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分析
从纵向比较来看,中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确实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横向来看,中国民族高校来华留学生教育虽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无论与世界发达国家的留学生教育相比较,还是与全国来华留学生总体教育相比较,目前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和不足,留学生总体规模不大,学历生比例不高,学习层次偏低。总括起来,有如下几个方面原因:
第一,部分民族高校对留学生教育重视不够,总体意识不强。
部分民族高校缺乏对发展留学生教育重要性和必要性方面的认识,至今尚未真正全部把发展留学生教育列入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也尚未把留学生教育列入评估考核的指标体系,甚至一些管理部门在某种程度上通过制定政策以限制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认为留学生教育发展会出现与国内大学学历教育争资源的情况,影响到高校教育的总体发展与评估考核。这种思想意识的存在必定影响,甚至在很大程度上限制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层次等。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一些院校对留学生教育资源的投入不足,办学条件也无法得到改善,限制了留学生教育的前进步伐。
第二,对外宣传不够,整体营销手段单一。
目前,中国国内的一些地区因其地理优势和率先对外开放的基础已经吸引了大批来华留学生,并且成为来华留学生的主要选择地,如北京、上海、天津、江苏等省市。相比之下,各民族院校由于大多地处西部地区,且分布较为分散,距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相对较远,受其辐射程度小,因而对众多的来华留学生而言,民族高校的情况还不甚了解。
在此情况下,各民族院校目前对学校自身教育对外的整体营销手段相对单一,没有能采用多样化、低成本的营销策略手段向国外推广民族教育资源。招生宣传市场化运作和主动拓展意识不强,很多学校甚至没有走出国门招生,与国际一些学校的推广有很大差距。同时,受制于较为分散的地理区域因素,各民族院校之间缺乏互动性,未能利用自身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整体营销品牌,使得各民族院校之间无论在联合招生宣传,还是教育信息资源交流方面都较缺少互动性,彼此之间相对独立,共同分享资源机会几乎为零,比如,各民族高校至今没有联合组团出境到亚洲、非洲、欧美、东南亚国家或地区进行中国民族高等教育展或展开其他整体营销方式的宣传活动,这也使各民族院校的优势得不到整合与互补,造成教育成本费用的增加和教育发展的不经济。因此,各民族高校未能突破地域因素和有限资金的限制去整合优势资源,更多的人没有机会了解我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从而限制了民族高校来华留学生规模,也与各民族高校富有特色的民族教育资源和极具特色的教育教学不相匹配。
第三,对外汉语教学专职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各民族院校留学生规模偏小,且绝大多数留学生属于短期汉语言进修生。虽然近两年,选择学习其他少数民族语言的留学生,如藏语语言的留学生人数有所增加,但从总体上看,各民族院校接受本科学历教育或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留学生人数仍是微乎其微。留学生规模、教育层次上不去,使得学校也较少考虑增设专职对外教学人员岗位。因此,各民族院校绝大多数留学生教学人员都是从文学院或中文系的老师或在读硕士生中聘请,虽然所聘人员大多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也深受留学生喜爱,但这样的聘请工作中也出现了相应的问题。如外聘教师流动性大,对外教学缺少专门的研究探索,有的教师缺少相应的责任心,教学方法与手段陈旧落后,这就不可避免地影响了留学生教育质量向纵深方面的进一步提高与教育层次的拓展,从而降低了对留学生的吸引力,留学生也往往容易流失到其他知名高校学习。
第四,留学生教育管理没有完全制度化、规范化。
民族院校留学生人数总体上偏少,生源不一,学习、生活背景差异大,学习期限、学习进度及需求也不一样,这一方面使得留学生管理部门的工作,如留学生的入学登记、教学管理、签证办理、宿舍管理等工作复杂化。另一方面大多数留学生管理部门实行了与国内本科生迥异的教育管理模式与手段,对留学生的课堂考勤监管力度不大,对留学生学习的监控和考评缺乏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也未硬性要求留学生参加学校的各项集体活动等。这种放任自流的管理势必使一部分愿意认真学习的同学产生受挫感,最终放弃在该校的学习,同时又使另一部分以办理学习签证为目的学生经常逃课而不受任何处理,在留学生中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也影响了各民族院校的教育声誉。
三、民族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留学生教育是民族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的主要形式之一,同时,又是一项政策性强的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全国留学生教育新形势下,民族高校要立足自身特点,不断创新,努力促进民族高校留学生的新发展。
