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佛祖释迦牟尼的故乡
尼泊尔是佛陀的故乡,因此这片国土与佛教有着不解之缘。佛教在尼泊尔经历了起起伏伏。
尼泊尔曾是汉地佛教和藏传佛教与印度佛教联系的枢纽,也是佛教文献和梵文作品的宝库。
释迦牟尼,曾是释迦族的王子,佛教的创始人。他在公元前543年出生于当今尼泊尔西台拉区的兰毗尼一带。他在皇宫中生活,优越的生活让他对皇宫大墙外的情况一无所知。29岁时,他说服了车夫,带他到宫廷之外。在那儿,他看到了一位老人、一个残废的人和一具残骸;他又从车夫感慨的自白中知道“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阶段”。有了这一次的经历,让他的心灵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他决定放弃富足的生活,当一名苦行僧,拯救世人。出家后,他先到跋伽仙人的苦行林,那里有很多修行者,他们以种种方式折磨身体,以求得精神上的解脱。释迦牟尼对这种做法不满意,滞留了一宿便离开了。他的父亲听到他出家的消息,甚为悲伤,经派人劝说无效,便在亲族中选派了阿若憍陈如、阿说示、跋提、十力迦叶、摩诃男拘利等5人伴随他。释迦牟尼南渡恒河,到摩揭陀国的首都王舍城,国王频婆沙罗会见了他。后来,他寻访隐栖于王舍城附近山林的数论派信奉者阿罗逻·迦罗摩和郁罗迦·罗摩子,修习禅定。在释迦看来,他们的教义仍然不是真正的人生解脱之道。于是他又来到伽阇山苦行林,在尼连禅河边静坐思维,实行苦行。
前后经过了6年时间,但仍一无所获。他决定抛弃绝食和苦行,来到菩提伽耶一棵毕钵罗树下,结跏趺坐,静思冥索,最后终于觉悟成道,时年35岁。
释迦牟尼领悟以后,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观察和分析事物的观念。
为了让自己的思想被人们接受和了解,他开始了长达45年的布道之旅。
佛陀在波罗奈斯城外的鹿野苑,向阿若憍陈如等5人,宣说四谛、十二因缘、三十七菩提分、五蕴、四禅和三明等教说,5人皈依了他,成为最初的佛弟子。这次说教,佛教称为“初转法轮”。与此同时,又度波罗奈斯长者之子耶舍及其亲友出家。此外,化度了原先祀火的婆罗门迦叶三兄弟以及沙门“六师”之一的怀疑论者散惹夷的学生舍利弗和目犍连,此后在他的故乡又说服了他的很多亲属如堂弟提婆达多、儿子罗睺罗皈依了佛教。
佛陀在传教过程中建立了佛教的组织——僧伽(僧团)。一般认为,释迦牟尼在鹿野苑初次演教,阿若憍陈如等5人皈依佛教,便是佛教僧伽之始。在传教过程中这个僧团逐渐扩大。刚开始只收男弟子(比丘),但随后,他的姨母波阇波提入教后,才开始接纳女弟子(比丘尼)。佛陀在创立僧团的同时,还给在家的信徒以相应的地位。凡遵守不杀生等“五戒”的俗人,均可以成为佛弟子。他们在修行中同样可以证得涅盘。相传,耶舍的父母是最初的在家弟子─优婆塞和优婆夷。此后,在家的信徒数量巨增,成为了与僧团并行的一支拥护佛教的社会力量。
相传在公元前520年左右,释迦牟尼曾率领弟子在尼泊尔谷地传播佛法。公元前265年,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曾带他的女儿恰鲁玛蒂到蓝毗尼园朝拜,并竖立尼加里瓦石柱,在帕坦城修建了毕波罗瓦佛塔。
他把女儿嫁给了当地王族中一个名叫提婆波罗的人。恰鲁玛蒂在尼泊尔修建了一座以她自己名字命名的寺院。此外,还派印度僧人末示摩和迦萨帕嘎陀等人去尼泊尔宣传佛法。梨车毗王朝建立后,尼泊尔一直是佛教徒朝圣的中心。在公元后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一直盛行佛教说一切有缘。大乘佛教兴起后,瑜伽行派的理论奠基人世亲到过尼泊尔并在那里传播佛法。
5世纪梨车毗王朝摩纳提婆统治时期,印度教在尼泊尔得到了发展,摩纳提婆虽然是一个毗湿奴的崇信者,但也崇信佛教。在他统治时期,全国各地修了很多佛寺和佛塔。中国高僧法显曾在405年去迎毗罗卫瞻仰佛陀出生地,并将所见记录在《佛国记》中。在法显访尼的同时,尼泊尔的一位出身于佛陀同族的僧人佛陀跋陀罗应中国僧人智严的邀请,大约于东晋义熙二年(406)到达中国长安弘传禅学。他译出《华严经》、《摩诃僧祗律》等15部,117卷。从佛陀跋陀罗的译经中可证当时大乘佛教根本教理之一的菩萨行在尼泊尔已很流行。
