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在东南大学演讲中提到,在本科生教育方面,中国大学训练出来的本科生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中国近几年来发展得如此迅速是因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在中国大学的高等学府中培养了很多高素质人才,在这方面看,美国任何一所高校,就算是哈佛大学也比不上。既然中国在大学生素质教育方面有如此大的优势,但为何这些天之骄子们还在喊就业难呢?根据美国人口统计局的最新数据显示,2004年美国大学毕业生的平均年收入为51554美元,高中毕业生平均年收入为28645美元。也就是说,一个学士学位,一年能带来大约23000美元的附加收入。而有些中国大学生的月薪收入,有的甚至比农民工还低。很多大学生在大学毕业之后,面临毕业就失业,甚至还出现有个别硕士因找不到工作而选择自杀的新闻报道。通过中美两国市场对大学生认可的程度不同表明,美国普遍认为教育是最好的投资,因此大学生在市场中的地位比较高,相反,中国市场还没形成这种认识,大学生就业就相对困难了。为了更好地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应该实施积极有效的就业政策,努力做到发展和谐的劳动关系。把扩大就业率作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和调整现经济结构的重要目标,从而实现经济发展和扩大就业良性互动。
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入“大众化”就业的时代以后,在“十一五”期间表现出大众化就业的特点就会更加明显,而且特别是在“十一五”的中后期,高等学校毕业生的总数量将超过每年新增加就业岗位900万个的一半,同时还有几乎相同数量的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这些毕业生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构成就业岗位中新增劳动力大军的主力;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和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将进一步社会化。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必然成为新增就业岗位的主要竞争者。因此,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和中专毕业生都将成为新增劳动者的主力军,他们的就业必然成为社会就业矛盾的主要方面。总之,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帅毕业生就业工作,一切贯彻以人为本理念,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尤为重要,而且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同时,在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发展的进程中肯定会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量需要我们去解决的问题。
总的来说,一切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国家发展和建设需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信息专业调整、特色专业和比较优势、大学生就业竞争力培养和拓展就业市场。坚持科学发展观,其最根本的着眼点是要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关键也在于坚持发展、坚持创新。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联系起来,深刻地理解和把握党的政策、方针、路线,对于我们自身的发展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就业工作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建设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高校就业教育的各个方面。
参考文献
[1]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田向阳.2009年5月4日.
[2]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徐延.2006年4期.
[3]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新浪网http://www.sina.com.cn 2006/11/1517:54文都教育.
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调查报告
马伯忠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形势更加严峻。为准确掌握当前四川省大学生特别是就业困难大学生的就业、创业、待业等情况,为制订大学生就业创业政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笔者参加了团省委于2009年6月17日到6月26日对全省12个地市的高等院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情况进行摸底调查的活动,本次调查共抽取了有效样本2000名大学生,其中城市大学生1100名,农村大学生900名,试图通过整理和归纳金融危机背景下四川省大学就业创业的基本情况,深入分析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进而提出促进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的对策措施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创业,调查
一、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调研的基本情况
针对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供求矛盾十分突出,就业形势非常严峻的形势,我们组织力量采取抽样调查、数据统计、资料分析、外出考察调研、召开座谈会和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开展了一系列调查研究活动,取得了第一手的数据。[马伯忠,西南民族大学文学院教师。]
