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法学课堂教学应考虑法律职业的实际需要
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有着天然的密切的联系,法学课堂教育具有二重性,即传授法学理论知识和训练法律实务能力。法学本科课堂教学须促进学生的法律职业工作能力。例如发掘案件事实真相,运用法学理论知识进行逻辑分析,准确理解与适用法律条文,具体处置法律纠纷的能力,即具备通常所谓的“动手能力”与“动口能力”。
我国法学院培养的学生大多集中在法院、检察院、律师事务所、公安机关,都是国家的法律工作者。法律职业要求就职者不仅要熟悉法律,还要有雄辩的口才、敏捷严密的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除了要求学生掌握法学学科基本的知识体系、法律职业基本的职业素养外,还要掌握法律职业的基本技能,如文书写作能力、获取有用资料的能力、运用法律的能力、他们分析和判断的思维能力等[宋高初著.论法学案例教学法.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1).]。模拟法庭辩论比赛无疑是一种好的手段。
3.应充分利用学生的认知心理开展法学课堂教学
大学生有很强的好奇心,利用它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如国际私法课程,内容抽象枯燥,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实践性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法学教育的缺陷[韦贵红,唐丝丝著.实践性教学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中国林业教育,2008(2)]。陶行知先生认为:“生有了兴味,就肯用全副精神去做事,学与乐不可分”而开展模拟法庭辩论赛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法律课程的兴趣,提高学习的效果。
其次,大学生辩证思维能力的发展为课堂模拟法庭辩论赛的开展提供了基础。大学生辩证思维发展迅速,他们通过学习和与社会接触,在逻辑学的基础上能理解特殊与一般、归纳与演绎、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由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学生喜欢探究事物的本源,模拟法庭的案例都具有可辩性,他们思维具有敏捷性、灵活性、创造性和批判性,能用较为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分析辩论赛题目,并作出辩论的对策。所以,辩论赛为学生独立思考法律问题、发表自己见解提供了锻炼的舞台。事实上,学生在辩论中展现
了他们思维方式的多元性。
此外,利用学生的成就动机,可以积极开展课堂模拟法庭辩论赛。教育学家奥苏贝尔认为:“一般称之为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至少应包括三方面的内驱力决定成分,即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以及附属内驱力。”他指出,学生所有的指向学业的行为都可从这三方面的内驱力加以解释。辩论赛能激起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就看做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一旦激发起学生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他们就会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辩论赛。尽管没有物质奖励,但可从调动学生的附属内驱力着手,给每位参与者平时成绩加分,使其行为获得正面肯定。
在法学专业课教学中,开展模拟法庭辩论比赛是一种有益的探索。尽管面临挑战,但这种探索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有利于培养实用型法律人才,有推广的价值。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的探讨
王玉 高心
摘要: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自身特点,结合本专业教学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综合引入问题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提升教学效果,增加学生学习积极性。本文深入探讨了对上述教学方法的探索和实践。
关键词: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方法,探讨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是西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在教学计划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和其他专业课程及专业选修课关系密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对电力系统有全面的了解,培养学生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工程计算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后续专业课奠定必要的基础。[王玉,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因此应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需要设计合理全面的教学内容,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法,在有限教学时间内提升教学效果。
1.调整优化教学内容以适应少学时的教学要求
西南民族大学的办学原则是“加强基础、拓宽口径、提高能力、办出特色”,所以教学内容的选择非常重要,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多年来,国内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的众多教材虽有多次再版,但内容上没有很大改动。配合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学生学习基础,同时兼顾拓展学习知识深度和广度,在众多教材中选用普通高等教育“九五”国家级规划教材《电力系统分析》[1]。在此教材内容基础上,电气工程教研室新修订了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大纲。目前,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学时缩短至51学时,为解决学时不足和教学内容多之间的矛盾,教学内容必须精简,使学生能更好掌握课程基础重要理论和重要计算方法。授课内容重点放在基本理论(如电力系统频率和有功功率调整、电力系统电压和无功功率调整)和基本方法(如电力系统三相短路电流实用计算等。一些重要但难度较大的内容(如电力系统潮流计算、同步发电机的基本方程)在教学中强调其中重点内容,缩短讲授课时,避免学生陷于枯燥难懂的公式推导和理论分析中。其他次要内容(如电力网各元件等值电路和参数计算)在讲授基本内容后,鼓励学生自学。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理论多、公式推导复杂的特点,提示学生掌握问题解决思路、注重理解。
2.问题教学法充分调动学习积极性
