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始终站在民众的立场,对人生价值再认识,他的作品对社会改革的推进,对文化艺术的贡献是人所共知的,是得到人民肯定的,对中国“文革”后期文艺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
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性,这与他忠于人民、忠于艺术有直接关联。即使我们今日再看《红色娘子军》和《芙蓉镇》,我们仍会同样被剧中人物和悲壮的情结所感染而泪流不止。这是因为他把自己的真实情感和对祖国对人民的情感,都揉进了电影之中,都加入到再创作之中,这是对原剧本的再升华。
他具有极高品质的人格。
他不为电影的商业化、全球化利益所驱动,这是中国许多名导演所不能及的,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一位文艺名人,他坚守了价值伦理,他不为经济所动,坚持着传统知识分子的道德和良知,为当代电影人树立了光辉的榜样。
谢晋导演是20世纪中国文化界一位标志性的人物。
二〇〇五年,中国百部电影评选中,谢晋导演的作品占了八部。这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是没有人可以替代的地位。
《中国站立成树》是“5·12”汶川大地震系列短片之一,也是谢晋导演留给我们的最后一部影像作品。他说,要用这个故事来寓意说明中华民族历经风雨的洗礼,将巍然挺立,借此振奋民族精神。
如果把20世纪分成前后两半,要举出后五十年中影响最大的一些中国文化人,那么,即使把名单缩小到最低限度,也一定少不了谢晋。
在汶川大地震前后,他在第一时间赶往他任职的上海大学、上海师大,各捐献五万元人民币。
今日,惜闻著名导演谢晋在浙江上虞逝世,享年八十五岁。
他是昨晚去参加母校上虞春晖中学百年校庆的。谢晋导演是浙江人,他的一生是辉煌的,他历任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导演、导演,中国影协第四届理事、第五届主席团委员,中国文联第五届、第六届执行副主席,是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八届、九届全国政协常委。
一九九二年八月八日成立上海谢晋—恒通影视有限公司,谢晋任公司总经理、法人代表。
一九九五年任董事长。一九九三年三月任上海谢晋——恒通明星学校校长。
一九九五年五月任上海大学影视艺术技术学院院长。
一九九八年四月谢晋个人荣获上海市文学艺术杰出贡献奖。
一九九八年六月获香港“海外”文学艺术家协会颁发的中华文学及艺术家金龙奖。
历史拒绝琐碎。在中国人好不容易过完一个世纪的时候,一切细微的光点都已黯然失色,只有那些连贯的努力、不懈的追寻、密集的成功,才能被历史认知。
谢晋已被历史认知了,因为他结结实实地拥有半个世纪。他给了人们一种信心:即使在艰难困苦的情况下,中国文化也会出现以生命历程组接成的大手笔,下一个世纪的中国文化,正可由此开启。
谢导——你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2008年10月19日)
夕阳蕴华章
岁岁重阳,今又重阳。
二〇〇八年十月七日重阳节即将来临。
农历的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同时也是中国的敬老节。
一九八九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
一九七八年,联合国第三十三届联大决定举行一次老龄问题世界大会,以唤起包括发展中国家在内的国际社会对老年人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关注。
一九八二年,联合国终于在维也纳召开了人类历史上首次专门研究老龄问题的世界大会。这次会议一致通过了指导老龄工作的第一个纲领性文件《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
世界人口老龄化,在一定意义上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标志。
但毋庸置疑,它也带来了一系列极其广泛而深刻的社会、经济和发展问题。
一九九〇年,第四十五届联大通过了决议,确定每年十月一日为“国际老人节”。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重阳节的起源《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代人认为这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重阳节了。
重阳节正值中秋时节,秋高气爽,登高赏秋,陶冶情操。
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是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自古以来,重阳节就是人们敬老、爱老、思念双亲的日子。
