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老师祖,是云南大理人。清朝康熙年间,他同马老师祖一起到麦加朝圣,路过河西的纳家营。当时纳家营的两个村子因为宰鸡的小事,与教中发生了冲突,导致了反教事件。蔡、马二人听说了这件事,努力加以劝解,但村民不服。因为行期很紧,他们二人也没有办法,只好作罢。出了纳家营,要过一条河。他们二人各用吹了气的羊皮筏子渡水,但是马老师祖所乘的筏子能在水面上漂浮起来,并能载得了人,蔡老师祖的却不行。马老师祖叫蔡老师祖过来,与他同乘一副羊皮筏子,但马的这头能浮起来,蔡的那头却沉了下去。马老师祖说:“这是命啊!是真主让你留在这里劝化两个村子的百姓,你就留下吧。”于是两个人就把所带的盘缠分开,马去朝圣,而蔡就留在了纳家营。
蔡老师祖返回村中,想留在寺里,村民不答应。他说:“我很疲乏,让我在这里稍微休息一下,这又有什么妨碍呢”村民说:“你不谈教门的事,才可以。”傍晚的时候,村民要撵他走。他说:“我向你们说实话,我的钱快花完了,我必须有了路费然后才能走。”村民问:“你想要钱吗”他回答说:“我还有一点余钱,可以做点小买卖,来牟点蝇头小利,不要求别的。”于是,蔡老师祖就在村中住了下来。
村里人不再上寺做礼拜,所以到寺里来的人就很少。蔡老师祖便制作了各种各样的糖食。凡有儿童到寺里来玩的,就教他们诵经,能诵一长段的,给大糖一块;能诵一小段的,给小糖一块。他同时告诫儿童为这件事保密,谁要是泄露了秘密,就没有糖可吃了。这样过了很久,两个村子中能诵习经文的儿童达到了一二百,他就逐渐教他们做礼拜。儿童的家长以为蔡老师祖年龄虽大,却有童心,喜欢与儿童在一起玩,并且觉得他能把儿童集中在一起,也免了打扰自己,所以也就不来过问。
村民想要进一步摆脱宗教上的束缚,就打算选择日子,准备宴席,招待客人,彻底打破在饮食上的禁戒。蔡老师祖知道后,就劝他们说:“何必要这样呢事情做得太出头了,只能白白惹人笑话。以后再慢慢打算,也是可以的。”村民才放弃了这一行动。
蔡老师祖在村子里住得时间长了,同村民逐渐熟悉了,就替村民宰鸡。村民说:“我要吃鸡血,希望你不要倒掉了。”他就用盐拌花椒、五香水来代替鸡血,并且替村民拔毛洗剥。村民既得到了坐享其成的好处,又喜欢它味道的鲜美。两个村子中传开了,于是所有的鸡就都归他来宰杀。
蔡老师祖在村里住得越久,人缘就越好。于是,他开始劝众人到寺里做礼拜,一开始,村民故意嘲笑他,由他在前面领拜,众人却在后面任意地开玩笑。他也不在意,听之任之,不加纠正。过了一段时间,村民渐渐有了礼拜的习惯,但是进殿时仍然不肯脱鞋,并且把水烟管挂在殿外,把旱烟管带在身边,每次做完礼拜后,殿里头都脏得不像样子。蔡老师祖每次都准备好水,过后用布把大殿擦干净,不生气,也不说什么。再次礼拜,还是这个老样子。村民中有忠厚的人,看到这种情形觉得不忍心,就说:“我们每次礼拜后,都有劳蔡老官又洗又擦,不如脱鞋上殿。”从此,各项应该遵守的礼节规矩就开始逐渐走上了轨道。
十几年后,经过蔡老师祖的苦心培育,听他教导的学生们都已经长大成人。有一天,他召开了村民大会,宣布伊斯兰教信徒应该遵守的各项信条和戒律,要求大家一定要遵守。这时,蔡老师祖的道德教化已经很深人,学生们都非常拥护他,所以两村中的风气大为改观,村民的行为甚为一致,都成为了忠实厚道的穆斯林教民。
蔡老师祖逝世以后,两个村子都以把他的遗体埋葬在本村为荣,因而展开了争夺。当时正值聚众礼拜的时分,等纳家营的人礼拜结束后,蔡的遗体已经被古城村的人抬走了。古城村同时派人手拿武器守住了寺门,不许纳家营的人出来。纳家营的人说:“师祖不埋葬在我们纳家营,难道还不让我们给他送葬吗”古城人没有了理由,只好让他们出来。纳家营的人出来后,就各自回家取了武器,追上古城村人,与他们打了起来。只听得空中有人说:“你们这样做,并不是爱我,也是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两村的村民大受感动以至泪下,于是罢兵休战,就在打架的地方掘土为穴,按照葬礼埋葬了蔡老师祖。
蔡老师祖在临死前曾时常说:“我为河西培养了一斗芝麻数量的念经人。”至今,河西虽然少有大阿訇,但是念经的风气却非常盛行。在云南境内各地开设学校的,也是以河西人为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