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献甫
清晨,东方还未露出鱼肚白,尚有些许星星挂在湛蓝的天空,我走出自己十余平方米的宿舍,在附近小操场上跑着步,悠然做着独创的“王氏太极”。偶尔听到久违的鸟鸣,循声望去,小树林里几只小鸟正朝自己张望,“啪”地给它们一个飞吻,那鸟儿竟羞涩地飞远了。揣着美好的心情,在学校食堂美美地享用了免费的爱心早餐,天已大亮。习惯性地在教学楼里穿梭几个来回:援疆实验班班主任齐齐到班,安排着一天的工作;各个班的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进行着早读。我心情大好,在校园里徜徉。成排的垂柳,枝条上挂满了嫩芽;高耸的榆树,张扬地吐出欲展的榆钱儿;钻天的白杨,枯枝上萌发着新绿。
哈密,一个十分缺水的地方,可这里竟倔强地孕育着生命的颜色。和着学子们朗朗的读书声,我顿悟了树与人的和谐与统一,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地方。正值高三“二模”考试前夕,学生们三三两两在我办公室门前的过道里摆起了“龙门”:或相互提问,或小声诵读。见我侧身而过,学生们起立:“老师好!”
“校长好!”
我向他们微笑着竖起大拇指。入门,身后响起学生们友善的笑声。不久前的高三会上,我大声疾呼:不足百天了,要夯基补弱啦。不晓得老师们贯彻得怎样,孩子们学得怎样,看“二模”成绩吧,我心中燃着希望。铃声打断了我的思绪,目送高三的学生们进入考场,又匆匆赶往十三师援疆工作推进会会场。聆听着河南援疆总指挥王新伟书记关于河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同志对援疆工作重要批示的通报,品味着齐新平师长“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深入,宣传上再加大,生活上再关心”的深情讲话,再次对豫哈情谊有了更深入的领悟。援疆的岁月是孤寂的,有时甚至还得受些委屈,但来自两地各级领导的关注、关心、关爱,总能使自己时时涌动着希望。看到受表彰的先前来疆的孙文中、焦宗印等“援友”,他们都是自己身边的榜样,顿觉心中充满了力量。下午,我认真整理各种援疆文件,梳理进疆以来力所能及开展的主要工作,体会着省教育厅和3所派出学校领导的殷殷嘱托,咀嚼着半年多来的人生百味,渐渐地理出了工作轨迹:要用心带好这支13人的团队,既要严格管理,又要走到他们的心中,关心他们的工作状态和生活状况,让13个弟兄身心愉悦地工作和生活,这是前提。要团结依靠当地力量,学习身边的榜样,通过13人团队的工作态度和效果,展示“河南力量”,使更多的河南元素扎根于红星中学这片沃土,让“有效”的理念在红星中学的校园里激荡,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向豫哈两地父老乡亲交上满意的答卷,这是方法,也是目标。先前是这样做的,今后仍将一如既往,因为,实验班项目承载着两地人民的殷切期望。忙碌到熄灯号响起,给家人打了报平安的电话,便进入了梦乡,隐隐约约又真真切切地看到了一幕幕熟悉的影像:——呵呵,我回到战斗了20年的地方,河南省实验中学显示屏上,“凝聚正能量,开启新希望”一行大字正朝自己眨眼呢;——呵呵,“实验大讲堂”又开讲了,我如饥似渴地汲取着营养,和省实验师生一道倾听陈忠联教授的报告呢;——来疆前还在医院挥泪跪别因眼疾近乎失明刚刚做过手术的父亲,如今,我一手牵着虽依旧蹒跚却步履坚定的慈父,一手拉着心爱的女儿、贤妻从熙攘的人群中挤出,挥着影票招呼着老小,一家三代向电影厅走去……蓦地醒来,急急翻开日历:“3月20日,春分!”
哎呀,二十四节气中一个总能让人燃起梦想的节令。记起王总指挥长曾告诫“援友”们的话:“让自己充满希望!”
于是无眠,打开电脑,一行行发自肺腑的文字从键盘里汩汩流出。
(作者系河南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十三师红星高级中学副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