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在学校体育馆里活动,克莱一时性起,当着大家的面,憋足力气,一拳竟将吊着的沙袋打破了,周围的同学个个看得目瞪口呆。有一个与他要好的同学说:“你现在这么厉害,可以去找杜勒斯报仇了。”克莱听了,淡淡一笑,说:“教练说了,拳击不是用来打架的。再说,他也没有练过拳击,我就是打赢了他,也不光彩。”
5年后,克莱摘取了1960年罗马奥运会轻量级拳赛金牌,又过了4年,克莱成为世界重量级拳王。新闻发布会上,新任拳王大声宣布:“我不再是马塞勒斯·克莱,那是奴隶的名字。从今以后,我是穆罕默德·阿里。”
阿里最终成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拳王,他一生征战61场职业比赛,只输了5场。
在阿里最近出版的自传里,他说:“我一生有幸遇到了两个贵人,一个是马丁,是他让我走上了拳击道路;另一个是杜勒斯,如果最初我没有把他当做敌人,当做我一心想打败的对象,我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我非常感激他。现在,我和他是很好的朋友。”
是的,每个人的一生中都可能遇到帮助自己的贵人,只是,千万别忘了,那些我们想要战胜的对手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成就了我们的事业,他们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
撬开你的心门
文/王小艾
当绝望的时候,只要把心门撬开一点点,希望的光就会透进来。
安那西,是法国最古老的城市。莫尔是那里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医生,在他手上起死回生的人数不胜数。
然而20年前,他却是一个劳改犯,因为情人背叛他投向了别人的怀抱,他一怒之下刺伤了那个男人,由一个名牌大学的学生变成了犯人,开始了三年的牢狱生活。
等他出狱后,情人早已经嫁人,而劳改犯的身份也让他在找工作的时候受尽了白眼和嘲笑。在极度的痛苦中,莫尔一气之下跑去抢劫。他早就注意到在街东有一家是很好的猎物,大人都出去上班很晚才回来,只剩下一个盲童在家,非常容易得手。
于是,他撬开了大门,带着一把匕首蹑手蹑脚地进到了屋内。一个稚嫩的声音问:“是谁啊?”莫尔随意地找了个借口:“我是你爸爸的朋友,他把钥匙给我了。”小孩听了很高兴,毫无防备地说:“欢迎您,只不过我爸爸还要等到晚上才能回家。叔叔,您愿意先和我一起玩一会儿吗?”他睁着明亮的却什么都看不见的眼睛,满脸的期待。在这种祈求的神情下,莫尔竟然忘了来此的目的,一口答应了。令他惊讶的是,这个8岁的盲童钢琴弹得行云流水,乐感极好,一段段轻快的音乐,就是一个正常的小孩也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更何况是个什么都看不见的小孩呢。弹奏完钢琴后,小孩还给莫尔画出了一个自己感受到的世界,太阳、花朵、父母、伙伴等等,在这个盲童的世界里不是一片空白,虽然他的画是那么的笨拙,连圆和方都分不清楚,可是他却画得那么认真,那么虔诚。
“叔叔,太阳是这个样子的吗?”莫尔忽然很感动,他用指尖在盲童的手心里画了好几个圆圈,“太阳是这个样子的,又圆又亮,而且是金色的。”“叔叔,什么是金色啊?”他仰着小脸追问。莫尔愣了一下,然后把他带到阳光底下:“金色是一种很有生命力的颜色,能让人觉得温暖,就像我们吃的面包一样给人力量。”盲童开心地用手在四周触摸:“叔叔,我感觉到了,真暖和啊,它应该是和叔叔的微笑一样的颜色。”莫尔耐心地为他描述了很多物品的颜色和形状,他尽量讲得生动形象,让这个原本想象力很丰富的孩子容易理解。盲童易凯听得那么出神,他没有了视觉,可是他的触觉、听觉和感受能力比一般的小孩都强很多。时间在不知不觉中流逝。
最后,莫尔才想起来此的目的。可是,他再也不可能去抢劫了。只不过是受了点世人的白眼和生活的打击就准备去犯罪,和易凯比起来,他是多么无地自容啊。他给易凯的父母留下了一张字条:“尊敬的先生和女士,原谅我撬开了你们的门。你们是伟大的父母,养育了这样好的儿子,虽然他的眼睛看不见了,但是他的心很明亮,他教给了我很多东西,撬开了我的心门。”
三年之后,莫尔自学完成了大学里热爱的医科学业,开始了医生生涯。
