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银狐狐狸之所以能在北极这种严酷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下来,完全得益于它们那身浓密的毛皮。北极银狐每年换毛两次。在冬季北极银狐披上雪白的皮毛,而到了夏季皮毛的颜色又和冻土相差无几。冰岛和格陵兰甚至有蓝色北极银狐变种。在冬季,北极银狐的皮毛甚至比北极熊的皮毛还保暖经过人工饲养可见到大量的毛色突变品种,如影狐、北极珍珠狐、北极蓝宝石狐、北极白金狐和白色北极银狐等,统称为彩色北极狐,在国际毛皮市场上是畅销的高档商品,因为北极银狐个大,体长,毛绒色好,特别是浅蓝色北极银狐,被视为珍品。北极银狐狐种价格要比其他狐种价格高出30%~50%。
贴士:当北极银狐闻到在窝里的旅鼠气味和听到旅鼠的尖叫声时,它会迅速地挖掘位于雪下面的旅鼠窝,等到扒得差不多时,北极银狐会突然高高跳起,借着跃起的力量,用腿将雪做的鼠窝压塌,将一窝旅鼠一网打尽,逐个吃掉它们。
北极银狐的发情期一般是在3月份。雌北极银狐在发情时,会将头向上扬起,坐着鸣叫,以呼唤雄北极银狐。雄北极银狐在发情时,也是鸣叫,只是雄北极银狐会比雌北极银狐叫得更频繁、更性急些。北极银狐每窝通常生8~10个,最高纪录是16个,一般只要51~52天,一窝小北极银狐便诞生了。刚出生的幼狐尚不能睁开眼睛,这时母狐会细心照料自己的宝宝,给它们喂奶。16~18天后,小北极银狐便开始睁眼看世界了。经两个月的哺乳期后,小北极银狐已经可以吃母狐从野外捕来旅鼠、田鼠等猎物。约10个月的时间,北极银狐便开始达到性成熟,随后开始成家立业,过另一种新的生活。
在一群北极银狐中,是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的,尤其是雌北极银狐之间,它们当中的一个能支配控制其他的雌狐。此外,北极银狐还有着一定的领域性,同一群中的成员分享同一块领地,即使这些领地和临近的群体相接,也很少重叠。
北极银狐最主要的食物是旅鼠,此外,它的食物还包括鱼、鸟类与鸟蛋、浆果和北极兔等,有时也会漫游海岸捕捉贝类。因此,北极银狐狸的数量与旅鼠数量的变化有一定联系,通常情况下,旅鼠大量死亡的低峰年,正是北极银狐数量高峰年。当遇到旅鼠时,北极银狐会极其准确地跳起来,然后猛扑过去、将旅鼠按在地下,吞食掉。到了寒冷的秋冬季节,它们也能换换口味,到草丛中寻找一点浆果吃,以补充身体所必须的维生素。
为了生计,北极银狐开始远走它乡,这时候,狐群会莫名其妙地流行一种疾病“疯舞病”。得病的北极银狐会变得异常激动和兴奋,往往控制不住自己,到处乱闯乱撞,甚至胆敢进攻过路的狗和狼。得病的北极银狐大多在第一年冬季就死掉了,尸体多达每平方千米2只,当地猎民往往从狐尸上取其毛皮。
昔日王者——猛犸象
作为一种统治了北半球几百万年的巨大的劫物,猛犸象曾经遍布各个大陆。源于非洲,更早时分布于欧洲、亚洲、北美洲的北部地区,可以适应草原、森林、冻原雪原等环境。有研究指出,猛犸象和大象拥有共同的祖先。这两个物种是在500万年前分化出来的。大象一直繁衍至今天,然而,猛犸象却灭绝了。
猛犸象是最负盛名的史前哺乳动物,夏季以草类和豆类为食,冬季以灌木、树皮为食,以群居为主。距今4000年前完全灭绝。其生存的时代为冰河世纪,它们在极地附近的冰原上觅食与生活,为抵御严寒,猛犸象的皮下脂肪和皮上浓密绒毛层皆厚达0.1米,绒毛层之外还披覆长毛层,毛色呈黑色或深棕色,因此也被称为“长毛象”。在20万年前,地球就出现了猛犸象,它曾经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区,分布如此广阔的猛犸象为什么灭绝了呢?真让人不可思议。
在前苏联西伯利亚北部的冻土层中,科学家们曾发现20多具皮肉尚未腐烂的猛犸象尸体。这些尸体在大自然的冰库里保存得相当完好。尸体肌肉的血管中充满血液,胃里还有青草、树枝等未消化的食物。
经科学家考查证实,这些尸体已冰冻了10000多年。
几十年前,国际地质学会在前苏联召开期间,许多国家的科学家还尝到了这已冻了10000多年的猛犸肉。据说味道虽不十分可口,却别有风味。
据科学家证实,大约在距今20万年前,最早的猛犸象就出现在地球上。它的足迹遍布北半球的北部地区,我国北部也有发现。特别是北冰洋的新西伯利亚群岛,更是猛犸象的世界,人们在那儿发现许多猛犸象牙。
