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经营管理的决策
养禽场的经营管理决策,就是对养禽场的建场方针、奋斗目标以及实现这一方针和目标所采取的重大措施作出选择与决定。决策的正确与否,对养禽场的经济效益有着决定性的意义。包括经营方向、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禽场建设等生产前的经验决策和生产中制定年度生产计划、利润计划、产品销售计划以及生产后的经济核算。
6.1.2.1年度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是根据养禽场的经营方向、生产规模和本年度的具体生产任务,结合市场行情,拟定全年的各项生产计划与措施,让职工参与讨论修改确定后,作为全场本年度的奋斗目标,并努力实现,如计划全年饲养多少只种鸡、向区内外提供多少只健康的雏苗和多少枚安全的种蛋等等,并做好市场调查工作,保证各类产品的畅销。且不可盲目生产,造成产品积压,带来经济损失。
6.1.2.2对外制定各种经济合同。养禽场在实现生产和销售活动中,不可避免的要与有关单位发生经济往来,如产品的销售、饲料原料的购置等等,为保证这些活动的顺利畅通,应该与这些单位签订供销合同,使双方都负有经济利益和相关法律责任,确保生产正常发展。
6.1.3对养禽场的生产进行经济监督,充分发挥养殖人员的积极性,提高生产技术和经济效益
经济监督就是对养禽场的生产活动,人与物的结合和使用进行系统的检查和精确的核算,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物的作用。
经营活动离不开人和物两个因素,但是人的因素是首要的。仪器的使用、技术的创新和目标的实现等等都离不开人来掌握、运作和实施。因此要搞好养禽生产,提高劳动效率,关键是调动人的积极性。要民主办场,上下互相监督;建立严格的劳动纪律,明确生产责任制;制订可行的技术标准和各种定额,有奖有罚,提高职工积极性;实行目标管理,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合理组织产、供、销和人、财、物等影响利润产生的因素,减少漏洞,降低成本,提高生产。
6.2提高养禽场经营管理的措施
在狠抓饲养管理、作好禽病防治、控制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新科研成果、提高生产技术开发、研制优质饲料降低饲料成本和抓好经营管理,才能使养禽场不断巩固和发展、兴旺和发达,实现高产和高效益。
6.2.1经营者的领导效能
选择一个懂技术、善管理、熟行情、有能力、有责任,对国家、企业、职工负责的企业法人代表—场长,来经营管理养殖场。经营者的头脑是养殖场生存与发展的关键所在。场长决策的正确性、时效性,协调工作的合理性,市场开拓的及时性,经营管理的科学性等都直接影响着职工的积极性和养禽场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因此一个即懂得生产技术管理又精通经济管理的人才,才能适应我国现代养禽业的需要。
6.2.2借鉴国外经营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作好市场调查,确定决策
国外在经营管理方面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探讨的经验。他们在确定养禽场的经营方向、生产规模、饲养方式等重大决策时,非常细致入微地在作市场预测后才能决定。甚至包括消费者的心理、生活习惯、兴趣爱好、购买能力等等变化情况都要详尽地加以调查了解,并根据这些预测和调查所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对比,然后找出最佳方案。我们要学习他们这些对我们有利的东西,结合我国国情,作好市场调查,做出科学合理的判断以经济效益的观点来确定决策的实施。
6.2.3引进优良品种,推广新的科研技术,加强饲养管理、控制环境卫生、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成本,实行全进全出制
在同样的饲养环境、饲养的设备、饲养管理条件下,饲养优良品种且健康的家禽是提高家禽生产性能、产品质量的前提条件。经营者可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养殖环境以及市场需求,选择适宜于本地饲养的优良品种,大胆实施推广新技术和新成果。
