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击其漏洞
作为主持人,当对方对自己进行攻击时,暂不理会对方,而要抓住对方的漏洞,依照对方的逻辑指出其所犯的更大错误,令其自顾不暇。
在一场主题为《信息战能取代传统武力战》的电视辩论大赛上,双方唇枪舌剑,已经进入自由辩论时间,这时正方一辩陈述道:“……面对铺天盖地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亲爱的对方辩友难道还能对着敌人说:‘亲爱的敌人啊,我们的祖宗家法不可变,让我们打一场传统武力战吧!’你知道敌人在哪吗?”
反方三辩说道:“而对方辩友所说的威力无比的软件炸弹、逻辑炸弹不正说明信息网络不可靠,所以我们不能把国家安全系于“信息战”这一根绳上吗?”(掌声)
正方一辩本来是想说有了信息战,传统的武力战便英雄再无用武之地;可到了反方三辩那儿,却得出信息网络不安全,不能单纯依靠信息战的结论来。类似这种情况,对主持人的逻辑应变能力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主持人要谨慎运用。
六、引古证今
所谓引古证今,就是引用古人精辟的语言来说明眼前的道理。这种引证法通常在维护自己的观点时使用。人们说要多读古书,读古书的目的就是学习前人给我们留下的智慧和经验。日常写文章、对话时,许多人喜欢引用古人的一两句话来说明深刻的道理,以达到说服他人的预期目的,这就是引古证今。
郑毅在参加《挑战主持人》时,就运用了这种方法来赞美自己的家乡,并反驳一些人对陕西人的偏见。
一地儿飞上天,代表了陕西人的豪气,敢出头。话说三千年前,纣王无道,这时候一个陕西人挺身而出,高喊:“忒黑了,打他!(陕西话)”,这个人叫周武王;两千年前列国纷争,又有一个陕西人跳出来:太乱了,统一!(陕西话)这个人就是秦始皇。
黄河两头弯,陕西是黄河文明的发祥地,南出相北出将,陕西的黄土埋皇上。三个人吹牛,上海人说,我们那高楼可以顶破天,广东人说我伸手就能赚到钱,陕西的老汉说:哼,我一锄头子下去,就是一个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陕西话)
八字大开口让出了一条大路,言字朝进走,一千两百年首都做下来,陕西人吵架都用文言文。老太太管带孩子不叫带,叫“携”;管让路不叫让,叫“避”;直走不叫直走,叫“端走”。很多人纳闷说明明是馍夹肉嘛怎么叫个肉夹馍呢?一翻书,诶,这叫“肉夹于馍中”。这一扭啊,扭出了米脂婆姨的风情万种,这一扭扭出了绥德汉子的豪情万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牵动着文人的情思;这边是个丁字,甲骨文里丁是一支箭射在靶上,象征着武。两个字合在一起是一文一武,两个长安,秦汉时代是金戈铁马的武长安,大唐盛世,李白斗酒诗百篇,那是文彩风流的长安!这一切,都是要记在心上的。这是陕西人的根,老陕不管离家有多远,哪怕是坐个车车出咸阳,闯天下(陕西话),哪怕是像连战先生一样,被一弯浅浅的海峡阻隔了半个世纪,也总惦记着回家看看,总也望不了自己的根。
今天我站在挑战主持人的舞台上,支撑我的,就有家乡父老期待的目光,下面(一挥手),小伙子们,来!让我们有请著名的陕西快板表演艺术家,我们西北老百姓很欢迎的张保和老师来一段陕西快板,献给我们的厚重陕西!
七、类比否定
类比否定是按照对方对某一问题的定性,引出某一性质相似的事物加以类比,指出双方探讨的问题与所说事物并非一回事,从而否定对方的结论。
在一期谈话节目中,现场有一位取得数学专业博士学位的女士,但她却迟迟不能在大学开课,因为她双腿残疾,还没有得到讲师资格。但她的学识和才华受到了许多教授的赏识。
在节目现场,为这位女博士能否成为讲师发生了一场争论。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残疾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入大学评议会。难道能允许一个残疾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
另一位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残疾与否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讲堂,毕竟不是田径场,更何况奥运会也可以有残疾人!”
