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街津口赫哲族乡简介
街津口赫哲族乡隶属同江市管辖。位于市境西北部,黑龙江右岸,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市区40公里。1963年设立街津口公社,建立了街津口赫哲族乡。1966年1月恢复同江县后,又划回同江县管辖。1984年3月,改为街津口赫哲族乡,是我国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
街津口赫哲族乡位于黑龙江中游南岸的街津山脚下,距同江市区45公里,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39公里,是全国人口最少民族之一赫哲族的主要聚集地。全乡总控面积43万亩,其中:耕地面积6.26万亩,农作物品种主要是大豆。辖6个行政村,总人口3400人,其中1个赫哲族村,有赫哲族人口516人。这里山清水秀,素有塞北小江南之称。2007年全乡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970元,比上年增长23%;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5800元,比上年增长18.7%。街津口乡1985年被黑龙江省确定为省级旅游区,1992年被林业部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在国家、省、市领导的重视和关心下,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各级各部门加大了对街津口赫哲族乡的开发和扶持力度,为赫哲族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特别是“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赫哲族群众的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发展起旅游服务、养殖及手工艺品加工等产业。街津口乡群众的收入不断增加,人居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极大的改善。
二、八岔赫哲族乡简介
“中华民国”成立后,1929年归抚远县第二区管辖。东北沦陷后,初隶第一区,1944年隶属抚远村。1945年“九三”抗日战争胜利后,1949年隶属生得库村。1956年设置下八岔乡。1958年秋成立八岔人民公社。1966年2月,划归同江县管辖。1984年3月,改设八岔赫哲族乡,是我国赫哲族主要聚居地之一。八岔赫哲族乡隶属同江市管辖。位于市境东北部,黑龙江南岸,东北部与抚远县接壤,北与俄罗斯隔江相望。乡政府驻地距市区118.5公里。
“八岔”这一名称,源于赫哲语“八陈”,即“夹芯子”之意,后演变为“八岔”。
八岔一名源于赫哲语“八陈”,意为“夹芯子”。全乡境内地势平缓,绿野如茵,江河如网,泡沼似星。江河中不仅盛产“三花五罗”及鲟、鳇等名贵鱼种,还有“大马哈”等回游鱼类。八岔境内土质肥沃水草丰美,适合种植水稻、大豆和养殖黄牛,是同江市重要的产粮基地和黄牛养殖基地。
三、四排赫哲族乡简介
四排赫哲族乡位于饶河县东北乌苏里江西畔,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距县城21.5公里,全乡总面积52平万公里。全乡辖区4个行政村、1个国营林场,总人口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0.194万人。四排赫哲族乡是饶河县唯一的民族乡,也是全国仅有的3个赫哲族乡之一。四排赫哲族乡1986年2月建乡,起步较晚,发展较快。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0.15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00元。
四、敖其赫哲族村简介
佳木斯市郊区敖其镇位于市区以西22公里处,辖区总面积90.03平方公里。敖其镇赫哲族村建制于1984年,是目前我国比较完整的四个赫哲族聚居地之一,全国现有赫哲族4000余人中,敖其镇赫哲族就占十分之一。
目前,敖其镇被黑龙江省政府确定为百强乡镇建设重点镇。
五、抓吉赫哲族村简介
抓吉赫哲族村位于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的抚远县的抓吉镇,乌苏里江西岸,与俄罗斯哈巴罗夫斯克隔江相望。全村幅员面积5360亩,草场、泡沼面积5000亩,全村95户362人。其中赫哲族居民41户146人。
抓吉赫哲族居民有着悠久的历史,多年来他们沿袭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沿黑龙江、乌苏里江居住,从事渔猎生产。目前这个村年人均纯收入为1100元。
过去这个村群众一直饮用地表水和江水,2002年县政府批准该村为赫哲族村后,由省民委投入20万元为抓吉村修建了自来水工程,初步解决了这个村的饮水问题。2004年及2005年省民委再投40万元为该村建了圈河养鱼工程,为抓吉村今后的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抓吉赫哲族村赫哲族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40.3%,占全县赫哲族人口的25%(全县赫哲族人口576人,占全县人口的5‰)。
抓吉赫哲族村较为偏远、落后,没有学校,没有卫生所,没有文化、体育活动场地及场所。这都是制约该村发展的不利因素。但抓吉村的党员群众不等不靠,计划在五年内,寻求上级部门的支持和相关部门帮助,重点扭转就医难、上学难及无文化设施的现状。在发展生产方面,重点加强养殖业及旅游业的投资力度,加快提高群众的生产生活水平,努力建设一个美丽繁荣的新抓吉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