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你追求完美,就可以保证你善始善终,不被半途而废所害。而世界上为人类创立新理想、新标准,扛着进步的大旗为人类创造幸福的人,就是具有这样追求完美无缺素质的人。这些人能力出类拔萃,对于寻常、细微的每件事都能认真思考,不肯安于“还可以”或“差不多”,必求其尽善尽美,必求人格上的圆满。
勿庸置疑,李叔同就是这样的人。
综观李叔同的一生,他的弟子丰子恺的评价是:他对于一件事,不做则已,要做就非做得彻底不可。
1948年11月28日,丰子恺为厦门佛学会作过一次题为《我与弘一法师》的演讲。在这篇演讲中,丰子恺说:“我认为他的出家是当然!”为何这样说呢?丰子恺接着发表了他的见解:
……我以为人的生活,可以分作三层:一是物质生活,二是精神生活,三是灵魂生活。物质生活就是衣食。精神生活就是学术文艺。灵魂生活就是宗教。“人生”就是这样一个三层楼。懒得(或无力)走楼梯的,就住在第一层,即把物质生活弄得很好,锦衣肉食,尊荣富贵,孝子慈孙,这样就满足了。这也是一种人生观。抱这样的人生观的人,在世间占大多数。其次,高兴(或有力)走楼梯的,就爬上二层楼去玩玩,或者久居在这里头。这就是专心学术文艺的人。他们把全力贡献于对学问的研究,把全心寄托于文艺的创作和欣赏。这样的人,在世间也很多,即所谓“知识分子”、“学者”、“艺术家”。还有一种人,“人生欲”很强,脚力很大,对二层楼还不满足,就再走楼梯,爬上三层楼去。这就是宗教徒了。他们做人很认真,满足了“物质欲”还不够,满足了“精神欲”还不够,必须探求人生的究竟。他们以为财产子孙都是身外之物,学术文艺都是暂时的美景,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虚幻的存在。他们不肯做本能的奴隶,必须追究灵魂的来源,宇宙的根本,这才能满足他们的“人生欲”。这就是宗教徒。
丰子恺认为:“……我们的弘一法师,是一层一层的走上去的。弘一法师的‘人生欲’非常之强!他的做人,一定要做得彻底。他早年对母亲尽孝,对妻子尽爱,安住在第一层楼中。中年专心研究艺术,发挥多方面的天才,便是迁居在二层楼了。强大的‘人生欲’不能使他满足于二层楼,于是爬上三层楼去,做和尚,修净土,研戒律,这是当然的事,毫不足怪的。做人好比喝酒:酒量小的,喝一杯花雕已经醉了,酒量大的,喝花雕嫌淡,必须喝高梁酒才能过瘾。文艺好比花雕,宗教好比是高梁。弘一法师酒量大,喝花雕不能过瘾,必须喝高梁。我酒量很小,只能喝花雕,难得喝一口高粱而已。但喝花雕的人,颇能理解喝高粱者的心。故我对于弘一法师的由艺术升华到宗教,一向认为当然,毫不足怪。”按照丰子恺的认识,李叔同的出家,完全出于“脚力大”者对人生追求的自然渐进,是一种人格的完满和升华。丰子恺还认为:“艺术的最高点与宗教相接近。二层楼的扶梯的最后顶点就是三层楼,所以弘一法师由艺术升华到宗教,是必然的事。”
就是这样,李叔同为了追求人格的圆满而在一片惊异的目光中皈依了佛门,这不是逃避,不是消极,而是一种超越俗世的大圆满。
丘吉尔曾讲过一句著名的话:“唯尽善尽美者为上。”假使每个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能尽至善之努力,以求得完美的结果,那我们的生活一定变得更完善、更快乐!
但是你也应该清醒的认识到,追求完美的过程,不可能一步到位,因此不能急于求成。不管任何事,任何人都无法一次做到尽善尽美,要反复、一次又一次地实践,不要老顾盼自己离“完美”还有多远,现在可以打多少分,这样不好。成功需要靠时间和努力的点滴积累,把“完美”当做一种目标装在心里,然后埋下头,专注于自己的工作,善始善终。
失败未必不是好事诸位要晓得,我的性情是很特别的,我只希望我的事情失败,因为事情失败、不完满,这才使我常常惭愧!能够晓得自己的德行欠缺,自己的修善不足,那我才可努力用功,努力改过迁善!
