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承德普宁寺导游词的总说部分:
“朋友们,现在参观的这座庙宇是中国北方最大的藏传佛教佛事活动场所普宁寺。它是避暑山庄周围寺庙之一。这里僧侣云集、香火旺盛,其文物价值和艺术价值堪称世界之最。普宁寺建于清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1755~1759年),占地面积33000平方米。当时清政府平定了厄鲁特蒙古准格尔部达瓦齐的叛乱,在避暑山庄为厄鲁特四部上层贵族封爵,因他们信奉藏传佛教,所以仿照西藏三摩耶(又称桑耶寺)建制修建了这座普宁寺。普宁寺建筑风格独特,它吸收并融合了汉地佛教寺院和藏传佛教寺院的建筑格局,南半部为汉地寺庙的“七堂伽蓝”式布局,中轴线上依次分布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等殿堂,两侧为钟鼓楼和东西配殿,南北长150米,宽70米。北半部为藏式寺庙建筑,以大乘阁为中心,周围环列着许多藏式碉房建筑物——红台、白台以及4座白色喇嘛塔。”
这段文字对普宁寺建造的时间、原因、规模、布局、建筑风格等进行了概括性介绍,给游人一个总体印象,便于旅游者在参观具体景点时,加深对普宁寺的认识。
(三)分述
分述是导游词中对各部分景观进行逐一具体讲解说明的部分,也是一篇导游词的主体部分。
写作这一部分,一般按照游览线路的先后次序或者方位,对景观作出具体解说。由于各个景观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解说完一个才能解说下一个,所以写作时需要注意景观之间要有清晰的段落层次划分(也可用小标题显示),必要时要有过渡性语句进行衔接,免得有突兀感。另外,对景观的介绍文字切忌平分笔墨,要突出重点。同时还应注意挖掘景观背后的深层文化内涵,使游览者既能有所收益又得到审美启迪。
“朋友们,普宁寺的精华在主体建筑大乘之阁,而大乘之阁的精彩部分又在它所供奉的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
大家看,在这1.22米高的须弥底座上,供奉着世界上最大的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它于1999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整尊佛像全部为木结构,是由松、柏、杉、榆、椴等5种木材125平方米拼制而成后,分3层雕刻成型的。佛像高达27.21米,腰围15米,重量为110吨,仅头部就重达5.4吨。佛像比例匀称,线条流畅,身披璎珞,头戴宝冠,宽额端鼻,双眉阔大,三目含慈,纹饰细腻,神采奕奕,这在我国大型的佛像雕塑艺术上是十分罕见的。
大佛共有42只手臂,43只眼睛,面部的3只眼睛表示可以知晓过去,明察现在,预知未来。有人说了,既然这尊佛像有42只手臂,为什么称为千手千眼呢?原来,除中间两臂双手合十于胸前外,还有另外40只手臂,被称为“法手”,每只法手掌心都有一只眼睛,被称为“法眼”,每只法眼代表25种因果(或者说25种智慧),25乘40,便是千手千眼了。它的含义是观世音菩萨的手多眼多智慧多,神通广大,法力无边,庇护人生,有求必应。
关于观世音菩萨多出的40只手和眼睛,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佛教传说呢。观世音菩萨受佛祖释迦牟尼之命,发下宏大誓愿,以大慈大悲救度众生,在众生没有成佛之前,自己绝不成佛,无奈众生太多,又太愚钝,以自己的法力实在难以担此重任,此种想法一萌生,身体顿时成为40段。观世音的老师无量寿佛及时赶到,将碎成40段的观世音的身躯归拢在一起,一边抚慰一边说道:“普度众生,岂能畏难而生疑惑之心?只要志坚,以佛的智慧和法力,定能如愿。”话音未落,观世音菩萨的身躯立时合为一体,然而却多出了40只手臂和眼睛。观世音菩萨为了感谢自己的恩师,把无量寿佛顶在头顶,以示尊敬。在普宁寺大乘之阁内供奉的这尊佛像的头顶上,便雕有一尊1.53米高的无量寿佛像。
大乘之阁这尊佛像的全称是大慈大悲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是与世间众生最有缘的菩萨,非常受佛教徒的尊敬。”
这段文字介绍了金漆木雕大佛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建造构成、名称来源,使游览者对雕像的整体布局有了清晰的了解,同时还重点介绍了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名称来源,让人从中学到了更多知识。
