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与胃癌死亡率呈显着性相关,在幽门螺杆菌检出率低的地区必伴低胃癌死亡率。胃癌高发的特点是:幽门螺杆菌感染年龄提前,儿童感染率与胃癌死亡率有非常显着的相关关系。1995年我国恶性肿瘤死因调查报告称:胃癌死亡率在总癌死亡的死因顺位中,仍居首位。世界卫生组织(WHO)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胃癌的第一类病因。专家们估计,我国有50%的胃癌与幽门螺杆菌感染有关。因此,有人把幽门螺杆菌称为胃癌的“元凶”是最恰当也不过的。
10.胆汁反流及其致胃病作用
胆汁是由肝脏分泌的。胆汁主要含胆酸,它能乳化脂肪、促进脂肪的分解和吸收,胆汁还能抑制肠道腐败细菌的生长和繁殖。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产生的胆汁并不直接排入十二指肠,而是经肝管、胆囊管流入胆囊贮存和浓缩。当进食时,反射性地引起胆囊收缩以及胆总管开口处(即壶腹)开放,从而使胆汁流入十二指肠,并随由胃进入的食糜一起向空肠运动。所谓胆汁反流,是指十二指肠内的胆汁从十二指肠进幽门反流入胃。胆汁反流,往往在胃排空延缓、或者幽门括约肌功能失常、或者在十二指肠蠕动紊乱时发生。胆汁反流入胃后,可破坏胃粘膜表面的粘液层及胃粘膜屏障,从而使胃粘膜直接暴露于胃酸之下,导致胃粘膜的损伤;同时,胆汁还可对胃粘膜细胞本身产生毒性作用,可直接致胃粘膜水肿、出血、炎症和糜烂;此外,随胆汁一起反流入胃的还有胰液,二者混合生成的溶血卵磷脂也可起破坏胃粘膜屏障的作用。所以,长期反复发生胆汁反流,可致胃炎、胃溃疡等胃病形成。
11.唾液缺乏易致胃病
唾液是由唾液腺分泌的。唾液腺是人体三大消化腺之一,它除了包括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三对大唾液腺外,还包括唇腺、颊腺、舌腺、腭腺等小唾液腺。在人体对食物消化的全过程中,唾液是打头阵的消化液,成人每日分泌量在1000~1500ml之间,其主要成分为淀粉酶、脂肪酶、粘蛋白和一些无机盐等,具有湿润和清洁口腔、润滑食物、水解淀粉及起初步消化食物的作用。因此,人在唾液缺乏时,往往感到口干舌燥、下咽困难。最近有人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皮肤生长因子。皮肤生长因子,除促进皮肤生长外,还有保护和修复胃粘膜的作用。有人曾进行临床观察,发现唾液缺乏时,由于皮肤生长因子分泌减少,胃溃疡等就容易形成。
所以,如唾液长期缺乏,会影响到胃,容易患胃部不适、胃溃疡等胃病。
12.胃病的中医病因
一些胃病,如胃炎、胃溃疡、上消化道出血等,属中医胃痛、胃脘疼痛、痞胀、呕吐、吐血、便血等范畴。其病因与饮食不节、情志不舒、外感六淫、禀赋不足等有关。
(1)饮食不节:经常过饥、过饱,过多食用生冷、辛辣、油煎食物,酗酒嗜烟、暴饮暴食等,均可损伤胃气,使胃的功能失调,使食物滞留胃脘,从而致胃脘胀痛不适等,久而久之,可导致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
(2)情志不舒:临床上大怒伤肝、横逆犯胃的例子并非少见。
中医认为,过思、过忧、过怒等情志不舒,均可使肝气郁结、肝气横逆脾胃,从而使脾胃不调、脉络受阻、脏腑功能紊乱,会严重影响胃的容纳、储存及排泄功能,久而久之,可致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
(3)外感六淫:中医认为,慢性胃炎、胃溃疡等胃病与寒邪侵袭有关。临床上不难发现,随着季节更换及寒冷来临之时,不仅胃炎及胃溃疡病人增多,而且复发率也增加。
(4)禀赋不足:是指体质较差,有阳虚及阴虚体质之分。中医认为,阳虚体质者胃溃疡、慢性胃炎较多,而阴虚体质者胃溃疡病较少。因为阳虚时,脾胃的运化功能容易紊乱,一旦服用生冷食物,或暴饮暴食,或外感风寒病邪,或过于劳累等,均有可能诱发胃溃疡、慢性胃炎等胃病。
13.饮酒与胃病
在临床上,医生常常会遇到酗酒后出现上腹疼痛、烧心,甚至伴有吐血或黑便的病人。对这些病人,如果进行急诊胃镜检查,往往可发现胃内粘膜明显充血水肿,甚至糜烂,部分病人已经形成了溃疡,有的还能看到局部新鲜血液渗出或涌出。由此,不难看出饮酒对胃粘膜的明显损害。进一步研究指出,饮酒不仅可导致急、慢性胃炎和促进胃溃疡的形成,而且对溃疡活动期的病人和有胃病史的病人危害更大,它往往可造成溃疡恶化、出血加重和胃炎复发等。大量饮酒致胃粘膜损伤,从而导致一些胃病的发生,其作用机制如下:
