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疑问句//
一个好的询问,往往是从一个好的疑问句开始的。现实中,人们通常会忽略一个问题中最根本、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疑问”,如谁(who),什么(what),何时(when),哪里(where),如何(how)以及为什么(why)。
多数人倾向于以这样的方式来开头:“你可否(Do you)……”
或者“你愿意(Could you)……?”这样的开头询问一般只会给你带来“Yes”或者“No”这类最简单的答案。如果你的问题能够引发对方叙述性的回答,除了获得更为丰富的信息外,对方的信息量往往还会反过来激发你更深入的询问。
简言之,通过精确而有效的询问来收集信息是十分重要的。
一个优秀的询问,或者说有效的交流方式应该是这样的:
“你昨晚做什么了?”
“我昨晚去剧院了。”
“还做别的事情了吗?”
“没有,仅仅是去剧院了。”
“你去的哪家剧院?”
“福克斯剧院。”
“福克斯剧院在哪?”
“在丹佛市中心,穿过会展中心便是。”
“你看的什么剧目?”
“《雅科仕的复兴(A Revival of Equus)》。”
相比较而言,有些询问方式却无法获得更多信息:
“你昨晚是不是做什么有趣的事了?”(Do you…开头)
“是的。”(Yes)
“去哪里了?”
“去市中心了。”
“只是去逛逛?”
“不是。我买了剧院的票。”
“你看了场精彩的演出吗?”
“是的。”(Yes)
看到这些,你就会对询问的有效性作出自己的判断。用这种毫无技巧的方式与人交流,往往使别人觉得没有什么可说的。
其实,关于询问技巧的讨论,我们才刚刚开始。因为,正确的询问方式是:询问者应该表达充分的好奇心,而不是先入为主地对某事或某人评判。使用好的问题结构,在你的话题中体现出你的好奇心,而不是你的偏见或成见。
比如,在政治事件的新闻采访中,通过有效的询问,你可能会获得超出预期或是与预期情况完全相反的信息和线索。
或许,有人要反驳我——你看啊,许多著名的采访,他们的问题结构和询问风格并非总是依赖于你所说的这些技巧——相反,那些问题大多违背了你所说的询问原则。
比如,迈克·华莱士(Mike Wallace)的提问,常常“不按牌理出牌”。
华莱士是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著名新闻节目《60分钟》的创始人之一,曾担任该节目的主持人长达近40年之久,他曾经采访过世界上无数著名政治人物和各界名流,并以其辛辣、强硬的主持风格和近乎于“审讯”的采访方式被全世界观众所熟知。
华莱士具备优秀的处理最具争议性、危险性题材的能力,已经成了新闻界的传奇。他有一句名言:“采访肤浅的人别找我。我宁愿辞职也不会这么干。”在华莱士将近40年的主持人生涯中,他的“非突袭式采访”(提前预约好的或是被访者有心理准备下的采访)成了行业的标准,他自称他的工作是“走在虐待狂和知识分子的好奇心中间的一条线上”。比如,他采访芭芭拉·史翠珊(Babara Streisand)时,其询问可以让这个坚强的女士落下酸楚的眼泪;他激怒伊朗宗教领袖阿亚图拉·哈梅内伊(Ayatollah Khamenei),使对方激动地处于对埃及总统安瓦尔·萨达特(Anwar Sadat)事件的辩解中。
很多接受过他的采访的人,可能都会觉得当自己被华莱士质问的时候,自己仿佛是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Guantanamo BayDetention Camp,位于古巴东南沿海关塔那摩湾,是美国海军基地军事监狱,且是一块法律上的边缘地带,嫌疑犯关在这里没有罪名,也不能请律师,或是进入司法程序,犯人不知道自己的命运,或是哪一天会被释放)里的未获最终判决的囚犯。
然而,尽管华莱士的询问方式具有强烈的“观赏”色彩,但实际上,他的所有询问几乎都有一个特点,那就是立场保持中立。他习惯于采用“质问”的方式,简洁有力,问题直指内核,毫不留情面,直到把被采访者逼到一个难以动弹的角落里,但在他犀利的各种问题中,却不见任何带有偏见的态度上的瑕疵。
而且,他往往都会设置出一些可以使被采访者感到愉悦的提问,就像下面这些提问:对小说家艾茵·兰德(Ayn Rand)——“客观主义(Objectivism)的创建者”的提问:“什么是兰德主义(Randism)?”对美国前总统罗纳德·里根的提问:“在您的竞选过程中,一共有多少黑人参与?”
对娱乐明星芭芭拉·史翠珊的提问:“你为什么一直这么有魅力?”
