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用地规划布局工作中,传统的现状用地调查方法是根据现状地形图的索引,逐街进行各类用地性质、规模、平面形状的标注,工作量很大,而且表达的只是一个静止的时间点时的空间形态,很难快速更新现状数据。建成区的不断扩大,城市内部各地域功能的变化及旧城区的改造,使城市的变化发展变得非常迅速。常规的调研方法重复劳动很多,不能满足城市规划工作对数据和资料现实性的要求。利用航片解译来收集城市规划所需要的地理信息,在国外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也做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实践证明,这是一种省时、省工的有效调查方法,而且利用计算机处理这些数据,更显示出优越性。
图像解译就是研究分析遥感图像的过程,人们根据地物的光谱特性、成像规律及影像特征来辨别地物,并判断其类别和特性属性。遥感图像是摄影瞬间对地物的真实写照,具有现实性强、真实可靠、便于宏观分析等特点,它真实地记录了地球表面的自然地貌、人工地物及人类活动的痕迹,能够准确、客观、全面地反映地球表面自然和人工的综合景观。通过图像解译遥感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三大类。
1)航空遥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航空遥感是利用航空拍摄的影像进行判读获取信息,主要应用在以下内容中。
(1)现状调查
①空间序列调查。根据城市各类用地在影像上的特征,通过目视解译的方法判别并划分各类城市用地,可分为五个步骤:
a.获取航空影像。包含黑白、彩色或彩红外三种,按城市建成区范围或规划区范围索取。
b.影像解译。从大类到小类,形成若干单项解析图和一张总图。
c.转绘图形。根据解译结论绘制现状地类图。
d.实地检查。对照解析图核对现状,并修改和标注在图上。
e.数字化。录入计算机,形成电子现状图。
②时间序列调查。利用不同时期拍摄的航空影像,先通过目视解译确定各时期城市建成区用地的范围,再通过编辑软件叠加处理,得出不同时期城市建成区的空间演化图,为进一步分析城市的发展历史和用地发展史提供基础图件。
(2)城市交通规划
城市道路交通作为城市用地的骨架,是一个庞大的动态系统。利用航空遥感技术可以比较容易地反映出城市的道路分布、城市道路网与干道网密度、道路的交通密度与分布等。此外,城市的道路设施、停车设施及其他交通设施都可以通过其在航摄像片影像中的解译特征加以识别,从而得到城市道路交通的基础资料,用于辅助规划决策。
①城市交通战略规划。通过对城市的地理特征、交通特点和经济状况的分析,充分掌握影响城市发展的港口、河流、湖泊、地形等地理信息以及影响居住与工作岗位分布的相对可达性信息,指导各种交通运输方式在城市交通中的规划布局。
②城市对外交通规划。通过对城市平面全局的考察,掌握城市各个方向出入口信息,包括与相邻城镇的联系,规划布局对外交通规划,增加相应交通设施。
③城市道路网络规划。通过图像解析出道路现状密度、分布和主要问题后,明确调整的区域,连接断头路,整理线型,完善现有路网结构,疏通交通拥挤的空间。
(3)城市环境保护规划
城市环境质量与污染源的调查是遥感技术应用的主要方面之一。遥感图像能较真实地再现地表水、气、热、渣、植被、土壤等多种环境要素的形态和时空分布特征。
根据图像上解译出的信息,可对环境污染源进行定点、定位、定性研究和进行一定程度的定量、半定量的分析,也可用来进行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扩散趋势、运移规律和动态变化的研究。
①大气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调查。利用遥感图像直接圈定大气污染源,以植被为大气污染的指示物,圈定污染范围和扩散范围。
②水环境质量及污染源调查。根据遥感图像上水体颜色和相关位置等标志,明确污染程度和范围。
③固体废弃物调查。固体废弃物主要是垃圾、工业废渣等,这些废弃物不仅占用土地,而且污染环境,城市各类固体废弃物堆表面的反射和发射电磁波的特性不同,在遥感图像上显示出不同的色调、纹理、形状等影像特征,通过遥感技术可以估算固体废弃物的堆放量等。
④城市热污染调查。城市热岛效应是近代城市由于人口稠密、工业集中,形成市区气温比郊区高的城市气候现象,相当于热污染现象。
(4)景观风貌和绿地体系规划
园林绿化在城市生态建设和景观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无论是新区开发,还是旧城改造,都离不开绿地体系的规划。遥感技术可以有效地进行园林绿化的调查和分析,不仅能准确量测绿化覆盖面积,而且对于判别绿地的类型、结构乃至识别植物种类等都是十分有效的,可以简捷地制作反映绿化布局特点的各类绿地分布图件。
(5)其他类用地专项规划
工业仓储用地和居住用地是城市总体规划中的两大地类,也是重要专项规划的部分内容。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可以判别面积、规模、整齐度(成新度)、污染程度等内容。分别制作人口密度分布图、工矿企业分布图和居住质量分布图。此外,可以通过城市影像地图编制城市规划的工作图件和规划成果图件的地图。