第一,着力发挥民族高校独特的教育教学资源和办学特色,增加对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不断扩大留学生教育的规模。
虽然我国民族高校总体上分布相对分散,与国内重点大学存在着一定的发展差距,但是,民族高校也有着发展留学生教育得天独厚的优势,如独特浓郁的民族文化风情特色、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地理环境、本身已有的留学生教育发展基础、自身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等优势也会对越来越多的留学生产生很大的吸引力,加上有国家民委这个统一的主管部门可以对各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统一协调,因而对留学生教育发展极为有利。因此,各民族高校要善于利用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资源条件,积极开发利用学校富有特色的专业和强势学科,如民族学、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民俗学等专业领域,逐步扩大留学生中学历生对民族高校优势学科、专业的选择范围,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
第二,把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促进留学生管理的整体性和协调性。
根据全国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的总体形势和精神,民族高校应将留学生教育纳入学校的整体发展战略,加强了留学生教育和管理,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水平。在留学生管理工作方面,积极制定和完善相关的规章管理制度,将留学生管理逐步纳入网络系统管理,开展有效的制度管理、目标管理和网络化管理,实现管理的网络化和现代化。进一步完善专人负责制,各部门之间协调配合,如留学生管理工作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留学生办公室或国际教育学院负责;留学生学历生的教学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和国际教育学院协调学校其他部门和院系,如教务处、研究生院及相关院系单位分别负责,各相关院系和教研室负责教学过程的具体实施;留学生校内住宿管理由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留学生公寓管理办公室专门人员负责,校外住宿则由留学生办公室协助地方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进行监督协调和配合管理。这样,部门与部门之间不和谐推诿扯皮现象的消除将保证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顺畅运行和工作质量的提高。
第三,加大民族高等教育的国际推介力度,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在招生上,逐步加强对国际生源市场的调研和预测,有针对性地制订一些政策,利用自身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及所处的地域优势,突出各民族高校的民族文化特色,打造整体营销品牌,扩大对外宣传,并有计划、有目的地走出国门,如到其他国家举办招生展览会。并采用多样化、低成本的营销策略手段,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进行招生和联合宣传,可重视利用互联网这一媒介的宣传作用,如建立国家民委统一制作的“留学中国民族高校”门户网站,或在“留学中国”门户网站开辟“留学中国民族高校”专栏,用多种语言专门介绍中国民族高校的资源、特色以及优势学科等,并为希望来华留学的外国学生提供真实、丰富的政策法规信息。同时多渠道筹资,设立民族高校来华留学生奖学金,扩大留学生来源渠道。这将使各民族高校突破地域因素和有限资金的限制,整合优势资源,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中国的民族高等教育,从而吸引留学生前来学习,以扩大留学生的规模。
在办学条件方面,逐步加大对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各项投入,改善和优化留学生教育的办学条件以及教学、生活环境,提高学校留学生教学、后勤服务与管理的质量,给留学生营造了一个温馨、愉悦的学习氛围,以良好的口碑吸引学生,促进留学生教育的发展规模、层次。
第四,加强教学培养环节的管理,不断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在留学生教学方面,各民族高校应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的原则,制定相关的教学管理规定,设置专门的留学生管理队伍,全力保证留学生教学教育质量。如果留学生达到一定的规模,还可配备专业的对外汉语教学师资人员。教学过程中,严格科学地拟定各汉语教学班的培养方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表,对各层次的留学生教学进行教学秩序、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落实工作,在具体操作中强调留学生教学教育的规范要求,扬长避短,办出民族高校的特色。
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积极开设中国少数民族文化赏析、中国书法、茶艺等课程,定期安排学生的语言实践活动。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不仅可以很好地宣传我国民族高等教育政策,传播我国少数民族文化,还可以加深留学生对中国少数民族的了解,使他们对我国少数民族的实际状况有一个真实客观的认识。
