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语称这里为巴克达什,意为“石头滩上的花园”。恰巧,这里有8个互不相干的巨石,在维、汉语言中的意思和读音重叠对应,完全巧合,名实相符。在哈密,八大石有世外桃源之称,是清代哈密回王的一处避暑山庄。这里当年建造有40多间避暑行宫,开辟了一块百亩大的果园,里边结满了沙果、樱桃和杏子。8月的果园,杏落满地,还有少数在枝头坚守,等待旅客的巡礼。据称,这里的杏子有独特的防癌作用,因此这里的维吾尔族老乡鲜有遭遇这种恶性病患的。
我们把散落在茂密厚实的草丛中的金色小杏捡起,顺手在地上流淌的清澈细流中冲洗,急匆匆送入嘴中。杏味酸甜,溪水冰爽。朋友手捧杏子,让我们挑选自己最喜欢的。
这时,他告诉我们一个天大的秘密,杏子树下这些绿油油、偎依在我们脚边的叶似剑麻的草本植物就是马兰。抬头望去,各种果树下铺满地面的都是马兰。仔细观察,马兰的根茎短粗肥壮,叶片柔韧坚强。也许是果树夺去了本该马兰共享的那部分阳光,竟然没有看到马兰花儿的灿烂开放。马兰花是多年宿根生草本植物,其寓意为宿世的情人;我们俗称马兰花或马莲花,又叫“祝英台花”。在这里也的确流传着王子与平民的凄美爱情故事。这里冬无酷寒,夏无酷暑,背靠天山喀尔里克雪山主峰。这里是八大石,是庙儿沟河的上游,是天山之深处白云与溪流相拥的所在,是哈密胜景之一。这里到处可见马兰的身影。第一次观赏马兰花开,完全是一场不经意的邂逅。6月,是哈密酷热季的开始。在城市、在郊区、在农场、在村镇,广泛分布生长着在口内也很常见的桑葚树。果实状如蚕蛹,生果青绿色,熟果紫红色,肥实壮硕;汁多,味平而淡。喜欢它的人很多,听说它有养气生血的功效。下班了,摆脱一天的疲惫,三五好友相约去城外摘桑葚。过了陶家宫,前边是一个叫荞麦庄子的村子,村头高大的桑树比肩成林,低垂的枝头挂满果实。青的、红的、紫的、黑的。
采摘桑葚可是有讲究的,朋友介绍说用手硬摘的口感不好,只有那些用手指轻轻一碰即可滑落掌中的才是熟透的桑葚。大家不仅吃了个够,还腾空了随身的矿泉水瓶子,每人装满一瓶。原来不知道,桑葚也是可以冰冻的。
等到食用时新鲜宛如初见。大家满载收获的喜悦,转身走向归途。在不远处的朋友招呼我们快快过去,50多岁的老乡手持几枝美丽的淡紫花朵,向我们示意。原来,在乡村道路旁边的浅沟里,生长着好大的一片马兰。长期干旱无雨,也使得马兰显出疲倦的样子,只有那蝴蝶一般的花朵,不知疲倦地绽放笑脸。我不禁惊诧于马兰花的美丽了,更惊诧于她的顽强生命力。在酷热焦渴的土地上,有谁为马兰遮阴,有谁肯把马兰疼爱,又有谁为马兰送来甘甜呢?马兰,依旧绽放,灿烂。秋雨郑根选下雨了。
这是3个多月来哈密降下的能够称得上雨的第一场雨。11月下旬的哈密,已经是深秋浅冬了。一大早,天空灰蒙蒙的,没有了往日的巨大太阳。大约十时一刻吧,三五成群的雨滴倏然而至,迅速钻入院子里的水泥地坪。也许今天它们来得过快过于集中,地坪上竟密密麻麻。不知是在哪一刻,柏油路面上终也聚起了浅浅的水洼。过了铁路,就出了城。前边该是兵团十三师的火箭农场了。桑塔纳的雨刷效果不好,由于雨点太密,竟也影响视线。同行的朋友下车,拿出毛巾,一边擦挡风玻璃一边说,哈密这地方,雨刷一般没有什么用的,今天倒是派上了用场。透过车窗,路两边无际的棉田,白花花的一片。朋友说,这里的棉花还是头茬棉,劳动力太缺乏,还来不及采摘。农民要受损失了。呼吸湿润的空气,沁人肺腑。面对前方不远的天山,我大口贪婪地呼吸着。瓜农,果农,棉农,边疆的建设者,我愿与你们一起。探访罗布泊郑根选真没有想到,哈密离罗布泊竟然如此的近。
此刻,距离那个传说中的怪异陌生的世界,也仅仅一步之遥。探索的欲望早已驱使着我的心,穿越戈壁沙漠,飞向那片神秘莫测的未知世界。南出哈密,一块醒目的道路标志牌,将我们指向罗布泊。这条公路,是哈密通向罗布泊的专用公路,据说由国投罗钾投资修建,全程386公里。
