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大事
1511年(明正德六年)前后京族祖先开始从越南北部沿海一带分批迁来澫尾、山心、巫头等地。
1886年(清光绪十二年)江平地区的汉族、京族人民组织江平抗法义军。
1888年冬(清光绪十四年)清政府在广西南部靠近越南的地方设防城县,归钦州府管辖。京族三岛隶属防城县管辖。
1946-1949年粤桂边区游击队深入京族海岛活动,京族青年加入游击队。
1952年春开展清匪反霸减租退押运动,山心、澫尾、巫头建立了人民政权。
1952年3-12月开展土地改革(山心土地改革始于1954年)运动,废除封建剥削制度。
1952年巫头、澫尾、山心建立的京族自治乡。
1953年2-8月进行渔业民主改革
1954年下半年开展农业互助合作运动。
1954年8月万东渔农团结社成立。
1956年万东渔农团结社改为万东深海渔业大队。
1956年京族地区基本完成渔业、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957年冬开展社会主义教育和整风运动
1958年5月1日东兴各族自治县成立,巫头、澫尾、山心京族自治乡撤销
1958年10月1日江平人民公社成立,京族地区实现了“人民公社化”,进入“大跃进”时期。
1965年秋京族三岛“围海造田”工程正式开工。
1968年万东深海渔业大队解散。
1972年1月京族三岛“围海造田”工程完工。
1982年京族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0世纪90年代京族边境贸易兴起。
1993年东兴经济开发区成立。
1993年京岛旅游度假区正式开工。
1996年10月东兴经济开发区改为东兴市。
1997年澫尾中学由村级学校升格为市直学校,并改名为“东兴市京族中学”。
2003年8月澫尾小学与京族中学合并,更名为“东兴市京族学校”,是中国唯一一所京族学校。
2006年5月20日京族哈节列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7年喃字、京族服饰与独弦琴艺术、鱼露制作工艺一起入选防城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独弦琴艺术和哈节文化一起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
2008年时年53岁的琴师苏春发入选第一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7月,中国·防城港第一届京族哈节如期举行,这是防城港市以政府主导的形式举办的首届哈节,把京族民间传统节日上升到政府主导层面及旅游文化产业发展层面。
2009年文化部公布的“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名单中,广西东兴市由于京族独弦琴而榜上有名;时年74岁的京族澫尾村“翁村”罗周文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时年63岁的黄尚文由于精湛的鱼露制作工艺入选第二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7月,东兴京族博物馆、东兴京族生态博物馆于澫尾正式建成并开馆。京族字喃文化传承研究中心正式挂牌。
2010年4月9日,由京族“哈妹”苏海珍、黎春玲、赵霞等组成的“京族哈妹组合”取得了第十四届CCTV青歌赛中团体赛决赛资格,4月28日,由“京族哈妹组合”等组成的广西代表队进18强,这也是近年来广西队取得的最好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