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成任务≠创造结果
战争是残酷的,其结局往往决定着一方的命运,藏獒同狼群的战争也是如此,藏獒知道,不是狼死就是自己和主人的存活,因此,它们一旦参战,心愿只有一个:打赢!只有赢得胜利,主人的生命和财务才会获得安定,主人和自己才能得以安居乐业。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藏獒的坚守品质。
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藏獒拥有如此强大的战斗力的原因:“结果”是大家共同的追求,在奔向结果的道路上,很少有人会喊累,很少有人会计较自己得到了什么,很少有人会念叨“我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因为所要的结果是一致的,成员具有不知疲倦、不畏艰辛的拼劲,工作执行得完美到位也就不足为奇。
工作中,老板关心的不是出现了什么问题,应当怎样去解决;他们关注的只是问题有没有得到解决,有没有一个确定的结果。在这里,很多人有一个思想上的误区,认为自己只要完成了老板交代的任务,就是创造了业绩,得到了结果。实际上并不是这样,任务只是结果的一个外在形式,它不仅不能代表结果,有时还会成为我们工作中的托词和障碍。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必须要明白一个基本的不等式:完成任务≠创造结果。
领导让小刘去买书,小刘先到第一家书店,书店老板说:“刚卖完。”之后他又去了第二家书店,营业人员说已经去进货了,要隔几天才有。小刘又去了第三家书店,这家书店根本没有卖的。
快到中午了,小刘只好回公司,见到领导后,小刘说:“跑了三家书店,快累死了,都没有,过几天我再去看看!”领导看着满头大汗的小刘,欲言又止……
买书是任务,买到书是结果,小刘去实践任务,去没有得到结果,也就是说,他有了苦劳,却没有功劳。而公司要靠结果生存,靠功劳的叠加来强大,没有结果,一切都是空谈。其实,要结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难,只要动一下脑筋,就可以想到许多好主意,如小刘买书,至少有三种方法可以保证他完成任务,拿到结果。
方法一:打电话给书店,确定哪一家书店有这本书,再去购买。
方法二:上网查找这本书的信息,向网上书店订购或直接联系出版社邮购。
方法三:到图书馆查是否有这本书,如果有,就问领导愿不愿花钱复印。
这三种方法都可以保证小刘得到书,但他没有这样做,就因为小刘没有将“任务”和“结果”分清楚,只停留在完成任务(去买书)的阶段,而没有考虑结果(买到书)。而且他的头脑中也没有“结果思维”,不了解执行的最终目的是要一个好的结果。
我们经常听到某些人讲:“没有功劳也有苦劳。”苦劳固然使人感动,但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只有那些为企业创造实实在在业绩的人才能够赢得公司的青睐,才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
强者只为结果坚守,以结果为念,是指对他人的承诺,在限定时间内给出一个结果。它不是交差,而是要完成任务;不是做事,而是要创造价值。一个企业有没有追求结果的精神,工作状态会截然不同。有结果意识的,会请缨任务、创造任务、分享任务、下达任务、执行任务、完成任务;没有结果意识的,那就是推卸责任、制造麻烦、扯皮任务、推给上司、拖延时间、不了了之。通过这个比较,可以看出以结果为取向是一种积极主动的执行文化,是一种源自内心的价值观,它所传达的理念,能够使工作者的思维模式发生巨大转变,从而使整个团队执行力高效提升。
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要关注结果,没有结果,一切等于空谈。如果一个企业不追求利润这个“结果”,这个企业肯定会垮掉。如果一个人做每件事情都是以完成“任务”为原则,那么这个人可能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耗费自己的一生。