六年之后,他和同事们一起为易凯成功地完成了眼科手术,让他见到了光明。易凯终于成为一位出色的钢琴家,在全国各地开始演出。每一场演出,莫尔都尽量到现场去,在台下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默默地倾听着当年的盲童弹奏的、能够洗涤他心灵的音乐。
在莫尔对世人和生活失望的时候,是小易凯的乐观和坚强给了他温暖和信心。在一个黑暗的世界里生活着的易凯,从没有对生活绝望而自暴自弃过,他让人看到了一个人的生命力有多么的强大,那种对生活的向往和热情,深深地打动和感染了莫尔。
爱从来就能创造爱,希望也可以点燃希望。一个小小的善可能会打消一个萌芽的恶,一点点的希望也许就能挽救一个绝望的人,甚至因此而改变一个人一生的命运和许多人的生活,比如莫尔曾经帮助过的那些人。当绝望的时候,只要把心门撬开一点点,希望的光就会透进来。
请允许我回来
文/戚祥浩
偶尔,她还会想起那天的经历,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为她所做的一切。
同学们都参加工作时,她将自己锁在家里,没日没夜地啃那厚厚的司法考试复习资料。第一年没成功,她有些沮丧;第二年又失败了,她感到了气馁,她一再安慰自己:坚持,明年一定能行。第三年、第四年,连续的打击让她不禁心灰意冷。看着父母日益苍老的背影,看着他们每天都盼着她成功,她让他们等了四年,四年来,父母都笑着对她说,孩子,没关系,下次再来。为了父母,她鼓起勇气再试一年,然而,失败缠上了她。
得知成绩的那一刻,她想到了死。3月4日下午2点36分,她在“法专在线”的社区论坛上发了名为《爸爸,妈妈请你们原谅》的帖子:连续五年参加司法考试未通过,我付出太多,太累了……辜负了父母的期望。
很多人意识到这是一个“绝笔帖”,他们纷纷在后面跟帖,劝她不要做傻事,要坚强,要多为父母考虑,要知道年轻就是本钱,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些网友专门跟帖描述自己类似的经历,告诉她生活的阴云其实很容易过去,他们曾经遭受过更大更猛烈的挫折,可他们现在都过得很好。
网友的留言她都看到了,她还看到了论坛版主多次发来试图跟她联系的帖子。她脑中想的却是,如果活下去,势必拖累父母更久,他们早就到了该享福的年纪啊。她于是又一次发帖:谢谢你们,我已经决定了。
之后,她捏紧了口袋中的安眠药。她想找个结束烦恼的地方,但她起不了身——善良的网友们不断地发消息、跟帖,他们对她的鼓励、关爱和理解,仿佛磁铁一样牢牢吸住她那颗绝望的心。
她不知道,虚拟世界外,一场拯救行动也在悄悄地进行着。管理员发现她的IP地址在温州,便立即打电话给温州110;同时向温州市长热线发出求助信息,希望他们联系电信部门,尽快查到她的上网地址,第一时间通知她的家人。
警察寻找她的同时,越来越多的网友加入拯救她生命的行动。他们尽力寻找现实中认识她的人,甚至一些温州网友表示愿意聘请她到自己的公司上班。
晚上7点多,警察终于找到她上网的地方时,她却于几分钟前离开了,因为上网的那个公共场所要关门,她不得不换了地方。
短短时间内,论坛翻页已达十多页,跟帖上百条,阅读人数两千多人。看着不停闪烁的消息提示,看着仍然不断增加的帖子,她禁不住泪流满面,为她愚蠢的想法,更为无数善良的人们。
3月5日零点11分,她又一次发帖:请允许我满含泪水地回来……已经把准备好的安眠药扔到河里了……
发完帖子,她想,活着,真好,她再也不会试图去做傻事了。
她要下线时,无意间看见刚刚还成片亮着的会员头像,一下子暗了大半。
她的眼泪又一次夺眶而出。她知道,那些网友,为了劝说自己,可是彻夜守在电脑前啊!
此后,她变了个人似的,不再每天锁在家里啃那枯燥的法律条文。她找出压在箱底的同学录,掸去上面的灰尘,一个个号码拨过去,问他们的近况,然后大声说,她很快也要工作了。她以前不习惯跟陌生人接触,觉得他们不可靠不能信任,现在,她对每一个迎面而来的人保持微笑。她仍常去“法专在线”,一天不去,网友发来的消息会塞满她的信箱——更重要的是,她发现让父母欣慰的地方有很多,比如给父母捶捶背,比如抢在母亲前头去洗碗,比如到旧书市场淘来父亲爱看的战争书籍……
偶尔,她还会想起那天的经历,想起那些善良的人为她所做的一切。
真正的圣诞节
文/喻丽清
他们准备了两个大纸箱,每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吃的、穿的和玩的。总在圣诞节的前两天,把箱子送去。
8年来,每到大雪纷飞的时候,华森一家便开始忙着打听一件事,谁是这附近最穷苦的一家?
