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龙勇
学校的功能就是通过教学活动,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有用人才。整个教学活动就是教师和教辅人员对学生进行加工的过程,作为教学产品的毕业生,是否达到了社会要求的水平和质量,完全取决于学校的教学质量。而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因素是:国家政策方针,学校办学理念,学校办学条件,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管理水平,学生基础等。[龙勇,西南民族大学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教师。]
目前,学校的全日制教学层次有:大学预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共有在校本科学生20000余人。因此,努力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对学校的发展有着及其重要的意义。
为此,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认真分析我们教学工作的现状、按照教育的规律、结合社会的需求,为学校教学改革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现状分析
首先,在校党政领导下,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为提高教学质量创造了极其有利的条件。
1.在国家教育方针指导下,学校进一步根据自身特点和社会需求,提出了以“‘一体两翼’为基础的,建设‘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的发展战略。其中“一体”为基础,就是要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加强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推进学术创新,推进以学分制改革为主线的教学改革。为学校的发展明确了方向,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政策保障。
2.在办学条件方面,在过去的9年中,学校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硬件方面:建成了占地1200亩的新校区和占地1000亩的红原科研基地,教学科研设备总值增加了2亿,校舍建筑面积增加了63万平方米,图书资料也达到了近300万册。软件方面:学校实现了从“学院”到“学校”的跨越,在四川首批通过了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并且获得了博士学位的授予权……这一切为大力提高教学质量,使学校发展再上新台阶夯实了基础,提供了物质保障。
3.经过4年多的努力,学分制改革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学科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建设了一大批的校级、省级精品课程。为提高教学质量打下了基础。
4.师资队伍不断壮大,教师学历平均水平上了新台阶。教师学术水平大幅提高,知识结构更趋合理,为提高教学质量积蓄了实力。
但是,我们的教学工作中也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改革的不利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部分学科课程安排不尽合理。其一是经常出现专业课与先修课程同学期开课的情况;其二是不能因人而异,因人施教。就本科学生而言,我们的生源是全国56个民族的学生,其中有来自发达地区的,有来自欠发达民族地区和偏远山区的,不少学生由于受到生源地条件的限制,除了掌握课本的知识以外,对其他的知识和技术了解很少,不像来自发达地区的学生那样见多识广。因此,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学习能力也有较大的差异。比如: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以前,只是在电视和书中见到过电脑,可是这样的学生一进校就被安排了VFP程序设计课程,其结果是学生学不懂,老师教得难,一本教材安排了两学期,一学期才讲四章,二年级过级考试过级率很多班却不足50%。
2.具体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主体,对象是学生和教学内容。作为主体要负责教学内容的组织、计划、实施,教学效果的规划,课堂教学的组织,所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师的责任心,对教学质量影响极大。
目前,教师队伍中高学历的教师越来越多,他们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对学科发展的前沿非常了解,这些,对学科建设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些教师往往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培训,最多参加了教育系统组织的岗前培训,所以对教育的规律不够了解,对学生的心理分析还有欠缺,这些都对组织和计划教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2000年以来,学校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学院的专业设置增多,相应开设的课程迅速增加,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为了保证教学效果又固定小班上课,而教师编制相对固定,教师每学期上课门数多(1~3门甚至4门),同一门课程重复上课次数多,以至于老师每周总课时增加,上课时间分散,教师的备课时间得不到保证,更无暇顾及教学改革研究和科研,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4.教学管理相关的规定、措施和方法有待进一步优化和改革。从总体看,目前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方法,在实施之前,缺乏与教学单位和一线教师沟通,以致在具体操作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甚至起到负面的效果。以理工科的实验课为例:大部分情况是一个实验包含了老师讲和学生做两个环节,一般需要3课时才能完成。但目前在课时安排上却是向理论课看齐,一次实验只安排2课时,于是,一个实验需要两次课才能完成。
二、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提出一下教改建议
1.学校相关部门科学规划,将教学型和科研型教师进行区分,使得他们充分发挥各自特长,人尽其才。教学型教师能够集中精力分析教材,积极参加教研活动和教学改革工作,认真组织教学,尽职尽责地搞好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
2.教学管理部门改进工作方法,加强与教学单位和一线教师的沟通,制定政策和管理措施时充分考虑文理工差异、理论与实践的差异等,在现有规范管理基础上实现科学管理。
3.各教学单位加强对教研活动的指导、监督。各专业教研室要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和课程特点制定出科学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
4.每位教师都应当有1~2门主打课程,而不是全面开花、为上课而上课。同时相关教师组成课程组,加强课程研究和教学交流,这样才能充分理解课程的精髓、吃透教材,有效把握重点和难点,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将课程建成精品课程。
5.对于个别对本校和任课老师来说都为新开课时,应当提前一学期下达教学任务,如有必要,应当提供任课教师进修听课的机会。
6.加快试题库建设的步伐,实现教考分离。实现教考分离,无形中给教师和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动力,有利于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实施教学。
7.根据不同类型的教师制定科学的考核指标,要求和鼓励教学型老师积极参加教研及教改活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8.继续鼓励教师参加:授课大赛、课件大赛等活动,并组织广大教师观摩学习,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9.鼓励和支持教师外出参加相关的师资培训、教学研讨会和观摩名校名师的教学,避免关门造车。
10.相关部门认真汇总、整理教学督导的听课记录,组织经验丰富、教学效果好的老师对教学经验欠缺、教学效果不理想的教师进行辅导、培训。如有必要,可以有针对性地恢复助教制。
在即将结束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期间,我们全校的教职工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共同努力下,抓住机遇,与时俱进,使学校取得历史性的跨越,为学校可持续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新的时期到来之际,我们更要在校党政的领导下同心同德,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深化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人民满意的现代化民族大学”献计献策,务实求真,努力奋斗!
