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方新提出一个经济紧缩方案-奥斯特拉尔计划,使用新货币,实行工资和物价管制以及货币贬值政策。这些措施的实施,使阿根廷的通货膨胀有所下降,取得了初步的效果。国际银行家也对阿根廷有了信心,允许阿根廷筹划和安排外债,因为外债的增长已达到危险的程度。不过,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通货膨胀率又开始上升,到1988年底几乎达到388%的程度。新货币与美元的比价开始持续下跌。
阿方新对经济现状恶化的无能为力致使激进党总统候选人安赫洛斯在1989年5月的选举中失败(根据宪法,阿方新自己不能竞选连任),贝隆主义党的卡洛斯·萨乌尔·梅内姆带领他的党在总统和国会选举中获胜。在竞选的全部过程中,他公开塑造一种形象来使人们回想起他的党的缔造者,向贝隆主义党的传统支持者-穷人和工人阶级发出呼吁,这样就保证了他的胜利。
经济现状越来越糟糕,这加速了阿方新的离职速度,离任期满还有5个月,阿方新就提出了辞职。
梅内姆于7月8日正式接任。梅内姆的计划是自由市场经济和低税率,是以劳工、商界和政府之间的工资、物价协定以及低效率国有公司私有化为基础。
他谋求阿根廷一个大公司本赫博恩(Bungey Born)前最高行政管理人员的协助,以便使这个计划得以付诸实施。1994年宪法修正,允许总统连任2次,1995年梅内姆成功连任。
在第二个4年任期的开始,因受“龙舌兰危机”(墨西哥比索的急剧贬值)的影响以及与卡瓦洛之间在经济政策上存在越来越大的分歧而使其蒙上了阴影。另外,失业率攀升以及受控贪污事件的激增也毁损了政府的声誉。
不过,总统仍保持着强大的政治控制力。1996年7月,梅内姆终将卡瓦洛撤职,经济未受影响。在国外,外交部长特拉与智利谈判划分两国南部边界的协定,1998年10月,梅内姆到英国进行国事访问。1999年恢复了福克兰群岛与阿根廷大陆之间的商业航班。此后阿根廷总统依然频繁更换。
如今的阿根廷总统是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她于2007年12月10日就职。
知识小百科
近10年阿根廷总统一览
198978-19991210:卡洛斯·萨乌尔·梅内姆
19991210-20011221:费尔南多·德拉鲁阿(辞职)
20011223-20011231:阿道尔弗·罗德里格斯·萨阿(辞职)
200212-2003525:爱德华多·杜阿尔德(辞职)
2003525-20071210:内斯托尔·基什内尔
20071210-:克里斯蒂娜·费尔南德斯·基什内尔
第三节 政治概况
阿根廷从独立至20世纪80年代,政府更迭频繁,经历了数十次军人政变和数百次不成功的政变,国家政权一直处于动荡之中。其根本原因在于阿根廷独立后,一味效仿西方实行多党竞争和议会民主,但阿根廷并不具备实行这种制度的政治传统和必要的社会条件,这种照搬来的多党制成了不同政治力量和政治派别进行权力角逐和利益争夺的工具,从而引发一次又一次的政局剧烈动荡,造成严重的社会经济政治危机。
1.政治体制
阿根廷为联邦制国家,实行代议制民主,内阁是政府执行机构。
总统、副总统由普选产生,总统是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部队总司令,执掌国家最高行政权,任期4年,可连选连任一次;副总统兼任参议院议长。宪法还规定设内阁总理一职。总理、部长和总统府各国务秘书均由总统任命。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
宪法
1853年制定了第一部全国统一的宪法。1994年8月22日,宪法经第四次修改后实施。
议会
国会分为参议院和众议院,拥有联邦立法权。参、众议员均由直选产生,可连选连任。参议院共72席,每个省区各3席。参议员任期6年,每两年改选1/3。众议院257席,由各省区按人口比例分配。众议员任期4年,每两年改选1/2。
宪法规定,参议长由副总统兼任,另常设临时参议长一名,在副总统空缺或代行总统之职时,代行参议长职责,每年改选一次。众议长每年改选一次。
司法机构
最高法院由正副院长和7名大法官组成,院长和法官由总统提名后经参议院批准任命,任期3年,可连选连任。
政党
正义党和激进党是阿根廷历史上的两大政党。近年来又新成立了众多新党,但具全国性影响的较少。
2.外交政策
阿根廷对外奉行独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坚持扞卫国家主权、不干涉内政、保护人权、恪守国际法等原则。优先发展与巴西和美国的关系,以南共市为基础推动美洲自由贸易协议谈判,注重发展与欧盟的关系,积极推动与亚洲和非洲国家的关系。阿根廷积极发展对外贸易,力图通过扩大出口市场缓解债务危机和促进经济发展。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恢复行使对马尔维纳斯群岛、南乔治亚岛、南桑得韦奇群岛及周边海域的主权是阿根廷的重要外交目标之一。阿根廷同13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是联合国、美洲国家组织、拉美经济体系、拉美一体化协会、拉普拉塔河流域组织、里约集团、南共市等组织的成员国。
同拉美国家的关系
阿根廷奉行睦邻友好政策,重视发展同拉美国家的关系,致力于推动地区一体化进程,将南共市政治、经济一体化作为战略选择,主张集团内加强政治磋商,共同应对各种挑战。努力扩大与巴西、智利、墨西哥等国的经济合作,积极争取上述国家支持其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谈判立场。反对美国对古巴的经济封锁,支持秘鲁、厄瓜多尔、委内瑞拉等国的民主宪政,支持哥伦比亚政府打击境内反政府武装。
知识小百科
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简称“南共市”