相比较而言,华莱士的儿子克里斯·华莱士(Chris Wallace)——一位艾美奖(美国电视界的最高奖项,在美国,其地位类似奥斯卡奖于电影界、格莱美奖于音乐界)获得者——与他的父亲有所不同,他善于直接将问题聚焦于深入发掘和深度讨论上。
他的风格体现在自己在询问方面的有效性和独特性。他通过自己的方式去成长,并且在“立场保持中立”这一点上比他的父亲往前迈出了更坚实的一步。
所以,关于询问,还有一点值得我们注意——无偏见的询问。
在《大卫深夜秀》主持人大卫·莱特曼(David Letterman)的一系列访谈中,我注意到许多问题的设置都围绕着一个“关键词汇(Key words)”,然后一个问题接续另一个问题。这样,提问者可以使话题保持在这些“关键词汇”上,并且让观众的注意力放在关于这些“关键词汇”的戏谑、谈笑般的评论上。这是一种更为高明的技巧。比如莱特曼对萨莎·拜伦·科恩(Sacha Baron Cohen,演员、主持人,曾出演电影《波拉特(Borat)》)的采访。
2006年,科恩携电影《波拉特》做客《大卫深夜秀》。影片《波拉特》讲述的是一位哈萨克斯坦的节目主持人波拉特,为了考察西方国家的媒体发展水平,来到美国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当莱特曼将话题转到影片中波拉特采访国家元首的场景时,莱特曼提出了自己的问题:你希望我们知道你哪些事情?关于哈萨克斯坦,你希望我们了解哪些事情?
当你在美行旅行时,你从这个国家学到了什么?
我们应该从电影片段中看到什么?(他在询问这个问题时,关于电影的部分片段被展示,那个片段讲述的是关于美国的驾校课程。)
当这些被拍成电影时,你正身处哪个国家?
莱特曼是个娱乐明星,而不是记者,但他在这场访谈中,扮演了一个专业记者的角色,他将自己很好地融入到了专注于提出优秀问题的记者的角色中。
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要考虑到我曾主张的另一个问题:无偏见的询问。虽然,在许多情况下,人们在提问时难免会裹挟偏见,有时这种偏见可能会是提问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请继续考虑如何像迈克·华莱士一样,把问题变成锋利的匕首——而不是一直徘徊于迟钝的边缘。
一定要思考如何直接地、无偏见地提出问题。请考虑并漫步于你的问题:什么才是你最想引起被询问者关注并回答的,什么才是你真正想要获得的答案。
//“怀有偏见”的好奇心//
在前面我们提到,在询问时,一定要保持好奇心。
这里的好奇心是指没有偏见,保持公允、客观的态度的好奇心。
保持这种心态,你可以发现自己自动进入了一种询问模式,你无偏见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将被开启,可以远离来自其他人的肆意评价,并且不会扭曲询问的主题或添加不客观的色彩。
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新鲜空气》的节目主持人特里·格罗斯(Terry Gross),是一位客观公正而又机敏聪慧的询问者。在采访中,她总是谨慎小心、思维缜密,并且总是对受访者保持独特的好奇心。如果说她对受访者存有偏见,那也是“受人欢迎”的偏见,所以她总是能够与受访者迅速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她于2013年5月采访了著名小说家史蒂芬·金(Stephen King)。
格罗斯从对方的最新一部小说打开了话头儿,针对这部犯罪题材的小说提出了如下问题:“对于这部小说的风格,你从一个写作者的角度和一位读者的角度,分别有哪些偏爱?”这个问题其实紧跟着把一连串的“为什么”“关于什么”“谁”等问题抛给了受访者,并且显示了采访者对这部小说的偏好。
当然,格罗斯并非所有采访都是如此开头。事实上,她在采访中也有“臭名昭著”的时候,比如对吉恩·西蒙斯(Gene Simmons)的采访。
西蒙斯是摇滚乐队KISS的组建者和主唱。西蒙斯纠正了格罗斯对其出生时的犹太名字(Hebrew)的发音——采访从一开始就变得有争议,并且遭遇到障碍。相比于对史蒂芬·金的采访,格罗斯在这个采访中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她用3个“你曾经(Did you)……”开头的问题进行了采访。这种问题更像是检察官询问事故目击者,而不像是出现在采访中的恰当问题,尤其不像是在脱口秀节目里出现的问题。
随着采访的进行,她几乎放弃了询问更有价值的问题,放弃了采访者的角色:特里·格罗斯:你能否告诉我,你最在乎的其实是钱吗?
吉恩·西蒙斯:我的回答会满足你的期待,而且,我知道你会反驳我的观点。然而,在这个星球上……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最重要的东西……事实上,的确是钱。你需要我来证明这一点吗?
特里·格罗斯:好吧,让我们停止追问这个问题。但是,你现在到底有……有多少钱?
吉恩·西蒙斯:呵呵,比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工作要多很多。
特里·格罗斯:嗯,这我知道。我……你似乎对于谈论金钱这个话题非常敏感、有戒心,不是吗?
吉恩·西蒙斯:不是这样的!我是想尽力告诉你,这个世界上还有许多其他有趣的事情可以做。比如,读书。我读过的书不算少,也许和你读过的一样多。但是,现在有一些偏见……
特里·格罗斯:请等一下,我们能用一种更直接的方式去交流吗?吉恩·西蒙斯:当然。
特里·格罗斯:我并不是想在这里说我有多聪明、机智……吉恩·西蒙斯:你没有……
特里·格罗斯:我同样也不是想在这里说你不够聪明、机智或是不读书,抑或是没有能力赚很多钱……
吉恩·西蒙斯:我并没有针对你,你为何变得这么敏感?特里·格罗斯:(笑)这是被你传染的。
吉恩·西蒙斯:好吧!
特里·格罗斯:我们能将焦点回归到我们正讨论的问题上来吗?关于你的化妆技巧。你一般用什么去画你的脸?你从来没有打破过这种方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