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资讯
实践演练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景区得到不断的开发建设,旅游服务的内容更加广泛,旅游形式也更加多样。如何对旅游服务对象进行个性化服务,使他们在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中感受到高品质的服务,这就要求旅游工作者做好准备,而旅游文书涉及的应用写作知识与技能,能够丰富我们的职业技能,为今后从事旅游服务练就一项基本功。
美国康奈尔大学旅游权威人士说过:“旅游业最关心的是其最终产品——旅游者的美好回忆。”欣赏秀美山水、人文景观,聆听神话传说、风土人情固然妙不可言,但旅游工作者在旅游迎送过程中的热忱欢迎、亲切交谈、依依惜别等,更能让游客为之动情。因此,导游员除了要掌握导游专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外,还要掌握口才的基本技能,讲究导游讲解的口才艺术。“江山风光无限美,全靠导游一张嘴。”导游员凭借着“嘴上功夫”引导游客去探索美、发现美、品味美、享受美,进而提高游客的审美能力。美学家朱光潜认为:“话说得好就会如实地达意,使听者感到舒服,发生美感。这样的话就成了艺术。”在本项目的学习中,将带领大家完成解说词、导游词和对联的学习任务。
任务1解说词
经过十年寒窗苦读,晓林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行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看到校园的美景,感受到学校浓浓的人文气息,晓林幸福极了。回到宿舍,她拿起了笔,她要写一篇解说词,为父母解说她所就读的学校,让父母也分享她的喜悦。如果你和晓林有同感,你能为你的父母或朋友写一篇介绍你们学校的解说词吗?
一、什么是解说词
解说词是对人物、画面、展品或旅游景观等进行讲解、说明、介绍的一种应用性文体,采用口头或书面的解释形式,或介绍人物的经历、身份、做出的贡献、社会对其评价等,或就事物的性质、特征、形状、成因、关系、功用等进行说明,解释人物或事物,能够弥补实物或画面给人留下的认知空白,帮助人们理解事物。
解说词一般分为实物图片展览解说词,影视新闻纪录片解说词和风景名胜解说词等,根据被解释的对象可分为文学性解说词和平实性解说词两种。用于参观旅游的导游解说词和用于电影电视风光片的解说词,多用文学、散文手法,既抒情又有解释说明,语言绚丽多彩,情感真挚浓郁。用于生产成就的参观展览的解说词和科普影片、新闻纪念片的解说词,则采用朴实真挚的言语。
解说词用途十分广泛,一般用于图片、幻灯、纪录影片、新闻图片、新闻实况录音、影视解说、陈列物品、书画展览、文物展品、园林介绍、景点导游、标本说明、产品展销、茶艺表演、接待检查及纪录片等,主要是根据选用的实物或照片等,对所介绍的人或事物作概括的或重点的介绍。
二、解说词的特点
(一)非独立性
解说词具有非独立性。解说词是配合实物、人物或图画的文字说明,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或场景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可以说是对视觉起到补充说明的作用,不是独立存在的,需要与其他实物或场景等进行配合,才能产生鲜明深刻的作用。比如电视解说词本身就是电视节目中众多元素之一,如果把电视节目看成一个综合体,那么电视解说词就是整体中的一个局部,这一属性决定了它的非独立性。
(二)解释说明
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依据,忠实于实物和形象是解说词写作的基本原则,要紧扣实物和形象进行解说。解说词要根据解说对象的特点,有明确的主题和说明重点,不能面面俱到,要突出事物的主要方面,抓住事物的关键,即使是拓展性内容,也不能游离解说的主题。如《话说长江》解说的对象是长江,那么就要紧紧围绕与长江有关的自然条件、人文环境等因素来介绍,围绕实物、形象这一中心点,安排结构,组织段落,决不能游离于具体的解说对象。
(三)通俗简洁
解说词是口头说明解说的词,也可以说,解说词是“口头文学”。解说词是对形象画面的补充,是通过语言表达起到宣传和教育的作用的。它要求语言通俗、平易,读起来顺口,听起来顺耳,尽量做到爽口悦耳,提高解说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解说词多用短句,句子成分要单纯。句子太长了,成分必然复杂,不容易准确地理解和记忆;句子短了,成分简单了,意思会很明白,解说起来也会很流畅。解说词应当尽量口语化,同时应当避免那些不是口语化的词。比如,“立即”可以改为“马上”,“从而”改为“这样就”,“连日来”改为“这些天来”,“降雨”改为“下雨”,等等。
(四)生动形象
解说词是一种主观与客观相结合的解说,可以用平实的语言,也可以用文学性语言,准确之外力求做到形象。它依靠文字对事物、事件或人物的描述、叙说、渲染来感染观众,是人们在对其所表述的内容有所认识和了解的同时,起到更进一步加深认知和感受的作用。应用精练的语言来表达画面丰富的内容,这样才能突出画面形象,让观众从视觉上获得画面信息,从听觉中深化信息的内容。形象化的语言往往也更便于准确地表达,如解说词把纺织接线工每天走的路合计写作“能在北京十里长街走五个来回”,把全国白酒消费量写作“可装满两个西湖”,这样的解说表达生动而具体,使抽象的数字有了一定的形象感觉。
(五)可读性强
解说词的主要创作方法,大多是从文学写作中借鉴或演化过来的,其中包含了极其浓厚的文学色彩和文学基因。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具有很高的可读性。如电视专题片《话说长江》第一回《源远流长》的开篇解说词:
您可能以为,这是大海,是汪洋吧?不,是崇明岛外的长江!