贴士:在北半球被冰原覆盖40%时,猛犸象一直是洞穴壁画的主题,这似乎可以证明,人类的肆意捕杀很可能是造成10000年前猛犸象在全面解冻期完全灭绝的罪魁祸首之一。猛犸象种群的灭亡是第四纪冰川时代结束的标志。
猛犸象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灭绝的呢?人们对此众说纷纭。
1、气候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气候变化是导致猛犸象灭绝的最重要因素。冰川时期结束后,气温开始上升,随之而来的干旱让极地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像猛犸象这种体型庞大的动物适应不了环境的变化而逐渐灭绝。在美洲发现的猛犸象遗骨表明,猛犸象数量下降的时候,正是冰川期结束和地球开始变暖的时期。由于气温的上升,美国西南部的草地逐渐转变成长着稀疏灌木和仙人掌的沙漠,导致了猛犸象的灭绝。
2、环境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猛犸象居无定所,当迁到一个新地方后,对新环境不适应,而导致猛犸象大批死亡,最终走向灭绝之路。
3、人类猎食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猛犸象的灭绝与人类有关。北美古印第安人对猛犸象的大肆捕杀,才是它们灭绝的直接原因。在猛犸象骨骼上发现有刀痕,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分析证明,这刀痕是石制或骨制刀具砍杀所致,而不是猛犸象间互相争斗的结果,更不是挖掘过程中造成的外损。古印第安人捕杀猛犸象,除食其肉,用其皮外,还用其骨,因为猛犸象的骨骼有类似玻璃的光泽,也许能把它作为镜子用。考古学家也发现史前人类对猛犸象的杀戮遗迹,例如有一些留有刀伤的猛犸象牙,以及猎捕猛犸象的工具,证实人类会组成群对,以陷阱或火烧等方式去捕捉猛犸象。
4、食物匮乏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由于环境的改变致使猛犸象喜欢吃的食物在其生存的地区大量消失,最终走向灭绝之路。
5、繁衍过慢说。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猛犸象的繁衍很慢,从而致使族群数量日益稀少。一头母猛犸象的妊娠期长达2年左右,而且通常一胎只生一头小猛犸象,幼象要长成到具有生殖能力的成年象,至少又要再等10年。因此,猛犸象族群数量日益稀少,最终导致了其灭绝。
目前,对大型动物灭绝的原因仍然众说纷纭。猛犸象灭绝的疑案,至今都在讨论,相信不久的将来,科学会给我们一个答案,让猛犸象灭绝的真相大白于天下。
雪路先锋——北方鹿
北方鹿属哺乳纲鹿科,为食草动物。动物学家把野鹿分成了许多亚种,但一般都归为两大类:森林带野鹿和冻土带野鹿。北方鹿主要是冻土带野鹿。此外,在习惯上,北方鹿还被分为两类,一类即野鹿,另一类则是经过人类驯养的鹿,称为驯鹿。
北方雄鹿体长2米有余,肩高约1.4米,体重200多千克。北方鹿与世界上其他任何鹿都不同,雌、雄北方鹿都长角。北方鹿的角很长,而且多分叉,这种叉角每年要换一次,公鹿秋天脱角,怀孕的母鹿第二年春天才脱角。冬季,北方鹿全身,包括它的嘴和脸,都披覆着浓密的毛,毛色很浅,近于白色。其细长的毛中充满空气,且细绒毛十分发育,细绒毛间也饱含空气,既柔软又卷曲。
就像盖了“双层皮袄”,能够抵御寒风的袭击。此外,由于毛里充满空气,使鹿具有较好的浮力,所以,鹿能轻而易举地横渡宽广的江河。夏季,北方鹿的毛变短变稀,颜色也变为深褐色——褐色。
北方鹿的4只蹄子是非常出色的。每只蹄子上都长有4个爪趾,而每个爪趾都有鞋一样的角状套,爪趾可直接着地,且角状套宽大,形状弯曲,像个小铲,冬天甚至扩展得更宽。除此之外,爪趾之间还生长着长长的、“刷子”似的硬毛,它们在行走时也发挥重要作用。在泥泞的沼泽地或松软的雪面上,北方鹿奔跑起来,都像走平地一样平稳,很少陷进泥潭或雪坑里,而且不会滑倒,这都是因为北方鹿的大脚分散了传给地面的压力,且“刷子”似的硬毛能够防止其滑倒。
