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年轻人从父亲手中接管了珠宝行。他的父亲是一位相当出色的鉴定大师,也很有商业头脑,他接手时,珠宝行已经小有名气,并有多家分店。年轻人以为凭借着父亲的遗传和从小的耳濡目染,打理珠宝生意应该是走向成功的捷径。可后来由于多次投资失误——他看好并花大价钱购进的珠宝总得不到顾客的欢迎——最终珠宝店的生意每况愈下。最后他决定卖掉珠宝店,他分析了自己失败的原因,认为自己的鉴定能力太差了,而且珠宝占用的资金也太多,风险太大,最后他决定开一家服装店。一年之后,他又失败了,因为他店里的衣服样式总跟不上潮流。盘掉服装店之后,他又接连尝试了饭店、印刷厂、造纸厂等等。而且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
一次次尝试和一次次失败之后,他已经到了垂暮之年。盘点了自己的所有财产之后,他发现自己所拥有的钱只够到郊外买一块墓地。第二天他便选好了一块作为自己死后的居所。
就在他办好土地所有权手续的第五天,奇迹发生了,他所在的城市公布了即将建设环城公路的决定。他买下的墓地正处于环城公路的一个出口处,地价迅速飙升,很快就翻了10倍。他把那块土地出手后又低价买进了几块在他看来很有潜力的土地,没过多久这些土地开始升值。尝试了那么多领域的他,终于在垂暮之年找到了最适合自己的位置,没过几年就成了城里最大的地产商。
只有经过比较才能知道什么是最适合自己的。所以多尝试一些新事物,多进入一些新领域,这样不仅能够扩大你的知识面,还有可能找到更适合你的成功捷径。在探索未知这件事上,很多人有这样一种观点:只有在现有领域无法立足才会冒险进入其他领域。在一家大公司做会计的克鲁虽不是特别成功,但相对于他的同学和朋友来说也是相当出色的,他自己也很满足,虽然他一直都想开一家网上书店。但不幸很快就发生了,刚升任主管会计的第三天克鲁就收到了上司发下的解聘书。在遭受“晴天霹雳”之后,克鲁的网上书店终于开业了,尽管所要面对的问题既陌生又棘手,但克鲁却不再逃避退缩。
真正的智者是无需“晴天霹雳”式的提醒的,他们不惧任何挑战,更不怕失败,而总是积极主动地向未知发起进攻。要想具备挑战未知的勇气并不困难,只需从小事做起,比如尝试新的工作方法或者用新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强迫自己去完成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等等。从小事中培养起自己的果敢和勇气,再遇到大事就不会退缩,进而就可以积极主动地向未知发起挑战了。
探索未知不可避免地会遭遇失败,实际上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失败打倒。只有具备坚强的韧性,敢于挑战、敢于失败,才有资格享受成功。没遭受过失败并不是一种值得炫耀的事,相反却是一种悲哀。
仔细琢磨,失败确实是好处多多,失败显露出的坏习惯,予以击败,以好习惯重新出发。
失败驱除了傲慢自大,并以谦恭取而代之,而谦恭可使你得到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失败使你重新检讨你在身心方面的资产和能力。
失败借着使你接受更大挑战的机会,增加你的意志力。
练健身的人都知道,光只是将杠铃举起来是没有用的;练习者必须在举起杠铃之后,以比举起时慢二倍的速度,将杠铃放回举起前的位置,这种训练称为“阻抗训练”,它所需要的力量和控制力,比举起杠铃时还要多。
失败就是你的阻抗训练,当你再度回到原点时,不妨主动将自己拉回原点,并将注意力集中到拉回原点的过程上。利用这种方法,可使自己再次出发后,能有长足的进步。
既然失败有如此“美好”的一面,那就让我们都来学习李叔同“只希望自己的事情失败”这种精神吧!
愈挫愈勇,愈磨愈坚能受锻炼,便如松柏,历岁寒而愈坚;不受,则如夏草春花,甫遇风霜,颓糜无似矣。
——李叔同《寒笳集》
世界上没有哪条路是一帆风顺、一马平川、没有一丝坎坷挫折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望而怯步,放弃所有的希望。困难和挫折并不可怕,重要的是我们用什么样的态度面对它。
若论挫折和磨难,有几个人的人生旅程能比得上李叔同?
