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宗教信仰
自古以来,赫哲人因生活在大自然的山水间,不仅依恋生养自己的山水,而且更喜爱山水间灵动的物种给人们带来生动的环境。因此,人们将生命寄托给大自然和大自然中的富有灵性的物种,并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信仰。这个信仰逐渐扩散,形成了萨满教。
萨满教是赫哲族唯一信仰的宗教,它是原始宗教。赫哲人迷信身处的万物是有灵的,不仅山水中的动物有灵,而且也认为一切的植物也是有灵性的。想念神主宰着一切万物:雪、闪、电、风、水、火、石、河流、川、山、日、月、天、地、主、辰等等。
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人们并不是崇拜石头、动物、树木、河流本身,而只是崇拜它们里面的神灵,崇拜它们的马尼托,根据便在此。”18这是说到实际本质的所存在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又恰恰是人们所应用的诸位神灵。
“珠日翟力阿金”神,即鳇鱼神;“穆依嘎”神,即蛇神;“依那奇”神,即狗神,“布云”神,即狼神;“搭斯和”神,即龙神等等,这些萨满诸神多者二十种左右,在此不一一列举。人们之所以赋予万物之神灵,是因为“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19赫哲人崇拜动物,是因每种动物都有神附体并主宰着。因而,人们利用这些赋予神灵的动物来为人服务,去病消灾,保佑平安。
“灵魂不死”这是赫哲人在封建时期深信不疑的信仰。人们认为:“奥任”是第一个生命的灵魂,人死时它就离开了肉体;“哈尼”是第二个思想的灵魂,也就是人在熟睡之时,悄悄地离开肉体到处游荡,与别人灵魂产生交往,然后再回到人身上;“法扬库”是第三个转生灵魂,认为人死之后即离开肉体,等待以后创造来生。
赫哲人在萨满教的后期,对物灵、偶像、图腾等更为崇拜。人们“在许多原始的部族中,身上带有许多个灵物,有防某种病的灵物,有防猛兽的灵物,有狩猎时能防多种野兽的灵物等等。”20不难看出,其实人们蒙在混乱和朦胧的现状是看不透未来,洞察不到人生的真谛的。
既然万物有灵,而且灵有非凡的神力,这种力是人类无法抵抗的,那么渔民和猎人为什么去捕鱼,为什么去狩猎,打到的鱼儿,打死的野物它们不是有灵性吗?神不是不死的吗?神不是无所不能的吗?触犯了神,得罪了神,人还能活吗?随着时代的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科学技术对人类现象的破解,赫哲人逐渐认为萨满带有普遍的欺骗性,人们渐渐的觉悟起来,已没有人再相信了。
第二节宗教活动
在旧社会,赫哲族宗教活动较为突出的是“萨满神教”。“萨满”只有在驱邪消灾时才显现出它的真实面貌。在治病“跳神”时的萨满,头戴神帽,胸前背后挂几个铜镜,以示照妖,腰中挂着铜腰铃,脖下吊着名为“萨尔卡”的小神。跳神时还有“二神”协助,“二神”转到病人背后用手扶持病人的肩头,此时,萨满就边鼓边祷,伴以鬼哭狼嚎般之声念咒作法,心中胡乱猜疑哪种鬼怪作祟。传说,“二神”如能感知病人肩膀颤动,便告之萨满已经猜中了,萨满便告一段落再行下一步请神驱鬼。
接下来把神请来跳第一次,如果没好再跳第二次乃至第三次。如果是病好了,便以萨满指点杀猪摆筵,请神还愿。事后满拉洒酒,同时祷告,三天后屋里屋外均清扫一遍,人们认为这样就把魔鬼驱走,再也不会有人生病了。
“跳鹿神”也是萨满宗教的活动。其派别得队在神帽上显示,由江神帽上的鹿角枝数多少而定品级,鹿角叉多者品级越高,少者为低。鹿角叉好分二叉、四叉、六叉、九叉、十三叉、十六叉、共六级。从初级神帽,升到四叉鹿角神帽,要经过三四年时间,升至十六叉神帽,大约四十至六十年时间,时间一久,萨满也形成九个派别,有河神派,独角龙派和江湖派等,它们派别的标志也其头上的神帽显现。
