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会志愿者组织工作是一项有着悠久历史的工作,经过数届奥运会的举办,在志愿者的选拔、培养、保护等方面都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和通用的规范化体系。经过这次奥运志愿服务工作,共青团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了锻炼,对志愿者的组织培养工作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尤其是大批团干部参与到北京奥运志愿服务工作中来,亲身体会国际盛会志愿者的组织培养模式,为将来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奥运会志愿者的组织管理经验推进了我国志愿服务法制化的进程,促进了志愿服务工作的蓬勃开展;对于共青团的组织建设和团干部的培养、选拔以及整体提升共青团的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来说,都是可资借鉴的宝贵财富。
在后奥运时代,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共青团,尤其是高校共青团要充分挖掘奥运的教育资源,全方位、立体地渗透到学校教育之中。一方面,在弘扬奥运精神的同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改革创新、和谐发展的时代精神,同时倡导爱国、敬业、创新、友善的优良风尚,使奥运精神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动力之源、智慧之源。另一方面,要立足高校,在教育品位、活动内涵、组织方式上把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知识教育、身体素质锻炼、体育及人文教育的理论研究等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策划,处理好形式和内涵的关系。
还要充分考虑到高校的特殊性,特别是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发展需要,将体育教育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结合起来,与学生的关注点和兴奋点结合起来,找准切入点,确保教育活动的务实、高效。另外,在教育的形式、活动的组织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动态活动和静态活动,高水平、高层次的学术研究和一般性、普及性的体育活动,教育性活动与竞技性、趣味性活动相结合,增强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此外,以北京奥运会的志愿服务为契机,进一步拓宽志愿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志愿服务工作在青年中的普及,不断完善志愿服务工作的体制机制,努力实现共青团工作的组织转型和跨越式发展。
当前,结合新时期的特点,我国高校共青团的志愿服务主要是抓好三种类型的工作。第一种类型是参与大型活动的志愿服务,如奥运会、大运会。此类志愿服务能够让大学生有一个通过参与社会具有影响力的活动来积累宝贵社会实践经验的机会,同时使大学生志愿者充分理解“奉献、友爱、互助、进步”这一志愿精神的核心内涵。第二种类型是大学生支教、支边活动,如“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开展这一类志愿活动,不仅是对大学生个人心志的磨砺和锻炼,也是大学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祖国、回馈社会的具体体现。第三种类型是以社区服务为代表的日常志愿服务工作。参与其中,可以强化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意识,在社会范围形成志愿服务的氛围。而如何真正推动共青团的志愿服务工作上水平、上台阶,切实提高志愿服务在青年学生中的感召力和在全社会范围内的认可度,已经成为了我们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
1.建立志愿服务的长期运行机制,保持志愿者队伍的稳定发展和良性更新
高校的青年志愿服务工作,首先要从根本上克服“偶发性的活动多,持续性的行动少”、“追求形式上的效应,而忽视内涵的深入”的局面;其次,针对志愿者队伍流动性大,队伍建设的层次感不明显的特点,做好志愿者的良性更新,保持好志愿者的服务水平。此外,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志愿者队伍是着眼长远、保证今后大型赛事成功率的铺垫。如果我们能够通过适当的激励保留一支业务过硬,人员稳定的志愿者队伍,必然大大节省招募、选拔、培训所需成本,必将成为极大地提高今后志愿服务尤其是大型赛事志愿服务成功率的砝码。同时,要从制度上克服对志愿者强制管理的思想,减少行政化指导和社团化的管理模式,让志愿者在自愿、自主、自由的氛围中奉献爱心、提供服务。
让志愿者能够心情愉悦地开展志愿服务工作,展示出乐观积极的社会形象。
2.从组织管理上进行保障,形成志愿服务的联动体系
