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本只称《诗》,儒家列为经典之一,故称《诗经》。编成于春秋时代,共三百零五篇。分为“风”、“雅”、“颂”三大类:《风》有十五国风,《雅》有《大雅》、《小雅》,《颂》有《周颂》、《鲁颂》、《商颂》。大都产生于周初至春秋中叶,地域涉及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据《史记》等记载,系孔子删定,近人多疑其说。其中民间诗歌部分,相传由周王室派专人(古称“行人”或“遒人”)搜集而得,称为“采风”。有“男女相悦”之词,也有不少篇章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情况;部分西周上层统治者祀神祭祖、赞美业绩的作品,提供了关于周的兴起、周初经济制度和生产情况的重要资料。诗篇形式以四言为主,运用赋、比、兴的手法。其优秀篇章,描写生动、语言朴素优美,声调自然和谐,富有艺术感染力。《诗经》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学发展有深广的影响,也是很珍贵的古代史料。
【诗经·国风·周南】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1]。嗟我怀人,寘彼周行[2]。
陟彼崔嵬[3],我马虺隤[4]。我姑酌彼金罍[5],维以不永怀[6]。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7]。我姑酌彼兕觥[8],维以不永伤[9]。
陟彼砠矣[10],我马瘏矣[11],我仆痡矣[12]。云何吁矣[13]!
【注释】
[1]采采两句:采采:不断地采。一说,采采:茂盛的样子。卷耳:即苓耳,形如鼠耳,叶青白色,白华细茎,蔓生,可食,但滑而少味。盈:满。顷筐:浅筐。这两句说,虽不断的采着卷耳,但仍不能采满一浅筐。以形容其忧思之深。
[2]寘:同“置”,放。周行:周的行列。行:疑指军行。这句说,我所怀念的人,被置于周的军队中。一说,周行:大路。索性把筐子放在大路上,于是眼前出现了她丈夫在外的情景。
[3]陟:攀登。崔嵬:高山。
[4]我:妇人想像中的丈夫自我。虺(huǐ)隤(tuí):疾病的通称。
[5]姑:姑且。酌:斟酒。金罍(léi):青铜酒器,比酒樽大。
[6]维:发语词,无实义。永怀:长相思。这句写征人藉饮酒来排除自己对家里的怀念。
[7]玄黄:疾病的通称。
[8]兕(sì)觥(gōng):兕牛角制成的酒器。兕:类似犀牛的野牛,一角,青色。
[9]永伤:即永怀。伤亦思之意。
[10]砠(jū):石山。
[11]瘏(tú):病。此处为动词用,患病之意。
[12]痡(pū):病。此处为动词用,患病之意。
[13]云:语助词,无实义。吁:忧伤而叹。云何吁矣:即多么忧伤。
【作品讲析】
《国风·周南·卷耳》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名作。开始以思念征夫的妇女的口吻来写的,然后描述以思家念归的备受旅途辛劳的男子的口吻来写的。犹如一场表演着的戏剧,男女主人公各自的内心独白在同一场景同一时段中展开。
首章女子的独白呼唤着远行的男子,“不盈顷筐”的卷耳被弃在“周行”。顺着女子的呼唤,备受辛苦的男子满怀愁思地出现;对应着“周行”,他正行进在崔嵬的山间。一、二两章的句式结构也因此呈现着明显的对比和反差。第三章是对第二章的复沓,带有变化的复沓是《诗经》中最常见的章法结构特征,这种复沓可以想象为是一种合唱或重唱,它强有力地增加了抒情的效果,开拓补充了意境,稳定地再现了音乐的主题旋律。第四章从内容分析仍是男子口吻,“云何吁矣”既是对前两章“不永怀”、“不永伤”的承接,也是以“吁”一字对全诗进行的总结,点名“愁”的主题,堪称诗眼。
【辑评】
《毛序》:“《卷耳》,后妃之志也。又当辅佐君子求贤审官,知臣下之勤劳,内有进贤之志,而无险诐私谒之心。朝夕思念,至于忧勤也。”
朱熹《诗集传》:“后妃以君子不在而思念之,故赋此诗。托言方采卷耳,未满顷筐,而心适念其君子,故不能复采,而置之大道之旁也。”
戴君恩《读诗臆评》:“情中之景,景中之情,宛转关生,摹写曲至,故是古今闺思之祖。”
陈子展《诗三百解题》:“《卷耳》,当是岐周大夫于役中原,其妻思念之而作。”
【思考与练习】
一、怀人是世间永恒的情感主题,这一主题跨越了具体的人和事,《卷耳》可说开了一个头,试举出一些抒写离愁别绪、怀人思乡的诗歌名篇。
二、分析此诗中比兴手法的运用。
【诗经·小雅·采薇】
采薇
采薇[1]采薇,薇亦作止[2]。曰归曰归,岁亦莫[3]止。
靡[4]室靡家,玁狁[5]之故。不遑启居[6],玁狁之故。
采薇采薇,薇亦柔[7]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8],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9]。
采薇采薇,薇亦刚[10]止。曰归曰归,岁亦阳[11]止。
王事靡盬[12],不遑启处。忧心孔疚[13],我行不来[14]!
