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0]闻上:传到武帝耳中。
[291]渭城:在今陕西省咸阳市。
[292]其春:元光五年春,因当时以十月为岁首,故一年中先冬天,后春天。
[293]专呼服谢罪:病中呓语,一味说着服罪谢罪的话。
[294]巫视鬼者:巫师能看到鬼的。
[295]嗣:指袭封武安侯。
[296]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元朔:汉武帝的第三个年号。
[297]襜褕(chān yú):长仅蔽膝的短衣,非入朝所服。
[298]不敬:据梁玉绳考证,此句下有“国除”二字。
[299]觉:发觉。元狩元年(前122),中郎伍被告淮南王刘安谋反。
[300]治:审理,追究。
[301]王前朝:淮南王以前来京朝谒。建元二年(前139),淮南王安来朝。
[302]霸上:即灞上,灞水岸边的商地,在今陕西长安县东。
[303]宫车晏驾:代指皇帝死。晏:晚。君主当早起临朝,如宫车晚出,必有事故,故以“晏驾”作为君上死亡的代用词。
[304]上自三句:武帝从魏其和武安纷争时,便不以武安为是,只是为了太后的缘故,未便对他怎么样。直:作动词用,即认为正确的意思。
[305]这句说,灌夫因为一时决定冲入吴军的策略而着名。
[306]这句说,窦婴的升迁是由于平定吴楚七国之乱。
[307]日:喻武帝。月:喻太后。日月之际:日月并存之时,指太后临朝,武帝尚未完全掌权的那一段时间。
[308]时变:因时变化之理。指窦太后死后,魏其已失去靠山,还要与武安争衡。
[309]术:指处世方法。
[310]相翼:互相包庇,袒护。
[311]负贵:倚仗地位尊贵。好权:喜欢耍弄权力。
[312]杯酒责望:因喝酒的小事而苛责怨恨。望:怨。
[313]迁怒及人:指田蚡把对灌夫的怨怒再推移到窦婴身上。
[314]这句意思是说,田蚡害死窦婴、灌夫,自己命也不长。
[315]载,通“戴”,拥戴。
[316]竟被恶言:最终蒙受恶言而死,指灌夫受田蚡诬陷事。
[317]祸所从来矣:言祸所从来者远矣,意即祸之来是有其根源的。
【作品讲析】
《史记》以人物传记为中心,生动地概括和记述了历史进程和历史事件,刻画了众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窦婴和田蚡都是汉初权重一时的外戚,灌夫因军功封为将军,他们之间的倾轧斗争是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典型事例。这篇文章通过对他们三人生平和相互斗争的描述,展现了汉初宫廷中的一系列矛盾和当时那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畸形关系,暴露了统治阶级奸诈残暴的丑恶本质。司马迁曾亲身经历和体验过官场的残酷,所以写得入木三分。他能把旧戚和新贵之间的矛盾斗争写得如此惊心动魄,淋漓尽致,也充分表现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强烈批判精神。
本文在写作方面也表现了较高的技巧。虽是三个人的合传,头绪纷繁,但在分别交代出每个人出身经历的同时,又能将他们交错起来叙写,有分有合。文章写得最精彩的是魏其设宴、灌夫骂座和东朝廷辩的情景。两次宴会的情景写尽了官场的势利。窦婴和灌夫二人因失势而结合在一起,成为生死之交。灌夫为了拉拢感情,使窦婴与田蚡接近,竟然不顾丧服在身而毅然陪侍。窦婴夫妇为了迎接炙手可热的田蚡全力以赴,通宵达旦地进行准备。而田蚡根本就没把此事放在心上,忘得干干净净,届时尚高卧不起。当灌夫亲去求请时,仍然满不在乎,一路上慢腾腾而来。席间又傲慢无礼,使灌夫恼羞成怒,幸而窦婴忍气吞声,才没有爆发冲突。第二次是在田蚡娶妻的婚宴上,同是皇帝国戚,窦婴备受冷遇,田蚡却得意忘形,灌夫忍无可忍,使酒骂座,招致田蚡的报复。窦婴挺身而出,拼力相救,于是就在东朝廷辩时,与田蚡展开了正面冲突,由此也断送了自己的性命。通过上述三幕戏剧性冲突的描写,不仅把他们三人的性格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出来,而且把汉武帝、窦太后、王太后以及韩安国等朝中大臣的形象也刻画得相当鲜明突出。全文结构安排十分紧凑,情节起伏跌宕,脉络十分清楚,既井然有序,又紧密完整,浑然一体,表现了作者高度的艺术概括力和组织剪裁能力。
【辑评】
李晚芳《读史管见》:“篇中叙魏其之贵,以功;叙武安之贵,以戚,贤否判矣!叙饮酒却梁王,与受淮南金反对;陈金于廊,听军吏裁取,与益地请田反对;平吴楚受封,与日益贵幸反对。或虚叙,或实叙,无不入妙,一贤一奸,判若天渊。而史公合而传之者,以其始相倾,既相轧,终则相死也。中插一悻悻不平之灌夫,为两传联络,是附传,故始终必叙。叙武安,始则服役魏其,既则比肩魏其,后则高驾魏其,地位随时变换,面孔声口,亦随时变换,一经太史之笔,便变换异常,令人失笑。不独武安也,贤如灌夫,于人吴军,写其孝勇;颖水歌,写其豪横;结魏其,写其同病相怜之密;援武安,写其降心俯就之卑,面孔心肠,亦若随时变换,叙其使酒骂座,又借夫日骂尽满朝趋炎附势之徒,面孔心肠,随时变换。叙两人,而有数十百人,笑貌声音,哄聚笔端,非笔大如橼,何能刻画至此。”