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程序根据鸡品种、代次,生产性能,生长发育特点、饲料营养标准,制定出适宜家禽各个阶段的全价饲料。光照时间、光照强度、饲喂次数、鸡舍温度等管理程序。种鸡严格限饲、定期称重,控制体重过大过小。及时淘汰异性公母鸡和残弱雏,合理地进行分群、整群工作,控制饲养密度,提高均匀度和整齐度,进行科学光照时间和强度,控制性成熟,适时开产。同时做好饲料保存,防止其发生霉变。
严格执行各项卫生防疫制度,实行以环境控制为中心的综合防疫措施。制定合理的免疫、消毒程序。及时清粪、勤换填料,确保疏松干燥、不结板,每天清洗水槽料槽,用有挥发性且能穿透‘囊膜’病毒的强氧化剂,定期进行环境消毒和带鸡消毒,切断病源的进入,做到无病早防,有病早治。
降低饲料成本,在养禽生产成本中,饲料的费用最大。约占65~75%。因此降低饲料费用对于实现养禽生产的低成本、高效益是十分重要的。
实行全进全出制有利于采用相同的饲养管理,统一防疫制度,防止疫病交叉感染。切断疫病循环感染的途径,也便于对禽舍进行统一的清扫、洗刷、消毒和空舍,有利于确定下一次进雏苗的时间。
6.2.4制定生产指标,实行奖罚制度
制定以生产责任为中心的各类目标管理制度,并通过行政手段、奖罚制度、技术推广和思想教育等办法,实行双向考核制,即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的目标奖罚责任制和全面管理的百分制考核。层层考核,贯彻“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原则,提高全场职工干部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特别是要抓住那些对养禽生产效果与经济效果有重大影响的关键方面,如生产指标主要有产蛋率、死淘率、受精率、成活率、健雏率等等,来确定基本工资和加超减产的奖罚指标。实行生产经营责任制与舍内饲养员、兽医畜牧人员均挂钩的制度。
6.2.5利用行政手段,强化思想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加强场区的生产管理、督促检查各项工作,要安排落实到每一天的每小时每个细节。强制行政手段和思想教育手段,调动技术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定期举办业务培训班,提高职工综合素质,以挖掘他们最大的潜力,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完成。
6.2.6服务工作
6.2.6.1销售工作是现代养殖业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谋求好的经济效益是禽产前的经济目标,保证产品的销路是禽产后的目的。而养禽业又是农业行业中商品化程度比较高的一个行业,产品具有鲜活的特点,并且产品在交易过程中,质量不宜测定,即容易破损和死亡。故经营者要重视和搞好销售工作,树立企业形象,提高产品质量,提供优质服务,把握竞争时机,做好禽产品的销售工作。
6.2.6.2产品销售受市场调节因素影响。市场价格忽高忽低,风险很大,所以经济者要搞好市场调查,预测市场行情,在销售时要抓住时机,其一及早出售:如鲜蛋每放一天净损耗千分之五。种蛋储存9天后,就再不能作为种用。雏苗存放3天后就无人问津。其二薄利多销、廉价取胜。其三质量可靠、服务优异。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建立良好的、长久的生意伙伴,使养禽场得以生存和发展。
以上总结是一个整体、互为因果关系,实际应用中不可分割,要统筹考虑。切记死板教条、生搬硬套,应灵活运用。养殖场的饲养管理、经营管理是一个错综复杂的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各养禽场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如饲养设备、规模、饲养方式以及饲养的品种等等,要因地制宜,逐步摸索,认真总结找出最合理、最符合本场实际的饲养管理和经营管理,才能很好地发挥经营者的经营效能,提高家禽的生产性能,降低饲料消耗,推广优良品种,从而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和更好的社会效益。
7.蛋鸡饲养管理要点
