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目的:通过游人对赫哲族先人居住生活经典山水环境造型的观摩,浏览赫哲人过去曾经用过的物品和资料介绍,给游人还原赫哲人以往的生活状态与精神文化,从而了解赫哲人美好、善良、淳朴的精神风貌,也是学者、研究家的对赫哲人类文化的了解、研究、调查的绝妙去处。
12.边境赫哲族旅游度假中心
地理位置及占地面积:边境赫哲族旅游度假中心位于街津口南山一莲花河东岸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
建立目的:度假中心是整个边境赫哲族旅游度假中心的中心区,是整个旅游区在环境、保健、接等、游览、休闲、食宿接待、娱乐购物方面最集中、系统、规范等服务功能齐全的旅游中心。
13.度假区管理中心
地理位置:度假区管理中心即办公场所及管理人员活动的场所没在度假中心区域内,利于集中管理,提高旅游管理效益,使赫哲旅游事业正常有序地安排工作。
七、景区项目、内容、风格
1.赫哲民族文化村
(1)大门、售票处、导览图、吉祥物图腾柱。
(2)停车场
(3)赫哲族居住群落
依山榜水、展现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使直观立体的赫哲族渔猎群落的社会状态和社会生活图景再现在游人面前,也是接待游客的住宿点。
(4)饮食文化部落群
赫哲风味菜肴馆聚集区,为游人提供真正原味原味的赫哲餐饮。
(5)“鱼皇”塔
在赫哲民族文化村内的西南侧,鳇鱼是古时赫哲人进贡时,帝王所赐鱼名,成为全国黑龙江独有的名鱼,因而建“鱼皇”塔来象征赫哲人青春浪漫的情愫,向往丰收和美好。
(6)钓鱼湾
以钓鱼台为中心的垂钓湾,汇江水、河水、稳水、急流为一湾的重钓区域为游人提供休闲垂钓的垂钓区。
(7)白桦林览胜
将小桥流水、亭阁飞檐、情人幽居置于洁净、雅美的白桦林中,让游人沉浸在《乌苏里船歌》的歌声中的迷人意境之中,感受赫哲人生活的幸福和美满。
(8)野果山林踏清秋
利用纯野生的山丁子、山梨、山核桃、山里红、稠李子、狗枣子(野生猕猴桃)等一山的花果山,供游人在休闲之中意外品尝试纯天然野生圣果。
(9)情侣河荡舟
位于莲花河臂弯处,供游人情侣在迷人的春夏秋三季泛舟荡桨,尽享人间美景。
(10)莲花河浴春场
在莲花河东岸一线,每至春夏,青年男女展露健壮、娇美的迷人的身姿在这游泳场嬉戏,是一道魅力无限的风景。
(11)天然野葡萄沟
非人工创造的纯天然野葡萄沟位于街津口东山十公里处的大峡谷深山沟里,全长十二公里。葡萄沟里每到中秋,紫黑的葡萄挂满高树、举步皆是。满目珠黑、紫色玛瑙般的葡萄,香飘四溢,酸甜可口,使游人置身于此,流连忘返。这里不仅供游人品尝,还可随意采摘,带回酿造纯天然葡萄酒。
(12)无险动物零距离观赏区
用较高铁网栅栏围成一片天然林园,散放进野生中小型无险动物,如山兔、野鸡、狐狸、豹子、小鹿等使之回归与人类久违的亲近,回味一个渔猎民族的反思,重温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景象,让那些对滥杀动物的人有所思考。
(13)歌舞餐厅
在游人用餐的同时,能观赏具有浓郁赫哲狩猎特色的大歌舞表演,达到桌间有舞,空中飘歌的效果。
(14)铁索吊桥
在莲花河西北两岸和北山大砬子到钓鱼台分别架两座道高架铁索吊桥,让游人体验高空行走的惊险刺激。
(15)赫哲民俗艺苑
出售并制作赫哲族手工艺鱼皮工艺品,如鱼皮服饰、鱼皮小挂件、鱼皮贴画等。
(16)商店、售货点
为游人提供旅游生活用品及各种工艺品。
(17)浮雕、雕塑、壁画
在度假景区重要位置上,建造单体雕塑、雕塑群、浮雕、壁画,再现赫哲渔猎生活场景,展现赫哲文化、历史、风俗、风情直观形象,反应赫哲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
(18)赫哲渔猎游乐场