对方顿时哑口无言。
反对女博士当讲师的教授之所以态度激动,是因为他认定残疾人是不能进入大学评议会的。针对其此种看法,另一位教授引出了“田径场”这一事物,然后把大学讲堂与田径场加以类比,指出田径场对残疾人的限制并不适用于大学,两者根本就是两回事,这样就有力地否定了对方立论的依据,令其哑口无言。
八、对比引证
对比引证的技巧就是将以同一种条件为前提的两种事物彼此对比。当眼前的事物出现的谬点用正话正说无法说清楚时,引用由另一事物联想而产生的同一样结果,一来证明眼前事物中自己所持观点的正确。这样,一经对比对方的谬点就不攻自破了。请看下例:
某君成天埋怨妻子爱丢人现眼。有一回,妻子在团日活动中乘兴在海滨公园穿着泳装照了张集体相。此君看了照片后怒不可遏:
“荒唐,还合影呢?尽管都是站着的,但总是在一个平面上呀,假如各自后仰90度,将是何等景象?”
妻子气急了,边哭边还击:“你不也是天天挤公共汽车吗?挤车时推推搡搡,人与人贴得可紧啦,在高峰时耳鬓厮磨更是常有的事,按照你的逻辑推理,这比日光浴并排站岂不是更加热乎?更加荒唐?”
此君本想自己绝对有理由奚落妻子一顿,没想到妻子不但没被吓着,还运用对比引证之道把他顶了回去,顿时没了脾气。
九、引申归谬
这就是将对方的论点加以引申,经过推论,引出其荒谬之处,从而反驳对方的论点的方法。
从前有位穷秀才去一个寺院拜谒老方丈。方丈在接见秀才之时,见秀才青衣小帽,十分寒碜,态度便很傲慢,竟不请秀才入座。恰在这时,方丈闻报,有一位州官的公子到寺院来上香,连忙丢下秀才,到寺院门前的台阶下俯身迎接。
事后,秀才问方丈:“师父对我这么傲慢,对州官公子却这么恭敬,这是为何?”
方丈诡辩说:“接是不接,不接是接。”
秀才一听,勃然大怒,拿起一旁的佛杖重打了方丈几杖,说道:“师父莫怪,打是不打,不打是打。”
方丈无言以对。
方丈以其“接是不接,不接是接”的谬言来掩盖其嫌低攀高的丑行。秀才正是接过这一谬论,加以引申为“打是不打,不打是打”的荒谬结论,使和尚吃了一顿苦头,又无言可辩。
十、以矛攻盾
这就是把对方自相矛盾的话拿来对照,让对方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嘻谈录》中有一则笑话:
有两位拜把兄弟,把兄最爱说大话、说谎话。
这天,两位拜把兄弟相遇,把兄又说起大话、谎话来。把兄说:“我昨天吃了个很大的蒸饺子,用了100斤面粉,80斤肉,20斤菜,就只包一个,蒸熟了后,放在四张合起来的桌子上,才勉强放下。二十几个人四面围着吃,吃了一天一夜,还没吃到一半,忽然不见了两个人,大家到处寻找,忽听到饺子里有人说话,揭开一看,原来是这两个人钻进饺子里头掏馅儿吃。你说这个饺子大不大?”
把弟说:“不大不大。你没见我前些天吃的肉包子,那才大呢!几十个人吃了三天三夜,还没见馅儿。赶紧往里吃,吃出一块大石碑,上面写着:此处离馅还有30里。你看是否比你说的饺子大?”
把兄说:“你这个大包子,用什么锅蒸的?”
把弟说:“就是蒸饺子的那口锅呀!”
这个笑话中,把兄漫天夸口,把弟就用他之矛攻他之盾,巧妙地揭穿把兄的谎言的。
概括地讲,反驳对方的方法技巧要根据不同环境而灵活应用,不能局限于以上几种。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只有运用得当,才能取得相应的效果。
第八节:弘扬人间正气时——赞美与激励
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无论是嘉宾还是受众都会迸发出一些睿智的火花。尤其在一些话题节目中,常常触及一些很正确、很深刻的道理。这时为了节目主题的升华,主持人需要弘扬人间正气,此时赞美与激励必不可少。
赞美,如同拂面而来的春风,给人极舒服的感觉。赞美,如同空气般无处不在,无处不需。世界需要赞美,人类需要赞美。赞美可以使人们相互沟通、增进感情。当人们相互赞美时,彼此的感情随之而沟通,彼此就更加默契。赞美还可以使人们相互了解、增进团结。因为相互看到了对方的优点和长处,更有利于相互学习。赞美还可以使人们相互鼓励,增加信心。因为人生活在社会之中,赞美便是“有益于社会”的一种反馈信息。人们获得了这样的反馈信息便会觉得自己的生存是有意义的,因而也就会更加珍惜自己的生活,更有信心继续生存下去。赞美还可以促使人们相互接纳、促进交流。
尽管人人都喜爱赞美,却并不是人人都善于赞美。有人失了分寸,赞美变成了溢美;有人过于直露,赞美变成了唐突;有人过于空泛,使人怀疑他的真诚;有人不注意平衡,在赞美甲的时候不幸得罪了乙……凡此种种,都是不善于赞美所造成的后果。下面就是一个因不会赞美而造成两种截然不同情形的例子。
