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徐昌翰,黄任远.赫哲族文学[M].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1.
[2]王世媛,马名超,黄任远.赫哲族民间故事选[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6.
[3]《赫哲族简史》编写组.赫哲族简史[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
[4]王世媛等.黑龙江民间文学,第12集[M].哈尔滨: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黑龙江分会,1984.
[5]黄泽,刘金明.赫哲族:黑龙江同江市街津口乡调查[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2004.
[6]黄志远.赫哲族风俗志[M].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92.
[7]张敏杰.赫哲族渔猎文化遗存[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9.
[8]《民族问题五种丛书》黑龙江省编辑组.赫哲族社会历史调查[Z].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7.
[9]舒景祥.中国赫哲族[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9.
[10]黄志远.黄永刚.赫哲萨满文化遗存调查[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
[11]何学娟,徐万邦.赫哲族现状与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
[12]张嘉宾.赫哲族研究[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3.
[13]李旭.聆听乌苏里船歌:赫哲族[M].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学出版社,2003.
[14]刘忠波,等.赫哲族简史[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1987.
[15]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16]孟慧英.萨满英雄之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17]郭淑云,王宏刚.活着的萨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18]张敏杰.渔家天锦:赫哲族鱼皮文化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8.116.
[19]于晓飞,黄任远.赫哲族与阿伊努文化比较研究[M].长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96.
[20]林耀华.民族学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
[21]安俊.赫哲语简志[M].北京:民族出版社,1986.
[22]黄任远.伊玛堪:上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3]黄任远.伊玛堪:下卷[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97.
[24]孟慧英.萨满英雄之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8.
[25]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影印本)[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
[26]郭淑云,王宏刚.活着的萨满[M].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27]黄任远.赫哲族那乃阿伊努原始宗教研究[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2.
[28]尤金良.赫哲族拾珍[M].佳木斯:佳木斯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1990.
[29]吕品.赫哲美术探寻录[M].哈尔滨:哈尔滨出版社,2002.
[30]戴平.中国民族服饰文化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
[31]满都尔图.中国各民族原始宗教资料集成(赫哲族卷)[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
[32]杨荆楚.东北渔猎民族现代化道路探讨[M].北京:民族出版社,1994.130.
[33]孙运来.黑龙江流域民族的造型艺术[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0.154-166.
[34]张玉峰.赫哲族的婚葬习俗[J].黑龙江史志,2010,1.
[35]孔德明.试论赫哲族鱼皮服饰审美与手工技艺的传承和保护[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0,1.
[36]关荣波.北方“使犬部落”赫哲族的养狗习俗初探[J].东北史地,2010,2.
[37]曲鹏飞.我国赫哲族、鄂伦春族研究综述[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3.
[38]宇恒.非物质文化遗产可持续发展的实践探索——赫哲族鱼皮、桦树皮在漆艺中应用的可行性[J].艺术研究,2010,1.
[39]马玉霞;谭杰;吴凤琴;王洪军.赫哲族文化的传承与保护问题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1.
[40]崔玉范.赫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2010,3.
[41]孙巍巍;宋魁彦.赫哲族传统交通工具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
[42]杨光;高恒建.简述赫哲族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观[J].世纪桥,2010,2.
[43]范铁明;李文娟.赫哲族鱼皮服饰的文化价值探析[J].学术交流,2010,2.
[44]高荷红.赫哲族史诗传统与“伊玛堪”
[45]黄任远,白秀丽,等.从伊玛堪看赫哲族萨满文化[J].黑龙江社会科学,黑龙江社会科学,2005,1(88).
[46]孔德明.从赫哲族鱼皮服饰探寻三江平原的造物文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9,5.
[47]凌纯声.松花江下游的赫哲族[J].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单刊甲种之十四,“中华民国”二十三年.
[48]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J].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5,85.
[49]何玉芳.试论赫哲族传统文化与自然环境的互动和适应[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7,(1):153.
[50]赫哲族鱼皮制作技艺详细介绍[J/OL]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据库系统网.
[51]张敏杰.赫哲族鱼皮服饰研究[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4):90.
[52]风明嘎,哈丹布和,尤志贤等.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乡四徘村赫哲族情况调查报告[R].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黑龙江省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1958.72-73.
[53]满懿.赫哲族鱼皮服饰特色研究[J].美苑,2006,(3):74.
[54]游志能.从赫哲族语言消亡看人口较少民族的语言保护[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25),3.
[55]黄任远,于晓飞,王威.从伊玛堪看赫哲族萨满教的信仰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4,11(22),6.
[56]杨光,田丽华.地理环境与赫哲族传统文化的生态观[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8(28),4.
[57]郝庆云.17至20世纪赫哲与那乃族的社会文化变迁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58]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黑龙江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组.黑龙江省饶河县西林子乡四排村赫哲族情况(赫哲族调查材料之三)[Z].内部发行,195
[59]黄任远.动植物神话与图腾崇拜—对赫哲族神话的思考之一[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8,2.
[60]周瑞华.对赫哲族鱼皮服饰文化技艺传承与保护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2(27),1.
[61]三彩鱼.传承赫哲文化,弘扬黑土风情
[62]王锐,田丽华.赫哲族鱼皮文化艺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5):108-110.
[63]丛抒冰.赫哲族鱼皮技艺及工艺品探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5)
[64]于学斌.赫哲族居住文化研究(上)[J].满语研究,2007,1.
[65]于学斌.赫哲族居住文化研究(下)[J].满语研究,2007,2.
[66]何学娟,吴宝柱.赫哲族居住形式的变迁[J].黑龙江民族丛刊,2004,5.
[67]张志权.赫哲族民歌浅谈[J].黑龙江民族丛刊,1998,2.
[68]侯儒,刘禾延.赫哲族民间工艺的保护及开发[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
[69]刘帅东.黑龙江省同江市街津口赫哲族乡传统工艺调查[J].民族艺术研究,2004,(2).
[70]王锐,田丽华,谢淑华.赫哲族民间美术造型艺术研究[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12(27),6.
[71]李秀华,黄儒敏.赫哲族萨满教信仰的形成及其对自然崇拜神话的影响[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5,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