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观察调查。调查者带有明确目的,亲自到达调查地点,凭借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调查对象,从社会生活现场收集资料,也叫实地观察法。其特点一是以感官为工具,眼耳是主要的观察工具,眼看耳听是观察方式。二是观察要有目的、有计划,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观察的步骤、观察的重点,都应事前确定,这样观察才准确全面,效果才好。三是观察应在自然情况下,观察者不应打扰影响被观察者的正常活动,最好被观察者并不知道自己正被观察,以增强观察结果的客观性和可靠性。
第二,访谈调查。又叫个别访谈,调查人员通过有计划地与调查对象进行直接的交谈搜集所需信息。访谈调查首先要做好访谈前的准备,考虑好访谈的提纲,注意选择访谈对象,既要有代表性,又要了解情况。在访谈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是善于接近被访者。通过近距离攀谈,友好交流,拉近双方的心理距离,然后再请求对方给予合作支持。
其次是讲究提问方式和措辞。提问要“一短三化”,即提问的话语尽量简短,以便让对方充分回答,提问的措辞要口语化、通俗化、地方化。
再次是善于引导、追问,抓住中心。善于引导对方进入话题,围绕中心回答问题。如发现有价值的线索,可通过变换提问角度,或借题发挥,循循善诱进行追问。提问一般不宜涉及个人隐私,如需涉及隐私,应征得被调查者的同意。
最后是善听、善想、善记。要有反应地听,边听边思考,边发问,同时要边记录,记录应力求自然,不影响被访者的情绪。
第三,抽样调查。就是从调查对象总体中抽取部分样本进行调查,再根据部分样本得出的调查结果来推论总体。在总体范围较大、调查对象较多或不可能进行全面调查而又需要了解全面情况时,抽样调查不失为一种节省人力、物力及时间的调查方法。抽样技术是一项专门技术,是采用随机抽样还是非随机抽样,怎样选取样本,怎样确定样本数量,这是需要经过专门的训练。
第四,问卷调查。问卷是为了收集调查资料而编制的问题表格。问卷调查就是把事先设计好的问卷表格发给被调查者填写,以获得所需调查材料的一种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是最常用的书面调查之一,这种调查方法使用极为广泛。其大致做法:一是设计问卷;二是发放问卷;三是回收问卷;四是统计分析;五是作出结论。问卷调查还可以与网络结合起来,借助大众传播媒介进行网上问卷调查,网络问卷调查方便易行,效率高、效果好。
以上几种调查方法不是孤立的,在实际运用中,可根据需要综合运用,以提高调查效果,搜集到更充分更有价值的调查材料。
(二)认真分析材料,挖掘客观规律
这主要是为了发挥调查报告对显示工作的指导作用。写报告切忌堆砌和滥用材料,这就要做到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
1.鉴别调查材料真伪
充分地占有调查材料是写好调查报告的前提条件,随之而来的还要对调查材料的真伪进行鉴别。调查报告不是供人欣赏的,而是为了实际问题而写的。因此调查报告必须靠调查事实来说话,写进调查报告中的材料必须绝对真实可靠,这就需要对收集到手的材料进行仔细的鉴别。
2.深入分析调查材料
对调查材料的真实性进行鉴别以后,还需要深入对调查材料进行理性的分析研究,这个环节的关键是大脑的思维活动,大致做法是:
(1)给材料定性
即确定材料的性质。对丰富的调查材料加以深入的分析,把握其反映了事物什么样的本质,可以从什么角度说明观点和问题。
(2)对材料分类
在分析材料,给材料定性的基础上,对材料进行分类,也就是把具有共同性质、特点的材料归并为一类。
(3)把握共性本质
把各类材料的性质、特点联系起来思考,透过其不同的具体形态,捕捉、抽取其共同的本质。
(三)言明事理,观点与材料统一
写作调查报告,要做到观点与材料有机结合,以事明理。材料与观点的统一,既有材料,又有观点,观点能统率材料,材料足以说明观点,二者联系紧密。要通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切实把握材料与观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还要善于表达,或先叙述事实材料,从不同角度说明观点;或先摆出观点,随后以事实材料说明之,有叙有议,叙议结合。
【例文2-4】
职校生职业思想调查与教育对策研究
佛山市顺德区陈村职业技术学校
袁××梁××
一、引言
职业技术教育是连接教育与社会化大生产的重要纽带,是开发人力资源、加快科技转化的先导性产业,是促进科技进步和增强综合国力的基础力量。《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纲要》指出:“职业技术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由此表明,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必须置身于经济建设的主战场,着力于为地方经济发展,把人力优势转化为智力优势的生产力服务,开拓职业技术教育办学新思路。
本调查研究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职业教育法》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为依据,从陈村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从学校专业结构出发,遵循科学性、创新性、可行性原则,深入了解学生的职业心理、择业心理和创业心理,形成严密的科学结论和可行性对策建议。本研究着重引导学生在了解社会、了解自己的基础上学会选择,能在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中处理好个人志愿与社会需要、个人特性与职业需要之间的关系,自觉地完善、提高自身素质,挖掘潜能,主动适应社会和职业的发展变化,努力使自己得到全面发展,能凭借自己的实力在就业竞争中达到预定的目标。帮助学生认识就业、择业,特别是创业的意义,进一步唤起学生的就业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科学的良好的就业创业观,拓展学生的创业层面,让学生明白从现在起就要注意培养自己的创业素质,使参加实验的学生,获得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从而更好地指导学生就业、创业,为未来创业做好充分的准备。
二、研究方法
1.调查对象:我校02电子(1)班、02财会(1)班、02计算机中专班、02机电中专(2)班,共发出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其中男生89人,女生104人;机电专业36人,电子专业54人,财会专业47人,计算机专业56人。
2.调查方法:
(1)问卷法:采用自制的《职业调查问卷》。
(2)测试法:运用《中学生职业心理测试与指导系统》对被测试者进行职业兴趣、性格和能力的测试。
(3)访谈法: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和心理测试结果,与个别学生进行座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职业包括择业、创业和本专业的认识。
