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媒体为首的西方媒体建构的非洲形象,与其说是非洲几十年来部分现实的客观反映,毋宁说是对非洲真实发展的严重背离,不足以反映新非洲发展的现实。面对英美媒体主导的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采用以偏概全不计其余、“坏消息就是好消息”、边缘化再加妖魔化等片面呈现非洲、歪曲非洲形象的做法,非洲国家领导人和非洲媒体工作者利用各种场合给予强烈的谴责和批评。
当然,非洲也应理性地看待西方媒体关于非洲报道的客观效应,意识到非洲自身才是形象建构的主体,非洲复兴是形象重构的基础,非洲形象的变迁与非洲自身的发展是紧密相连的。
第一节 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媒体业者的愤怒
针对非洲在西方媒体中的负面形象,非洲国家领导人早已对西方媒体的不公立场提出尖锐的讽刺、批评和谴责。几乎从非洲国家独立后开始,非洲国家领导人就意识到西方媒体关于非洲报道的不公正、不全面,西方与非洲之间信息流向的不平衡,并为改善非洲形象,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与西方国家展开斗争,取得一系列成果。但正如我们在第一章概述非洲当下形象时所揭示的,在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时代,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报道并没有改变,非洲依然以刻板负面形象在西方媒体中呈现。
进入21世纪,形象成为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软实力之一。非盟提出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而非洲在国际社会长期形成的负面形象成为非洲复兴的“束身衣”,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西方媒体建构非洲负面形象的批评和愤怒与日俱增。非洲的愤怒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西方媒体对非洲形象的歪曲束缚非洲发展;二是西方媒体坚持非洲范式,背离新闻的真实、客观、全面、平衡的原则。
一、对西方媒体歪曲非洲、束缚非洲发展表示愤怒
2005年5月,国际新闻学会第54届年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卢旺达总统保罗·卡加梅在发表演讲时指出,非洲不能吸引我们发展所需要的充足外来直接投资的原因之一,就在于西方媒体持续的负面报道(constant negative reporting)。在非洲,人们普遍认为,国际媒体只给非洲负面报道,忽视非洲的积极发展。在他自己的国家,国际媒体把1994年的种族屠杀描述成原始部落杀戮的结果,而不是前政府有组织的犯罪行动。保罗·卡加梅说:“由于西方媒体经常参照部落杀戮、内战、无政府和混乱的新闻报道框架,模糊和混淆了正在发生的种族屠杀,模糊和混淆了复杂性和权力人物的冷漠。”西方媒体的这种报道框架导致联合国成员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正在进行的种族屠杀,不觉得有必要采取适当的行动制止。他强调,来自非洲和西方媒体的非洲新闻必须基于事实和形成非洲历史的各种背景。卡加梅直言不讳,称西方媒体对非洲的报道充斥着歪曲和片面,在它们的报道中,非洲是一个疾病流行、冲突频繁、管理混乱的地区,导致全世界对非洲印象不佳。
在2006年6月第55届国际新闻学会年会上,南非副总统普姆齐莱·姆兰博·恩格库卡指责西方媒体热心于关注非洲负面新闻的取向,不但分散非洲的集体努力,也阻却外资投入,使非洲进步衰退,呼吁西方媒体应多报道非洲成功的故事。她举例说,2005年7月在苏格兰召开八国集团会议,将非洲列入会议首要讨论议程,然而伦敦发生恐怖炸弹事件,致使非洲议题未能进入媒体议程。非洲确实存在许多挑战,但也有不少好消息须告知大众,西方媒体却常将非洲视为没有能力起飞的绝望大陆,把非洲的投资机会写得不清不楚,对非洲过度批评,将对非洲造成可怕的后果。而2006年9月22日在南非约翰内斯堡举行的首届国际传媒论坛上,多名发言者批评西方媒体长期以来充斥着对非洲的负面报道,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非洲国家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乌干达首相金图·穆索克(Kintu Musoke)则从自己的记者经历出发,指责西方媒体刻板成见的报道以及它们带有负面印象的先入为主,通过扭曲国际认知给非洲发展带来威胁。他强调说:“我们正在建构一个崭新的非洲以抵制众多的不利条件。”