不管你的能力如何,工作是否努力,想在公司里成长、发展、实现自己的目标,你就需要交出过硬的业绩。只要你能创造业绩,不管在什么公司,你都能得到老板的器重,得到晋升的机会,因为业绩是公司发展的决定性条件。业绩至上,结果至上,我们要在头脑中埋下“功劳意识”,向执行过程要结果,带着结果来复命。
藏獒坚守论:
“结果决定一切”,这也许会使许多人的努力看上去白费了,但历史就是按照这种法则在运转的,所谓“成者王、败者寇”,所以,猎物是对藏獒坚守能力的一个证明,而结果是对一个员工能力的最佳评价。
不做无用功,围绕猎物展开行动
藏獒在战斗的时候,眼睛总是一动不动地盯住敌人,直到胜利为止。这样做的原因很简单,敌人是藏獒的行动方向,只有眼睛盯住猎物,才能在行动中有所收获。
这个道理适用于藏獒族群,同样适用于员工。现实中,常常出现一些人因为没有锁定方向,看似忙忙碌碌,最后却发现效率低下,一无所获。
有一个人要在客厅里钉一幅油画,请邻居来帮忙。油画已经在墙上扶好,正准备钉钉子,邻居说:“这样不好,最好钉两个木块,把画挂在上面。”这个人觉得邻居的意见有道理,就请他帮着去找木块。木块很快找来了。正要钉,邻居说:“等一等,木块有点大,最好能锯掉一点。”于是便四处去找锯子。
找来锯子,才锯了两下,邻居又说:“不行,这锯子太钝了,该磨一磨。”这个人家里正好有一把锉刀,就把锉刀拿来了,却又发现锉刀没有把柄。为了给锉刀安装把柄,这个人去附近的一个灌木丛里寻找小树。要砍下小树时,他又发现他的那把锈迹斑斑的斧头实在不能用了。他又找来磨刀石磨斧头,可以为了固定住磨刀石,必须得制作几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条。为此他又去寻找一位木匠。然而,这一走,就再也没见他回来。下午邻居再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在街上,帮助木匠从五金用品商店里往外抬一台笨重的电锯。
在现实工作中,有很多人像故事里的这个人一样,看上去总是埋头在解决一些当务之急,然而实际上却是在做一些无效的工作。
承认没有成效的忙碌是具有严重危害性的,承认无效忙碌就等于承认低效率,就会导致企业员工不再积极进取,而是得过且过。这样企业没有任何效益可言,只能造成企业资源的无限消耗。
一家公司的生产效率低下,总经理尝试了各种办法都未能解决这个问题。最后,总经理聘请了一位咨询顾问来帮助其解困。咨询顾问通过观察各部门人员的工作情况后发现,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就是许多人都在用错误或低效的方式做事,还有一些人游离在公司的核心业务之外行动。
据此,咨询顾问让各部门经理分别列出所在部门每月、每周、每日与公司的战略目标息息相关、对各部门绩效提升至关重要的五项任务。接着,又让他们将这些任务依次按重要性排序,并按照顺序严格执行。员工们严格按此执行,去除了那些费时费力的无效忙碌,公司的效率得到了飞速的提升。
为了提高效率,企业动员了很多力量,从总经理到咨询师,再到员工,他们都是为了这个结果而努力,正因此,最终这个企业的效率的高了提升。围绕结果展开行动,才能缩短与成功的距离,少些无用的忙碌。
我们都知道企业是由人创办的,是由人推动的发展的,是受人管理的,也是为人服务的,美国某跨国公司的总裁说过:“如果我一夜之间失去了所有的财产,而只要我的优秀员工在,我同样可以重新开始”。从这话中我们不难看出,员工对企业的重要性,员工是管理者的手足,是企业的核心,是利润的发动机,员工只有提高工作效率,给企业带来是在的价值,才能促进企业的良性发展。
企业是靠结果而存在发展的实体,没有结果,一切免谈。站在老板的角度上来说,也许开始还会无比仁慈地容忍你的碌碌无为,但是时间久了你还是没有任何作为,那么老板就会怀疑你的能力有问题,让你另谋生路。
忙碌本没有错,但是,最重要的是你得忙出结果,千万不要让自己成为整日忙碌的无效工作狂。市场只认效率,企业只认结果。企业只能创造效益,员工只能拿出成绩。消费者是绝对不会去购买因为企业员工千辛万苦制造出来而质量却不好的产品的。
