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十九章又说:“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意指有道的人在位,应收敛自己的私欲,使天下人归于浑朴,百姓都专注于自己的耳目,使他们回归到真纯的婴孩状态中。
反私欲,薄名利
分析上述有关“朴”的话,“婴”的话,“溪”的话以及“真”的话,可以见到,老子反对私欲,鄙薄名利。
关于这些,老子还讲了很多,如“少私寡欲”(十九章),“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四十四章),“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九章)。老子的话讲得很明白,过分追求名誉,必定要付出重大耗费,过分追求货藏,必定会招来沉重的损失。金玉满堂,谁能守藏,富贵而骄,自遭灾难。
老子在四十四章上讲“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句话时,之前还有三个鲜明的提问:“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多作重解)?得与亡孰病?”那“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便是就这三个问题作答的。
搞管理应少私寡欲
敦兮其若朴,从领导、管理角度讲,也必须摒弃私欲,鄙薄名利。
老子在三章说:“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在老子看来,不要去稀罕难得的财富,不然老百姓会成为盗贼;不要正视那些足以引起私欲的东西,不然人们的心思就会骚乱,
老子观点是有道理的。固然,人为了生存不能没有物欲,但是过分迷恋了,超出人的生存负荷,道德负荷,必然导致“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
老子的“重身轻名”、“重身轻货”的观点,细究之,其意义不仅仅停留在身躯与名货比较价值上,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就是为身躯活着,还是为灵魂活着的问题。老子主张人要为“利万物”活着,而不是为铜臭名利活着。为“利万物”活着,高尚,为铜臭活着,鄙下。
《老子》十二章告诫说,圣人不要沉湎于五色、五音、五味中,稀罕货物是会诱使你行为不轨的(“难得之货,令人行妨”)。在七十五章,从治理政事角度又告诫统治者说:“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这句话直率地指出,人民之所以轻死,就是因为统治者奢厚贪求的缘故。
作为企业的领导人,经管一厂大事,责任重大,其身正,不令而行,要具备无私无欲、少私寡欲的道德修养,才能管好企业。
敦兮其若朴之修养
敦兮其若朴,企业领导人、管理者必须具备无私无欲、少私寡欲的道德修养。
提高对“无私无欲”、“少私寡欲”重要性的认识。“无私无欲”地对待事业与下属;“少私寡欲”地对待自己的生活。“去甚、去奢、去泰”(二十九章),把 “私”与“欲”限定在适量的范围内,即“少”与“寡”的范围,不特殊,不奢求。
讲求“无为”,为其该为之事,不为其不该为的举动。信任职工,让“民自化”,让民“取天下”。纵然取得了成绩也“不自是”,自觉地“功遂身退”,“功成而不有”(三十四章)。
“以百姓心为心”(四十九章),处处事事为职工想事。“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均见四十九章)。善良人我善待他,不善良的我也善待他。有信守的人我信任他,无信守的人我也信任他。以此做到心地质朴。
“治人、事天,莫若啬”(五十九章)。啬与俭通义,在六十七章中,老子在所讲的“我有三宝”时,第二宝就是“俭”。俭,俭朴节约爱惜财物。静以养身,俭以养德,宁静致远,淡泊明志。就是要用俭朴节约的良好美德待人事奉国家。
“知足不辱。”领导者为了生存,必要的欲求还是要的,但必须知足,知足才能不辱;知足才能不殆(四十四章)。老子告诫世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四十六章)。老子反对贪得无厌,要人们学会知足,只有知足的人,才会永远感到满足。