他们每个礼拜天上教堂的时候,都多少能收集到一些资料。华森太太把听来的故事记在一张小卡片上,这些卡片到圣诞节前的一个礼拜要交给她的孩子们——约翰和玛丽。
两个孩子都上中学,一个高中,一个初中。他们从很小的时候就很欣赏爸爸给他们设计的这个圣诞游戏了——现在他们已经正式给这个游戏起了一个名字,叫“我们的分享”。
8年前,他们的圣诞游戏差不多也是到12月就开始。那时候,两个孩子也很热衷于一些小卡片——那是他们的礼物清单。他们总是写上:“我要……我要……”直到圣诞前夕,他们都有权把卡片要回来,涂涂改改。有一年,小约翰打开了圣诞礼物,非常不高兴:
“爸爸,这不是我写的圣诞愿望啊!”
华森先生非常失望:“你要的东西,刚好店里都卖光了。我以为你也会喜欢这个的。”
小约翰委屈地诉说着:“让我到班上怎么跟同学说呢?麦凯的父亲每年给他3个圣诞愿望。你是大学校长,却只给我一样礼物,还这么吝啬。”
华森先生心痛不已,他想起自己的童年,冬天用围巾裹着头,只留出两只眼睛,迎着风雪,还要骑着脚踏车挨家挨户地送报。放了学,运气好的话,给人汽车上蜡。他的钱总是留到圣诞节给母亲,让她买件像样的衣服——全家每个人有件新衣服,他已心满意足。倘若父亲还能在救世军的商店里,买来一样全家人都可以玩的二手玩具,他们的圣诞节便更是欢天喜地。可是,他的孩子呢?每个节日都有每个节日的礼物,生日还不算在内,他们的权利似乎远比义务多得多,他们已对“我要……”习以为常。
“时代不同了。我们小的时候,有3个圣诞愿望的家庭一样也有。比我们穷的更不会少,只是我们不知道罢了。以前,我母亲告诉我,我们有一位邻居老太太直到去世,大家才知道她家里没有烤箱,想想,一个人从来没有吃过感恩节的火鸡!”华森太太安慰着垂头丧气的先生。
“从没有吃过感恩节火鸡的老太太”给华森先生一个灵感,他开始了这个“分享的圣诞节”的计划。
8年来,他再也不寄圣诞卡了。等到节日的热潮过去,他才开始给每张卡片回信。他的信总是这样子的:
“今年我把买圣诞卡的钱用来买了一些吃的。同时,我把准备送给您的某某礼物,转送给了某某家人——为他们无力过冬的挣扎,我们至少愿与他们分享我们圣诞的快乐。您说是吗?”
他们的圣诞卡并没有因之减少,他们从来也不曾失去过朋友,却换来更多的理解。
孩子们也开始更加了解这个世界。“分享”渐渐不成其为游戏了。圣诞的意义成为更重大的使命——在他们小小的心灵里多出了这种意识与觉醒——这是华森夫妇最感欣慰的事。
8年来,每一年他们都要选出最需要帮助的两个家庭。他们准备了两个大纸箱,每个箱子里面装满了吃的、穿的和玩的。每样东西,都由两个孩子精心包裹,写上他们朋友的名字。近年来,连这两个人家的选择,也交给孩子们去做。
玛丽时常在念完那些卡片之后,沉默良久。以前,她仅仅知道讶异;
“啊,我不知道竟有人家大雪天没有暖气。”
“啊,我不知道竟有人全家都病着,从来没有过一棵圣诞树。”
现在,除了自己的世界,她的心里明白——还有别人的世界。别人的世界里,也存在别人的幸与不幸。
是的,这世界最糟糕的就是:有钱人的故意冷漠和穷人的嫉妒与仇恨。
是不是只有“分享”才能冲淡那些尖锐的对比?孩子们不甚明白,但是他们每年都说:
“等我长大了,我也要这么做。”
华森一家,总在圣诞节的前两天,便开着车到孩子们选好的那两个人家去。
约翰和华森先生抬着大纸箱,华森太太按了门铃,玛丽对开门的人说:“圣诞快乐!”
他们留下纸箱,在那些惊愕得连他们的姓名都没有想到要问的一家人还来不及觉得难为情之前,便又开车走了。
8年了,在华森夫妇和孩子们愈见深厚的同情心里,一年比一年更明白圣诞节的意义。
谢谢你借给我一冬的温暖
文/叶子朋
他不是那种恶意使诈的人,也许他只是需要帮助,善良的她相信总有一天,他会回来改正自己的过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