产蛋家禽(肉种、蛋种和商品)经育雏和育成两个阶段的精心培育,一般于120日龄左右转群、上笼并过渡到成年产蛋饲养阶段。上笼后为了减少饲料应激,可继续喂育成料,经1周后改喂产蛋前期料。要求140日龄时光照达12h,并于141日龄开始每周增加光照30分钟,直至每天光照达16h。在正常情况下,母家禽于18~21周龄开始产蛋,产蛋率逐渐增高,当产蛋率达50%时,再改喂产蛋高峰料,于28~29周龄达产蛋高峰。优良品种产蛋高峰产蛋率可达92%~95%,持续5~6周后产蛋率以每周1%左右缓慢下降,产蛋曲线非常平缓,这是正常家禽群产蛋的规律。如果违反这个规律,达产蛋高峰前后,产蛋率突然下降,而且下降幅度很大,回升很困难,这是不正常的,必然给养禽生产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7.1育雏期的管理
育雏期(0~4周龄)是产蛋鸡各组织器官发育的时期,对饲料营养要求高,抗病力低,体温调节等功能还不健全,主要依靠母源抗体的保护免受病害,极易受到环境的应激而发生各类疾病,影响产蛋鸡的生长发育甚至死亡。因此,幼雏期的饲养管理很重要。要注意控制好育雏鸡舍的温度、湿度、光照及通风换气工作,让雏鸡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保证日粮中蛋白、维生素和氨基酸等质量水平,加水加料实施少给勤添原则。注意预防球虫病及慢性呼吸道病的发生。如果这段时期雏鸡患了传染性支气管炎,会影响将来的产蛋量。因此要做好传染性支气管多价疫苗的接种是很重要的,当然也应当做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工作。具体规程参考如下。
7.1.1饮水与开食
先饮水后开食。进雏3h后先饮5%糖水,长途运输的雏鸡要补充些电解质,第一次饮水后3h即开食,少添多餐一日6~8次,一周内最好饮凉开水。
7.1.2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第一周33~35℃,夜晚较白天高1~2℃,以后每周下降1~2℃氏度,直到18~22℃为止。悬挂的温度计在舍内中间以离地面高1m为宜,切忌忽高忽低。相对湿度控制在一周内70%,以后为55~60%。
7.1.3合理光照
雏鸡进舍三天内给予23h光照,强度为2.7瓦/m2,以后渐为10~15h、1.3瓦为宜,灯泡离地面2m。
7.1.4加强营养和管理
日粮要营养科学。雏鸡阶段日粮蛋白质应在19%以上,代谢能11.75兆焦/千克,钙1.12%,磷0.8%,注意补充多维和一些微量元素。第二周适当补充沙粒,有促于雏鸡消化。搞好卫生和通风换气,带鸡消毒每周1~2次。及时调整密度,一周内20~25只/m2,2~4周令为15~20只,5周龄后为10只左右。严防中毒、挤压、受害。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认真地做好免疫接种工作。
7.1.5适时断喙
15~30日龄内断喙,上喙切1/2,下喙切1/3。若互喙严重可提前断喙。断喙时应注意:免疫期不断喙;断喙后立即给料和饮水,食槽内尽量加满饲料;气温凉爽时进行,若遇炎热气侯,断喙前加喂VK3,以防流血过多;不同日龄雏鸡不应同日断喙;断喙前后补充多维电解质(如VC),以抗应激加快恢复。
7.1.6正确用药,防治细菌性疾病和寄生虫
进雏后饮水中加入防治沙门氏菌的抗菌药,最好是广谱高效低毒的喹诺酮类药,如恩诺沙星、氧氟沙星等,15日龄后就要预防球虫、先用低毒广普药,如地克珠利,一月以上可用马杜霉素或磺胺类药。用量按标签注明执行。
7.2育成鸡的管理
育成期(5~18周龄)饲养管理上可逐渐粗放些,关键从营养和光照上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母鸡过早性成熟,以保证产蛋期有理想的产蛋性能。饲料营养要降低粗蛋白、增加纤维素。7~12周龄粗蛋白15.5%,代谢能2800千卡/千克;13~18周龄粗蛋白14%、代谢能2800千卡/千克。钙不超过0.8~1.0%,钙磷比例为1.2:1为宜。换料要逐渐过渡,一般为一周过渡阶段。光照一般采用8~9h光照,光照强度为5勒克斯每平米。密度:每平米养10只为宜。工作认真搞好免疫接种防疫。
7.2.1育成前期(5~8周龄)
此期除性器官外,雏鸡的其他器官功能日趋正常,能够适应外界环境并具备了较高的抗病能力。这一阶段是系统成熟及适应期,也是骨骼逐渐发育的开始,在保证饲料营养全价平衡的同时,给予适当的饲喂量,促使其日耗料达到标准。注意调整鸡群均匀度,到8周龄末鸡群胫长达标相当重要,因为这影响到该品种能否发育到应具备的体型,显然个子极矮的小僵鸡是毫无饲养价值的。与此同时,要及时淘汰鸡群中的小公鸡,避免浪费饲料。此期间要尽量做好传染性喉气管炎的首次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