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育梅刘天平
自古以来人们对“和谐社会”都是有着迫切和持久的向往。“文学是关乎人的情感与审美的学问。它为人们构建一个有意义的世界,安顿一个精神的家园。文学在和谐社会建设中承担着维护‘三个家园’的重任,即建设人的心灵、呵护人的精神家园;培育国民的环保意识、守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家园;塑造国民的民族精神,维系中华民族文化家园。”非鱼作为小小说文坛的新起之秀,她却已经能努力地担负起“建设人的心灵,呵护人的精神家园”这个重任。在她的作品中,孤独的人群得到关注,善良的人性得到肯定,一切真挚的爱得到褒扬。
一、呈现孤独,提醒关怀
孤独(loneliness)是一种心灵的隔膜,是一种被疏远、被抛弃和不被他人接纳的情绪体验。社会心理学家认为,人是一种群居动物,他喜欢和其他人接触,喜欢和其他人在一起,是一种合群的倾向。而当这种倾向的愿望得不到满足时,他便产生了孤独的感觉。在当今这个物质社会,虽然大力提倡建设“和谐社会”,人们却还是受制于物,为功利竞争和物质生活忙忙碌碌,无暇顾及周围的人,因而也忽略了需要关怀的人群,造成某些特殊人群的孤独。可见,要促进社会的和谐和融洽,要减免社会人群的孤独,提醒关怀是多么的重要。每个作家都应该成为所处时代人的使命的忠实代言人,非鱼敏锐的社会触觉注意到了被世人忽略的“孤独”,并用文字把“孤独”向读者展示出来,以提醒被物质生活僵化了的关怀。
非鱼除用远视角呈现大人群里的孤独之外,也将目光近距离地放在血脉相连或朝夕相处的人身上。《谁能同我一起走》中的李厉然想知道,在人生的舞台上,有谁会在灯灭的时候同他一起走,谁会跟他一起成为“我们”的“们”。可当他向他亲近的人——妻子、情人、同事和QQ上经常聊天的红粉知己提出这个问题时,却得不到任何一个肯定的回答,于是他便落得孤单冷寂了。
生命确实是一场戏,戏完了就该走了。可是李厉然渴望有那么一个人能和他一起手拉手谢幕,然后一起安静地转身离开。他希望有人和他一起成为“们”。然而,妻子、情人、同事、红粉知己却连他的话他的心情都不能理解,更不用说愿不愿意同他一起成为“们”。这不能不让人后背发凉:看似那么多人和自己一起生活,但自己却还是孤单的。这样的孤独,实属可悲。
《一条忧心忡忡的蛇》和《父亲的病》。这是两篇集中反映老年人孤独的作品,文章里面的老人都是儿女成群的,但他们却一天天生活在冷寂与孤独中。《一条忧心忡忡的蛇》里的老人终日沉默地面对一个老保姆和一只老猫,靠每天打开一点点记忆闸门来充实空洞的日子;他的儿女或许都工作在外,偶尔打回电话问问安,但他们却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声音能为这所抚养他们长大的老屋增添多少生气,反而是一条蛇忧心忡忡地为此牵肠挂肚,惦念着要和老人做伴。而《父亲的病》里的老人则以诈病来骗得亲人的团聚,可笑也可怜。
据上海的一项调查发现,60~70岁的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80岁以上者占60%左右。老年人的孤独感是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然而,在现今的物欲社会里,年轻人脚步匆匆地追赶着生活目标,却忽略了独守空巢的老年人的精神需要。非鱼的小小说对此做了鲜活的概括反映,旨在引起人们对老年人的关注。
尼采在《致赛特金丝的信》里表露:“我很少听到一声友谊的声音,我现在很孤独,荒谬地孤独,好几年来,没有一丝新鲜感,没有一滴人性,没有一口爱的气息。”每个人的心底都有着被理解、被亲近、被关注、被接纳的渴望,人们对孤独的无奈和对关怀的向往是普遍存在的。非鱼在作品里向我们展示各种各样的孤独的内心世界,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却是生活的典型。我们读着这些作品时,似乎在读着一个自己曾经遇上过的人或者一个曾经出现过的自己:这些孤独,或许我们体验过,也或许被我们熟视无睹过。非鱼对孤独的这种呈现,触动了我们的内心,让我们在同情那些孤独的人的同时,谴责环境,也检讨自己。这种提醒对构建和谐社会人际关系有着一定的作用和意义。
二、抚摩受创的心灵,肯定善良的人性
人性,即人的天性。早在先秦时期孟子就提出了“人性本善”的理论,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他还认为人人皆有向善之心,“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非鱼是“性善论”的忠实拥趸,在她的小小说作品里,人物都是性本善的。
