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佳节来临之际,团聚、思亲对他们而言则成了一种奢侈,或者是一种另类的思念。
真正爱一个人是无法说出原因的,往往是心有灵犀的默契。人们无论在何时何地,都希望有自己所爱的人陪伴,真正的感情是两人能在最艰难的日月中相守,在困苦中相扶。爱情不仅是付出也是幸福的获得。
在佳节明媚月光之下,思念至亲、至爱将是情爱更浓的梦境。
人的爱,一生中都在转变。孩提时代,我们深爱着父母;当我们遇到生命中相爱之人的时候,我们的爱又分了一半给他(她);当我们有了新的小生命之后,将摇篮里的小生命变成了我们生命的重要部分。
漫漫人生之路,铺满了爱的花朵,在爱之旅中,决不能放弃中秋之夜的思念与团聚。
朋友们,中秋节又来啦,我祈望朋友们阖家团圆!因为大家都在爱着身边的人,深深地爱吧,只要心里有美好的爱,一切将如愿以偿,事事遂心。
我在默默地祝福你——亲爱的朋友们!
中秋节快乐!
(2008年9月11日)
朋友的定义
我比较看重一句话:“生活中若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一样。”
我看重朋友,也喜欢结交朋友,好朋友不少。因此,我很满足,也很得意。我觉得我的生活很充实,充满了阳光,自己也好像年轻了许多。
然而,要是给朋友下个定义,觉得真是很难。
有的朋友多年相识,一起流汗,一块奋斗,既不是酒肉朋友,也称不上知心朋友,有时谁少了谁真的还办不成事情。平时吧,好像“君子之交淡如水”,走得太近,会灼伤彼此,不如常常问候一下,反而收获颇多感激。也许平静和快乐是朋友相处一生的秘诀。
有时与有的朋友甚至没有多少交流的机会,只是偶然在一定条件下相见、相识,然而却常常牵挂,甚至明确地感觉此人就是我的好朋友,必须给予更多的关心爱护,甚至对朋友的生活、工作、家庭都关怀备至。帮助他解决遇到的生活难题,帮助他认真地分析,排解幽怨,消除烦恼,鼓励他走出生活的低谷。而且,对朋友毫无所求。朋友的交往自然、坦荡,不夹杂任何暧昧的气息,生活中继续阳光灿烂,还是那样快乐、理智、平凡。也许这就是好朋友的新概念。
我的一位好朋友说:“一直想给朋友下个定义,可惜一直做不好,太详细就啰唆了,太简单就不全面了。不过朋友应该是人生中不可缺少的,像空气,像阳光。有的朋友一晃而过,甚至名字都不知道,可是也能记住一辈子。”
她就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朋友,那是在几年前,第一次上网聊天,新奇得东张西望,看到有魅力的谈吐,就想上去说两句。那时候“新浪”聊天室是公开的,谁都可以看人家聊天,她就点了一位先生,说了两句,对方非常“诚恳”地问:
“你写过文章吗?”
朋友回答说:“没有。”
“你看过文章吗?”
回答:“看过。”
“那你打字慢不说,还一点文采都没有啊!”
最后,对方摇摇头,就不睬我这位朋友了。
但是,也正是对方的这个“不理不睬”,像是有分量的一击,一下子使我的这位好友如梦方醒:原来这里不是简单的你好我好,聊天原来是要将自己的爱好、兴趣与人分享。
从此,我的这位好友知道了如何聊天,也深深地记住了第一位聊天的朋友。虽然永远都不可能知道他是谁,这已经无关紧要啦。
朋友的定义究竟如何理解?确实难以有一个定式,总之,只要爱好相同,性格相近,配合默契,互相支持,经过积极地努力,在未来的学习、活动、工作中取得更多的赏心悦目的成就,价值观念基本互相认同,彼此都感觉舒服,心情愉快,就是最好的朋友了。
(2007年8月18日)
角色互换——要体谅自己的老婆
有些男人始终不明白老婆是如何做女人的,他们以为老婆待在家里比他在外边打拼舒服多了。因而,常常以不平衡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老婆,实在有欠公允。但是,上帝对这种男人也是不留情面的。
听来的一个故事,男女主人是谁记不清了,他们经常去上海佘山耶稣教堂。下面就把故事介绍给大家,情节也有些含糊不清,细节可能略有出入,请各位朋友谅解。
据说,上海有一个男人厌倦了他每天出门工作而他的老婆却整天待在家里。他希望老婆能明白他每天是如何在外打拼的,而且是多么辛苦。
于是他祷告祈求:“神啊,我每天在外工作整整八小时,路上堵车还不算,而我的老婆却舒舒服服地仅仅是待在屋里。我要让她知道我是怎么过的,求你让我和她的躯体调换一天吧。”
“阿门……”
神满足了他的愿望。
第二天一早,他醒来,当然,是作为一个女人。
他起床,为他的另一半准备早点,叫醒孩子们,为他们穿上校服,喂早餐,装好他们的午餐,然后开车送他们去学校。回到家,他挑出需要干洗的衣物,送到干洗店,回来的路上还顺路去了上海建设银行,然后去超市采购。回到家,放下东西,整理票据,结算银行卡的结账单。
当他打扫了猫盒,给狗洗完澡,已经是下午一点了。
他匆忙地整理床铺,洗衣服,给地毯吸尘、除尘、清扫,擦洗厨房的地板。此时,他不得不冲往学校去接孩子们,回来的路上还与孩子争论了一番。他准备好点心和牛奶,督促孩子们做功课,然后架起烫衣板,一边忙着,一边看会儿电视……他已经记不起是看的什么了?