1.大学生对目前求职形势的态度。在当前大学生就业比较困难的情况下,“未就业,但比较乐观,预计在毕业后可以找到工作”的态度成了多数毕业生的首选,选择比例占58.40%;也有34.40%的大学生选择“未就业,很着急,到处试但估计希望不大”;而选择“未就业,很悲观,已经不想再去努力争取了”仅占2.00%。
2.男女毕业生就业率存在差异。在被调查的689名男性大学生中,已找到工作的有475人,就业率为68.90%;而被调查的1311名女性大学生中,已找到工作的有686人,就业率为44.7%。男女就业率相差24个百分点。
3.本科毕业生就业率低于大专生就业率。在调查的2000名大学毕业生中,本科生1519名,已找到工作的有731人,就业率为48.1%;研究生及以上学历119名,就业率为81.43%;大专生362名,已找到工作的有239人,就业率为66%。
4.城乡大学生就业率存在一定差异。在调查的1211名城市大学生中,已找到工作的就有659人,就业率达54.44%;在789名农村大学生中,已找到工作的有323人,就业率为40.9%。
5.当问到“你认为解决就业创业问题的有效方法”时,有46.60%的大学生认为“调整个人心态,降低择业标准”;有50%的大学生要求“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还有30.40%的大学生希望“学校与社会提供更好的就业指导和服务”,35.80%的大学生希望“在大学期间重视自身能力的全面培养”。
6.调查显示,2009届大学毕业生有创业意向的同学不到10%,真正实现自主创业比例为1%。总体而言,越是经济发达地区、大城市,就业环境越好,自主创业的比例越低。自主创业的毕业生最多是工科类,其次是财经管理类。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主要集中在零售行业和文体娱乐业。
7.从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方式看,人才市场招聘信息和网络是大学生获取就业信息的最主要方式。据调查,通过相关人才市场的招聘信息所占比例为47.60%;通过校学生就业网站和专业性就业招聘网站获取就业信息的比例占33.80%;而通过校供需见面会和其他供需见面会的比例占13.60%;通过其他方式所占比例为5.00%。
8.当问“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到农村等等作为促进大学生就业的举措”,认为这些措施对大学生就业是否有帮助,有27.40%的大学生回答“对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非常有帮助”;回答“比较有帮助”的占到67.80%;回答“没有什么帮助”的仅占4.80%。
9.近六成大学毕业生就业月薪收入在“1000至3000元”,其中“3000元以上”占10.32%;在1000元以下的占10.89%。
10.从对自己工作岗位满意程度看,认为满意的占25.50%;认为基本满意的占64.47%;认为不满意的占10.03%。
二、四川省大学生就业创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
1.毕业生就业形势空前严峻。金融危机影响显现,我国经济总体在增长,但像金融、房地产、保险业等部分经济领域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已经出现,用工市场已经出现了“僧多粥少”的局面,大量毕业生“漂浮”于社会,就业形势十分严峻。截止目前毕业生已开始陆续离校,而受调查的几所学校毕业生签约率在40%左右。有的近百人的专业只有不到10人签约。由于高校盲目设置专业带来的学生就业困难更加突出。
2.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一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根据当前高校毕业生市场上的供求关系,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必然是多层次、多样化的,而不少高校毕业生还没有及时转变观念,仍一味追求大机关、大公司,形成激烈的竞争局面。二是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能力与企业的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矛盾。高校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市场需求存在脱节现象,使毕业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异较大。比如某医学院中西医专业的学生在用人市场上就竞争不过纯中医或西医专业的学生,原因是用人单位更青睐专业对口的学生。三是高校毕业生的城乡分布不合理。由于毕业生过多地选择在城市就业或漂在城市未就业,不仅造成城市就业压力加大,而且形成了不合理的城乡人才分布结构。
3.困难毕业生就业更困难。高校困难毕业生各有各的困难,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困难家庭的高校毕业生。这一类困难毕业生的主要特征是经济困难,缺乏在市场中找工作或者自主创业的经费支持,因为缺钱,限制了其积极主动的求职行为。另一类是就业困难毕业生,这一类困难毕业生的主要特征是在心理、身体、学业、综合素质等某方面处于弱势,因而就使其在求职竞争或自主创业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结果往往受挫。调查显示,有39%的受访者属于困难毕业生。这反映出政府和团组织要更加关注和重视解决困难学生的就业困难问题。
4.毕业生就业创业存在误区。从本次调查中可以看出,毕业生更多倾向于国企、政府部门和外资企业,分别占59.80%、55.80%、41.20%。而选择自主创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民营企业的人员相对较少,分别占17.20%、15.60%、11.60%、11.20%。大学生欲从事的行业主要选择党政机关、信息产业、制造业、教育和金融保险五大行业,分别占52.20%、32.20%、26.80%、24.20%和23.00%,而选择服务业、科研、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相对较少,分别占14.00%、12.60%、10.80%和10.80%。上述调查结果反映了大学生自身择业的期望值较高,而且比较实际。他们一方面希望能有一个较高的工资收入和舒适的工作环境,另外又关注单位和个人发展前景,都显得比较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