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的基本句式有以下几种:
三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仄平。
五言句: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掌握好对联的平仄和它的分布规律非常重要。仄声字具有短促有力的特点,平声字具有舒缓悠长的特点,故平仄的交替安排,往往可以抑扬顿挫,富有节奏,产生轻重、抑扬、回旋的音乐美。如:
海阔凭鱼跃(仄仄平平仄)
天高任鸟飞(平平仄仄平)
又如:
柳绿千山秀(仄仄平平仄)
风和万水欢(平平仄仄平)
三、对联的写作格式
(一)上联和下联必须字数相等,句法相似,才能对得起来
它有四字对,五字对,六字对,七字对,最多有几百个字的对子。
(二)上下对联要对仗
古人讲对仗的花样很多,什么实字对实字,虚字对虚字等等。如“天”对“地”就是实字对,“无情”对“有意”就是虚字对。还有什么人名对人名,地名对地名,数字对数字等。我们现在作对联可以学习古人的对仗技巧,但不要过于受它的约束,甚至为了讲究字数与对仗,硬把词语拆开或生造词语。
(三)作对联要讲究声调的和谐,每个字的读音高低不同,就有了平仄声的差别
旧社会作对联很讲究这个平仄声,如果上联声调是“仄仄平平仄仄平”,下联就是“平平仄仄平平仄”。这个平仄学起来很麻烦,我们现在作对联不必过多讲究这一套,只要做到声调和谐,读起来顺口、响亮、易懂,就可以了。对联除了上下联以外,还有横联,横联也叫横批。横联就是贴在两个对联中间上面的,一般是四个字的。它的作用是把上下联的中心思想概括出来。如果横联与上下联联系不紧或无关,就不好了。这是有的写对联的人不懂横联的作用造成的。
四、对联的写作要求
(一)对联的思想内容要健康,符合社会公德、人们道德、国家法律,反映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二)对联要反映不同地区、不同场合、不同对象的特点和特色。
五、对联的贴法
对联的贴法有三种:
甲式(传统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文字顺序为从右至左。这也就是张贴对联的基本口诀:“人朝门立,右手为上,左手为下”。
乙式(常用式):上联在左,下联在右,横额顺序也是从左至右。
丙式(不常见式):上联在右,下联在左,横额顺序却是从左至右。
【例文6-3】对联范例评析
(一)
1950年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4周年,上海市市长陈毅编了一副对联,采撷先生之语,总结先生战斗一生,堪称奇联。
要打巴儿落水狗,宁死也不宽恕;懂得进、退、攻、守,岂仅文坛闯将;
莫作空头文学家,一生最恨帮闲;敢于嘻、笑、怒、骂,不愧思想权威。
(二)
1.
做个好人身正心安魂梦稳
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
——上海城隍庙联
2.
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莫道世间无苦海
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头上有青天
——安徽定远县城隍庙
3.
善报恶报迟报速报终须有报
天知地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
【评析】
以上均是城隍庙联,读之妙趣横生,大都有警世醒人之意,剔除其迷信的糟粕,我们可深味其中“劝善”的目的。而2联中五色对五味,痕迹不露,“手辣口甜”也罢,“眼红心黑”也罢,终无逃于“青天”之眼,无避于人间“苦海”。3联印证了中国的一句古话,即“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警告世人,莫存侥幸,莫去作恶害人。
(三)
碧野田间牛得草
金山林里马识途
【评析】
该联妙在以六位文艺家的名字联对,对仗工整,意境毕出,清新流丽,浑然不觉。
(四)
韦编三绝今知命
黄绢初成好着书
【评析】
这是国学大师章太炎送给国学教授黄侃50岁生日的对联,黄侃师从章。章生平清高孤傲,对黄却颇多赞许,曾劝黄着书。黄却谓须待50岁后从事纸笔。1935年,在黄50岁生日之时,章写此联赠之。但黄不幸,当年10月吐血而死,有人认为此联有“绝命书”三字,联句成了谶语,章先生也悔痛不已。
(五)
诱我费尽殷勤,衣钵信真传,三绝不愁知己少
负公尤为期望,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
【评析】
此乃1914年5月22日,被齐白石先生称为“半为知己半为师”的胡沁园不幸病逝,于是齐先生写此联,表达对恩师的深切哀悼之情,也用以自勉。
(六)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评析】
文学家蒲松龄四次应试举人不中,并未悲观失望,而是立志要写一部“孤愤之书”,为了用来自警自勉,他在压纸的铜尺上镌刻了这副对联。终于写成文学巨着《聊斋志异》。
(七)
过了七个狗年,老当益壮不可能
奋斗半个世纪,继续革命没问题
【评析】
这是现代作家马烽在其72岁时,自撰的一副寿联,其中有其对岁月匆匆易逝的慨叹,又有其志向弥坚的战斗情怀,颇让人感动。
名胜古迹楹联欣赏
题在名胜古迹地方建筑上的对联,叫胜迹联。如“三千里外一条水,十二时中两度潮”,是我国已知最早的一副胜迹联。文征明集唐人诗句题苏州拙政园联:“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杨升庵题昆明华亭寺联:“一水抱城西,烟霭有无,拄杖僧归苍茫外;群峰朝阁下,雨晴浓淡,倚栏人在画图中。”“一水”,指滇池。“群峰”,指昆明西山诸峰。董其昌题杭州于忠肃公祠联:“赖社稷之灵,国已有君,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继之以死,独留清白在人间。”于忠肃公,即于谦。“独留”句,出自于谦《石灰吟》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青白,石灰颜色,谐“清白”。
题在名胜古迹地方建筑物上的对联,如湖南岳阳楼联: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情,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泣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
云南人窦兰泉撰、湖南道州何绍基书的这副对联,乃清道光间物。五言绝唱,指杜甫《登岳阳楼》一诗。两字,指范仲淹《岳阳楼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的“忧”与“乐”。滕子京,与范仲淹同科进士。做庆州(辖今甘肃庆阳一带)知府时,因被诬告而降作巴陵郡守。吕纯阳,即吕岩,通称吕洞宾。传说重修岳阳楼后,他曾化名“回岩客”拜访滕子京,三次醉酒岳阳楼,并题诗一首于岳阳楼上:“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前不见”两句,出自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名胜古迹地方建筑物上的对联有坊塔峰洞对联、楼阁亭台对联、堂祠墓冢对联、历史遗迹对联、书试院署对联、寺庙对联等。
实训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有趣的对子。例如:“石头城”对“燕子矶”,“朝天宫”对“阅江楼”,“凤凰台”对“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恰当的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对;“莫愁湖”对;“总统府”对。
实训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月送花香浮小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选出下联中恰当的一句()。
A.绿叶红花映山前
B.风摇竹影到幽宅
C.梦随春风到天明
D.风吹萤火到满园
(2)为2005年春节晚会上出现的一副对联的上联“八百里洞庭凭岳阳壮阔”选配下联,恰当的一项是()。
A.五千年盛世欣太平今日
B.两千年赤壁览黄鹤风流
C.九万里中华创锦绣未来
D.十三亿尧舜建古国文明
(3)“轻风细柳,淡月梅花”是一副四字对联。请根据扩展后的下联,在括号中填写一字,组成一副对仗工整的五字联。
上联:轻风()细柳
下联:淡月隐梅花
(4)某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举办楹联应对活动,其中给出的一则上联是:“品美文若饮甘露”,请你对出下联。
实训3分类搜集、整理、欣赏名胜古迹楹联;尝试为一些名胜撰写楹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