您可能会联想到长长的飘带、洁白的哈达。是啊!多么美丽,这也是长江!
如果说是三级跳远的话,我们刚才从长江的入海的地方起跳,中间在三峡落了一脚,现在已经跳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了。长江,就是从这里起步,昂首高歌,飘逸豪放地奔向太平洋。
长江在这个世界上已经生活了千千万万个春秋了,可他还是这样年轻,这样清秀!他总是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不知疲倦,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
如果没有解说,观众也许不能确定自己看到的是长江还是别的江河,而脱离了画面,解说词也就不会有这么强的感染力了。这种配合电视画面的解说词,带给观众心灵震撼和审美满足的是解说和画面完美结合。
三、解说词的作用
(一)解释说明作用
解说词是配合实物和图画的文字说明,它既要便于讲解,又便于观众一目了然。这就必须三言两语,用不多的文字把实物介绍给观众,使观众在观看实物或图画时,借助于简明的文字介绍,对画面进行正确解读,防止不解或误解,对实物或图画获得深刻的认识。解说词能够说明画面不能表现的内涵,直截了当地点明主体物是什么,在干什么,及因果关系是什么。
(二)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
解说词能够发挥对视觉和听觉的补充作用,即通过形象化的描述,使听众感知故事里的环境,犹如身临其境,从而达到情感上的共鸣。解说词遵循为看而写的原则,表现在包含一定量的潜台词,引导观众进行思考。有的解说词运用听觉效应引发人们展开想象,一幅画面或一段音乐都能将观众带入某种意境,但仅仅靠画面和音乐难以让观众明白更深层次的东西,这时候,画龙点睛的解说词能起到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引导观众朝着作者希望的方向发挥想象力。
解说词的作用不仅在于对画面进行解说,而且是一种必要的补充和衔接,可以烘托渲染气氛。电视画面与解说词是一对孪生兄弟,他们之间是互为作用,相互补充和印证的。解说词具有串联画面内容,整合画面信息,提高画面内涵,弥补画面不足,阐发思想感情,调动想象联想,结构新闻节目等作用,如果离开了解说词,电视画面很难准确完整地表达信息。
(三)烘托感情作用
解说词不仅有介绍、说明作用,还要有一定的烘托感染力,要引起强烈的共鸣。解说词的主要表现方法是叙述和说明,有时候是叙述、说明、描写、抒情、议论相结合。优秀的解说词往往采用夹叙夹议,或与抒情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对事物准确的描绘、烘托、渲染,达到吸引感染别人,宣传自己的效果。当然,除了形象的语言外,如果还能运用排比、对偶、反复等修辞手法,并注意语言的音韵与节奏,效果会更佳。
2001年的《欢乐颂》栏目中,中国足球队第一次冲进世界杯决赛阶段后,所有人为之欢呼,画面出现的是大家兴奋欢呼庆祝的场景,此时出现了主持人的声音:
“新加坡裁判一声哨响点燃了整个中国,在那一瞬间多少香槟被同时打开,有多少人陷入狂喜之中,多少眼泪化作倾盆大雨。”
“亲爱的朋友,此时你想到了什么?”