留学生教学中还更应注意因材施教,突出留学生教育工作的个性和特色。为此,要大胆启动留学生教育教学改革,把传统的以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全面改革为以练为主的密集强化训练模式,重视学生的课堂教学和锻炼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积极创造各种机会,为国外留学生提供参加各类语言文化活动的平台,也可帮助安排学校文学院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学生以勤工助学的形式为留学生辅导陪练,使中外双方学生从交流中受益。
第五,实行“人性化”管理和制度化管理的结合。
一方面,各民族高校对留学生要实行“人性化”管理。考虑到留学生到中国后对周围环境感到陌生,为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语言、文化及生活,学校可利用留学生管理部门这个窗口,帮助他们融入学校生活学习氛围中,如举办国际学生迎新晚会、协助学生申请学习签证及家属的签证、尽量解决或协助解决住宿问题等。在中国传统节假日,为留学生送去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礼物,使留学生既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又让他们备受感动。
但另一方面,各民族高校要通过规章制度建设,对留学生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如西南民族大学近年来编写了中英文对照的《留学生招生简章》手册,包括留学生入境和入学手续的办理,学习期间应遵守的各项学习、生活纪律等项规定。新生一入学登记就领取一册;每学期开学第一个月里,学校还专门组织留学生听取当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外事警官就安全管理等方面的讲解;加强学习过程管理,严格考勤制度,期末考核登记管理等;尽可能要求每一位留学生参加学校的集体活动,如学校春季运动会,大学生舞蹈大赛等。这使得对留学生的管理在“存异”的情况下,又逐渐趋于与国内学生的管理一致,有利于留学生和中国大学生两个群体的交流和沟通,使留学生消除陌生感,利于留学生的学习进步和留学生的自我约束,使他们更加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融入学习中,同时也增强了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和平等、友好与和谐的校园学习氛围。
第六,加强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和对外教学师资力量队伍建设。
一方面鼓励民族高等学校开设“汉语作为第二语言”专业,加快建设汉语国际推广网络体系,提高汉语的国际影响力,服务国家整体战略。另一方面,在聘用对外教学教师过程中,留学生管理部门要严格把好质量关,使所聘教师能完全胜任对外教学工作。同时,学校可将所聘教师的工作纳入到工作量计算和考核体系中,大大改变现聘教师所担忧的状况。采取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对外教学师资认真教学、加强对外教学研究,积极编写满足留学生需求的教材等。这样,可从根本上提高对外教学的质量,留住并吸引更多的留学生,从而扩大学校教育的对外影响力。
目前,在我国留学生教育发展的良好形势下,我国民族高校要在发挥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努力扩大来华留学生招生规模,积极提高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质量,一定会将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推上一个新的台阶,大大促进民族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徐海宁.中美日三国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与政策比较研究.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
[2]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北京: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7年8月第1版.
[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分会编.大学国际化理论与实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1月第1版.
[4]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2007年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分析.
建设基础教学课程组,全面提升教学质量
彭良福 高心
摘要:为了培养面向市场的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必须加强课程的建设。在传统的以教研室为基层教学组织的基础上,规划和建立基础教学课程组,以课程组作为教研室的补充单元,针对某一门课程成立课程组,可以更加直接、具体、高效地对这门课程实施教学管理,充分实现教师资源的优化组合、教学资料的共享,达到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键词:基础教学,课程建设,课程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