1905年东渡日本求学,希望寻求真理改变祖国命运。临走时写下“披发佯狂走。莽中原,暮鸦啼彻,几枝衰柳。破碎山河谁收拾,零落西风依旧”。在日本学习六年,期间参加同盟会,决心革命。回国后,加入“南社”,填词抒怀“魂魄化成精卫鸟,血红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后来辛亥革命胜利了,可谁知又是军阀割据混战,而国民党内也成了走马换任的官场大舞台,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当初的豪言壮语,如今依然一场空。之后,又想通过美山教育振兴中华,可是又赶上家道中落,最后的梦想也被现实打得粉碎。
最后入佛门,虽历经苦难,但总算修成正果,也不枉此生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这应该可以做为李叔同一生最贴切的写照。
我们都知道,在传统打铁的过程中,有一道最后的工序,叫做淬火,它的过程就是把烧得通红的铁器放到水里去冷却,借此来提高铁器的力度。而事实上,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我们每个人也有着同样的“淬火”过程,事实证明,贫困、磨难、失败是提高我们生存力度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经历过上述艰难过程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成熟的人,一个成功的人,一个高尚的人。
前不久在《参考消息》上看到一篇小文章,它的标题上写着:“贫困是进步的唯一动力。”这是一篇外国记者所写的文章,他通过对在中国许多贫困地方的采访,得出一个结论:贫困是贫困家庭的孩子努力学习,争取改变命运的最大的动力。
生命学家常常告诫人们:因磨难和挫折带来的劣性刺激对人体包括孩子有大的好处,这也是防止一个物种退化的方式。现时的家长尚能注意到孩子在心理上的劣性刺激,譬如挫折教育,而在身体上则一律采取保护主义。身体上劣性刺激包括适当的疼痛、饥饿、寒冷,它会激发机体的活力,养成坚强的意志力。在一所大学对新生进行军训时,许多学生在立正超过20分钟时,竟纷纷晕倒。仅仅立正就会晕倒,这种体能和孩子们的年龄多么不相衬。我又想起中科院的学者们平均寿命只有五十几岁的报道。这些晕倒的孩子们如果继续读死书,死读书,以后硕士博士分到中科院继续苦干,平均寿命恐怕还要下降。
让孩子们的膝盖伤疤累累,这只是快乐之后游戏的微不足道的纪念品。孩子们并不痛苦,痛苦来自大人。不明白大人们为什么让孩子的所有举动都规矩麻木如大人,如果孩子在外面游戏,大人的眼睛始终盯在他们身上,嘴里连续不断发出指令。譬如不许坐在地上等等,当然更不允许膝盖磕出伤来。对一个充满发现喜悦的孩子来说,连土都不许摸,这不是荒唐吗?这个孩子长大之后,难道要到妇产医院的婴儿保温室那样的环境里生活吗?
大家也许知道陈章良,现任中国农业大学校长,著名青年学者,他就是来自于福建一个贫困农村的普通孩子,他是当年自己念书那所中学里唯一一个考上大学的孩子。他在总结自己人生道路时也曾经这样说过,没有童年时的贫困,就没有我现在的成功。
据心理学家分析,在人的一生中,对身心影响最大的莫过于童年时的经历,无论是童年时的贫困还是挫折,或是对未来理想的向往,只有经历了某种极度考验的人才有可能获得成功,从某个角度来说,我们成年以后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童年时的某个梦想,而那种梦想越是在极度困苦或是面临极度威胁的环境中,越能变得那样铭心刻骨,才会真正成为人生中永不放弃的努力。
当然,有人会说,一个人面对困难也可能会绝望,会放弃,说这话的人必定没有经历过生活的挫折和磨难。因为在那样生存极度困难的条件下,你不可能放弃,就好像一个人的半个身子被埋在黄土中,你必须呼吸,否则就不能生存。
我们深信,磨难和挫折是命运派来考验那些成功者的,使他们能够获得充分的准备,以便进行他们的工作。磨难和挫折能焚烧成功者心中的垃圾,使他们经受得住未来更加严峻的挑战,赢取更加辉煌的前程。
在眼下这个急功近利、浮躁激进的时代,勤勉敬业的精神似乎成了一个很遥远的神话。值得深思的是,没有这种精神,我们这个时代靠什么去造就那种“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经天纬地之才?“做一样,像一样”,是丰子恺对他的老师李叔同的评价,也是李叔同认真做事、勤勉敬业的真实的体现。凡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但愿我们都能以此为人生信条,“做一样,像一样”。——勤勉敬业的李叔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