我国尊重国际社会将十月定为敬老月,十月一日为国际老人节的决定,同时决定十月七日重阳节为我国的敬老节,充分向世界宣示我国尊老、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体现了建设和谐家庭、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重阳节“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其中原因之一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今天我们在重阳节开展敬老活动,把重阳节称为“敬老节”,除了祝愿之外,还注入了许多敬老、尊老的新的内涵、新的社会道德和新的社会风尚,从而使古老的重阳节获得了新的生命。
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赠礼品、助劳动,丰富多彩;
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
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云淡风轻、秋高气爽、橘红橙黄、金桂飘香的日子里,温馨的“国际老年节”刚刚离我们而去,又迎来了传统的重阳节——敬老节。
霞披夕阳情无限,霜染秋枫叶正红。老一辈的人们,甘为祖国的解放,甘为人民,不顾安危,贡献了自己的青春,为祖国的崛起,还在默默地奉献着自己辛勤的汗水。老了,离开了工作岗位,但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用长期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和宝贵经验积累,继续贡献自己的余热……为祖国的改革、发展、稳定和祖国的腾飞谱写着新的篇章。
让老年人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让敬老真情代代延续,是上海市庆祝本市第二十一个敬老日的主题。各区县以居民委、村委为舞台,以街道为依托,扎扎实实地为老人解难题、办实事,满腔热情地举办敬老助老活动,在全社会掀起了一股温馨的敬老热潮,给老人金色的晚年带来无穷欢乐。
值得重视的是,以上海浦东为例,截至二〇〇七年底,浦东新区六十周岁以上的老年人口达三十八点八万,占户籍人口的百分之二十点零六,其中独居老人二点一五万人。面对人口快速老龄化的新形势,当政者们必须推动老龄事业不断前进。
时至今日,“银发无忧”“夕阳红”等口号已经不能只是舞台上的响亮名词,如果助餐、助洁、助急、助行、助浴、助医这“六助”得不到深化,那么“十一五”规划中强化为老服务的意识,深化社区为老服务的工作,就将难以实现,百分之二十的老人的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就会落空,如此类推,全国百分之二十的老人安享晚年就是一句空话。
寄望当政者们过了敬老节,更重视老龄事业的发展是中国之大计。
(一)
遍地黄花分外香,
老人菊花聚重阳,
青春征途无悔意,
晚霞夕阳蕴华章。
(二)
九九登高赏橙绿,
余热生辉映夕阳。
中华崛起志犹在,
青松不老奔小康。
祝贺敬老节老人健康,人人快乐!
祖国强盛繁荣和谐美,人人富裕!
(2008年10月5日)
破空之旅
神七升空,万众瞩目。
凝结中华民族智慧与光荣的宇宙飞船,在浩瀚太空像一道彩虹铭刻下中国人的脚印。
金秋时节,我国第七艘神舟飞船将遨游太空,这将是中国人的破空之旅。
三位宇航员随飞船升空,有一位宇航员将走出飞船舱外,在太空行走,这将是中国人在太空走出的第一步,是破空的第一步。
这一步将受到万众瞩目,地球人都在关注着这一步!
一位外国作家在评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时说:“这是非常典型的中国式太空计划。他们每次向前迈进一大步,很少重复飞行。”
是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伟大的工程,是昭告天下中华民族在崛起的道路上,继北京奥运之后又前进了一大步。
二〇〇三年十月十五日,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完美升空,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伴随着杨利伟历史性的太空之旅,“taikongaut”,一个由英文中的“宇航员”和汉语拼音中的“太空”合成的英文单词(中国太空人)成为了世界媒体对中国航天员的专用称呼。
神七升空预示着中国的综合国力已经空前强大。
改革开放三十年,我们中华民族已经告别了饥饿和贫困,步入了温饱型的小康之家——虽然仍有部分遗憾,国家的经济实力也已名列前茅——虽然人均GDP还是不高,但是我们民族的自信心、自豪感、凝聚力空前高涨,人民热爱着祖国,期盼着祖国强盛,中华儿女的心如红日在升腾。
神七升空向世界宣告中国的大国地位已经空前提升。
不要只看到美国已经领先太空技术几步,不要只顾俄罗斯在航天领域占据第二的位置,在当今世界的竞争之中,我们不做老大,但老三的位置也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个位置预示着一流的科技水平,名列前茅的综合国力。回想百余年前我们心中的酸楚,与当今神七升空的豪迈,真是地覆天翻。