汤谐《史记半解·魏其武安侯列传》:“魏其荣势以亲交,武安挟诈以肆横,灌夫负气以任性,传内三人都写得须眉欲动,妙矣!尤妙在传外诸人如籍福之委曲调停,三边掩捺,安国之心袒丞相,故持两端;当时之是非不爽,畏势游移;天子之实恶武安,碍难自决;太后之一味私情,护持昆弟;无不面面如生。看来他传多作波宕,而此传全着精彩,为的是花簇已极,更添人间情不得耳,故即以精彩处也。”
汪师韩《韩门缀学》:“《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窦婴引卮酒,田蚡侍酒,灌夫使酒,而终以杯酒招祸,酒乃其一篇之眼,后人读史,无有指出之者。”
【思考与练习】
一、本篇传记中记述了几次尖锐的矛盾冲突场面?
二、本篇传记中人物性格鲜明,请分析其塑造人物的方法。
(三十一)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今属河北),后人因称“韩昌黎”。幼孤,由兄嫂养育。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历任节度推官、监察御史等职;贬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召拜国子博士。元和十二年(817)从裴度征淮西有功,升任刑部侍郎。后因谏宪宗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即位,召拜国子祭酒。后任吏部侍郎、京兆尹等职。长庆四年(824)十二月卒于长安。谥号文。后人称“韩吏部”、“韩文公”。韩愈以儒家道统继承者自居,以排斥佛老为己任。在文学上大力提倡古文,反对骈偶文风,影响极大。与柳宗元同为当时文坛主将,并称“韩柳”。其散文“文从字顺”,“词必己出”。宋苏轼称其“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潮州韩文公庙碑》)。其诗长于铺陈,好发议论,以古文章法句式为诗,风格奇崛雄伟,亦时有怪诞、滞涩之弊。与孟效齐名,后人称为“韩孟诗派”。有《昌黎先生集》,诗文合编。
进学解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1],招诸生立馆下[2],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3],毁于随[4]。方今圣贤相逢[5],治具毕张[6]。拔去凶邪[7],登崇俊良[8]。占小善者率以录[9],名一艺者无不庸[10]。爬罗剔抉[11],刮垢磨光[12]。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13]?诸生业患不能精,无患有司之不明[14];行患不能成,无患有司之不公。”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弟子事先生[15],于兹有年矣[16]。先生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17],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编[18];纪事者必提其要[19],纂言者必钩其玄[20];贪多务得[21],细大不捐[22];焚膏油以继晷[23],恒兀兀以穷年[24]。先生之业,可谓勤矣。抵排异端[25],攘斥佛老[26]。补苴罅漏[27],张皇幽眇[28];寻坠绪之茫茫[29],独旁搜而远绍[30]。障百川而东之[31],回狂澜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谓有劳矣。沉浸醲郁[32],含英咀华[33],作为文章,其书满家。上规姚姒,浑浑无涯[34];周诰殷盘,佶屈聱牙[35];《春秋》谨严[36],《左氏》浮夸[37];《易》奇而法[38],《诗》正而葩[39];下逮庄骚[40],太史所录[41];子云、相如[42],同工异曲[43]。先生之于文,可谓闳其中而肆其外矣[44]。少始知学,勇于敢为;长通于方[45],左右具宜。先生之于为人,可谓成矣[46]。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47]。跋前踬后[48],动辄得咎[49]。暂为御史,遂窜南夷[50]。三年博士,冗不见治[51]。命与仇谋[52],取败几时[53]。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头童齿豁[54],竟死何裨[55]?不知虑此,而反教人为[56]?”