彼尔维何[15]?维常[16]之华。彼路[17]斯何?君子之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18]。岂敢定居?一月三捷[19]。
驾彼四牡,四牡骙骙[20],君子所依,小人所腓[21]。
四牡翼翼[22],象弭鱼服[23]。岂不日戒[24]?玁狁孔棘[25]!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26]。今我来思[27],雨雪霏霏。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注释】
[1]薇:豆科植物,野豌豆。
[2]亦:语助词。作:初生。止:语助词。
[3]莫:“暮”的本字。岁暮,一年将尽之时。
[4]靡:无。
[5]玁狁(xiǎn yǔn):我国古代民族名,春秋时被称戎狄。一说秦汉为匈奴,隋唐为突厥。
[6]不遑:没空。遑,闲暇。启:跪坐。居:安居。
[7]柔:嫩,比喻进一步的生长。
[8]烈烈:忧貌,此处形容忧心如焚。
[9]使:传达消息的人。聘:问候。
[10]刚:坚硬,指由嫩而老,变得粗硬。
[11]阳:阴历十月。
[12]盬(gǔ):休止。
[13]疚:病,痛苦。孔疚,非常痛苦。
[14]来:回家。不来:不归。
[15]尔:“薾”的假借字,花盛开貌。维何:是什么。
[16]常:常棣,棠棣。
[17]路:同“辂”,高大的马车。
[18]业业:马高大貌。
[19]捷:一说接战、交战;一说胜;一说抄行小路为“捷”。“捷”、“接”声同,古字通用。
[20]骙(kuí)骙:马强壮貌。
[21]小人:指士卒。腓(fěi):庇,掩护,隐蔽。
[22]翼翼:娴熟,指马训练有素。
[23]象弭:象牙镶饰的弓。鱼服:鱼皮制成的箭袋。服:“箙”的假借。
[24]日戒:每日警备。
[25]棘:同“急”。
[26]依依:茂盛貌。
[27]思:语助词。
【作品讲析】
这是一首以远戍归来的士兵的口吻写下的追述征战生活的诗篇。它描写了戍卒饱尝生活艰辛和思念家乡的心情,诗中虽蕴含着士兵卫国戍边的爱国热情,但诗人着重描写了他们久离家园的哀怨。
全诗六章,可分三层。既是归途中的追忆,故用倒叙手法写起。前三章为一层,追忆思归之情,叙述难归原因,采用重章叠句的形式,在回环往复一唱三叹中,充分流露了远戍士兵思乡思归的深切心情。时间的推移,季节的转换,心绪的变化,以“薇”的自然生长的三个阶段为由头来展示,喻示了时间的流逝和戍役的漫长,这是一种很巧妙的比兴手法,表达战士久役于外不得归的怨敌、思家和盼归的复杂心情。四、五章追述行军作战的紧张生活,写出了军容之壮,戒备之严,全篇气势为之一振,其情调,也由忧伤的思归之情转而为激昂的战斗之情。诗的末章追昔抚今,痛定思痛,在孤独无助的悲叹中申家园之思,悲苦之情感人至深。清人方玉润说:“此诗之佳全在末章,真情实景,感时伤事,别有深情,非可言喻,故曰‘莫知我哀’。”(《诗经原始》)
情景交融是本诗很显着的一个特点。末章四句,历来传诵不已,被前人视为《诗经》中最好的妙句。“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两个诗歌意象,语言朴实,意境深幽,显示出《诗经》在诗歌意象捕捉上的高度审美水平,对后代的诗歌创作提供了很好的启示。另外,诗里采用了不少对偶句、设问句、反问句,把叙事、抒情融为一体,显示出极为高超的艺术表现力。
【辑评】
《毛序》:“《采薇》,遣戍役也。文王之时,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玁狁之难。以天子之命,命将率,遣戍役,以守卫中国,故歌《采薇》以遣之。”
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公(安)因子弟集聚,问《毛诗》何句最佳。遏(谢玄)称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王夫之《姜斋诗话》:“‘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刘熙载《艺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雅人深致,正在借景言情。”
【思考与练习】