神七升空有力地证明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已经勇攀世界高峰,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与绝顶的聪明。每发射一次,就前进一步。在飞向太空的实践中不断完善神舟的轨迹。
一九九二年,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我们仅仅用了七年时间,航天人就攻克了载人航天的三大技术难题。研制出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的大推力火箭,掌握了载人飞船的安全返回技术,从而构建了太空飞行的生命保障系统。
在美、苏发射载人航天器近半个世纪后起航的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在几年内走完了发达国家三四十年所走过的路程。
神七升空是民族气质的表现,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和豪情的奔放。“成功并不意味着成熟。”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王永志说,“我们起步晚,但不能照抄,要有中国特色的技术进步,从而迎头赶上。”
事非经过不知难。中国航天人的付出所换来的,不仅仅是六次世界瞩目的飞行。在载人航天工程的带动下,一大批原材料、制造工艺、元器件生产等基础工业的水平得到了提升,而载人航天工程所采用的技术也逐渐扩展到了通信、食品等行业的应用中,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看看香港的报道,更知中华儿女的心情。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满载中国人航天梦想的“神舟七号”二十五日晚升空,再度在香港引发新一轮太空热——香港多个大型商场为迎接历史性时刻,二十五日晚也将通过大型电视屏幕直播“神七”升空情况,让港人一同昂首亲睹“神七”划破长空的一刻。
任职广告摄影的梁先生说,一向对国家航天科技有兴趣:“虽然国家航天事业起步迟,但发展迅速,令人民感到骄傲。希望下一步,国家可以在太空兴建太空站,不让美国人专美。”其太太带四岁半儿子恶补火箭升空知识……
一次次进步与突破,
一次次汗水与泪水,
一次次仰望与期盼,
一次次感谢杨利伟。
要高举酒杯准备为翟志刚、刘伯明、景海鹏组合庆功,有趣的是,他们三人具有非常多的相同点:都于一九六六年出生,都属马,都来自北方(两个东北,一个山西),都是一九九八年进入航天员大队,目前都是拥有上校军衔的副师职军官。
有人因此喜称“神七”的这次飞行是“三马行空,六六大顺”。
即将发射的神舟七号,是我国航天规划中的第二步的首次飞行。
预祝神舟七号顺利升空——中国人迈出太空的第一步,破空之旅胜利成功!
(2008年9月15日)
佳节思亲
中秋节来了,思亲的情感骤然浓郁了起来。
思绪万千,人人希望阖家团圆,有道是“每逢佳节倍思亲”啊!
思念亲人是一种享受,是幸福的感觉过程。主张思念,思念是期盼合家团圆,是向往美好生活……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中心就注重“团圆”二字。
唐代诗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诗曰: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是王维十七岁所作。王维弟兄五人,他居长,另有两妹。王维初次离开家乡,诗中表达了思亲深情。他没有料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已成为我中华儿女在所有节日里思乡、思亲、思友的代名词了。
说思乡、思亲、思友,先想到外地打工者,他们离乡背井,远离亲情、友情和熟悉的土地,他们只身在外,或夫妻同行,更有携儿带女,终日操劳辛苦,汗水苦水一起流。家中丢下的老者更老,小的更小,老与小成了一群“留守族”。打工者思乡、思亲、思友的心情更强烈。
打工族涉及我国家家户户。
据报道,春节、国庆等重大节日我国有两亿人口在流动,我国十三亿人口,老小约各占三分之一,作为主要劳动力的四至五亿人口,是我国目前生产力的主力军,这是包括工农兵学商在内的笼统数,因此,有二分之一劳动主力军在节日里流动,他们的行动牵动着中华民族的千家万户,几乎是整个国家在行动!
又想到家庭不够完整的兄弟姐妹,家庭不够美满的乡亲父老,虽有完整家庭而缺少温馨的朋友……
佳节思亲,思聚,思念美好,最觉心累的是这些人!
佳节思念亲人,呼唤团圆,祈求美满,最需要的是他们。
有人说,人生是找寻爱的过程。每个人的人生都有自己的归宿。你最爱的,往往没有选择的条件;最爱你的,可能不能成为你的最爱;而最长久的,偏偏不是你的最爱也不是最爱你的;在最适合的时间、地点出现的那个人却成了你的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