3.调查材料:
《职业调查问卷》根据《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验》(广东省子课题组的前期调查题目),再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和本地经济发展状况而制定。
4.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
三、结果与分析
1.了解自我
从表1可以看出,我校约70%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是比较了解的。很了解占20%左右,不了解只占10%以下。
从表2可以看出,约5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抱无所谓态度,只有约25%的同学很喜欢本专业并愿意在将来从事所对应职业,约25%明确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并不愿意在将来从事这一对应职业。
2.职业心理测试
从表3可以看出,我校约一半学生的职业意向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比较符合,约10%很符合,约30%~40%不符合。
3.对职业的了解
(1)对职业及其能力的了解
从表4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职业及其能力的了解很模糊,只有约15%的学生对职业及其能力很了解。但是,约5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思想品德、环境适应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约40%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只有21.2%的学生认为自己具备语言表达能力。
(2)对所学专业对应职业的认识
从表5可以看出,我校约1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很了解,约6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比较了解,约30%对所学专业对应的职业情况不了解。
(3)对自身专业能力的了解
从表6可以看出,机电专业和电子专业的学生的专业能力较财会和计算机专业的差,尤其是电子专业。财会专业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获得的职业资格的比例比其他专业高,以电子专业为最低。总的来说,学生的专业能力不高。
(4)对择业的认识
从表7可以看出,我校只有18.8%的学生对所学专业能找到工作感到很有信心,63.5%的学生是有些信心,17.7%的学生是毫无信心。在选择职业时,36.3%的学生认为自己有竞争实力,适应性强。60.6%的学生认为自己实力平平、缺乏竞争优势。只有3.1%认为自我竞争力严重不足。我校学生认为自己的优势是有坚强的意志、心理素质好、能吃苦耐劳,劣势是社交能力弱、缺乏创新能力、口才和成绩不好,分别占51.3%、47.7%、43.5%、40.9%、37.3%、34.2%。
在择业时,66.7%的学生会凭借实力,主动寻找合适单位,17.9%会依靠父母亲戚帮忙安排,15.5%会依靠学校推荐分配。选择职业时首先考虑的三个因素是符合兴趣爱好、能发挥能力特长和工资待遇较高,分别占72%、65.8%、40.9%。在选择就业单位时,考虑的前三位是政府机关、国际贸易和企业管理,分别占36.8%、26.9%、25.4%。在选择企业时,54.2%的学生选择外资企业,26.1%的学生选择国有企业,13.1%选择私营企业,6.5%选择乡镇企业。
(5)对创业的认识
从表8可以看出,选择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学生占30.2%,只有11.2%的学生很了解创业需要什么品质和能力,64.7%的学生比较了解。但是,有40.9%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够正确认识自己,34.2%的认为有顽强的竞争意识,33.7%的认为有较强的自信、自强、自立精神,32.1%的认为有承受挫折能力,28.5%的认为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毅力。34.5%的学生认为有些专业容易创业,有些专业很难创业,35.6%的学生不清楚。
(6)对本地经济发展、有关政策的认识
从表9可以看出,我校学生对本地经济发展状况、就业形势了解很少,不了解比例是43.3%。对当地政府的就业、创业政策了解更少,不了解比例是61.4%。57%的学生认为本地创业氛围很一般、较少人创业,只有18%的学生认为很好、有很多人自主创业。认为本地适合发展花卉的学生占45.6%,机电占27.5%,其他不超过20%。认为科达机电效益最好、最有发展前景的学生占47.7%,顺联机械占24.4%,其他不超过20%。29.5%的学生认为本地房地产业比较有机会创业,花卉业、机械制造业、批发与零售业、美容业分别为26.4%、23.3%、22.2%、20.2%,其他不超过20%。父母对求职、择业、创业有一定认识的只占23.9%,略知一二占56.8%,不清楚占25.0%。
四、讨论
1.对职业的定位存在误区
经调查发现,我校约70%的学生对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是比较了解的。很了解占20%左右,不了解只占10%以下。约50%学生的职业意向和学生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比较符合,约10%很符合,约30%~40%不符合。约5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抱无所谓态度,只有约25%的同学很喜欢本专业并愿意在将来从事所对应职业,约25%明确表示不喜欢该专业并不愿意在将来从事这一对应职业。这说明了我校学生的心态还没调整好,对职业的定位存在误区。72%的学生还是想按照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职业,但是测试结果发现学生所希望从事的职业与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专业方向很不符合。因此,作为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应该调整好心态,相信行行出状元,应该在所学专业的基础上,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性格、能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发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对本专业的兴趣,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完善自身性格,使之更好地适应本专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