尼泊尔佛教在梨车毗王朝盎输伐摩王的支持下取得了显着进展。
兴建的一些巨大的佛教建筑让当时出使尼泊尔的中国使节王玄策曾备加赞赏。盎输伐摩王把他的女儿尺尊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她赴藏时携去释迦牟尼8岁等身像和其他佛教文物,从此沟通了从印度经加德满都、拉萨到长安的通道。从这个时候起,藏地开始了翻译梵文佛经的工作,参与翻译的有尼泊尔的尸罗曼殊、香达等。唐贞观七年(633),中国高僧玄奘瞻拜了迦毗罗卫和腊伐尼林。他在《大唐西域记》中写道:“劫比罗伐窣堵国,周四千余里,空喊十数,荒芜已甚……伽蓝故基,千有余所,而宫城之侧有一伽蓝,僧徒三千余人,习学小乘正量部教。天祠两所,异道杂居”;“尼波罗国,周四千余里,在雪山中……伽蓝天祠,接堵连隅。僧徒二千余人,大小二乘,兼攻综习”。新罗僧人慧超距玄奘访尼90年后也到过迦毗罗卫。据同时代的湿婆提婆二世在725年和749年所立的碑铭中记载,湿婆提婆曾兴建以他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佛寺——湿婆提婆寺,并在寺中创立了雅利安比丘僧伽。碑铭中还提到当时的其他着名寺院,如曼纳提婆寺、仰罗啒哩伽寺、阎摩寺等。这些寺院是尼泊尔佛教活动的中心并与中国藏地和其他北传佛教国家有着宗教上的联系。在这个时期,中国僧人玄照、道希、道方、道生、末底僧诃、玄会、悟空,新罗僧人玄太、玄恪等在往返印度时都路经尼泊尔;道生、末底僧诃和玄会死于尼泊尔。在梨车毗几个后王统治时期,佛教与印度教和睦共处,并行不悖。
8世纪末9世纪初,南亚次大陆的印度教经过商羯罗的改革后,开始复兴,这也推动了尼泊尔印度教的发展。据尼泊尔史料记载,商羯罗在晚年曾访问过尼泊尔,他用压迫佛教的手段大力推行印度教。虽然佛教由此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在尼泊尔谷地和东北山区仍在流传。
嗣后几个世纪,由于佛教和印度教的融合,出现了混合的密教或“新佛教”。印度密教中的主要派别——真言乘、金刚乘、易行乘和时轮乘几乎在尼泊尔都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尼泊尔是印度易行乘悉地师(成就师)崇拜流行最早的地区之一,这个派别宣传即身成佛的大乘思想,赞颂《多诃俱舍》在尼泊尔佛教徒中成为日常的功课之一。印度教和佛教密宗的思想和实践相互吸收、相互渗透,它们的界限很难划清;在佛教寺庙里,经常能看见印度教的神,而在印度教神殿中,也能见到佛教的菩萨。两种宗教都信仰的宗教徒,常常崇拜共同的对象。这种混同的现象直到现在还在流行。同时,在佛教中也出现了像印度教一样的种姓制度。在佛教的僧伽中分为朱古巴(僧侣)、班达耶(佛教僧侣的后裔)、瓦吉拉恰利耶(高级僧侣、密教师)和乌陀莎(商人、金银匠、画匠等出身的僧侣)。在一般佛教徒中也分成若干种姓和亚种姓,从事各种不同的职业。
尼泊尔佛教密宗的广泛传播和印度、西藏僧侣的定居、访问有着密切的关系。藏传佛教的形成和传播反过来又推动了尼泊尔佛教的发展。743年,印度自序中观派的一些着名理论家应赤松德赞之请,赴藏传播佛法。寂护去藏前曾在尼泊尔停留6年,他在尼泊尔传播唯识论,并为斯瓦扬布寺(自体放光寺)的创建奠定了基础。印度密宗大师莲花生在入藏前,也在尼泊尔逗留过4年。他向尼泊尔藏传佛教僧侣学习了密法,并在坎提普尔(今加德满都)的东北地区建立了宣传密法的佛陀纳特寺。寂护的弟子莲花戒在762年路经尼泊尔时,曾受到斯瓦扬布寺和佛陀纳特寺僧众的欢迎。阿底峡在1041年访问尼泊尔时曾在加德满都谷地和尼西波尔帕平原弘传时轮教,并在坎提普尔建立了上初寺。藏传佛教噶举派的理论奠基人玛尔巴和弟子米拉日巴都曾在尼泊尔学习和弘传佛教。密教大师达摩·尸伐密还在尼泊尔住了几年。11~13世纪入侵者侵入孟加拉和比哈尔,印度着名的超戒佛教大学等遭到破坏后,为了避免遭受迫害,大批佛教徒逃到尼泊尔和中国西藏等地避难,佛教的大批典籍得以完整地保存了下来。大批印度佛教徒的涌入,促进了尼泊尔佛教的繁荣。11世纪中叶至15世纪初,藏传佛教的很多宗派形成后,如萨迦派、宁玛派和噶举派中的噶玛派等也先后传入尼泊尔,有的至今仍有影响。