共青团志愿者行动的组织要不断适应各个时期的形势变化,积极探索,不断完善志愿者组织、队伍、项目、机制建设,构筑逐级志愿者服务组织网络体系,建立完善的志愿者保障服务体系。虽然志愿服务不应是政府行为,但共青团应竭尽所能地为青年志愿服务争取政府支持,使政府履行为开展志愿服务工作提供包括政策、制度、环境等条件保证的义务,形成一系列志愿服务联动体系。
3.不断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新的方式方法
除了传统的弱势群体服务、文明宣传服务之外,共青团应组织和鼓励高校青年志愿者在各种社区开展公益活动服务、环境保护服务等,大力开展预防性的志愿者服务,如社会研究、教育等工作,以扩大志愿者服务的范畴。还要积极创建志愿者的品牌项目,根据志愿者组织的自身优势,充分与社会焦点需求相结合,坚持精心组织,成熟运作,突出成效,同时要主动宣传,树立形象,发挥志愿者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三、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建设
(一)志愿服务的多米诺骨牌效应
志愿服务落户中国,已经有一段时间,奥运会后对奥运期间志愿服务的总结意味着对志愿服务进行理论上的凝练和质的提升。精益求精、不断提高是对志愿服务的总体性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原则。精益求精服务的实质是社会需要范围更广、参加人数更多、人性关怀更强的志愿服务,而这种服务也带动了社会朝一个更加和谐、民主法治更强、充满关怀友爱、社会秩序更加有序的状态发展。志愿服务工作的开展关系到社会和谐度的构建。
当前一个社会秩序的维持需要两种手段共同支撑,即强制手段和道德手段,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时期,我们主要依靠的是法治手段,辅以德治手段。德治需要的背景是公民道德水平高尚,社会氛围整体上能够互相关怀、互相爱戴,崇尚奉献,信仰真善美,摒弃假恶丑。志愿服务推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融洽关系,带给社会的是一种具有极大影响力的示范效应,加强的是社会风气和道德建设。志愿服务也是德治手段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北京奥运会的闭幕式上,奥组委特意安排了为志愿者鲜花这一环节,多家国内外媒体对奥运志愿者进行报道,很多运动员毫不吝惜地用“从未享受过这样好的服务”、“他们是天使”、“volunteer,everyWhere”等赞美的语言对志愿者的服务工作进行评价,这充分说明中国志愿服务活动的影响力已经通过北京奥运会这个媒介散布到了世界各地,在敬佩志愿者奉献精神的同时,更加广泛的人群会坚定志愿服务的信心。在这方培育了甘于奉献、和谐融洽的沃土上,形成了志愿精神能够接力、文明理念得以继承的“多米诺骨牌”效应链。
(二)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的内在契合
志愿服务以“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为基本理念,自主、自愿、自觉地提供服务,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相互关爱、和谐相处。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实质上就是实现社会成员(包括个体、群体)之间融洽相处、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奥运志愿服务与和谐社会在价值取向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
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需要把伦理道德的理念付诸行动。志愿服务恰恰能在最广泛的意义上,把伦理道德外化为人的行动,达到价值目标追求。志愿服务所倡导的理念和宗旨恰恰是对构建和谐社会终极目标和重大意义的彰显和示范,使得和谐社会的基本理念在社会中广泛传承开来。
1.志愿服务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活力源泉的体现
志愿服务人人可为,志愿者人人能做。因而可以充分挖掘、动员、释放、整合群众中蕴藏的建设美好和谐家园的巨大能量。在奥运志愿服务中“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既极大地激发了群众服务奥运会的热情,也使奥运会的举办过程中能够实现群策群力,2008年北京奥运会在志愿者的共同努力参与下和谐有序、充满活力。
一位城市志愿者这样说:“在服务期间,我们每天早上8:40按时到岗,开始一天的志愿服务。我主要负责信息咨询,当有人来到我们岗亭进行咨询时,我与同伴们会以最热情的态度,为其耐心解答。在其他时间,我们积极策划各种奥运主题宣传活动,传播2008北京奥运会的文化内涵,为奥运会的城市氛围努力做贡献。在岗亭内,还设置有应急医药箱,当有人生病或受伤时,我们会利用先前在培训中学到的知识,为其进行简单的应急处理。当有外国友人因语言不通出现交流困难时,我们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英语技能,为他提供语言翻译服务。在志愿服务中,尽心帮助他人,传播奥运文化,我们都感到由衷的快乐。”