现实生活中,我们不少企业家工作干在先,享受落在后的精神,应该认为是“敦兮其若朴”的一种表现,很值得颂扬。
四、“上德若谷”
领导人要宽厚待人
企业领导人、管理者修身,除“敦兮其若朴”,少私寡欲,“犹川谷之于江海”外,还要宽厚待人。
老子颂扬水,也颂扬谷,讲了很多关于颂谷的话。四十一章说:“上德若谷”;三十二章说:“譬通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三十九章说:“谷得一以盈”;六十六章说:“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等。
上述四句话的意思,第一句是说,上德如谷;第二句是说,“道”莅天下,一切小河细流归之于大海;第三句是说,由于谷得到了“道”这个原则,因而充盈;第四句意思是江海所以能成为众多河流之王,因为它处于下游的位置上,能宽容河川细流。
谷,川谷,容水之谷。老子上述四句话都是把“道”、“上德”与“谷”联着用的。借谷喻道,议道及谷,总的还是讲他的道德经。
领导人要致虚待人
老子借谷喻“道”的宽容,还直接论述“道”的致虚精神。
四章说:“‘道’冲,而用之或不盈”;四十五章说:“大盈若沖,其用不穷”。这两句话中的“冲”就作空虚讲。两句话的意思分别是:“通”虽然是虚空的,但使用它却是充实的。“道”充实得很,充实得如同虚空一般,永远使用不竭。
谷喻“道”,也喻人。老子讲的是道的理,也是讲人的理。老子要求“圣人”“致虚极”(十六章),“上德若谷”。
我们的企业领导人、管理者也应从中汲取营养,努力去具备这种豁达大度的精神,这种宽广的胸怀。
天大,能容天下万象,所以成为大;地广,能容遍地万物,所以能为广。我们的企业领导人、管理者应该具有这样的豪迈气魄。
两副对联之思
河南洛阳白马寺中有两副对联: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慈颜常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
佛门广大难度不善之人
这两副对联都是佛门释语,但道释二家有些观点相通,如释的禅功,道的顿悟,这里不细究。这里要说的是,上述两副对联都是劝人向善的,其中第一句更具道味。
上述对联给我们的启示是,为人要善,为人要宽容。
宽容是领导人必须具有的一种修养。当然,宽容也不能无度。有人犯了不可饶恕的大罪,就不应饶恕。记住老子的话:“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七十三章)。
善救“无弃”
企业家要学会宽容、宽宏,要有宽阔的胸怀。
所谓宽容,就是要善于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宽容他人的错误,同时严于律己。
外国有一位企业经理说,一个人是否善于与人相处,应看成在复杂的经济活动中参与社会的一种重要品质,特别对处于领导地位的人更显重要。他认为,如果这个领导人不善于与人相处,那简直就如同把他“毙”了一样。这位企业家又说,因为我们这里到处是人,与人相处,怎能没有宽容之心呢。他认为领导者就是调节人际关系的,把人与人间的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
把人际关系调整到最佳状态就要学会宽容。
为人宽容些有很多好处,可以团结多方面人于自己周围,不管是意见正确者还是错误者,是拥护自己者还是反对自己者,如老子所说的那样,达到“无弃”的境界:“善救人”,“无弃人”;“善救物”,“无弃物”(二十七章);可促使自己更好地增长智慧,集他人之智为自己之智,增强修养。
善宽容者胜
容我之蔽。老子还提出,宽容还要“报怨以德”(六十三章)。容一般人尚算容易,而容与自己有过对立的或伤害过自己的人更难,这是更高层次的宽容。因此,这种宽容意义更大。
三国时,曹操进攻宛城,张绣投降,但突然又反击曹军,曹操手下都尉典韦战死,长子曹昂、侄子曹安也死于乱战中,曹操本人也中箭致伤,按常理说,两者结下了不共戴天之仇,可是在曹操与袁绍间的官渡之战时,曹派人招纳张绣,并将他封为扬武将军,还让儿子娶了张绣的女儿为妻,结成儿女亲家,曹操之所以成为三国一霸,恐与曹操善于宽容有关。
美国克莱斯勒公司因为任用了李·亚柯卡,而使克莱斯勒公司中兴。这可视作企业管理要善容人致胜的一个例证。克莱斯勒公司在20世纪70年代已经成为“一艘下沉的船”。1978年,当时克莱斯勒公司总裁不计前嫌,引用了他们的竞争对手、原来在福特公司当过总经理的亚柯卡,终于使这艘船免遭灭顶之灾。
