临床危险性进行量化,将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和极高危组。
低危组:高血压1级,不伴有危险因素。
中危组:高血压1级伴1~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不伴或伴有不超过2个危险因素。
高危组:高血压1级或2级,伴有至少3个危险因素。
极高危组:高血压3级以及高血压1级或2级伴靶器官损害及相关的临床疾病(包括糖尿病)。
小贴士
用于危险性分层的危险因素:当高血压患者合并存在下述情况时,其危险性则相应增加。
①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水平升高(1~3级);
②男性>;55岁,女性>;65岁;
③吸烟;
④总胆固醇>;5.72毫摩/升(220毫克/分升);
⑤伴发糖尿病;
⑥早发心血管疾病家族史(发病年龄男<;55岁,女<;65岁);
⑦加重预后的其他危险因素: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糖尿病伴微量白蛋白尿、葡萄糖耐量减低、肥胖、运动少、血浆纤维蛋白原增高、左心室肥厚(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X线检查)、蛋白尿和(或)血浆肌酐浓度轻度升高160~177微摩/升(1.2~2.0毫克/分升)、超声或X线检查证实有动脉粥样斑块(颈、髂、股或主动脉)、视网膜普遍或灶性动脉狭窄、缺血性卒中、脑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心肌梗死、心绞痛、冠状动脉血运重建、充血性心力衰竭、糖尿病肾病、肾功能衰竭(血肌酐浓度>;177微摩/升或2.0毫克/分升)、夹层动脉瘤、症状性动脉疾病、重度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乳头水肿。
一次升高不算高
很多人在体检中心或免费测血压的药店等地方测出血压高于正常值,于是就认为自己患了高血压,其实,偶尔一次的血压升高并不代表已经患有高血压。高血压的诊断需要多次反复测量,才能确诊。若一天中测量的血压都不在正常范围内,可再连续测量2~3天,血压仍旧高于正常值就应该及时到医院心血管科就诊了。医生会再次给您测量血压,并且让您做一些相应的检查,询问您是否有高血压头痛、头晕、心慌等不适症状,以便为诊断高血压以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白大衣也能升血压
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些人在家里自测血压每次都很正常,但是在医院诊室中测得的血压却偏高,被诊断为轻度或中度高血压。这一现象医学上称为“白大衣效应”,这类高血压被称为白大衣高血压。
研究发现,白大衣高血压在高血压人群中并不少见,其发生率为22.3%;其中女性患者明显高于男性患者,并且25岁以下人群发生率较高;初诊时常表现为单纯收缩期血压明显高出正常值。对于白大衣高血压,目前医学界尚没有明确其发生的机制,但可能与性别、体重、血脂、血糖、吸烟等有密切的关系,并且可能还与一些患者产生的应激反应和警觉反应有关。
白大衣高血压在医院中偶测血压并不能反映患者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血压水平,所以诊断的时候,不能以一次测得的血压为标准,需要进一步做24小时动态血压测量。如果患者在医院测血压高于正常标准,而24小时平均血压正常,则即可诊断为白大衣高血压。
至于白大衣高血压是否需要治疗,必须从两个方面来看。一方面,白大衣高血压毕竟不是通常的高血压,不需要草木皆兵。另一方面,这种稍遇风吹草动血压就上升的状态,对身体肯定不利,并可能成为激发急性心脑血管病变的诱因。有研究表明,白大衣高血压与一般高血压一样,可能对心、脑、肾等靶器官造成慢性损伤。所以,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至少应该把它看成发生高血压的前奏,或者是早期高血压。因此,预防性地给予适当治疗是必不可少的。可以在平时注意限盐、减肥、适当体力活动、重视劳逸结合和心理调摄。如果通过这些措施解决了问题,那就不必再用药了。
特殊类型的高血压——H型高血压
如果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舒张压≥90毫米汞柱,同时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HCY)高于或等于10微摩/升,那么就属于H型高血压。简单地说,诊断H型高血压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高血压患者,二是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血液中的同型半胱氨酸高于正常值)。在我国,75%的高血压患者是H型高血压。H型高血压患者与单纯高血压患者相比,更容易发生脑卒中,有研究显示,H型高血压患者脑卒中发生率比单纯高血压患者高出5倍之多,比正常人高25~3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