我们的目的地就是罗布泊镇政府所在地——罗中镇。朋友见我们兴致很高,也就打开了话匣子,给我们讲解关于罗布泊的信息。
2000年,我国地质工作者和科学家发现,在罗布泊干涸的湖床里,蕴藏着丰富的钾盐资源,总价值约5000亿元。
2002年国家批准在此设立罗布泊镇。罗布泊镇是中国最大的镇,也是最奇的镇。说它大,是因为辖区面积达
5.2万平方公里;说它奇,是因为没有水,寸草不生,乃生命的禁区。现在,罗中镇也只有镇政府和国投罗钾公司两个单位,人口数百。怀揣梦想,人们有理由预见在这片广袤的荒原上,一个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繁华城镇就快要出现了。过了回城乡,就已经离开哈密市区了。前方右侧的公路旁,连片成区的现代化的建筑,宽阔通衢的大道,和花园一般的绿化带,这里就是哈密重工业园区。继续南下约30公里,来到哈密市在沙漠深处最南端的大南湖乡。这里真的有湖,名叫大南湖;湖里真的有水,来自天山的降水和冰雪融化,通过地下暗流或者坎儿井在这儿涌出地面汇集于此。这里可以垂钓游玩,是朋友们节假日一个好的休闲去处。这里的煤矿、铜矿企业,都是哈密的骨干企业,正在加快开发建设中。朋友说,如果不是去罗布泊,我们完全可以在这里玩上一天,领略大漠景色和沙漠水乡风情。南湖沙漠中也有许多宝贝,如硅化木、沙漠玫瑰、戈壁石和戈壁玉等,哈密石头市场上随处可见。路边的杨柳从身边闪过,远处看到一片片塑料地膜覆盖的田间,维吾尔族老乡正在忙碌,也许是在种瓜吧。因为再有两个半月哈密瓜就该上市了,到那时哈密到处流淌甜蜜。大南湖公路的上空有3处高架的铁路桥飞跨。大家猜测,最高的那处可能是到乌鲁木齐的高速铁路,最近的就是正在建设中的哈密至罗布泊铁路专线。也许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大南湖的原始胡杨林,虽不是哈密最大面积的,却也是很美丽的。
朋友说,再向下走,就没有任何植被了。近400公里的行程,没有人烟,只有戈壁相伴。大南湖杨柳,是我们走向罗布泊的最后一抹绿色。我明白了,临行前朋友一定坚持要买很多矿泉水和烤馕的用意。以前未曾亲眼看到大南湖的胡杨林,此刻在我心里,那里却是最美的生命林。离开哈密,渐行渐远,偶尔会有重型的运输车辆和轿车驶过。公路看上去是新建的,路中心的黄色分道线鲜艳明亮。然而,路面却布满深坑浅沟。越野车蛇行避让着,像个醉汉一般深一脚浅一脚地摇曳,仿佛要颠出我们的心和胃。约3个小时后,道路两侧突然冒出大大小小高高低低奇形怪状的土包,大部分都在三五米高,体积不算很大。有的像蟾蜍,有的像飞鸟,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朋友说,这就是雅丹地貌。罗布泊巨大的温差对地表破坏后,在风的吹蚀和水流的冲刷下,堆积在地表泥岩间的疏松沙层被搬运到远方,而坚硬的泥岩得以暂时保留,原本平坦的地表就显得起伏不平,凹凸相间,就形成了雅丹地貌。它们主要分布在罗布泊北部、东部和西部,总面积有3000平方公里。驻车放眼远望,无际的戈壁与远在尽头的天空连为一体。戈壁给人以粗犷,沙漠给人以豪放。看到过江南的柔美水乡,那里轻的风和淡的雨,此番目睹酷峻的瀚海,这里的风和沙,在无语地诉说沧海桑田的巨变,要我们去用心倾听用脑思量。沿途的景物像是凝固的无色彩的图画,在眼里不断重复。几百公里没有地名,只有路基上不停变化的里程碑提示着我们的位置。有些疲倦有些累了。罗布泊到底在哪里呀,还有多远呢,车里的油料够用吗?我们都在关心和探询前面不可知的未来。朋友说,我们已经不可能中途回去了,必须到罗中镇,只有去那里加油才能回转。前边的道路,突然出现了变化,暗褐色的路面,光亮车辙印,给人潮湿甚至泥泞的感觉。没有降水,道路上怎么会是湿润的呢?车靠路边停下,熄了火。原来我们已经开始进入罗布泊的湖区中心地带。手机地图显示的是淡蓝色湖区标识。饱经极高钾盐含量的卤水浸泡的湖底,呈现出与湖外截然不同的地表外观。远近的地面就像中原地区农民刚刚深耕过的土地,又像海面上层层迭起连绵不绝的浪花。当我真的脚踏上去才知道,那一片片的浪花犹如坚石利刃,难以撼动。