容人之长。上德若谷,容人以短,还要容人以长。容人以长,就是要宽容下属、同事超过你的水平,不要产生嫉妒之心,更不要打击他人,而且还要继续引荐提携他。
这是一种更为难得,更不容易做到的宽容精神。宽容他人超越意味着可能是对你原有的尊严、名誉、地位的挑战。你这样做了,这对领导人来说,是宽容精神的一种升华与腾越,如老子所说那样的“无欲”了。
容物之生。上述种种宽容对象是人,同时还要宽容某些事。
比如一些新生事物,因为它刚破土而出,不免稚嫩,有缺点和弱处。此刻,风雨会摧折它,旧世俗会非难它,好心人也会因为不理解而非议它。亟须领导人宽容它,为它创造宽松的环境,以保护它,扶持它,发展它,纵然这新出现的事物是错误的,也应该采取宽容精神逐渐作淡化处理。
豁达·开明
“上德若谷”,企业领导人要善于容人,容事,做到豁达开明,有两个根本问题要解决:
其一,领导人的素质。为此领导人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智能水平,修养水平。
其二,环境的素质。提高员工的政治、文化水平。为之造就宽松的氛围。
两者关键在一端,即企业领导人要有宽怀的气度修养,企业环境才可能有宽松的氛围。
美国管理学家乔治·奥迪奥恩议论过这方面的问题,他在一篇名叫《豁达·开明》的文章篇首语中说:“有些企业是否会由于经理管理得过多而引来麻烦?大量迹象证明这一观点也许是有根据的。”<sup>①</sup>文章还列举出了实现豁达、开明的十三个办法,总的精神就是当领导的要豁达开明地让下属放手去干;不要管细枝末节的事;不要总让别人来问你这事该怎么办;不要对不懂的事轻易作判断;不要任意地制定规则;不要用敌视情绪对待下属等等。
美国劳伦斯·米勒新著的《美国精神》一书中,在讲到企业的创造问题时,也讲到了宽容的环境、自由的气氛等问题。他说:“公司的成功并不取决于机器的运转情况,而是取决于创造力。经理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使每一个人都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聪明才智。”又说:“创造力往往是一个才智相当的人在进行自由自在、毫无顾虑的思想交流时产生的,友好随便,畅所欲言的闲聊,是挖掘和激发创造力的催化剂。”
五、“不敢为天下先”
欲、气两陷阱
在人生旅途中,会遇到种种陷阱,不管是领导人、管理者或是一般群众。
陷阱主要有两种:“欲”的陷阱;“气”的陷阱。“欲”,私欲;“气”,主要是“骄(骄情)”、“怒(泄愤)”之气。
凡夫俗子要防止这些陷阱,领导人、管理者因为他们所处地位的特殊,碰到这些陷阱的机会更多,假如陷进去了,危害也更大,因而领导人、管理者防止这些陷阱坑人更显重要。
关于“欲”的陷阱问题,我在本篇第三节“敦兮其若朴”已作了些讨论,提出要“见素抱朴”,要“少私寡欲”。本节主要就企业领导人克服“气”的陷阱作讨论。
制气
关于制气,我们提倡老子所讲的两法:“不敢为天下先”,“致虚极,守静笃”。
老子在六十七章中说:“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意思是:人必须保有“三宝”:慈爱,俭朴,对人民谦诚不傲慢。
宝,尊重之谓,珍贵之物。“持而保之”,有的版本,如景龙本等,写作“持而宝之”。《老子》有马王堆出土的版本,叫帛书本。帛书上说:“我恒有三宝,市而寳之。”寳通宝,市通持。两种说法意义通。两者合起来是说,“三宝”要保有它,如宝贝般地保有它。
析“不敢为天下先”
关于第三宝,“不敢为天下先”。这话有对的一面,为人要谦虚,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也有值得讨论的一面,有些事,不是不要为天下先,而是要敢为天下先。如在创造问题上,在创业问题上,在竞争问题上等,要敢为天下先,为天下先,天下就进步,社会就发展。这里取其正确面作讨论。
关于“静”
“静”,在《老子》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在《老子》一书中出现“静”字的不下十处。
“静”,与“动”相对立,常与 “虚”、“柔”、“阴”、“牝”、“下”、“无”等字联系说,例如十六章中说:“致虚极,守静笃。”
关于“静”,我在本篇“处静”这个题目中,就“静”的养生问题还要作讨论,本题所谈的“静”,主要是从修身意义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