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稼苗
2003年7月,正是天山南北瓜果飘香的季节,怀着对边疆人民的深情厚谊,我赶赴位于东天山脚下的哈密地区水利局任职。而今光阴荏苒,我即将完成广东省第三批援疆使命返粤,此时此刻,我恋恋不舍。想起在哈密的三年,是我不断受到激励、鞭策的三年,是我学习、锻炼、提高的三年。谁愿意背井离乡妻儿老小天各一方!然而,援疆乃国家大事。我怀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克服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种种困难,在新的工作岗位上扎实工作,积极融入哈密的改革开放和水利建设事业中。在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有天山之巅那苍翠欲滴的青松、巴里坤大草原那洁白肥壮的羊群、戈壁旷野、金秋胡杨,还有那纯朴善良的维吾尔、哈萨克等各族人民群众。我被这壮美的天山、戈壁所倾倒,被这多彩的民族风情所迷恋,更为这里各族人民奋发图强、努力建设美丽家园精神所感动。
哈密还是有名的“火盆”,夏天气温高达45摄氏度,冬天则常常冷到零下30摄氏度;有飞沙走石的大漠戈壁,大雪封山、滴水成冰的严酷环境气候。我何曾见过这种阵势,然而,我都硬挺过来了。顶着大雪,在过膝的雪地里连滚带爬地进行抗灾检查;在天山深处做水资源普查时,钻进低矮的毡房同牧民们盘腿而坐,喝大碗茶,吃手抓饭,嚼大馕饼;在工地上与水利职工们一起抡起大锤打探洞……此时此刻,我已完全融入了哈密。我是水利人,更是哈密人!就要为哈密的水利事业做出我的贡献。当看到那大南湖戈壁沙漠上仅有尚存活的几棵胡杨树在呻吟、淖毛湖胡杨林成片地枯萎时,我心如刀割。为改善这渐渐恶化的水资源环境,我随着同事们走遍了东天山的主要山沟、沙漠戈壁,去寻找那珍稀的水源。为了哈密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我参与了苏吉沟水库、南湖乡万亩哈密瓜滴灌、地区经济作物需水量测试等水利工程项目建设;为了哈密地区节水型社会的建设提供先进的科技、信息、监测手段,我引进资金,实施哈密地区节水型社会信息化系统建设工程。通过三年援疆,我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深化了对国情和边疆民族地区工作特点的认识,增强了全局观念,受到了哈密各族人民艰苦创业、无私奉献精神的生动教育和启迪,在复杂的环境中经受了摔打,磨炼了意志,增长了才干,积累了经验,受益匪浅。
哈密已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和它有着深厚感情!我忘不了与各族干部群众朝夕相处中结下的深厚友谊,我衷心祝愿哈密兴旺发达,并愿意继续为哈密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选自《天山深处》,作者系广东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哈密地区水利局副局长)难忘草原情熊国雄三年前,我和几个援疆伙伴第一次来到巴里坤,就像几个远方归来的儿子扑进母亲的怀抱。那情景,叫人终生难忘……那是1999年7月3日上午,我们跟随县委书记魏天哲等领导驱车从哈密市区向北进发。到了天山庙,魏书记领着我们登山休息。这时,清风徐来,凉爽宜人,空气清新,一尘不染;极目远望,青松绿草、蓝天白云、冰封雪山尽收眼底。
我们五人欣喜若狂,不停地啧啧称奇。魏书记指着远处的山峦说:“那就是巴里坤。”我突然心中一热,眼圈湿润了。
我们这几个“儿子”就要见到“母亲”啦,大家十分激动。我的胸口总是怦怦地跳个不停……司机似乎很理解我们的心思,从天山顶往北下坡时把车开得飞快,中午我们就到了巴里坤县城。古城人民载歌载舞,以最热烈的方式迎接我们,给我们敬浓烈的哈萨克族下马酒。
我们既感到自豪,又感到特别新鲜。热烈的欢迎仪式结束后,已是古城华灯齐放的夜晚了。回到住处我取出行李沉思,寂寞、陌生、思念和感激一起涌上心头。作为五位干部的“头儿”,我顿时觉得肩上担子的分量……当想到万里之外的亲人,特别是长期卧病在床的岳父、年迈的父母、孤单的妻子、孩子,我又百感交集,潸然泪下……几天后,似乎看透我们心思的魏书记、努尔恰里甫县长找车把我们拉到大草原深处游玩,还带我们到哈萨克毡房做客。
我们学着骑马,在大草原上来回奔驰,尽情领略大草原的宽广无垠和包容一切的博大胸怀;喝着、吃着哈萨克老妈妈煮的奶茶、手抓肉,特别是她亲切地称呼我们为“孩子”时,我不由得鼻子一酸,眼眶里盈满了泪花……在巴里坤的上千个日日夜夜里,我们无论走到哪儿,不管是认识的还是不认识的,他们都把我们当贵客、当亲人,对我们寄予了厚望。这自然激发了我们的使命感、责任感。
我们五人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在南粤到处奔走呼号,宣传鼓励,牵线搭桥,也为草原人民办了一些实事。当我们眼看农牧民的孩子走进宽敞明亮的珠海、湛江小学楼上课,看到农牧民患者住进条件颇好的县医院新病房楼时,就感到十分欣慰。这里面有我们一点的小功劳呀!我们取得的成绩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差得很远,草原人民却给了我们很大的荣誉。这些一想起来我就感到惭愧。因为巴里坤县至今还没脱贫,相当一部分人还在温饱线下徘徊,我们还有多少工作没做好啊!在巴里坤草原的三年里,我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领略了大自然的神奇。闻名遐迩的黑沟藏春、尖山晓日、岳公留胜、龙宫烟柳……吸引着我们无数次登临,一次次流连忘返。在大草原上,我们找到了“练兵”
##用武”之地,找到了“充电”
##补课”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博得了母亲——十万各族人民的厚爱,使我们在遇到困难时不气馁,做出成绩时不骄躁,得到超越自我、战胜困难的精神动力。所有这些,在我们人生旅途中都是十分难得的。
援疆生涯将要告一段落了,我们将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满载着草原人民的深情厚谊和几年积累的经验南归,告别养育我们三年的瓜乡哈密,告别美丽富饶的新疆,心情总是无法平静。
我们在巴里坤这块辽阔土地上所取得的精神动力和精神财富,将伴随着我们的一生;我们和各族人民所建立的纯洁友谊和纯真的感情永远难以割舍,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深;我们的援疆永远不会结束,我们会经常回来探亲、访问,继续牵线搭桥,必要时候再“杀”回来建功立业!南归的日子越近,我心里越觉得不是滋味,我很“害怕”那一天的到来。这如同孩子不愿离开妈妈,死死拽着妈妈的衣角不放一样。雄浑宽广的大草原啊,你就是我们的“妈妈”,我们几个“孩子”在您博大的胸怀里“娇”还没撒够,“闹、唱、跳”还远没有尽兴,您搂着我们还没有“吻”够……“那一天”啊,愿您迟些来吧!“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无论我们怎么努力,都无法报答巴里坤人民、哈密人民的深情厚谊。这将成为我们心中永远挥之不去的遗憾!但我们仍要继续努力,勇往直前……告别了,巴里坤草原、哈密绿洲——我们的第二故乡!
(选自《情洒瓜乡》,作者系广东援疆干部,援疆期间任中共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县委副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