赫哲人传统的体育游乐项目无不是从渔猎生活中练就出来的,在模仿渔猎的体育中得到锻炼,然后又回到现实渔猎生活中。由此,其实赫哲人的体育锻炼就是一种换形式的渔猎生活,它是渔猎生活的准备和演练。其渔猎游乐项目有:叉鱼、狗换拖日乞、鱼王角力、掷木软、叉草球、赛马、射箭等夏季项目,还有狗挽雪橇转冰磨、赫哲猎式滑雪等冬季娱乐项目。
(19)露天舞台
在文化村广场北侧,不定时为游人表演文艺节目,其中极有赫哲民族特色的“伊玛堪”表演,极受游人的喜欢,这是赫哲民族传统文化灿烂之所在。
(20)水上乐园
以靠近街津口村的湖泊、小河为划定区域,修建成水上游乐园。让游人重温一个渔船上的民族的捕鱼生活的情景,尽情体验桦皮船的轻盈与快捷,在赛威胡(快马子船)上撒网捕鱼,是游人极乐快事。
(21)儿童游乐园
让儿童了解赫哲族传统的渔猎文化,体验赫哲人过去的生活情景,了解过去年和现在不同时代的进步,让孩子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国家繁荣富强而奋斗。这里设有赫哲传统的儿童项目和现代儿童项目。
2.赫哲民族展览馆
(1)赫哲民族展览馆
内容展示:各项文字简介、民族源流历史、语言、渔猎生活、文化艺术(舞民间文学、乐器、音乐、体育等)、宗教信仰、生活习俗(节庆、衣饰、住房、饮食、交通运输、婚姻、礼仪)。展馆功能:展览厅、设计室、图书室、研究室、器材库、收藏库、影像放映室、管理室、厕所、供水室。
(2)赫哲渔猎游居建筑
向游人展示赫哲古老民居:临时生产居住的有“撮罗安口”(撮罗子)、“温特合安口”(顶有通讯口的撮罗子)、“希日免”(地窖子)“卓”(马架子)、木刻楞、鱼楼子、草苫顶正房。
(3)赫哲民俗艺苑
向游人销售、制作鱼皮工艺品、桦皮饰品、木雕等各种旅游纪念品。
(4)展览馆广场
优雅的花草坪,各种赫哲崇拜的图腾造型雕塑,使游人置身在赫哲人过去那迷人而宁静的渔猎天地。
(5)宗教演场
使游人了解过去的赫哲人因无科学医疗而无奈地举行的“跳鹿神”,表面上以强装振奋精神而驱赶鬼,而实则通过表面现象了解赫哲人民在封建社会人们内心深处潜在的悲惨和无助。
3.边境赫哲族旅游度假中心
(1)阔里云居
阔里赫哲语是神鹰之意,赫哲猎人在过去狩猎的中有神鹰相助,使赫哲人在云里雾里的山中狩猎,宛如仙游之境地,由此建造云居供游人回味。
(2)停车场、游泳池、院园林(喷泉、荷花池、花园)网球场等。
(3)在面临江河的山坡上建立景区,可近观莲花河、远观脉荞蒌三江大平原,使游人心旷神怡、心胸豁然开朗,不仅休闲如意,而且陶冶性情。
(4)森林浴场区
内有清雅的杨树林浴园、洁美的桦林浴园、如静的松林浴园,给游人营造一个闲散忘我的宁静氛围,其间有吊床、椅亭阁及资料书,供游人休息欢愉之乐。
另外其间移植某些草本植物、草药等让人们了解赫哲人过去的应用及医用疗养功效。
4.游人自由狩猎区
(1)封闭式猎场,以养殖野生中小型动物为游人自由式狩猎,给人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其动物有野鸡、山兔、狐狸等。
(2)狩猎工具:箭弩、激它等狩猎工具,还备配套的猎装、鞋等为游人提供租用服务。
(3)为游客提供烹饪野外狩猎获得的野味的工具。
5.钓鱼台景区
(1)登钓鱼台用望远镜了望对岸的异国风光,沿大砬子山石阶攀登而上,在山顶尽览三江平原一望无际的胸怀及黑龙江大气磅礴的蜿蜒委婉的气魄。
(2)在此游人云集之处,建立赫哲渔家餐饮风味店及二十四小时观光的赫哲高档宾馆。
6.水上游乐区
(1)集漂流与自由荡舟为一体的水上游乐,在卫华村设为源流始发点至赫哲民族文化村游船码头。
(2)为游人提供漂流工具和自助船,如木筏、救生衣、桦皮船等。
7.原始山野丛林区
(1)在原始山野丛林中建赫哲人原始生活部落群,其间有刻树腰的树神、撮罗子、及树间的兽皮及鱼皮等赫哲人早年原始生活的场景,使游人身临其境,置身在古老的时代里体味赫哲人在过去生存的状态。