问题教学法是教育理论中熟知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方法。电力系统分析教学中,尝试采用问题教学法效果较好。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概念多、公式多、涉及面广,需要充分结合电路分析、大学物理、电机学等基础专业课程,还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数学功底。在作者开始接触电力系统分析教学时,感到学生对过往知识遗忘较多,这使得再接受新知识很困难,课堂教学气氛很沉闷,学习的积极性受到打击。因此,在每章内容之前,充分利用电子课件的优势,将需要的以往知识简单回忆复习。通过熟悉的图表、熟悉的文字表述,学生很快进入课程教学之中。
新内容的教学中,对每节中的重要内容,设置问题。例如,同步电机原始磁链方程,为什么出现很多变系数?之后,介绍park坐标变换,park变换如何解决变系数问题的?这样,把同步电机原始方程和基本方程等内容联系在一起,并加强了park变换这个重要教学内容。
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中有大量数学推导,教学中结合物理意义,忽略次要因素,尽量简化数学推导,帮助学生理解。对于主要因素,提示学生主动思考。例如,电力线路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中,线路电抗要消耗感性无功、线路对地电容要消耗容性无功,所以提出问题,线路损耗的性质应该作为无功电源还是无功负荷?提示学生根据不同电压等级进行区分,分析过程中看哪类损耗占主要因素。如分析电力系统的对称故障时,考虑是否需要三相全部分析?分析不对称故障时,又如何解决?通过学习,学生熟悉了三相对称只要考虑单相的等值电路、计算公式,简化分析。而学习采用对称分量法后,充分认识到仍然可以只分析正序(负序、零序)中三相中的一相。其余两相按照相位互差120°即可得到。
问题教学中,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并且通过围绕问题学习,学生深刻理解每章节中的重要知识点。当然,教师在设置问题时要注意问题的难易程度、多少和教学的连贯性。
3.实践教学法培养应用型人才
电力系统分析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电力系统概念和计算能力,理论性强、公式多、内容抽象复杂。因此,迫切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顺应现代电力系统不断发展,需要大量具有严谨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处理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学院建立了开放式的电力传输系统专业实验室和电力拖动基础实验室,保证了“电力系统分析”课程教学、专业课程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正常进行。特别是电力传输系统专业实验室中,美国“Lab-Volt”仿真实验装置,直接针对电力系统分析课程内容。该实验装置配备全英文的教师手册、学生手册,包含大量电力系统传输仿真实验。实验中要求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记录、观察现象。学生之间必须密切配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分析处理能力,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4.多媒体网络教学法丰富教学过程
教学中,突破传统的“教师-板书-教材-学生”的传统模式,运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采用声音、文字、照片、图表、动画、视频等信息手段,采用Powerpoint软件制作电子课件,将传统文字信息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电子课件的制作以教材为基础,对抽象部分加入大量图片、动画进行充分注解,帮助学生理解。对重点内容进行突出显示,利于学生抓住重点。课程教学中,穿插如电厂电气部分录像等,丰富课堂内容,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电力系统有一定直观认识。多媒体电子课件使电力系统分析课程从自身枯燥抽象的缺点中解脱出来。同时,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能节省大量板书时间,提高课堂效率,增加课堂信息容量。
结合学校的教师社区这个网络平台,把电子课件、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电力知识上传,方便学生课下复习,也省去大量记笔记的时间。
多媒体电子课件也有一定缺点。电子课件减少了公式、分析的推导时间,无形中加快了讲课进度,学生容易在由来上产生疑问,知识难以充分“消化吸收”。而讲课进度加快,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记笔记,所以很多同学采用打印课件作为辅助的办法。这也使得学生在课上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课堂效果不佳。因此在考虑上述局限性后,在有些重要推导部分,结合使用板书,减慢教学进度,以加深理解。
多媒体教学法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被越来越多地采用,其他方便、形象的优势也非常突出。在今后的教学中,将不断充实更新电子课件,使之更高效率地为教学服务。
5.总结
近年来,通过对电力系统分析教学过程的不断改革和完善,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进行了很多探索和尝试,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教学质量得到提高。今后,在授课的语言组织、试题库建设、加强实践性等教学手段上还有更多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杜作润,廖文武.高等教育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2]何仰赞主编.电力系统分析(第三版)[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3]江宁强.问题教学法在“电力系统分析”教学实践中的应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6,28(4):42~45.
有准备的教育: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法学人文教育初探
曾青 乐岚
摘要:法学本科教育应该是对没有经过系统专业教育的高中毕业生,进行与法治有关的理念思维、生活方式培养,提升各类知识的摄入和整合能力、参与社会与人交往、沟通、探讨研究问题的能力,结合学生所能遭遇的大环境(社会现实)以及直接置身的小社会(多民族的班级和学校)形成综合有效的法学素质教育环境,为学生未来的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做最好准备:专业及其他综合知识储备的准备,为人处世、沟通协调的准备,研究方法和动手能力的准备,口才与文采的准备,生活情趣和生活态度的准备。民族高校的法学专业教育具有不同于一般院校的优势和劣势,当然,也具有一些高校教育的共性。如何发掘并倚重我们的民族高校特色,开展所有高校教育都必须重视的人文素质教育,我们从一次相对成功但仍有瑕疵的教学尝试中总结出一些尚待考验的具有民族高校特色的法学人文教育要点。
关键词:有准备的教育,民族高校,教学尝试,人文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