(1)酒的主要成分乙醇可直接致胃粘膜损伤,从而形成胃炎及溃疡。特别在空腹饮酒时,直接损伤胃粘膜的作用就更明显。有些人饮酒后,马上出现胃痛,就是这种直接损伤作用的反应。酒中乙醇还可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也相应减弱,从而容易形成溃疡等胃病。
(2)长期饮酒,使胃内的正常生理环境遭到破坏,从而使进入胃内的细菌容易繁殖增生,也促进致癌物亚硝胺的合成。故饮酒,特别是嗜酒、酗酒,不仅可引起胃炎和胃溃疡,而且还因体内亚硝胺含量增加而致胃癌及肝癌的发生。
(3)患溃疡的病人,因溃疡面胃粘膜缺损,胃粘膜已失去了对乙醇的隔离屏障作用,故乙醇可直接作用于溃疡面。胃溃疡病人,如再饮酒,轻者则可延缓溃疡面愈合;重者则可使溃疡加重,或出现出血,甚至穿孔。
中医认为,饮酒过度,可损伤脾胃,酿生湿热,而出现种种胃病。特别是过量饮用烈酒,不仅可积滞于胃腑而出现胃痛暴作,而且还可助热动火、伤及胃络,引起吐血、便血等。为了保健脾胃,已有胃病者,不应该再饮酒。
14.吸烟与胃病
民间流传着“饭后一支烟,赛过活神仙”的顺口溜。其实不然,饭后吸烟对人的危害更大。研究发现,饭后吸一支烟的危害,等于其他时间吸十支烟的危害。那是因为饭后胃蠕动明显加快,大量的血液从身体其他地方流向胃内,血液循环极快,吸烟进入胃内的大量烟雾等有害物质会很快被吸收,导致全身危害。近几十年来,世界各国对吸烟的危害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指出吸烟除使肺癌等肿瘤发生率明显增高外,还使胃炎、胃溃疡等胃病的发生率增高。进一步研究指出,吸烟者胃溃疡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吸烟可延缓胃溃疡的愈合,甚至还可增加胃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概率。深入研究发现,吸烟致胃病的可能机制如下:
(1)抽烟时,吞入胃内烟雾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可直接刺激胃粘膜,从而导致胃粘膜的微血管收缩,使胃粘膜供血不足,易致慢性萎缩性胃炎等。尼古丁还可刺激兴奋迷走神经,使胃酸分泌增加,从而形成胃溃疡。
(2)烟雾中的有毒物质进入胃内后,无法排出体外,只有通过胃粘膜表层溶解后再吸收。这些有毒物质,可直接破坏胃粘膜粘液层的完整性,可损害部分粘膜上皮细胞,从而导致粘膜屏障功能下降,可致慢性胃炎等。
(3)烟雾随吞咽动作进入胃内,可导致胃肠蠕动功能紊乱,使幽门关闭不全,从而出现胆汁反流。反复发生胆汁反流,不仅可形成胃溃疡,也是形成慢性胃炎的重要原因。
中医认为,长期大量吸烟,不仅可伤肺气而生痰浊,而且烟毒可损伤胃阴,可导致脾胃功能失调,故吸烟对防治胃病不利。
15.热饮与烫食可致胃病
人体内的胃粘膜很娇嫩,不仅过多喝冷饮料的人容易得胃病,而且过于热饮和烫食也同样可以引起胃病。据英国《柳叶刀》杂志报道,研究人员对59例经胃镜检查证实有胃病的患者进行调查研究,并以65例正常人作对照,结果发现:消化性溃疡者以喜欢喝热茶或咖啡为多,并且进食温度平均比对照组高6℃。有研究证明,进食60℃食品,到达食管下段和胃里的温度,大约降到50℃,而食物在胃内的温度以每分钟10℃的速度下降。研究人员做了这样一个实验:用62℃的热粥喂狗,热粥刺激胃粘膜,会引起胃粘膜的糜烂和出血点。人在进食过热的饮料和食物时,也会引起胃粘膜的类似损伤。胃粘膜损伤后,粘膜上皮细胞会增殖和修复,如果经常喝过热的饮料或烫食,胃粘膜反复地“烫伤—修复—烫伤”,有诱发癌变的危险性。所以,有专家认为,过热的饮料或烫食,是引起胃癌的危险因素之一。
对于正常人,热的饮料和食品的温度,以50℃~60℃为宜。
一般认为,流质或半流质,如各种热饮料、稀饭、面条等,导热性强,较固态食品容易损伤胃粘膜。为了防止温度过高致胃粘膜受损,饮食中应注意以下几点:①食品温度过高时,不要马上入口,应稍凉一下再吃;②如果饮料和食物进口时感到太烫,要立即吐出,切莫强行咽下;③如烫的食物已经咽下,可立即喝些凉开水等,使进入胃内的过热食物迅速冷却,以减轻对胃粘膜的损害。
16.慢性胃炎与胃溃疡
