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有的企业在墙上赫然写着梦、忠、和三个大字作为企业的追求。忠,要企业员工忠于公司;和,要企业员工团结一致;梦,要企业员工有美好的理想,美好的向往。尽管这里的梦不是纯恍惚意义的,但它确实含有几分幻想的情愫。
“糊涂”也是一种巧
与恍惚、朦胧有关的还有两个概念———糊涂和模糊。它们在创新中的作用也值得研究。
先说糊涂。糊涂一般被认为是一个不好的词,其实,从创造学角度讲,有限的糊涂并不是坏事,而且该褒不该贬。老子是提倡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郑板桥还讲过“难得糊涂”的话。郑氏的话,有人将它作明哲保身的遁词,认为不管大事小事逃避矛盾都装糊涂,这不可取。但是遇事不要自作聪明,糊涂地问个为什么,却有创造意义。
美国管理学家赫茨伯格有一句名言:“没有糊涂便没有创造。”美国夏威夷大学一位心理学家认为,有限的糊涂对于引发人的创造力,导致事业的成功大有好处。这位心理学家还摆出了人需要有限糊涂的五点理由:
人们的创造往往在凌乱的环境中滋生,忍受某种程度的凌乱,可以促使你有更多时间去专注于某项更重要的工作;
对事物态度较随和的人,不严格要求完美的人,通常胸襟比较开阔,能够接受别人意见,容易随机应变,不会过于执拗;
一个随便而开放的人,人际关系较佳,有利于搞事业;
凡事不太计较的人,在婚姻爱情方面也较易获得成功;
不过度注重调理生活态度的人,可以减少焦虑,使之有更多时间去享受人生。
这位心理学家讲的颇有道理。是的,如老子所言,大巧若拙,拙也是一种巧。
模糊有时更精确
再说模糊。模糊也是一种聪明,模糊能引发创造。
模糊学是一门新兴学科,是专门研究模糊机理的。《伊索寓言》中有一则故事说,伊索的主人一次酒醉后狂言,声称可以喝干大海的水,并以个人全部财产做赌注与人打赌。酒醒后,他自知失言,后悔不已,于是,伊索为主人献上一则解危之策,要他主人到海边去,对看热闹的人和与之打赌的人说:“我再说一遍,我能喝干大海的水,可如今千万条江河上的水汇集到大海中来了,谁只要能把河水、海水分开,我就把大海的水喝个干净。”终于使主人摆脱了困境,保住了财产。伊索为其主人献上之策,就属模糊学的问题。模糊在引发人们机智和聪明中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一般追求精确,当然若能精确自然是好事。但是社会现象、经济现象、管理现象是很复杂的,常常很难用精确的数字、准确的语言表述出来。若勉强为之,有时反而显得繁琐不得要领,甚至会越说越糊涂,不如用一个或若干个、一句或若干句模糊的词或语言去表达为好。如用《老子》二章中的那些词:有无、难易、长短、高下表述更为清晰、明白,更具使用价值。
诚如美国加州大学教授格·哥根所说:描述的不确定性并不是坏事,相反倒是件好事,它能用较少的代价传送足够的信息,并能对复杂事物做出高效率的判断和处理。
装疯卖傻,美梦成真
美国有家创造思考公司,其中有一位博士叫罗杰·冯·伊巨,他列举出创新的思考方式共有一百多种,他把这一百多种思考方式分为两大类:软性思考与硬性思考,属前者的有“模糊思考”、“隐喻思考”、“想象思考”等;属于后者的有“精确思考”、“线性思考”、“逻辑思考”等。
伊巨认为,多数人不喜欢模棱两可的表述,认为它会带来沟通上的困难,但在创造学中,模棱两可的模糊,却能刺激想象,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使考虑问题多元化。这位博士甚至建议,为了激发自己的创造力,不妨把自己扮演成“傻子”,纵然装疯卖傻的想法不能立竿见影,但是总有一天,现在看起来愚蠢的想法会变得更加踏实而富有创造性。
十三、“冲气为和”与创造技法
让我们遵循老子的“无”论思想,道法自然,恍惚,朦胧,置疑,幻想,设问,作冲气为和与创造技法的探索,得如下几法。
优缺点放任列举创新法
任何事物都会有优点缺点。没有羁绊、框框地如老子所提倡的采用放任的态度,对事物做吹毛求疵的挑剔,列举事物的缺点。然后筛选其中主要的缺点,一个或若干个,克服之或改善之,构想出一个新的事物来,这叫缺点放任列举创新法。
同理,还可推导出一种叫优点放任列举创新法的技法来,把事物优点无顾忌地摆出来,然后作随想,找出一个或几个优点,培育它,发展它,优上加优,锦上添花,添出一个新的事物来。
实际上,事物克服缺点与事物优上加优常常是一致的。所谓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这里是从不同侧面说的。
希望放任列举创新法