贴士:北方鹿的用处很多,价值很高。方鹿是北极地区冬季的重要交通工具,鹿拉的雪橇又快又平稳。现在,驯养鹿群已成为北极地区许多民族的主要职业。
北方鹿主要分布在北美大陆及欧亚大陆北部的苔原带、森林苔原带及北冰洋的岛屿上。这些地区气候寒冷。自然条件也很差,但是,北方鹿能够适应这种条件,顽强不屈地生存。北方鹿从不挑食,夏天,它们主要吃各种青草,树叶,浆果和磨菇等,冬天,北方鹿凭灵敏的嗅觉,坚硬的4蹄和强壮的4肢,能够刨开铁锹都难以对付的坚固的雪被,准确地从深约1米的雪下找到它们的主要食物——地衣和其他苔藓,而这种干涸的植物一般动物是不吃的。
北方鹿的英文名称叫“Caribou”,是从印第安语“克萨里布”一词演变而来的,这个词的意思是“雪路开拓者”,用这个词来描述北方鹿是非常贴切的。一方面,北方鹿具有在雪地中自如地奔跑和觅食的能力;另一方面,北方鹿还具有明显的季节迁移性,春天,由较南的森林苔原带向北进发,秋天又从北部苔原带向南迁移。北方鹿每次迁移的距离达500~700千米,甚至达到1000千米以上,几乎可与候鸟媲美。北方鹿在迁徙的过程中,常常汇聚成巨大的鹿群,成千上万只鹿群跋山涉水,浩浩荡荡向一个目标前进,行色十分壮观。
北方鹿在迁徙过程中的另一壮景便是横渡大河。有时,它们一连数日络绎不绝地横渡大河,常常使轮船几天无法通行。从远处看去,密密的鹿角就像无边无际的活动森林。虽然鹿是游泳能手,但大江大河的阻隔,有时也成为一些“老弱病残”难以逾越的死亡线,在冰冷的河水中,它们往往因体力不支而无法游到对岸去。
鹿群在每年初冬季节(10~11月)南迁的过程中开始交配,在每年春季(5~6月)迁移到北部冻土带的僻静处后,雌鹿开始生儿育女。雌鹿怀孕期平均为225天,每胎产仔1~2个,哺乳期为5~6个月。北方鹿在2~3岁时就开始成熟,一般每年都能繁殖,直到很老。北方鹿的寿命大约25~28岁。因此,鹿群的增长率是很高的,年增长率可达到25%左右。
森林之舟——驯鹿
驯鹿又名角鹿,是属于鹿科驯鹿属的唯一种,下分9个亚种。驯鹿主要分布于欧亚大陆、北美、西伯利亚南部。中国亚种分布在大兴安岭西北坡,目前仅在内蒙古自治区额尔古纳左旗尚有少量饲养。
驯鹿与其他鹿种的最大区别是,它无论雌雄都长有鹿角,因此它们又被称为角鹿。又因为驯鹿的角似鹿、头似马、身似驴、蹄却似牛,所以也有人叫它们四不像。
驯鹿的体长约为1.2~2.2米,尾长约为7~21厘米。它的头长而直,耳朵较短,有点像马的耳朵;驯鹿的额略向下凹;颈很长,肩稍隆起,背腰平直;它的主蹄大而阔,行走时能触及地面,这有利于驯鹿在雪地和崎岖不平的道路上行走。驯鹿的体毛会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夏季,驯鹿的毛呈灰棕、栗棕色,腹面和尾下部、四肢内侧的毛呈白色;冬季,驯鹿的毛色稍淡,呈灰褐或灰棕色;驯鹿一般在5月开始脱毛,9月份开始长冬毛。驯鹿的个头比较大,雌鹿体重可达150多千克;雄鹿稍小,为90千克左右。它那一对树枝状的犄角,幅宽可达1.8米,雄性的角巨大,长度可达150厘米,且每年更换一次,旧的刚刚脱落,新的就开始生长。驯鹿主要栖于寒带、亚寒带森林和冻土地带;在中国主要生活在以针叶林、针阔混交林为主的寒温地带。多群栖,由于食物缺乏,常常远距离迁徙。驯鹿主要以冻土带的植物为食,冬天吃些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夏天则吃树木的枝条和嫩芽、蘑菇、嫩青草、树叶等;有时,也会捉旅鼠,遇到鸟巢时也会把鸟蛋及幼雏一扫而光。9月中旬至10月交配,妊娠期7~8个月,每胎产1仔,偶尔产两仔,哺乳期约5~6个月。雌性幼兽18个月性成熟,雄性稍晚。幼小的驯鹿生长速度之快是任何动物也无法比拟的。雌鹿在冬季受孕,在春季的迁移途中产仔。幼仔产下时仅有雪兔那么大,两三天即可跟着雌鹿一起赶路,一个星期之后它们就能像父母一样跑得飞快。
贴士:我们的祖先总是把鹿视为圣洁,赋予了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西方也是如此,他们让鹿给圣诞老人拉车,给孩子们送礼物。
驯鹿具有顽强的耐寒能力,它们不仅可以从厚而坚实的雪下觅食,还可以在雪地、泥泞的沼泽地上行走奔跑自如,这些本领实在令人惊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