2)航天遥感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航天遥感的影像分辨率较低,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城市规划中应用的深度和广度,但其覆盖范围大,仍广泛应用于城市总体规划中。
(1)城镇体系分布调查
城镇在卫星影像上呈浅灰色调的纹理特征,很容易判别,同时卫星影像的覆盖范围通常达到几千平方公里,区域城镇体系分布及各城镇的建成区范围在卫星影像上一目了然。因此,卫星影像被用来作为研究城镇布局及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
(2)城市建成区及演变调查
通过对不同时期卫星影像的比较和处理,可以进一步得到城市建成区的演变情况,这对研究城市形态的演变及发展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也为城市的进一步发展和编制规划提供了依据。
(3)土地利用调查
通过对城市土地利用大类和周围农业用地的调查,以及其他自然资源调查,为空间管制分区规划和旅游资源开发规划提供依据,还可以用来研究各类土地利用的变化和生长趋势。
(4)城市环境调查
由于植被、水体、热场及各种污染物等环境要素在多光谱影像上具有明显特征,卫星影像通常被用于调查和检测植被的生长情况、水体受污染情况、城市热岛等方面,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环境规划提供重要依据。
(5)城市灾害性地质现象调查
城市用地及建设项目的选址,需要避开活动断裂带和大型冲沟、滑坡地带,以及塌陷区、古河床等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区域,而这些地质现象均可在卫星影像上进行解译和划定界线,为城市的减灾防灾规划提供依据。
3)航空摄像在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应用
通过航空摄像获得的航空影像可直接转换为数字影像进行计算机处理,大大减少了常规方法经过摄影处理、扫描等过程带来的影像质量的损失。
(1)城市土地利用调查及动态监测
航空摄像得到的航空影像比例尺大、地面分辨率高(640×480),可以观察到地物的细节,有利于土地利用调查和现状分析研究,通过目视解译可以得到城市土地利用类别的小类,建立较详实的基础资料。
(2)城市交通的动态调查
通过不同时段航空摄像判别交通不同时间的流量,通过分析交通拥堵时段和拥堵路段,明确解决方法,建立机动车平均密度及间距的调查数据库。
(3)城市大比例尺地图更新
在计算机里通过与现有城市地图的叠加比较,找出各类发生变化的地类,更新到城市地图上,建立最新图面信息,为城市总体规划兼顾现状提供依据。
4.3.2GIS技术
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GIS)是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存储、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自从20世纪60年代GIS技术术语被提出来后发展迅速,目前已经进入全面的推广阶段。GIS作为一种综合、优秀的数据采集、分析处理技术,现已广泛地运用在测绘、国土、环保、交通及城市规划等许多领域。
1)城市现状分析
城市总体规划现状调查的主要内容为技术经济,自然条件,现有建筑及工程设施,环境及居住、工业、绿地、交通等用地分布,这些资料都含空间与非空间信息。
(1)空间分析
用GIS进行现状空间分析,主要是利用其统计分析和制图功能对各类空间信息(位置、形状和分布)进行统计、分类、比例计算,形成各种数据表,同时绘制出对应的图件。
(2)非空间分析
现状调查数据中许多是以某种地理单元,如行政区域、企业等统计得来的社会、经济数据。分析时的主要任务是分类、汇总、比例计算、人均占有量计算等,并相应生成各种统计图,如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
2)预测分析
预测分析包括人口规模、用地规模、城市灾害、城市经济目标、城市景观模拟及可持续发展预测等。
(1)城市规模预测
将常规的人口规模预测的多种方法和数学模型设计成软件模块加入GIS软件中,交互式地输入有关数据和参数后,软件模块自动预算。为综合考虑城市的合理承载容量,人口预测不仅要考虑国民经济发展计划,还应与城市环境资源承载力相协调。最后确定多重校核的人口规模,参考土地利用规划,并按照合理的用地指标调配方案确定用地规模,也可以通过交通、就业、生态等内容进行区域增长预测。
(2)城市灾害预测
城市灾害包括地震、洪水、大火、污染和严重传染病等。规划中根据不同的灾害类型,建立相应数据库,与土地空间对应,形成互动模型,达到预测的目的,对灾害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提出相应的数据,再提出治理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