有甲乙两个猎人,各猎得两只野兔回家。甲的妻子看见后冷冷地说:“只打到了两只吗?”甲猎人心中不悦:“你以为很容易打到啊?”第二天他故意空手回家,让妻子知道打猎是不容易的事。乙猎人所遇到的情形恰好相反。他的妻子看见他带回来两只野兔,就欢天喜地地说:“你竟打到了两只吗?”乙听了心中喜悦:“两只算得了什么?”他十分自豪,第二天他打回了四只。
前者的愚蠢,后者的聪明,不是显而易见的吗?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说:“人类本性上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可见,被赞美是每个人内心所渴望的,赞美别人可以使人奋发向上,促使人走向光明的路程。赞美之于人心,如同太阳之于生命,有着十分神奇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去恰到好处地赞美别人呢?下面提供了几种典型的方法和技巧。
一、于细微处见真情
很多人在赞美别人时习惯于泛泛而论,抓不住赞美的重点,其中一个突出表现就是过分忽视细节。其实,对方之所以在细节上投入那么多的时间和心血,一方面说明对方对此有特别的偏爱,另一方面也说明对方渴望这一部分努力能够得到应有的报偿与肯定。因此,我们应善于发现细微处的用意,以赞美和感谢来回报对方的良苦用心,这不但会带给对方巨大的心理满足,而且会加深彼此的心灵默契。请看下面的例子。
凤凰卫视窦文涛在节目中很善于把握嘉宾的情绪,并能适时进行称赞。
窦文涛:华仔表面看来很粗犷,实际上却是个很浪漫的人。对吧,琦琦?过去我们记忆犹新,他第一次到我们节目里讲如何在游泳池里向你求婚,对不对?你们结婚纪念日是哪一天?
琦琦:我们结婚已经一年半了嘛,12月29号。
窦文涛:打算如何庆祝这个纪念日?
窦文涛的看似不经意的称赞即使任达华心里美滋滋的,又使琦琦对这一话题产生极大兴趣,迅速地展开谈话。再看许戈辉的一个访谈案例:
许戈辉:你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好例子。你在富有东方文化的国家长大,但你选择了西方的乐器小提琴去演绎你的音乐,在你的音乐里既有中国音乐又有西方古典音乐。或许这正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交流与融合。
西崎崇子:是的,我感到非常幸运。身为日本人,可以接受西式小提琴训练,住在香港,又可以到中国旅游。
许戈辉:或环游世界。
西崎崇子:说得对,我拥有一切,对于中国传统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我都应该能演奏得很好,因为我明白这两种音乐,我非常幸运。
主持人紧紧抓住西崎崇子集东西方文化修养于一身这一个点,不仅使恭维言之有物,而且使采访嘉宾打开了话题。
再如《鲁豫有约》中专访绝症患者时,陈鲁豫聆听嘉宾身残志坚的传奇经历后发出由衷的赞叹:
陈鲁豫:我们的编导去深圳,去他们的公司拍了在那个员工餐厅里面挂的两幅字,一幅字写的是“天助自助者”,还有一幅字是张海迪给他们题写的,叫“越是残疾越要美丽”,当时看了以后她说特别特别感动,我听了以后也觉得挺感动,挺震撼的。我觉得就跟你们在一起,真的聊天超过两分钟以上,就完全忘记了我们之间身体上是有一些什么差异的,我觉得完全被你们这种精神跟阳光感染了,特别感动,其实你们的经历帮助我们,教育了我们很多。特别谢谢郑卫宁郑大哥,谢谢刘勇。
一句简单的赞美他人的话,有时会给他人带来非常好的影响,尤其对经历比较不平常的人来说,这句赞美可以点燃他心中的光亮。陈鲁豫这句赞美的言语虽然简短,但很显然,嘉宾也获得了深深的感动。
杨澜曾在一期节目中与著名作曲家谭盾有下面一段对话:
杨澜:如果要总结你刚才说的话,其实也许可以这么说,就是你想在一种人性的基础上,把东西方文化中最优美的最精华的东西融合在一起……
谭盾:对,对,对。
杨澜:人性是一个能够让这个世界上各个民族、各种文化背景的人能够互相理解的一个最基本的东西,而爱又是这里边一个最永恒的主题。
谭盾:就凭你这个问题,我就觉得你真的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主持人。
杨澜:谢谢。
谭盾:因为什么呢?我最感兴趣的,无论是表面上多媒体、多文化也好,其实我最感兴趣的是人,是人性,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无论在什么语言、流派和文化中间都是一种永恒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