《拯救》中的男主人公本来是一名“家庭事业都像是在希望的田野上欣欣向荣”教师,但因为女主人公小时候的一次无知指控,让他顷刻间无辜入狱,一无所有。两年后的出狱,他决心报复,并用坚强的毅力和耐心等了十四年,谋划了十四年。然而,就在他即将将计划付诸实施的那一刻,一切又改变了——他故意撞到女主人公,但女主人公却没有任何的责怪,反而跟他说没关系,并谢绝他带她上医院检查,他十四年的复仇计划就这样被女主人公的善良打得七零八落,烟消云散。
这篇作品,主人公是深受伤害而内心充满仇恨的,而他却能在仇恨达到极点的时候蓦然松开报复之手,这显然是性本善的结果。恩格斯说:“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完全摆脱兽性。”所以,有仇恨之心是在情理之中的。然而,人之异于动物,是因为人有人性,有着作为人的基本良知:他最终在女主人公善良的宽容里回归了本真,拯救了自己。
“孟子主张性善论,是要唤起人们对自身善良本性的觉悟,循着人性的本来方向发展自己”,而非鱼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时期用文字抚摩受创的心灵,肯定人性的本善,则是要让人性的善良得到播扬和推广,只要人人向善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
三、构筑温情的世界,褒扬真挚的爱
黎鸣先生对社会人性场进行了三种划分:世界上的人类赖以表现其人性的时、空、信息场可综合分解为官场、市场和情场。在官场,人类追求权力;在市场,人类追求利益;在情场,人类追求情感。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可由其人性场的中心所在判断出来:以官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权力高于一切,必定是愚昧****的;以市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金钱高于一切,难免腐化堕落;惟有以情场为运转中心的社会,才可能是最文明的理想社会。这里的“情场”可以理解为爱,以爱为中心运转的社会,人人爱其家、爱其同胞、爱其民、爱其河山,这才得以形成一个和谐安宁的社会。
非鱼是一位爱的使者,她在作品里构筑温情的世界,褒扬真挚的爱,以此引起人们更普遍的对爱的觉悟、认可、坚持和传递。《诗经·小雅》里曰:“哀哀父母,生我劬劳”;《劝孝歌》更唱:“老母一百岁,常念八十儿”。世间最催人泪下的是父母对子女付出的爱和做出的牺牲,那是彻底的、无私的。它与任何物质功利无关,它能安抚子女在风尘里劳累的心,能给子女最舒适的依靠。家庭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非鱼歌颂母爱,让世人常怀感恩之心,多关爱父母,多体贴家人,让人类最基本的爱唤起心灵更深层的温情。
而在另几个爱情短篇里则向读者展示了令人羡慕、向往的甜蜜爱情,风雨同舟多年,却依然坚贞不改。现代社会里,爱情大多时候都被物质腐蚀了,非鱼挣脱了世俗的桎梏,将爱写到了极致,勾起了人们的向往和反思,醒悟到温情是来自于纯净的心的,被利欲侵占的世界只能望洋兴叹。
孔子提出“和为贵”,他的和谐理念是人与人相亲相爱,他的“为仁”学说在长达两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当今这个物欲横流、人们容易迷失方向的社会,这种理念仍有着它的现代意义,只有人们从物欲里回归到本真的爱,社会才能更加温暖更加安详更加和谐起来。非鱼显然是个很好的宣传者,她用文字和故事为世人安顿了一个个美丽的精神家园,等待更多的爱的回归。
“文学不仅仅要有反映生活的功能,同时它更应该有批评、干预和引领生活的作用。如果文学不能干预社会或无所承担,那么它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和理由。”非鱼的小小说作品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她的文字展现人的生存状态的同时,更深入到人的内心,呵护人的心灵,构建和谐的精神家园,以达到沟通人性、陶冶情感的作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的精神文明建设需要这样的文学来为提供思想动力和辨证智慧,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但愿她作品里的人物的命运、个性、情感与精神面貌能无限广泛和深刻地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心灵、思想、生活观念、道德判断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