我们所在的罗布泊湖区是位于罗布泊地区北面最低、最大的一片洼地,曾经是塔里木盆地的积水中心。发源于天山、昆仑山和阿尔金山的塔里木河、孔雀河、车尔臣河和米兰河等注入罗布洼地形成湖泊。
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塔里木河改道注入罗布泊,至50年代,湖的面积曾达到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断流,使罗布泊渐渐干涸,1972年底,彻底干涸。生命的更替不再,生物的延续中止;一个个怪异的传说诞生,一个个神秘的奇迹流传。自然界的故事——地球之耳,当代社会的疑案——科学家彭加木失踪,等等。再往深处走,前方呈现出一片片城市样的建筑群落,大家猜测该不是海市蜃楼吧。其实那是雅丹在强烈阳光的折射或反射下呈现的景观。朋友称,所谓海市蜃楼,这里也有的,只是不容易见到,名字不叫海市蜃楼而是习惯上称之为沙漠幻景。在另一处,我们却分明看到了湖泊和芦苇荡,多像山东的微山湖呀。
我们两个喜欢摄影的朋友,端起相机企图留下这个梦幻一般的景象。无奈镜头不好,效果不佳。朋友说,这是最害人的图画。有多少人在经历了极端干渴之后,在这个巨大的诱惑下耗尽精力,倒毙途中,失去了生命,留下了含笑九泉的憧憬和满足。前方终于浮现出城镇的景观,大家揉揉眼睛,认定不是沙漠幻影,一柱高大的烟囱露出地面。经历了整整5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来到了罗中镇。站在镇中心的T字形路口,我们极力想寻找镇子的所在。一个等待乘车的年轻人说,这里就是镇中心了,直走是中国石油的加油站,左拐就是镇政府。
我们确信,面前的平房就是镇上的汽车站兼超市了。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给汽车加油是头等大事。这个加油站像其他加油站一样,有着中石油统一的制式外观,4根柱子托起一个不小的方顶,下面有两台加油机。喊了几声也不见人出来,我拉开了一扇虚掩的木门,只看见一台小型发电机。有一个小伙子从不远处跑来。“要加油吗?多少钱的?”
“是的。
加满。”
##没有发票,单位的规定。加吗?”
“不加怎么回去?加满。”小伙子转身进入那间小屋,发电机发出鸣响。有了电才能够加油。这个加油站位于镇子的最南端,再向前走就是国投罗钾的生产区了。往回走,约有十五六家经营的商户店铺就构成了镇子的主体:四五家超市,有烟酒饮料;一间美容店和一家馒头店,关着门;三五家饭馆,门前停靠着七八台重型运输车辆,罗布泊酒店和旅游接待中心也在其间;另有两家车辆修理的场子。迎面开过的是哈密到罗布泊的长途班车,下来一批人,每个人都拖着大箱小包,该是钾盐公司来换班的员工吧,给镇上带来瞬间的人气。国投罗钾的后方基地设在哈密市内,员工们轮休工作,干一周,休一周。在加油站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一家名为“大明饭店”的餐馆。老板很热情地接待了我们。先洗一下手吧,一路上可谓风尘仆仆,水管又在哪里呢?老板明白了我们的意思,走进厨房,拧开一个白色塑料水桶的盖子,舀出两缸子水,灌进一个有些发软的皮壶里,端到室外棚下的一个脸盆旁边,递到我们手里。好珍贵的水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