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西方媒体只关注非洲负面新闻,在国际上塑造非洲负面形象,束缚非洲经济发展几乎达成一致的共识。他们对西方媒体表示愤怒和谴责也就势在必然。当然也不排除个别非洲国家领导人指责西方媒体只关注负面新闻,是为自己政府领导不力、建设国家无方开脱责任。
二、对西方媒体背离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表示愤怒
西方媒体一直自诩秉持客观、公正、平衡的原则,但它们在报道中却坚持非洲范式,主要关注非洲的落后、阴暗面,将非洲描述成一个疾病流行、冲突频仍和管理混乱的地区。众所周知,媒体具有强大的议程设置功能,一旦西方主流媒体都关注非洲局部地区的阴暗面,那受众的感觉就是非洲只有阴暗,没有光明。因此,肯尼亚总统齐贝吉在第54届国际新闻学会年会上呼吁媒体在报道非洲时更多地关注经济发展取得的成果和通过区域合作解决争端的努力。尼日利亚总统奥巴桑乔在会议期间委婉地批评西区媒体关于非洲的片面报道:“善意的人会说杯子里已经有半杯水了,而恶意的人会说,杯子还有一半空着哪!”而南非副总统姆兰博则指责西方媒体热衷于报道非洲的阴暗面,对非洲的战争和贫困大肆渲染,忽视非洲绝大部分国家和平和发展的现实。
在2006年8月举行的非洲新闻媒体会议上,来自25个非洲国家的90多名代表批评西方媒体不能以公正视角对非洲进行报道。与会的尼日利亚报纸《这一天》编委会主席戈德温·阿戈布洛克指出,西方媒体只热衷于以自己的眼光来审视非洲,而无视造成非洲现状的历史根源。事实上,非洲目前的冲突和灾难与殖民历史有着很大联系。对于西方媒体给予非洲民主进程的高度关注,他说,民主并不是非洲国家目前追求的首要目标,因为多数人还在为基本生存需要而挣扎。非洲新闻界人士还批评西方媒体对有关非洲的正面新闻反应迟钝、而对负面新闻反应迅速的做法。
人类文明史,其实就是一部关乎信息传播的自我救赎史。事实上,非洲国家领导人对西方媒体热衷建构非洲负面形象持批判态度,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西方媒体和国际舆论。与此相反,所要推进的,恰恰是让西方媒体和国际舆论回归国际社会民主化的怀抱,担当起传播真相和推进人类社会进步的责任。非洲不是要从西方获得同情,而是要获得更为深刻的理解。不像外国媒体所塑造的观念那样,非洲“不再是一个试图彼此消灭对方的野蛮人聚集的地方”。正如博茨瓦纳前总统克图米勒·马西热2005年4月13日在非洲总统圆桌会议结束时的新闻记者招待会上所说:“我们关注非洲怎样被西方媒体报道,不是因为我们不认为需要一个秉持怀疑、批判立场的媒体来作为民主的保障者,我们抱怨的是怀疑和批评的报道并不是必须是讽刺性的。我们的观点很简单:讲述非洲的整个故事。非洲国家的问题需要拿到公共审查的阳光下,但是非洲的进步和发展的潜能也需要得到关注。”
第二节 非洲形象对非洲发展的“双重效应”
非洲在批判西方媒体对非洲形象的歪曲时,也应冷静地思考西方媒体关于非洲信息传播的具体效应,客观、全面地给予西方媒体传播非洲信息较为合理的评价。同时应该清醒地认识到,非洲本身才是形象重构的主体,非洲复兴是形象重构的基础。
一、西方媒体非洲报道的“双重效应”
任何事物都具有双重性,既有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从来就没有绝对的好与绝对的坏。这种观点对客观认识西方媒体对非洲报道的效果具有借鉴作用。应该说西方媒体有关非洲的负面报道也具有双重效应。但是正如我们在评价殖民主义作用时,应该把殖民者主观的卑鄙动机和其政策措施的客观效果区别开来,应依据历史资料来探索不以殖民主义者主观意旨为转移的客观作用和社会影响一样,对西方媒体关于非洲报道的效果分析也应该坚持这一立场。
西方媒体偏向报道非洲的负面新闻作为非洲社会发展中的一种副作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告诉我们,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恶有时会成为历史发展的杠杆,这就是恶的历史作用。在分析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历史过程时,我们除强调生产力是动力,还必须承认恶也是历史发展的动力,或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借以表现出来的形式。西方媒体在国际上塑造的非洲负面形象就是这样一种恶的表现。西方媒体具有监督政府,揭露腐败的传统,作为非洲的一面镜子,西方媒体关于非洲腐败、选举舞弊、专制、种族隔离的报道,一定程度上能激励非洲国家致力于良治善治,促进非洲国家社会发展;西方媒体关于非洲战乱、灾荒、难民、贫穷的报道能够促使国际社会关注非洲的冲突、饥荒和难民等问题,从而为这些问题的解决赢得国际支持和援助。在报道南非反种族歧视运动中,多名西方记者被南非白人政权驱逐出境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从这些方面来讲,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负面报道有其一定的历史积极作用,不能一概否认。
