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基础设施为依托,奠定粤哈进一步合作基础。援疆已为粤哈加强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对口援助”向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转变需要一定的过渡。深化合作需要哈密地区当地干部群众继续的支持和信赖,也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沿袭援助的传统。但在援助过程中,应结合哈密地区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重点向诸如加大水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完善交通设施体系等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造血性”项目倾斜。
2.以矿藏资源为重点,加速新型工业化进程。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没有工业化水平的快速提升,就没有农业产业化和第三产业的超常规发展。结合哈密地区加快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为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发展思路,建议在日后的合作中以哈密地区的开发利用矿藏资源为突破口,通过在援助及招商引资方面在风险勘探投入、延伸煤电联营等结成战略合作伙伴,加快推进哈密地区新型工业化进程。
3.以农业发展为后盾,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胡锦涛同志指出农业是安天下的产业。无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水平,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会变。在未来合作谋划哈密地区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建议协助哈密地区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坚持特色农业发展战略,通过引入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技术、资金等方式,走调优结构和精准化、产业化、城镇化相结合的农村经济发展之路。
4.以旅游资源为载体,促进旅游产业发展。作为“新疆缩影”,哈密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在旅游基础设施、宣传等方面严重不足。作为中国旅游第一大省,广东省内的许多旅游规划机构及旅行社与国外规划设计单位、各地旅游局及旅游企业的密切联系,能及时掌握最新的旅游业发展动向,以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特色原则开展旅游区规划设计。建议在深化两地合作的过程中,在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开展旅游宣传、挖掘精品旅游线路等方面推广广东的先进经验,促进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创新合作机制——财政资金与企业投资联手打造合作项目鉴于以往的经济社会环境,我省以往对哈密地区的援助大都是通过财政资金对特定项目进行援助的一种公益性、扶贫帮困性的政治性合作。在企业层面,我省仅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民营企业到哈密地区投资。在国内外众多大型企业纷纷进军哈密地区资源型行业的大环境下,广东资源型企业却按兵不动。建议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前提下,将广东各地、各部门援助新疆的资金交由财政统一调度、统一规划,并将资金更主要地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广东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优势,充分利用哈密地区的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引导广东企业参与到哈密地区当地的经济发展中,开展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合作与交流。
1.财政资金与企业投资联手构建工业园区。按照相关产业集中原则,哈密地区根据“一园多区”模式规划建设了广东工业加工区、哈密重工业加工区、巴里坤盐湖工业加工区和纺织工业加工区四个特色工业加工区。但目前4个特色工业加工区在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等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入园投资的产业,尤其是广东企业规模有限,限制了整个工业园区的张力和辐射力。建议今后更多地将财政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投资环境的建设,打造投资成本洼地、构建优质服务高地,吸引更多企业入园投资,推动哈密地区社会超常跨越式发展。
2.利用财政资金为广东进哈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得益于灵活高效的管理机制,民营企业对哈密地区的商机比大型国有企业拥有更敏锐的触觉。但民营企业普遍无法绕过贷款难的问题,导致许多想到哈密地区投资的民营企业最终选择放弃。有鉴于此,建议广东省对中小企业提供小额贷款担保的相应机制和办法,通过政府出资设立担保资金,委托担保机构提供贷款担保,对达到条件的进哈企业提供小额担保贷款,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金参与哈密地区建设。
3.探索财政资金以股份形式参与资源勘探与开发的路子。建议在前期投入方面加大对哈密地区资源勘探工作的扶持力度。利用财政资金以股份形式参与风险勘探与开发,为商业性风险勘探的进入提供支撑,促进资源的高效开发与利用,构建新型工业化发展载体,推动哈密地区地上地下优势资源全面转换,培育具有哈密地区特色产业集群。
(三)精选合作人才——政府、企业围绕项目确定援疆人才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哈密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正在重新定位,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资源优势正在转化为经济优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仅依靠少量的政府机关管理人才显然无法满足需要,还需大量市场型、技术型人才的推动。
1.有针对性地选派哈密地区最需要的人才。建议未来选派援疆干部时,可根据哈密地区需要、根据项目的需要,有针对性地从广东的国有或其他类型企业中选派管理人才、科技人才以及专业技术人员;选派基层有实际工作能力、具有招商引资经验的人才以及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干部入疆,才能更好地解决当地的实际问题,为哈密地区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比如从省旅游局选派人才前往哈密旅游局任职,从矿业集团公司,包括从中金岭南这样的上市公司挑选管理人才、从科技厅选派干部赴哈密有关部门任职等,都将对哈密地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起到加速推进的作用。
2.将人才安置在哈密地区最需要的地方。目前广东的援疆干部大都在哈密地区及哈密市的相关部门担任职务,山北两县较少。为了协助哈密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建议未来的援疆干部选派能向基层倾斜。选派援疆干部参与哈密地区基层工作,在为当地发展奠定基础的同时,对援疆干部本身能力的进一步提高亦大有裨益。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人才是深化改革、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重要力量,本地人才的培养则是保证哈密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建议依托广东人才培养优势资源,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一方面邀请广东的专家、学者、领导干部来哈密地区考察,另一方面选派哈密地区各类人才赴粤零距离学习培训、参观考察,支持和帮助哈密地区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人才,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
(四)强化合作招商——双方更加主动、更大范围、更大规模地做好招商引资工作目前哈密地区尚处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资金不足仍然是制约哈密地区发展的一大瓶颈。招商引资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工程,粤哈双方应更加主动、更加密切地交流和合作,系统安排、统一规划,建立健全灵活的招商引资机制,运用多途径多种类的招商引资方式,实现招商引资的新突破。通过更大范围、更大规模的招商引资,更广泛地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参与到哈密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中,逐步形成一种长期合作、实现双赢的经济格局,构筑长效机制。
1.邀请哈密地区参与到广东的招商引资系统中来。建议切实利用会展经济,将哈密地区作为广东的第22个地级市看待,将其纳入广东的招商引资系统。组织哈密地区相关部门及企业到商洽会、高交会来参观学习;在广东参与的会展中为哈密地区提供展位,并予以适当补贴。
2.组织企业到哈密地区的招商引资进程中去。目前到哈密地区投资的广东企业较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广东企业家对哈密地区了解不足。要打破信息不对称的瓶颈,就需要更加充分地发挥援疆干部的纽带作用,组织有关企业,尤其是有意到哈密地区投资的企业,到哈密地区考察,加强哈密地区与广东省广泛的经济技术联系,加大宣传推介哈密地区优势资源的力度,努力寻求与其他省市、沿海发达省区更宽领域的合作与发展。
(高毅系广东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哈密地区行署专员助理;其余4位作者均为广东省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