“赢了,真的赢了。”
整个3分20秒的欢庆场面只用了上面三句解说词,其他都是大量的现场同期声,既不影响大家庆祝的场面,同时也烘托出了喜庆的气氛。这些解说词对节目起到了烘托气氛的作用,它简练,有力度,可以把煽情的效果表现出来。
(四)深化作用
解说词能够加强画面的感知震撼力,深化画面,起到“话外有画”的作用。例如电视节目《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结尾,置换过二尖瓣的年轻母亲拥抱着姊妹双胞胎展露出会心的微笑。解说词没有直率说某人换了心脏瓣膜后生了双胞胎,而是揉进了开掘画面内在冲击力的文采成分:“某女工术后两年喜得双千金,真是‘妈妈心脏换零件,女儿双双到人间’”。
四、解说词的写作格式和要求
解说词没有固定的写作格式,写作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
要写好解说词,就要认真观察、研究被解说的事物,准确地把握与被解说事物之间的关系,选择恰当的表达方式表述。具体要求如下:
(一)解说的内容要明确
解说词是解说客观事物的,而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只有仔细地观察,深刻地研究,才能把它如实地反映出来,介绍给读者,使人置身其中感觉协调而又舒适。解说词一般是配合实物或图片写的说明文字,因此,文字必须与实物一致。如介绍石林、溶洞时,就要紧扣石林、溶洞的形状、规模、特点、成因等,为了增强知识性和趣味性,也可以讲一些有关的传说和科学道理,但不能脱离主题。
(二)解说词的写作要注意结构和顺序
陈列的实物或画面有相对的独立性,反映在解说里,通常按照实物陈列的顺序或画面推移的顺序编写,应该节段分明,每一件实物或一个画面有一节或一段文字说明。在书面的形式上,或用标题表明,或用空行表示。
(三)解说词的表达要通俗易懂
解说词的接受对象很广泛,年龄、职业、文化程度都很不相同,因此要求写得通俗易懂,尽量做到口语化。具体要求是:
(1)尽量用规范的语言写,一般不要用方言土语。
(2)避免使用容易引起歧义的词语和生造的词语。解说词主要是通过口头表达给听众的,有些音同或音近而义不同的词语,如不注意便会使听者产生误解。
(3)不常用的简称,尽可能不用。
(四)解说词要简明扼要
解说词一般都是对实物加以解说,要把观众不容易懂或可能产生疑问的地方以及需要引起观众特别注意的地方写出来,文字要简明扼要,恰到好处。
(五)解说词行文要有文采,布局要有跌宕
解说词写作的形式多样,方法灵活,可用平实的语言,也可用文学的语言;可用散文形式,也可用韵文形式。如电影、幻灯等艺术性作品的解说词,要求像散文诗那样美,运动会入场式解说词也尽可能做到这样。
解说词是对实物和形象的解说,以实物和形象为写作依据,它起着起承和转合的作用。全篇结构不苛求严谨,段落之间不苛求紧扣。这种文体不是干巴巴的说明和说教,而是通过形象化、艺术化的语言对实物和形象进行描绘。从某种角度上看,它是说明和诗词的结合。一篇好的解说词,就是一首感人的诗词。
(六)语言生动形象,幽默风趣
解说词是智慧与思想的交锋,要让人们接受就要注重表现形式。对于艺术性较强的作品,解说更应追求艺术性,使艺术形象更加鲜明。
【例文6-1】
乌龙茶茶艺表演解说词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
大家好!非常荣幸能有这个机会为大家表演乌龙茶茶艺。乌龙茶属于半发酵茶,品质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既有绿茶的清香,又有红茶的浓醇,并具有“绿叶红镶边”之美称,是中国茶叶百花园的一支奇葩。人们常将冲泡乌龙茶的方式称为“茶功夫”。功夫茶形成于明代,完善于清代,现流行于闽、粤、台一带,整个冲泡过程呈现出浓郁的艺术韵味。
下面就由我们茶艺表演队为大家表演一套现代功夫茶艺。
(1)备具迎客——茶盘,又称“茶海”,用来承接茶具。闻香杯,用来闻杯底留香。品茗杯,鉴赏茶汤,品啜佳茗。紫砂壶,产自宜兴,是冲泡乌龙茶的主要茶具。功道杯,用来均匀茶汤。还有茶道具组合。(略)
(2)清泉初沸——将泡茶用水烧开,水温达到95℃以上,正好适合冲泡乌龙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