在分述部分中,常常涉及一些具体的实物景观,一般要明确指出实物,说出其名称,必要时要作简单的解释说明。许多名胜古迹、文物寺庙的名称命名都体现着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为了让游览者能有所了解,导游词可根据具体情况作些必要的解释。名胜古迹、河流山川等景观往往联系着许多人物、掌故、传说,加上今天与原来遥远历史的距离感,一定会使导游词妙趣横生,韵味独特。
(四)欢送词
欢送词是导游员对游览者所作的真诚告别,也是对游览过程进行总结的话语。一般欢送词内容比较灵活,文字比较简练,可以总结游览景观活动,可以请游客留下宝贵意见,可以进行告别祝福等。
“朋友们,到现在为止,我们的全部旅游活动就结束了。分别之时,虽然非常舍不得,但还是不得不说再见了。感谢大家几天来对我的工作的配合、支持和帮助。尽管我尽力为大家服务,但还是有一些地方做得不够完美,可是大家对我还是十分支持,这使我感动,使我难忘。也许我不是最好的导游,但是大家却是我遇见的最好的客人,能和最好的客人一起度过这难忘的几天,这也是我导游生涯中最大的收获。作为一名导游,我走的是已经熟得不能再熟的景点,不过每次带不同的客人却能让我有不同的感受。相识即是缘,我们能同车而行即是修来的缘分,能为最好的游客做导游更是我的幸运。
请允许我再一次由衷地感谢大家。其实能和大家达成这种默契真的是很不容易的,大家出来旅游,收获的是开心和快乐。而我作为导游,收获的则是友情和经历。也许我们分别后很难有再见的机会,不过我希望大家回去以后和自己的亲朋好友回忆这次旅行的时候,不要忘了加上一句,这次旅游还有一个小马导游,那是个不错的朋友!
最后,预祝大家归途愉快,并欢迎再来观光!”
欢送词是导游服务的尾声。这是导游员最后一次集中表达情感的机会。致好欢送词能够进一步加深导游员与旅游者的感情,为整个导游服务锦上添花,同时,也可以为导游服务中的失误和不如意的地方进行弥补。
四、导游词的写作要求
导游词是融科学性、知识性、艺术性和灵活性于一体的应用文体。写好导游词需要有丰厚的知识底蕴、娴熟的写作技巧和求真务实的态度,需要有扎实的语言功底,将那些丰富的知识用正确、优美的口语表达出来,实现与旅游者思想、信息的沟通交流,取得更好的引导效果。在导游界有句行话,说是“全凭导游一张嘴,调动游客两条腿”。导游词丰富的内涵调动着旅游者的情绪,引导着旅游者的兴趣。
(一)强调知识性
旅游者是怀着求美、求新、求奇、求异、求乐的心理来出游的,一般都希望开阔眼界,增加见闻,扩充知识,因此导游词必须具有很强的知识性,才能满足旅游者的精神享受。在撰写导游词时,要融进游览地的历史沿革、地貌成因、民俗风情、掌故传说,这就需要写作者具备一定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宗教、建筑、艺术等多方面的知识。导游词的知识内容必须准确无误,令人信服。导游词不能只满足于一般性介绍,还要注重深层次地挖掘,如同类事物的鉴赏,有关诗词的点缀、名家的评论等,这样才能保持新鲜感,具有吸引力。
(二)讲究通俗性
导游词的语言是一种具有丰富表达力、生动形象的口头语言。它的突出特点是大众化。撰写导游词时要注意多用口语词汇和浅显易懂的书面语词汇,避免使用难懂的书面语和拗口的词汇,多用短句,讲起来顺口,听起来轻松。但是强调导游词的口语化、大众化,不意味着忽视语言的规范化。
(三)突出趣味性
突出导游词的趣味性,要注意以下五个方面:
(1)编织故事情节。讲解一个景点,要不失时机地穿插趣味盎然的历史传说和民间故事,以激发游客的兴趣和好奇心理。选用的传说故事注意必须是健康向上的,与景观有密切联系。
(2)运用形象化语言。生动形象的语言能将游览者引入特定意境,增强感染力,给他们留下深刻的印象。
(3)运用修辞方法。一篇优秀的导游词,不仅具有丰富的知识内涵,还应该是生动的美文。把广博的知识蕴藏在生动、形象、活泼的语言之中,才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恰当地运用语言技巧,合理地使用比喻、拟人、象征、夸张等修辞手法,变抽象为具体,使单调添韵味,让静止的景观画面生动鲜活地动起来,这样,景物的内在美就会呼之欲出。
(4)使用幽默语言。幽默风趣是导游词艺术性的重要体现。幽默富有情趣,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创造轻松的气氛,为游览活动锦上添花。
(5)调动亲切情感。导游词语言应该是文明、友好和富有浓厚人情味的语言。讲解是面对众多听众的交流,情之愈烈,感染力越大。只有融入真情实意的语言,才能打动听众,引起共鸣,让听众感到赏心悦目、倍感亲切。
(四)强化关键性
每个景区景点都有其代表性的景观,每个景观又具有自身的特色。要突出重点,强调特色,轻重分开,避免面面俱到。没有重点就会淹没个性,就会陷入一般。导游词写作在照顾全面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强化关键点。