四点半的时候,他开始削土豆,清洗蔬菜做沙拉,给猪排粘上面包屑,剥开那些新鲜的豆子,准备晚餐,孩子们要吃西餐。吃完晚饭,他开始收拾厨房,打开洗碗机,叠好洗干净的衣物,给孩子们洗澡,然后就送他们上床。
晚上九点,他已经支撑不住了,然而,他的每日例行工作还没结束,当他爬上床以后,发现在那里他还有任务没有完成,还有人期待着他,他必须,而且不能有任何抱怨……
第二天一早,他一醒来就彻底醒悟了。于是,他跪在床边,向主祈求:“主啊,我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想的,我怎么会傻到嫉妒我老婆成天舒舒服服地待在家里呢?求你,哦,求求你,神啊,让我们换回来吧!”
神回答了他:“我的孩子,我想你已经吃到苦头了,我会很高兴地让一切都恢复原来的样子。你放心好了。”
“但是,你不得不再等上九个月加上十天,然后再恢复原来的样子。”
“为什么?”
“因为昨晚,你怀孕了……”
“上帝!”
也请各位男士们深刻体谅自己老婆辛苦的家务劳动,以后老实点,不要让人讥笑。
(2007年10月8日)
知己的困惑
好友发表了一篇《蓝颜知己》,深得网友们的赞赏。我在早些时候也写过类似的文字,“女人一生需要蓝颜知己”,还见过许多文章论述知己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知己”这个词在当代是个敏感的词汇。
文章中有许多相似之处,当然也各有不同的视角。
然而,令人困惑的是,作为知己(不论蓝颜知己,还是红颜知己),他们相处的基础是什么?他们相处的重要条件是哪些?他们为什么常常有许多困惑?也许这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要面对的,也不是人人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但是,真正回答清楚“知己的困惑”也是不容易的。
按如今的说法,其共同点是:世事纷扰,人生有太多的困扰和无奈,有时候真的需要有一个人成为心灵知己。在烦恼时,诉说心曲;在开心时,分享快乐;在失意时,鼓励振作;在遇到意想不到的困难时,帮助走出情感的低谷。但是,这个人并不一定是老公。因为老公爱你,但不一定懂你。
按我们古人的教导说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人生得一知己,死而无憾”;“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总而言之,知己二字已经盖过人的一生所求,甚至盖过生命,不得了啊!
难道知己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吗?