民族高校发展留学生教育的思路与策略
刘兴全 肖琼②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较之于国内重点大学,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相对滞后,无论是留学生规模,还是留学生教育层次上,都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本文将以我国国家民委六所委属院校留学生教育发展为例,在对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梳理的基础上,着重探讨留学生教育的发展思路及策略,以为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指明发展方向,促进民族高校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思路,策略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扩大,中华传统文化吸引力的日渐增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对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有了更为全面和更为深入的认识。加上我国教育整体环境的日益优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学生来中国学习。接受和培养来华留学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义务,也是促进我国改革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合作,积极吸收和利用外国智力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同时增进我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创造和维护国际和平环境的一项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工作。这个工作做好了,在以后几十年里都会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比一时的经济援助效果还要好。”③为此,教育部提出了来华留学生教育的16字方针:“扩大规模,提高层次,保证质量,规范管理”。[刘兴全,男,西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教授、硕士生导师。
②肖琼,女,西南民族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助理研究员,四川大学博士研究生。
③徐海宁.中美日三国留学生教育的状况与政策比较研究【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2001(1).]
与全国蓬勃发展的来华留学生教育形势相一致,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来华留学生数量、质量有了较大发展。留学生教育已成为促进民族高校走向世界,参与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重要途径和具体措施,是学校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国际化程度提升的重要标志。
一、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形成了“多层次、多形式、多国别”的留学生培养模式,世界各国不同文化在此相互交流、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大大丰富了我国民族高校多元的校园文化。
第一,留学生数量逐年增加,生源国别数较多,但分布相对集中。[④文中所涉及的所有统计数据均来自各民族院校的年度工作统计表,故未一一列出加以说明。]
总体上看,民族高校留学生人数呈逐年稳步上升的趋势,2007年,委属各院校共招收留学生1367人次,比上一年增长了45.1%④。留学生来源国别数也同时增多,分布较为集中。近几年来,共招收了来自美国、韩国、日本、蒙古、俄罗斯、法国、英国、德国及中亚、中东、非洲等四、五十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而学生来源国又主要集中在韩、日、美、法、英等发达国家。如2007年,中央民族大学共接收来自35个国家的来华留学生575人次,语言生中排在前三位的留学生人数最多的生源国是日本、韩国、美国;而建校历史仅10多年的大连民族学院则接受了来自12个国家的留学生334人次,其中来自韩国245人次,日本19人次。
留学生人数及其来源国的国别数增加,说明了民族高校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不断提高,其影响力不断增加,民族高等教育也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上的赞同和认可。
第二,留学生中大多以语言生为主,高层次学历生、进修生比例较少。
各民族高校的留学生目前仍然是以语言生为主,高层次学历生、进修生比例较少。2007年,六所院校招收的留学生中,学历生仅有103人次,占当年留学生总人数的7.5%。除中央民族大学外,其他民族院校的学历生比例更是偏小。2007年,西南民族大学350人次留学生中,博士和硕士研究生分别有1人和2人,学历生人数占留学生总人数的比例远远不足1%。这更说明了民族高校留学生总体上仍处于学习层次较低的状况。
第三,留学生中的学历生大多集中在学校的特色优势专业领域,学科涵盖面窄。
民族类学科一直是民族高校的强势学科,在国内外影响也较大,因此民族高校留学生学历生主要集中在民族学、民族史、少数民族语言文学、民族艺术、民俗学等专业领域。如西南民族大学2007年的3名学历生,其中1名攻读民族学博士学位,2名选择攻读民俗学硕士学位。留学生中学历生对专业的选择明显,学科涵盖面窄,并不是说留学生需求少,而是各学校还没有将所有特色专业和优势学科开发利用起来,以致来华留学生中学历生选择专业及学科的范围不广。这是我国民族高校留学生教育发展的阶段性特点,也说明了民族高校的这些专业学科建设目前在这一领域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