(五)富于针对性
导游词是针对性、对象性很强的文字,不能千篇一律,没有针对性。要贴近时代,符合实际,因事、因时、因人而异,做到有的放矢,即根据不同的景区景点和不同的听众以及彼时彼地的环境进行创作。切忌不顾时代发展,不辨听众变化,一个模式,一个腔调,一种口味。
(六)讲究灵活性
因为旅游者的民族、种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受教育的程度不同,环境职业不同,宗教信仰不同,兴趣爱好不同,所以导游词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选择,灵活运用,根据服务对象作出变化,这样才有利于旅游者接受,便于沟通,达到理想的讲解效果。
(七)重视艺术性
导游词具有很强的宣传作用,受众多,影响大。因此,要特别注意提高导游词的艺术品位。一是要以鲜活的形式和语言,树立积极向上的风气。导游词的写作形式应该依据景区景点的特色不断创新,语言要体现时代气息,内容上表达对祖国和人民的热爱,弘扬民族精神,坚持正义,恪守道德是导游词应有之义。二是要运用健康文明的形式和语言,引导听众的审美情趣。导游词用语要洁净文雅,注意选择那些有健康意义的故事传说,摒弃低级趣味,扭转以讲黄色下流笑话为趣的风气。三是要使用规范化语言。引经据典要准确,讲述要符合逻辑性,不出现病句。
【例文6-2】
各位朋友:
大家好,欢迎您参加上海世博之旅!
我是阳光旅行社的导游××,今天就由我带着您参观世博会,在这里,您将看到世界各国的风情、文化、艺术、科技等精彩展示。
首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世博会吧。世博会起源于1851年的伦敦“万国工业博览会”,自从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展览会以来,世博会已先后举办过40届,而上海就是第41届。150年来,人类通过世博会这个平台,不断促进着现代化社会的进步,提升着物质与精神生活的质量,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英国的水晶宫、法国的埃菲尔铁塔……这些源于世博会的建筑,都已经成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标志性符号,当然,许多世博会上的展品后来也都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如电话、电梯、汽车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如今,有着悠久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中国,终于迎来了这一盛会的召开,而召开地就是我国经济最繁荣的城市——上海。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上海有两个简称:“沪”和“申”。“沪”是古代一种捕鱼工具的名字。“申”是因为这里在春秋战国时期是春申君的封地。上海的飞速发展始于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列强用大炮打开了中国闭锁的国门,上海成为西方列强掠夺资本的一个输出口,成为了全世界冒险家的乐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外滩,俗称万国建筑博览群的各种风格建筑就是这段历史的写照。所以,之后上海是不同人种、不同文化交汇的地域,它有很强的开放度,包容且多元化。这里您可以听到古典的京剧、越剧、沪剧,可以品尝到江浙沪各种美食,您可以品味周立波的海派清口、现代的歌剧舞,您也可以看到高楼林立的浦东开发区、时尚的酒吧,以及世界最先进的各项技术。世博会在上海的举行,让更多的人聚集在上海,让更多的外国人认识上海、认识中国。
中国与世博会也有着深厚的渊源,1851年,中国就参加了英国世博会,不过,那次不是官方参与,而是一个商人,那位商人叫徐荣村。那次参展的物品不是很多,“荣记湖丝”却获得了金奖,中国在那次世博会的展品让老外大开眼界。英国女皇也接见了徐荣村,可以说是以非常高的礼节来对待我们的。何为“荣记湖丝”呢?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江南蚕丝。之后,中国也参加了多届世博会,特别是1915年,中国参加在美国举办的世博会,共获1211个奖项,并有“摔破茅台酒,酒香四溢,名声大振”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