藏獒坚守论:
做任何事都要追求一个好的结果。我们的行动应该围绕着结果展开,而不是漫无目的地做无用功。预想结果,并为结果而努力执行,才是我们应该做的。
结果至上:对结果志在必得
曾经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观察:一只藏獒在草丛中埋伏了几天之后,却连一只猎物也没抓到,这只藏獒处于饥饿状态。但它从没有放弃过,仍旧埋伏在那里期待猎物的出现。
或许,就是这种饥饿状态促使它积极地面对失败,让它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所以面对失败,它不退缩、不屈服,甚至没有一点沮丧。它不会像人一样,在失败之后不停地抱怨,不停地为自己寻找各种各样的借口,它要做的只是默默地承受失败、忍受饥饿,然后从失败的行动中总结经验教训,以便在下一次捕猎时避免重蹈覆辙。
在竞争激烈的当今职场,有人靠自己的努力获得了成功,有人因缺乏毅力和决心滑向了失败的深渊。一个人,其最终是获得成功还是失败,主要在于其是否像藏獒一样拥有对结果志在必得的态度。
1928年,乔·吉拉德出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底特律市东郊的一个贫民窟,他居住的地方离他少年时期的偶像乔·刘易斯家只有一英里,当乔·刘易斯成为世界拳王时,乔·吉拉德只是一名挣扎在贫困沼泽里的穷苦少年。
1977年,当乔·吉拉德离职退休时,他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他平均每天销售6辆轿车,保持了连续12年的全球汽车销售的最高纪录。他的这一纪录被载入了《吉尼斯世界大全》。
传记作家汤普生为乔·吉拉德作传时发现了一些秘密。
汤普生在乔·吉拉德屋子的墙上发现了许多人的照片。乔·吉拉德解释说,这些人都是销售业绩惊人的员工。他初入这个行业时,还非常年轻,没有经验,那些员工们的业绩让他望尘莫及。每天早上面对这些员工的头像,他都要在心里默念一段誓言:一定要超越他们。
这种习惯支撑着乔·吉拉德走过了他刚刚踏入推销的最初几年。
刚开始进入推销业,因为没有经验,总是频频失败,身边的朋友也是日渐稀少起来。这个时候,乔·吉拉德却对自己说:“没关系,笑到最后的才是胜者。”目标在他心里就像一座高山,他坚信自己一定会超越它。他牢牢地坚守自己的目标,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就这样,三年后他成为美国汽车推销的翘楚。
成功者做事均遵循全力以赴的工作精神及工作方法。成功者做事,必事先考虑其可行性、可能代价、失败的必然及可能风险。在思考清楚这一切之后,一旦作出决定,就会马上开始着手一项新的工作。而且他们共同的特点是一旦投入,必全身心投入,对于结果更是志在必得。否则,他们就宁愿放弃不做。
1987年,李健熙从父亲手中接掌三星。1993年,他开始重塑三星。1993年7月初,李健熙觉察到必须尽快做好改变和革新的象征性措施,于是就命令秘书室次长李鹤洙立刻实施“7-4制”,也就是三星所有员工上下班时间调整为上午7时到下午4时。
一直强调“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以及“从我开始改变”的李健熙,为了三星必须生存下去的急迫性,升起了“7-4制”的改革旗帜。
以下是李健熙的讲话内容:“在早上7点或7点30分上班后,设法在下午4点或5点以前完成当天的工作,不要只是说说而已,而是要贯彻实行。下班后可以找个地方去运动,见朋友或去学习语言,但务必要在6点30分以前回到家。”
当年,三星原本的上班时间是上午8时30分,提早1小时30分上班的变化,使这些“没睡醒”的三星员工,亲身体验到了“改革”的新措施。
实施“7-4制”后,三星公司调查员工下班后如何利用时间,发现61%的人参加学习课程,24%的人和家人相处。“7-4制”诱导员工开发自我,带来以质为主的变化和体制上的调整,使三星不论在任何经营环境下,都能创下年平均数万亿韩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