先生曰:“吁!子来前。夫大木为杗[57],细木为桷[58],欂栌侏儒[59],椳闑扂楔[60],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61],赤箭青芝[62],牛溲马勃[63],败鼓之皮[64],俱收并蓄,待用无遗者,医师之良也。登明选公[65],杂进巧拙[66],纡余为妍[67],卓荦为杰[68],校短量长,惟器是适者[69],宰相之方也[70]。昔者孟轲好辩[71],孔道以明。辙环天下,卒老于行[72]。荀卿守正[73],大论是弘[74],逃谗于楚,废死兰陵[75]。是二儒者,吐辞为经[76],举足为法[77],绝类离伦[78],优入圣域[79],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学虽勤而不繇其统[80],言虽多而不要其中[81],文虽奇而不济于用,行虽修而不显于众,犹且月费俸钱,岁靡廪粟[82]。子不知耕,妇不知织。乘马从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窥陈编以盗窃[83]。然而圣主不加诛,宰臣不见斥,兹非其幸欤?动而得谤,名亦随之。投闲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财贿之有亡[84],计班资之崇庳[85],忘己量之所称[86],指前人之瑕疵[87],是所谓诘匠氏之不以杙为楹[88],而訾医师以昌阳引年,欲进其豨苓也[89]。
【注释】
[1]国子先生:唐代对国子博士(官名)的尊称。元和七年(812)春,韩愈为国子博士,此为韩愈自称。唐朝时,国子监是设在京都的最高学府,下面有国子学、太学等七学,各学置博士为教授官。国子学是为高级官员子弟而设的。太学:这里指国子监。唐朝国子监相当于汉朝的太学,古时对官署的称呼常有沿用前代旧称的习惯。
[2]馆:学舍。
[3]行:德行。思:思考。
[4]随:不经意,随便。
[5]圣贤:指圣君、贤臣。
[6]治具:治理的工具,指法令。《史记·酷吏列传》:“法令者,治之具。”毕张:全部得以实施。
[7]凶邪:凶恶奸邪之人。
[8]登崇俊良:提拔才德优良的人。俊:一作“畯”。
[9]占:有。率:大率,大都。录:录用。
[10]名一艺:指能以治一种经书着称的人。艺:经。庸:通“用”。
[11]爬:爬梳,整理。罗:搜罗。剔:剔除。抉:选择。都指搜取人才。
[12]刮垢:刮云污垢。磨光:磨去毛瑕,使之光洁。指精心造就人才。
[13]盖有二句:意谓只有才行有所不及而幸获选拔的人,而决无才行优异而不蒙提拔的人。扬:提举。
[14]有司: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因称主管的官吏或官府为有司。此处指负责选拔人才的官吏。明:明察。
[15]事:侍奉。
[16]兹:此,今。有年:多年。年:一作“时”,一作“日”。
[17]六艺:指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18]披:翻阅。百家之编:指诸子百家的着作。
[19]记事者:指史籍一类的着作。要:要点,纲领。
[20]纂言者:指立论一类的着作。纂:同“撰”。钩其玄:探索深奥的道理。
[21]贪多务得:贪图多学,务求得益。
[22]捐:抛弃。
[23]焚膏油:指点燃灯烛。晷(guǐ):日影。这句意谓夜以继日。
[24]恒:经常。兀(wù)兀:劳苦的样子。一作“矻矻”。穷:终、尽。以上两句说明学习勤奋。
[25]抵排:抵制排斥。异端:指与儒家不相合的学说。
[26]攘斥:排斥。佛老:指佛家和道家的学说。
[27]补苴(jū):填补,引申为弥缝。罅(xià)漏:裂缝、缺漏。指前人学说未尽完善之处。
[28]张皇:张大,引申为阐发。幽眇:指深奥隐微的道理。
[29]坠绪:指已衰落不振的儒学。茫茫:遥远的样子。一作“芒芒”。
[30]绍:继承。
[31]障:防,堵。一作“停”。
[32]醲郁:浓厚馥郁。
[33]含英咀华:意谓对文章的精华,细细咀嚼体味。
[34]上规二句:规:取法。姚:虞舜之姓。姒:夏禹之姓。此指《尚书》中的《虞书》、《夏书》。浑浑:深而大的意思。无涯:无边。扬雄《法言·问神》:“虞、夏之书,浑浑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