构建和谐社会要大力培育群众的参与意识,拓宽群众的参与渠道,规范群众的参与行为。群众作为重要的主体,“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已经成为他们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的新需求。但是群众以个人方式参与社会管理其作用毕竟有限,志愿服务等社会组织把分散的个人吸纳到组织中来提高了群众的组织化程度,使群众的参与有序化。同时也搭建了一个平台和渠道,把群众参与社会管理、提供社会服务的需求与搞好社会管理、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的需求对接起来。同时,志愿者活动作为一个载体,成功地把不同的人结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社会协同的纽带,它缔造了一种新型的人际关系——一种有效消除阶层偏见、基于一种共同理想而团结起来、充分发挥每一个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广泛的多元人际关系,这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活力源泉。
此外,奥运精神与志愿服务精神共同倡导一种健康向上的生活哲学和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鼓舞和激发人们内心向善的力量,保证人们以最大的热情和活力投入到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中。
2.志愿服务彰显和谐社会有序规范、公平正义理念
(1)志愿服务具有深厚的精神内涵,可以营造有序和谐的社会风气
良好的社会风气是社会和谐的重要标志,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志愿服务及其蕴涵的精神,既与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一脉相承,具有深厚的民族文化传统,又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追求主体自觉的道德要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奥运志愿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不图报酬、不辞劳苦、无私奉献、扎实工作,他们的精神会潜移默化地感染被服务的对象、影响周围的人,这本身就是一个文明传递的过程,有助于推动平等友爱、融洽和谐人际环境的形成。奥运会推动了志愿精神的普及,提高了社会对志愿服务的认知,也帮助人们更好地树立服务他人、奉献社会的意识与情怀。
志愿服务也体现了“助人自助”。在奥运志愿服务实践中,奥运志愿者可以增加社会阅历,提高服务技能,了解更多关于体育赛会运行的规程和事宜,同时磨练意志品质,提高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精神境界,从而成长为志愿精神的倡导者和实践者,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力量。
关于以志愿精神构建和谐社会,我们的一位安保志愿者这样说:“在奥运会的前夕,我和身边的同学报名并加入到奥运会安保志愿者的行列中,成为了其中光荣的一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感到无比的光荣与自豪。我们每个人都真心地希望可以为奥运会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身为安保志愿者,我们的责任不可忽略的。我们每天的任务便是守卫好自己的管辖防卫,保证其安定与和谐。我们希望,我们的存在只是一个摆设,因为那样就说明我们的赛会环境时时刻刻都是和谐的,而事实正是如此。虽然我们在执勤时,没有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儿,但我们却比做其他任何事情都感到高兴,为我们的奥运会感到自豪,为参与到奥运安保志愿者的行列中而感到自豪。同时,希望我们的志愿活动能够持续下去,从而让我们拥有一个更安全、更和谐、更美好社会!”
(2)志愿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补充,可以有效促进社会公平
公平是稳定、和谐的基础,是和谐社会的根基。一个和谐的社会,首先必定是一个公平的社会。公平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取向,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诸如贫富差距、区域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当前,我国社会上依然存在着一些困难群体,解决困难群体问题,需要政府建立、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同时也需要社会各个方面都来关心、帮助困难群众的生活、生产问题。
志愿服务一直把弱势群体作为重要服务对象,在城市社区和农村广泛开展了扶贫帮困、助老助残等服务,在消除贫困、促进就业、改善教育状况、提供医疗服务和实施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促进了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以奥运为契机,大量的人自愿参与志愿服务,使得志愿服务不仅仅局限在赛场之内,在赛场之外也切实帮助了许多有实际困难和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