其中值得品尝的是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前两句表现的朋友的感情很真挚,态度很诚恳,一种体贴关注的语气,是很动人。
后两句意思是说:我们朋友虽然分手之后天各一方,但是不必悲伤。海内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也像是近邻一样。最后两句意思是,我们朋友不要在分手的路上因离别而悲伤,就像那些青年男女一样离别时眼泪沾湿了毛巾。
由此就想到一句话,“君子之交淡如水”,这话是千真万确的,所以才会源远流长,经久不衰。
问题也来啦……
蓝颜也好,红颜也罢,只要是知己,讲的就是一种感情能相互交流。“知己”,简单地说就是知道自己内心的朋友。无论是“红颜”还是“蓝颜”,只要是知己,就是一种“相互”的关系。
因此,“知己”必定是相互的,是注重交流的,是互相信赖的。比如,心灵上可以相通,精神上可以相依相偎,情感上可以相知相惜,态度和认知上可以互相信任。可能这是互为知己的最重要条件。
他们可能是同性朋友,也可能是异性朋友。彼此相知而情谊深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有这样的心态,人的一生是会有知己的。
知己的基础是什么呢?必定是在互相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有感情;能互相欣赏,互相鼓励;从精神上,从内心深处,能够经常影响对方;共同协商、共同研究,并且锁定目标。
知己可以亲密无间,心有灵犀,不用多说就知道对方的想法。他们习惯了互相牵挂、互相依恋、互相关心、互相激励,习惯了分享快乐,成为肝胆相照的异性知己和崇高的精神伴侣。
但是,这些需要多少心血,需要多少付出,需要多少无奈和多少牺牲啊……
这是局外人很难估量的,很难想象的,更难品味做人之难和情陷心脾之苦,徒增伤悲之怀。
要说基础和条件,概括地说就是:第一,知己要有信赖和感情作基础;第二,是互相拥有而不是一厢情愿;第三,是经常交流和互相沟通的。
要说最困惑最无奈的,就是异性知己。
听起来是矛盾的,怎么又需要蓝颜或红颜知己,又有矛盾呢?因为,在传统观念的束缚下,既有异性的吸引力,又要对原有的情感保持忠贞和责任。这样的知己在情谊上实际是矛盾的,容易有理不清的困惑,说不明的无奈。一旦把握不好尺度,这种蓝颜和红颜知己情谊,就会遭到损害。
好友说:“我的好友之困惑有点无奈之感,知己多年,未逾越情感之沟,反倍添相思之苦,情陷心脾,徒增伤悲。”她是把握住了,但是也悲伤之极。
也有的是在传统的观念支配下,选错了男人,造成一世的悲哀。在无奈之余,只有与知己默契地交流,相惜的信赖,在有限的人生之中备添寂寞之苦。更有甚者,男人出格后,为了顾全家庭大局,顾及儿女前途,牺牲自己一切的幸福所有,泪往自己肚中倾泻,偷偷地以泪洗面,靠悲声释放自己的情怀。
正如好友说:“世间女子皆痴情,楼栏幽梦空悲怜。相思不知身何处,唯有明月鉴此心。”是困惑,还是无奈?
男人对知己也有同样的困惑与无奈,历史的必然,下放的环境,回城的高考,都决定了婚配的仓促和不和谐。在儿女读大学的时候,这样的男人和女人都有可能成为那种婚姻的牺牲品。在一眼望得到尽头的婚姻里,让人体悟到激情已经被磨损皆无,生命已经到了稍纵即逝的地步,于是处于人生最困惑最无奈之中了。
因此,困惑与无奈,都是出自双方没有收获的付出之中。
虽然有感情,虽然有理解,虽然有信赖,虽然有相惜,但是那是没有结果的。感情越深厚,理解越默契,信赖越坚定,相惜越清纯,付出则越多,收获则越少。
蓝颜知己不可没有,然而有了蓝颜知己却难以保持知己的分寸,保持了应有的分寸,必定是多了一份幽怨和悲伤。这就是蓝颜知己没有前途之所在,是蓝颜困惑的必然诉求。
呜呼……蓝颜知己向何方?
(2008年7月8日)
评作家叶永烈先生的高考作文
我很敬仰作家叶永烈先生。读过他的许多作品,感觉他的文笔流畅,知识渊博,非常实际,没有虚夸,不愧是知名作家。几年来他数次写高考作文,比如我见过有一年高考作文题是《大海》,他从接到问卷到完成写作,包括把答卷送到编辑部,只用了四十几分钟。我为他的文笔与才能惊讶不已!
今年上海市语文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必须跨过这道坎》。据叶永烈先生自己在博客上说,写起来很顺手,只用了四十五分钟就交卷了。我的第一感觉是“他很了不起”!四十五分钟啊,能够写出一篇切题的、文笔流畅的、紧紧结合自己实际的文章,毕竟是不容易的。因为,仅仅在内容的选择上、构思文章的核心结构上,没有十几分钟也难于动笔。
然而,对这篇作文的评价多数不太高,有的甚至说不及格,说及格的也不少。我以为要从实际考试的特点出发考虑,最重要的是除了看文章的文字、内容、结构、文采要素以外,更要看他的重点、新意、说服力等怎么样。不能把作家的答卷视为必须的“范文”来要求。似乎作家的作文答卷,应该是最好的。中国有句古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不信,自己试一试啊。如果让我做这篇文章,绝对做不到这么好,也来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