创造者站在创造物立场上放任地构想,超脱自我,恍兮惚兮,如庄周梦蝶般,从“蝶”的角度,希望“我”是什么模样的,作各种各样的希望设想,而不管其设想希望是大是小;实现是难是易;实现条件是好是坏,然后返回生活,返回现实,复归自我。对各种美好设想进行过滤和筛选,择其重要的、易实现的、实现条件最充分的作为创新对象,进而努力实现这个创新。
反朴元素分合创新法
“反朴”,老子语言,“敦兮其若朴”(十五章),“复归于无物”(十四章),意思是说回归事物的纯朴面貌。按老子的观点,“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四十二章),任何事物都包含有阴阳两个精气,它们对立地存在,又激荡而统一在一起。
所谓反朴元素分合创新,就是把构成事物的阴阳等元素分解出来,然后“冲气以为和”重新组合形成新的事物。因为构成事物的元素是多个的,而且是分层次的。于是在分解组合创造新事物时,可视需要做层次分解、元素分解。
例如在带盖茶杯的基础上构想出一个新的茶杯来,于是,可把茶杯作第一层次分解,分解成杯盖、杯身两个元素,然后组合出两种茶杯,或有盖的,或无盖的。假如需要再作分解,就杯身来说,又可分解为杯体杯环两种来,如此等等,于是可组合出有环茶杯与无环茶杯两种来,如此等等。
在元素分合创新时,还可对原来元素进行修正、改造、完善和补充,如修正其形状,改造其功能,完善其质地,补充新的要素。仍以茶杯为例,如杯体变无花纹为有花纹等。
有这样一则事例很能说明元素分解组合创新的威力。1992年7月29日《北京科技报》有一文章说,日本画家相内启司发明了一项技术,他成功地将达·芬奇的一幅名作(画面是天使告知圣母玛丽亚怀了圣胎)进行元素分解,然后重新组合元素画出了一张《受胎公告》的画,给了这画以新的主题,给了画中的人物天使与玛丽亚以新的感情。
反求创新法
老子说:“当其无,有车之用”,“当其无,有器之用”,“当其无,有室之用”。考察事物,要从正、反两方面看。
创新要有正思路,更要有逆思路,换个新环境,换了新视野,换了新角度就会出现一个世外桃源的境界来。这样想山穷水尽,那样想就柳暗花明。关于这点,在本篇前面已讲得很多,这里从略。
置疑、设问创新法
置疑、设问就是对事物,哪怕是明白无误的事物,也恍兮一番,糊涂一番,提个问题“是这样吗?”“何以是这样?”“还能作其他变化吗?”“怎样进一步完善它?”等等。在整个创造中不断地如上节所说的那样作“5W2H”发问,向“八贤”求教。
抱一联想创新法
“抱一”,借用的是老子的话,《老子》十四章中说:“混而为一”;二十二章中又说“抱一为天下式”,是指事物是混为一体的。我这里所说的“一”指事物本体。“抱一联想”是说,从事物本体出发作各种联想以创新。
直接联想。如从蛇体联想,发明了蛇形管;
间接联想。如从开水热气顶壶盖做联想,发明了蒸汽机;
因果联想。如根据合成树脂加发泡剂形成发泡塑料,有人根据发泡原理,进行类比联想,发明了由发泡剂与水泥合成的发泡混凝土等。
上海和田小学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是这样做的:在某个事物的基础上作“加一加、减一减、扩一扩、缩一缩、变一变、改一改、联一联、学一学、代一代、搬一搬、反一反、定一定”的联想,即在这个事物的基础上问,能否加些什么?减些什么?扩展些什么?缩小些什么?能否变化其中某些模样?更改些什么?连接些什么?模仿他物些什么?用某物代替些什么?搬动挪移些什么?反对些什么?肯定些什么?以创造出一个新的事物来。
集体放任随想创新法
就是组织多人(最好5~8人),或以开会形式,或以组成研究小组形式,针对一项创造事物,让大家畅所欲言。这里可以相互启发,可以作连锁反应与思考,但应禁止讥讽,暂时谢绝讨论争辩,鼓励大家恍兮惚兮发挥想象力,发表千奇百怪的意见,直至让众人把心中的点子掏空。此刻再组织讨论,以筛选创新方案。
制表画画思考创新法
制表,就是把创新思考中的一些线索,用文字、表格形式记录下来,如把对事物作放任思索中分析到的种种缺点、优点、希望、置疑、设问、联想等,整理记录下来,供分析研究用。
画画,就是把上述种种优点、缺点、希望、置疑、设问、联想用画画的形式表示出来,这个图示不求规范和美观,只求把种种创新思索及其关系用各种线条、图形或箭头等等勾画出来,也起着整理思路、辨明关系、激发创造的作用。
还有另一种更值得注意的画画创新技法,这种画画不是简单地整理创造思路,而是把自己由放任所得的创造思维,由意识状直接转化为文字状、图像状。
放任创造思维是由大脑来完成的,大脑的左侧反映的是逻辑的(演绎、推理)、分析的思想方法:大脑的右侧主管形象的(直觉、预感)、综合的思想方法。也就是说文字整理与左脑有关,图像整理与右脑有关。如此左、右脑结合,通过信手画画,信手写字,把大脑中的创造思维描述出来,这对激发创造智慧是很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