(2)登山旅游、森林纵马、漫步于小林间,听潺潺溪水,闻林间鸟花香,野营露宿。
8.“得勤乞”网滩景区
游人可在赫哲渔民的指点下依山沿江,开船撒网,体验《乌苏里船歌》迷人的情景。
9.植物、动物观赏区
(1)圈养一些东北虎、狼、黑熊等原始森林中的野生动物,置于黑龙江畔的森林景观中,让游人领略赫哲人与山林、野兽生存的生活方式与观念,从而将服务与消费融入旅游的快乐之中。
(2)开辟“百草园”,种植“草药园”、遍布“芳香池”,色彩缤纷。使观光游人漫步在草地上花丛中,流连忘返。
(3)栽培“花果山”供游人随意采摘,蟠桃、山梨、稠李子、葡萄等,香飘心田、身临其境,让游人感受到亦梦亦幻的感觉。
八、投资与效益
所有项目的建设无不围绕赫哲人通过旅游业招商致富的目标,因而使赫哲人民有能力参与这一整体规模宏伟的经营旅游商业机制,发动广大赫哲族群众大量投入加工制作鱼皮工艺品的生产上和各种旅游经商活动中。分散加工,集中订货,生产、销一条龙“达到自力更生建设民族的目的”。
1.投资规模,首期开发,反哈鱼滩、钓鱼台等的旅游项目总投资1200万元。排水、通讯、道路、电网、景区群雕等建筑物、赫哲民族博物馆等性项目投资500万元。景区接待、民族手工业、服务设施等投资1000万元。
2.资金来源
(1)政府扶持投入;
(2)谁经营谁投资,谁管理谁受益。
3.效益推算
(1)近期年接待量8万人次;
(2)三年纯收入5000万元。
第六节民族文化价值
赫哲族人民在有史以来长期的渔猎生活中创造了赫哲族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它的进步和发展,源于生产生活,又应用于生产生活,起到了积极进取,不断丰富社会践和精神世界,赫哲族文化的价值又体现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时代也总是在不断发展,民族文化也在不断更新,促使人类社会向前进步。
一、民族文化价值体现时代性
社会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无不是民族文化在时间的历史长河中反应的结果,这个结果是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中不断用力量和智慧的结晶,它像一条锁链把人类的发展从远古连到现在又从现在连向未来。
随着地域时空的变化,民族文化也有着积极进取的作用,物质文化在精神变化的作用下推动社会生活的发展。例如,赫哲先人从加尔湖顺里龙上游顺汉而下迁进,乘坐木筏到黑龙江中下游和松花江下游,而在黑龙江、松花江生活的到处如今的赫哲人,利用江畔的白桦树皮,制成了轻盈的桦皮船,这种桦皮船划起来随心所向,非常轻快自如,绝非木筏笨重被动用力。而到了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普及年代,赫哲渔民就使用了国家无偿给的每户一只全新全套的机动渔船,从此结束了赫哲族的划桨历史。赫哲渔民再也不用辛苦劳累地划桨了,取而代之的是轻松愉快地掌舵。人的智慧产生文化,文化应用在生产生活之中,大大减轻了人们的劳动强度,使人们不断从辛苦劳累中逐渐解脱出来,这就产生了民族文化的价值。
二、精神文化弥补了物质的缺乏,体现了民族文化在时代发展中价值所在
时代的发展是在人们物质需求下,民族文化发生变化,转化成物质文化,在此之前,民族精神文化弥补了物质发展变化的不足。如在解放前的旧社会,没有电灯,在寒冷的冬季,赫哲人用讲“伊玛堪”来打发漫漫长夜。这是民族文化存在的作用与价值,它成为人们心灵深处的一盏明灯,祖祖辈辈传承着这盏民族文化的明灯,走过了漫长的黑夜,迎来了黎明的曙光。
赫哲族文化随着时代的脚步在在不断发生变化,在历史的使命中发挥着它积极的作用和彰显着宝贵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