各派别“跳鹿神”的现象也很多,不仅治病时跳神,而且萨满们也考虑到预防主动出击,不等魔鬼作乱,就先来个“大兵团”清扫驱逐。三十二年前,街津口、得勒乞就曾来过“跳鹿神”的“大部队”。据当时目击者讲,那次“跳鹿神”的规模相当庞大,有近三四百人,每人骑一匹马,跳神的萨满头戴神帽,帽上有几支铁叉,腰间挂着一圈腰铃,胸前背后挂着几个盘子大小的铜镜,个个手持磨得镜亮的神刀一面挥舞,一面跳跃前行,还边舞边歌唱着听不懂的咒歌。前进着很长一大队人马。萨满跳到哪里,他们也随到哪里。萨满从正月初一开始活动,从这个村跳到那个村,一个村一个村的跳,直到全都跳遍,方可除害。据“跳鹿神”的自己讲,跳完鹿神之后,藏在各村的魔鬼都被赶跑了,保佑人人平安。
这是早年发生的宗教活动,后来有赫哲人评价此事说。“跳鹿神”也可以说是一种舞蹈形式。所以“跳鹿神”也将以文艺形式来活跃喜庆节日的气氛。
这位赫哲人是最早看出“萨满”“跳鹿神”的发展趋势的。
如今,“跳鹿神”已成赫哲族舞台上真正意义的古朴舞蹈,而且成为了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艺节目,深受人们的喜爱,而“萨满”真正意义的内涵早已失去,成为了人们娱乐观赏的压轴节目。
第三节哲学思想
一、思想特征
在古时候,赫哲族信仰“万物有灵”,他们崇拜自然,认为万物都在神的主宰之下,于是就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神”,而这些“神”与他们的生活有着密不可分。如赫哲人赖以生存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和江中的鱼儿,还有江岸的群山,群山中的野兽,人们每天在江中捕获鱼儿,到山上猎取野兽来充当食物维系人的生命。因此,人们思考而产生了对万物的崇拜,其实崇拜也是一种喜欢喜爱,人类社会凡是对喜爱的事物,都希望其永远伴随在自己身边,希望所喜爱的事物永远不死,由此就产生了万物有灵,灵魂不死,不死的事物人们认为就是神。哲学家费尔巴哈曾说:“动物是人不可缺少的必要的东西;人之所以为人,要依靠动物;而人的生命和存在所依靠的东西,对人类来说就是神”。21神是人所向往的,向往人的灵魂不死,信仰人死是灵魂离开肉体,好人转生轮回人类,坏人不能投生,贬为人类所不齿的低级动物。这说明赫哲人信仰“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果”,这是人类爱憎分明的共识,而这个共识蕴含着人类向往美好,消亡丑恶的愿望,这个愿望就是试图改变现状,改变命运的原动力。在封建社会中,科学还没有普及应用于人类,尤其是医学,赫哲人只能用唯心主义的“萨满神教”来安慰或试图消除所遭受的噩运。其实这也是一腔心愿,但这个心愿产生的同时,也产生了负面的潜在的影响,这就是欺骗。人们在毫无察觉的欺骗中走向了末日的命运,在无端的欺骗背后,那是人们的无奈。在无奈中,人们只能利用自己想像的平安和美好来解释所发生的一切现象。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2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实践的唯物主义”,它把实践引入哲学,强调理论对实践的依赖关系,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历往数代的萨满神教的信仰,在没有科学或科学不发达的社会里,唯心主义在实践中占有主导地位,而在现代社会里,科学的飞速发展与普及逐渐夺取唯心主义的主导地位,取而代之的是唯物主义的科学发展观,只有科学才能改变自然,只有科学才能改变世界。
二、神话传说里的哲学内涵
赫哲人崇拜与之相生的动物,特别是较强盛的动物,把最高的精神寄托赋予这些动物,称其为神。但对神的产生、信服也是通过流传下来的神话而逐渐在人们头脑里根深蒂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