——李叔同《南闽十年之梦影》
有的人视失败如猛虎,怕得要死。有的人敢做敢为从不惧怕失败,对待失败的态度可以说是千差万别,但像李叔同这种常常“希望自己的事情失败”的心态,也可谓达到了一种境界了。
当然,李叔同的意思并不是说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了失败。这只是面对失败时的一种积极的心态。
事情往往总是这样,你越怕失败,却越容易失败,你越是逃避失败,失败反而会穷追不舍地跟着你,但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事情失败”,坦然地面对失败,结果反而会以胜利收场。
有一个小男孩,从小就酷爱打羽毛球,练就了一身不凡的功夫。因此,他被选送入市少年羽毛球队。在一些地区性的比赛中,他经常获得优异的成绩。后来,他被一位著名的教练相中,并将他带入了国家青少年羽毛球队,进行更加专业的训练。
在训练的时候,他的教练总是安排一名身材比他高半头的队员与他对打。那名队员因为占有身高的优势,再加上发球凶猛、刁钻,因此每一次对打,几乎都是以他的失败而告终。
在接下来3个多月的训练中,他只赢过对方寥寥几场,他的心情郁闷到了极点。有一天,教练在旁边认真地观看他俩对打。在关键时刻,对方连续给了他几次重扣,他几次接球均失败。
终于,他忍耐不住内心的失望与愤怒,把球拍狠狠摔在地上,随后躺倒在训练场上,掩面啜泣起来。
见此情形,他的教练走上前去,严肃地质问道:“你为什么表现得如此懦弱不堪一击?”
他被教练严肃地表情给慑住了,讷讷地说:“因为我的技术没有长进,这么长时间来总是输球。”
此时,教练脸上的神情丝毫没有放松,继续问道:“你首先应该清楚这是国家队,这里高手如云!难道你这样便可以赢得比赛吗?”
他听后无言以对。
于是,教练便带他一起到场外散步。这时候,教练说话的口气温和了下来:“当你面对一个强大的对手时,你会怎么办呢?”
他思忖了一会儿,却没有想到一个合适的答案。
教练掷地有声地给了他一个完美的答案:不逃避、不退缩,勇敢地面对。
说完,他的教练头也没回地离开了。那个晚上,他失眠了,一直在回味着教练留给他的那句话。
他恍然醒悟了过来。在以后的训练中,他既没有选择保守和怯懦,也没有选择愤怒和浮躁,而是选择用勇气和毅力,去面对对手扣出的每一个死球,并对自己技术上的失误进行认真地分析和纠正。
由此,他的球技出现了质的飞跃。后来,他屡屡在一些国家级和世界级的羽毛球大赛上获得优异成绩。
成功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大风刮来的。如果成功是一座大厦,那它的基石就是无数次的努力、无数次的失败。可以说成功是失败的副产品。
做任何事都会有风险,难道我们可以因为惧怕失败而止步不前、停止探索?
如果我们强迫自己去探索未知,去征服未知,并鼓起勇气、采取行动,往往会发现情况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难。所以,在面对未知的事物时,先别忙着否定自己。
不给自己尝试的机会,是很多人之所以平庸的重要原因。积极地挑战未知,实际上是一个人成长和走向成熟的关键。在探索未知的过程中,你可以尝试到很多有用的知识,积累起宝贵的人生经验,而这些都是一个人得以在社会上立足和不断成长的资本。如果你只在自己已经熟悉的领域,按部就班地工作和生活,你的能力怎么可能得到提高呢?这样的生活会让十年变成一天,想一想十年都没有得到哪怕是一丁点儿的成长,这是多么可怕的事!
不尝试未知就不可能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位置。很多人因为习惯了一个领域就把自己的生涯规划局限在这个领域里,这是最愚蠢的做法。刚刚步入社会的年轻人切忌犯这个错误,很多看似适合自己的领域实则不利于自己的发展。要想避免给自己定错了位,就必须尽可能地尝试进入一些未知的领域,这样你才可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位置,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叩开成功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