但是物极必反,西方媒体几乎一边倒地报道非洲的负面问题,并且始终如一,几十年不变,则会扭曲国际社会,尤其是西方公众对非洲的认知,使人产生“非洲悲观主义”,感觉非洲注定是因为它的文化、种族等因素而遭受这些苦难,无法改变,是“没有希望的大陆,黑暗的大陆”,从而使西方公众产生身份、种族和文化的优越感,对造成非洲苦难的历史文化原因无知。这不仅妨碍了国际社会对非洲的客观了解,也滞缓了非洲复兴的步伐。而西方媒体又总是抱着种种利益企图刻意塑造非洲的负面形象,因而从总体效应来说,其负面影响远远大于正面推动。这正是非洲国家领导人和媒体工作者谴责西方媒体片面报道非洲负面新闻,对非洲的进步和发展熟视无睹、丑化非洲的原因。
要之,以英美为主的西方媒体塑造的非洲形象应该得到客观的评价。它既有正面的影响,也有负面的影响,从长远来看,其负面影响超过正面影响。传媒的作用至关重要,它可被西方用来歪曲非洲的形象,但随着非洲国家传媒业的快速发展,非洲国家也可以用它来向世人充分展示非洲的生机与活力。
二、非洲形象与非洲经济发展
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负面报道有其“历史的不自觉”的正面作用,但是绝对不能夸大西方媒体关于非洲丑陋面报道所带来的历史进步,相对这种附带的进步,西方媒体关于非洲的负面报道带来的负面效果似乎更为显著。对非洲这个全球化边缘者来说,良好的国际形象是它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因为良好的形象能吸引外资、招徕游客,能为非洲复兴提供强劲动力。
2006年6月1日出席第16届世界经济论坛非洲会议的代表表示,非洲,特别是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长期以负面形象见诸西方媒体报端。而事实上,今天的非洲并非是一个被不幸所困扰的大陆,而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非洲必须重塑形象,否则其雄心勃勃的发展计划将会化为泡影。尼日利亚中央银行行长查尔斯·索卢多在发言中指出,人们习惯于把非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但从其经济角度观察,非洲国家之间在经济潜力、发展前景以及所取得成绩方面存在着天壤之别。他说,“非洲各国应该有意识地塑造个体形象”。美国著名软件公司SAS的首席执行官吉姆·古德奈特表示,非洲要想维持经济的快速发展,就必须以充满活力的形象示人,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外来的投资者。他认为,中国和印度的经济多年来之所以快速发展,正是因为它们给外来投资者一种生机勃勃的形象。因此,非洲急需改变人们提及非洲就在脑海中浮现的那些消极的画面。
外来投资是确保非洲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驱力,旅游业是非洲赚取外汇的一个重要来源。2003年非洲旅游业部门的收入达186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了19.2%。2003年从每一个游客的身上获得的收入估计为510美元。尽管这个数目只有每一个旅客在美国平均花费(1029美元)的一半,但是它仍然是非洲各国的一个重要收入来源。有利的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以及到非洲旅游费用相对较低,可能是一项积极因素,使得非洲成为游客选择的旅游目的地。
从中不难看出,外来直接投资和旅游业是非洲经济持续增长的引擎之一。而西方媒体有关非洲的负面报道则束缚前往非洲投资和旅游的脚步,已成为非洲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旅游业的重要障碍之一,因为“乱邦不居,危邦不入”。正如喀麦隆传媒理事会会长皮埃尔·伊萨玛·伊松巴,2006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的,外国媒体应正面公正报道非洲,而不应仅仅报道灾难、战争、艾滋病和饥饿,“否则,如果负面宣传太多,许多人一提起非洲就害怕,谁还敢来非洲?”尽管联合国2006年的一份报告称,非洲的投资回报率在全球是最高的,达到25.3%。但是,占世界人口13%的非洲,却只吸收了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总量的2%。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是由“形象问题”造成的。非洲市场的问题这样多,许多投资者选择了离开就不让人感到奇怪。这种代价和风险——更不必提困难,几乎不值得投资。到2005年为止,在全球外国直接投资中,非洲的份额还不到3%,并且这些投资大多数来自采矿公司和石油公司。因为矿产就在这儿,它们没有多少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