在临床上,慢性胃炎比胃溃疡更为常见多发。它们的发病原因相同,如反复长期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酗酒嗜烟、饮食不节、精神压抑等,既是慢性胃炎的病因,也是胃溃疡的发病原因。其临床表现上也有相似之处,如均有上腹隐痛、腹胀等。在临床诊治过程中发现,大约有70%~80%的胃溃疡病人,同时伴有慢性胃炎。所以,从病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中的发现看,慢性胃炎与胃溃疡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发展联系。深入的临床研究认为,“在慢性胃炎的基础上更容易发展为胃溃疡”的观点,已为人们所接受。慢性胃炎时,胃粘膜的组织学变化为:粘膜水肿、出血、糜烂或萎缩,有的伴有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性改变。此时,胃粘膜的屏障功能降低,如果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等再持续作用,胃粘膜就有可能发生破溃缺损而致溃疡形成。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而言,慢性胃炎也可视为胃溃疡的发病原因之一。
17.萎缩性胃炎与胃癌
通过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调查,在胃镜检查胃癌高、低发区足以显示,由幽门螺杆菌启动的慢性胃炎,在向胃癌发展的漫长进程中,是一个多阶段变化(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胃炎→胃粘膜萎缩→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的过程,它受细菌、宿主、环境等因素的共同作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证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癌确有一定的关系,其根据如下:①萎缩性胃炎胃镜取材活检,发现“结肠型肠上皮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这两种胃黏膜病变者,有可能发展成为胃癌,这是公认的事实。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胃癌高发地区的人群中,萎缩性胃炎的发病率高。③病理检查发现,胃癌周围的黏膜中,萎缩性病变多见。
肠上皮化生是指胃黏膜腺体中,出现了正常时不应该有的小肠或结肠的肠腺而言。肠上皮化生越多,慢性胃炎的萎缩程度也就越重。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可分为小肠型、结肠型、完全性(腺体分化成熟)和不完全性(腺体分化不成熟)四种类型。其中,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与癌关系密切,而完全性小肠型肠上皮化生与癌无明显关系。有人调查,对一组有胃黏膜肠上皮化生的病人随访10年,癌变率仅为1.9%。胃癌癌变过程的病理学研究发现,胃黏膜正常细胞,是通过正常→衰老→增生→不典型增生→癌变演变而来的,故不典型增生便成了癌前病变。根据观察统计,胃粘膜轻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为2.5%,中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为4%~8%,重度不典型增生癌变率在10%以上。为了监视萎缩性胃炎的动态变化,应定期复查胃镜。胃镜定期复查时间:一般萎缩性胃炎3年1次;伴不完全性结肠型肠上皮化生或轻度不典型增生者,应每年1次;伴中度不典型增生者,应3个月左右1次;对重度不典型增生者,应按癌变对待,可采用手术切除等措施。
18.胃溃疡与胃癌
自从纤维胃镜及气钡双重造影在我国推广应用后,有技术条件对胃溃疡的癌变率作深入的研究和统计。我国胃溃疡癌变专题组,经过对全国各地3441例良恶性胃溃疡患者的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癌变率为1.96%。由于我国胃溃疡为一常见多发病,即使是1.96%的癌变率,也是一个应引起注意的不小数目。胃溃疡癌变的机理,并不是溃疡本身癌变,而是因为溃疡周围的黏膜因炎症反复刺激而慢慢发生癌变。现在认为,胃溃疡癌变是在胃溃疡的基础上,由于溃疡反复发作,炎症等因素长期反复地刺激溃疡边缘的粘膜上皮,致使粘膜上皮多次被破坏和修复,黏膜细胞出现萎缩,肠上皮化生以及异型增生,逐渐发展而癌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