目前印度教虽然是尼泊尔的国教,但政府对佛教采取保护政策。近几十年来,除传统的佛教得以继续发展外,又引入了南传佛教。1944年尼泊尔僧人达摩罗迦、甘露喜和释迦难陀在印度鹿野苑和加德满都的舍利伽寺创建了佛教复兴会,专门从事南方上座部的宣传工作,在尼泊尔新建南传形式的楞枷寺,翻译和出版了一些巴利语佛经和研究着作。1954年,尼泊尔佛教代表团参加了在缅甸的第六次佛教大会。最近还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支持下,从事佛陀诞生地蓝毗尼园的修复工作。
20世纪80年代初尼泊尔做过统计,尼泊尔有佛教徒867000人,约占全国人口的6.1%,大都集中于尼泊尔的东北部和中部,东北山区的佛教徒大部分信奉藏传佛教。由于和中国西藏的宗教联系十分密切,1956年中尼两国政府曾签订协定,为两国佛教徒往来和朝圣提供了方便。
3.“活女神”库玛丽
“活女神”又被称为“库玛丽”,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6世纪的马拉王朝,后来被沙阿王朝继承,“活女神”受到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共同崇拜。“活女神”被人们相信是印度王权力和庇护的神源,也是其教徒的精神支柱。自马拉王朝以来,尼泊尔历代国王为了维护、巩固自己的统治,每逢9月26日左右的女神节都要亲临现场,虔诚地接受女神的祝福。女神也在给国王点红时将其至高无上的神力传授给国王,否则就有可能遭遇灾难。在尼泊尔人看来,“活女神”能保佑尼泊尔国王和人民,给人们带来和平和繁荣。
尼泊尔对“活女神”的挑选是十分严格的,一群候选的女童年龄4~5岁,全都是贵族——释迦族的女儿,寻找库玛丽的程序与我们西藏寻找转世灵童相似。库玛丽要满足32个吉祥的特征,从眼睛的颜色、牙齿的形状到说话的声音都有要求。
候选女童身体必须要健康,未有过生病的记录,也没有流过血,身上还不能有任何斑点,等等。只有同时具备了32种特征的女童,才有资格进入最后的角逐。比如脖子像贝壳般发亮,身体像菩提树一样挺拔,睫毛像母牛的睫毛般锐利,腿像鹿儿般笔直,眼睛和头发必须黑得发亮,手脚必须修长。
当然,要担任全体尼泊尔人共同的“活女神”,也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必须拥有超出常人的冷静和无畏。作为尼泊尔王国的保护神,她的星座必须与国王的星座相吻合。最后几名候选女童找到之后,斟选委员会还需要对几位候选人的智慧和能力进行考验和测试,从中挑选出一位最合适的人选。这个习俗挑选的最后一环是把女童关在庙中的大殿内,四周黑压压的,放满血淋淋的水牛头、骷髅头,并由一些戴上恐怖面具的人扮演恶魔。见到这种情景,如果能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那便是女神的化身。在占星家确认这女孩的星座与国王吻合后,便认定为真命女神,定居于女神庙内。而这个女孩从她被选中那一天起,就要穿上特制的白色衣服走到库玛丽庙中。这是尼泊尔人心目中最崇高的宗教圣地之一。虽然有了尊贵和荣耀的生活,但离开了世俗的生活,让她多少有点寂寞。
直到她十二三岁第一次生理期出现,从而被新一任“活女神”替代为止。每天早上7时以前,“活女神”必须在随从们的帮助下梳洗打扮,穿上库玛丽的服装。
上午9时,她必须坐上金黄色的宝座,接受民众的朝拜。随后她跟着老师学习。最后,她可以随便和玩伴们玩游戏。
每天12时和下午4时,“活女神”会身着特有的红色服装,头戴银饰,出现在窗口,供游客们瞻仰。如果“活女神”用手指取食物吃,朝拜者将破财,等等。在大多数情况下,“女神”接见民众时都会面无表情,也没有任何动作。假如“女神”破例正眼瞧了一下朝拜者,那么这位朝拜者几天下来都会兴奋不已,因为这意味着好运即将到来。
几百年来,库玛丽女神都来自平民家庭,退休之后又回归民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