南方共同市场是拉美地区举足轻重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由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等4个成员国以及智利和玻利维亚两个联系国组成,共有22亿人口,年产值超过1万亿美元,贸易额达2000亿美元。南共市建立于1991年3月26日,试运转3年后于1995年1月1日正式运行。成立以来,南共市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目前已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集团。而且,该组织的合作范围还在向其他领域,特别是政治、外交领域拓展。
同美国的关系
美国是阿根廷主要的贸易伙伴和最大债权国。阿根廷历届政府均重视发展同美国的关系。基什内尔政府上台后,积极发展与美国严肃、成熟和友好的合作关系,强调两国在维护世界民主和平等问题上立场一致。支持美国反恐立场,但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开战,并拒绝向伊拉克派兵。在经贸领域,积极寻求美国的经济援助,特别是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阿根廷提供贷款问题上给予支持。批评美国政府在农业补贴等问题上的保护主义政策,坚持南共市作为整体同美国就美洲自由贸易区进行谈判。
同亚太国家的关系
近些年,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迅速,市场潜力巨大,特别是中国经济迅速崛起,阿根廷政府在双边及南共市范围内把同亚太国家,特别是同中国发展关系置于其外交政策的重要位置,积极寻求扩大阿根廷对该地区的出口。
同欧洲国家的关系
阿根廷与西欧国家有着共同的文化、宗教传统,在资金、市场、资源方面有互补优势。欧盟一直是阿根廷主要的经贸伙伴及农牧产品的传统出口市场。阿根廷积极推动南共市与欧盟的合作,希望在两大集团之间建立政治、经济联合体,最终实现贸易自由化。基什内尔政府上台后重视并积极发展与欧盟的关系。
同英国的关系
1982年阿根廷和英国爆发马岛战争。两国政府为了缓和与改善彼此的关系,都作出了积极的努力,但在马岛主权问题上则没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基什内尔政府上台后重申阿根廷对马岛拥有主权,呼吁阿英两国展开谈判和对话。英国政府则强调其关于马岛自治的政策不变,拒绝与阿根廷就马岛主权问题谈判,但希望继续推动与阿根廷在南极开发、渔业、交通等方面的合作。
第四节 “粮仓肉库”-阿根廷经济
阿根廷物产丰富,气候宜人,沃野千里,是拉丁美洲综合国力较强的国家之一。阿根廷的工业门类较齐全,主要有钢铁、电力、汽车、石油、化工、纺织、机械、食品等。核工业发展水平和钢产量居拉美前列,机器制造业颇具规模,食品加工业也较先进,主要有肉类加工、乳制品、粮食加工、水果加工和酿酒等。阿根廷是世界葡萄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达30亿公升。阿根廷矿产资源丰富,沿海渔业和农牧业较发达,畜牧业占农牧业总产值的40%。全国牲畜的80%集中在潘帕斯大草原。
阿根廷是世界粮食和肉类重要生产国和出口国,素有“粮仓肉库”之称。
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大豆、高粱和葵花等。近年来,阿根廷的旅游业也发展了起来,主要旅游点有巴里洛切风景区、伊瓜苏大瀑布、莫雷诺冰川等。
阿根廷是南美洲最国际化的国家之一,长期以来与欧洲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联系比美洲大陆其他国家更为密切。尽管阿根廷在美洲大陆的历史发展中起过显着的作用,但它还是显示了很典型的西班牙传统。20世纪初,人们讨论到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的时候,往往会用“富得像个阿根廷人”这样一句话。
然而,阿根廷的经济在20世纪30年代开始衰退。到了20世纪50年代,阿根廷落入了发展中国家的行列。而后渐渐恢复,可到了20世纪80年代阿根廷又发生了严重的债务危机,国民经济再次衰退。在此之后,阿根廷于1991年开始实行以比索与美元固定兑换率为基础、私有化为核心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1991-1998年,年均经济增长率达6%。受东南亚金融危机和巴西金融动荡的影响,阿根廷经济自1998年下半年开始滑坡。2001年12月,为避免金融系统崩溃,德拉鲁阿政府实施冻结银行储蓄存款的紧急经济措施,引发大规模社会骚乱并最终导致联合政府垮台,阿根廷经济危机全面爆发。
2002年杜阿尔德继任总统,将比索贬值,并因此背负起巨额的债务。自此以后,阿根廷比索对美元的汇率长期在3∶1左右波动,但国民的恐慌情绪和社会动荡则平静下来,而这也的确是一种务实的态度。随后阿根廷扩大了出口规模,一些债务得到清偿。2003年5月,左翼的内斯托尔·基什内尔出任总统,并且成功地使阿根廷经济在数年中持续增长。作为一个极其自信的国家,阿根廷开始脱离其过去关注内部的时代,成为一个在当今发展中的国际新秩序中更具世界性的角色。阿根廷虽然目前仍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但仍然是拉美地区生活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艰辛中,阿根廷人们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