一、这首诗在艺术上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二、联系全诗的思想内容,体味“杨柳依依”和“雨雪霏霏”这两个诗歌意象的艺术意境。
(二)屈原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人。约生于公元前403年(楚宣王三十年),卒于公元前278年(楚顷襄王二十一年)。他是楚王同姓贵族,曾任左徒、三闾大夫等官职。学识丰富,具有远大政治理想,主张任用贤能,修明法度,抵抗秦国侵略。曾辅助怀王图议国事,处理内政,应对诸候,甚得信任。后为同僚上官大夫所谗,被怀王疏远。顷襄王时,被流放到江南。最后他鉴于国家政事日益混乱,为秦国侵凌,迫近危亡,悲愤忧郁,自投汩罗江而死。
屈原是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骚体”的创始者,作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强烈地反映了他的进步政治理想,坚决与黑暗现实抗争的性格和热爱祖国的精神。作品中运用了大量神话传说和奇妙的比喻,想象丰富,文辞绚烂,充满了浪漫主义的精神。
《九章》是屈原所作《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颂》、《悲回风》九篇诗歌在总称。王逸《楚辞章句》说:“屈原放于江南之野,思君念国,忧心罔极,故复作《九章》。章者,着也,明也,言己所陈忠信之道甚着明也。”朱熹《楚辞集注》则以为系后人所辑,“得其九章,合为一卷,非必出也一时之言也。”近人多从朱说,有不少研究者曾从事各章时代先后的考辨,其中《惜诵》、《思美人》、《惜往日》、《悲回风》四篇,或疑为非屈原所作。
本篇王逸以为是屈原被流放时哀念故国而作。
哀郢
皇天之不纯命兮[1],何百姓之震愆[2]!民离散而相失兮[3],方仲春而东迁[4]。去故乡而就远兮,遵江夏以流亡[5]。出国门而轸怀兮[6],甲之鼌吾以行[7]。发郢都而去闾兮[8],荒忽其焉极[9]。楫齐扬以容与兮[10],哀见君而不再得。望长楸而太息兮[11],涕淫淫其若霰[12]。过夏首而西浮兮[13],顾龙门而不见[14]。心婵媛而伤怀兮[15],眇不知其所跖[16]。顺风波以从流兮,焉洋洋而为客[17]。凌阳侯之泛滥兮[18],忽翱翔之焉薄[19]!心絓结而不解兮[20],思蹇产而不释[21]。
将运舟而下浮兮[22],上洞庭而下江。去终古之所居兮[23],今逍遥而来东[24]。羌灵魂之欲归兮,何须臾而忘反[25]!背夏浦而西思兮[26],哀故都之日远。登大坟以远望兮[27],聊以舒吾忧心。哀州土之平乐兮[28],悲江介之遗风[29]。
当陵阳之焉至兮[30],淼南渡之焉如[31]!曾不知夏之为丘兮[32],孰两东门之可芜[33]!心不怡之长久兮,忧与愁其相接。惟郢路之辽远兮,江与夏之不可涉。忽若不信[34]兮,至今九年而不复[35]。惨郁郁而不通兮,蹇侘傺而含戚[36]。
外承欢之汋约兮[37],谌荏弱而难持[38]。忠湛湛而愿进兮[39],妒被离而鄣之[40]。尧舜之抗行兮[41],了杳杳而薄天[42]。众谗人之嫉妒兮,被以不慈之伪名[43]。憎愠惀之修美兮[44],好夫人之忼慨[45]。众踥蹀而日进兮[46],美超远而逾迈[47]。
乱曰:曼余目以流观兮[48],冀壹反之何时[49]!鸟飞反故乡兮,狐死必首丘[50]。信非吾罪而弃逐兮,何日夜而忘之!
【注释】
[1]纯:正,常。皇天不纯命:意即天命无常。
[2]震:震惧,惊动。愆:罪过。震愆:指百姓心怀震惧,恐获罪过。
[3]相失:彼此失散。
[4]仲春:阴历二月。东迁:指楚国都东迁。
[5]遵:循着。江夏:长江和夏水。
[6]国门:郢都城门。轸(zhěn):痛。轸怀:言内心痛苦。
[7]甲:指甲日。鼌:古“朝”字。
[8]闾:里门。
[9]荒忽:恍惚,心神不定。焉极:犹言哪有极止。明夫容馆本《楚辞》此句作“怊荒忽之焉极。”怊(chāo):惆怅。
[10]楫(jí):船桨。齐扬:并举。容与:行进缓慢。
[11]楸(qiū):紫葳科落叶乔木。指郢都的大树。古代有悠久历史的国都,大都植有乔木。
[12]淫淫:流泪的样子。霰:小冰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