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回族语言不但反映了回回民族现代民族风貌,也反映了回回民族历史上的民族风貌。回族语言是回族先民历史和文化的“活化石”,从现代回族语言各种外来成分中,不难看出回族先民的主要族源以及回族文化的发生、发展过程。尽管回族语言经历了由“母语——双语——转用汉语”这样一个语言演变过程,无论那个阶段的语言,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民族个性。现代回族使用的汉语,也不乏鲜明的民族特性。语言的发展过程不是独立的,而是具有一定的传承性,不是一个时代的产物,而是经历了许多时代逐渐积累发展起来的,这样就使回族语言具有强烈的民族气息。
三是回族语言既有地域性,又超越了地域的局限。回回民族在长期的历史迁移过程中,形成了“大分散、小聚集”的地域特征,使得回族语言融入汉语各个方言区中。但在各个方言区中,回族语言却有一个共同的语言纽带,即回族经堂语。回族语言中的经堂语,跨越了地域限制,跨越了方言隔离,成为不同方言区相通的民族语言词汇。经堂语在回族语言中具有准通用语的功能。经堂语在回族语言中如此至关重要的纽带作用,和回回民族重视经堂教育是分不开的。生活在不同地区的回族,经堂教育的内容基本上是一致的,无论操何种方言的回族人,接受的经堂教育却是相同的,经堂语也随之跨越了地域的局限。回族转用汉语,并不意味着语言的“同化”。不同的民族使用相同的语言,是由社会条件决定的,主要取决于民族间交往的程度。不同的民族长期生活在一起,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发生了密切的关系,在语言上也就会出现融合的可能性。回族转用汉语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形成的。关于回族转用汉语的历史原因,学术界有种种说法,从语言变迁理论来看,主要是语言环境的变化决定了语言的变化。经过漫长的历史变迁,回族逐渐转用了汉语,以汉语为民族对内对外的主要交际工具。汉语不仅是回族和其他民族交往的工具,也是回族内部交际的工具。回回民族依靠汉语传递各种信息,使汉语成为回族的民族共同语。但是,回族使用的汉语却带有鲜明的民族特征。
由于语言和民族间的密切关系,就使得通过民族研究语言,或者通过语言研究民族成为民族语言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民族的形成是民族语言形成的先决条件,有了民族共同体,也才有共同的民族语言。就回族语言而言,虽然不属于绝对独立的民族语言,却具有十分突出的民族色彩,具有相对的独立性。
语言的类属和民族的源渊是相辅相成的。一般认为,回族先民主要来源于阿拉伯半岛的阿拉伯人和中亚细亚的波斯人。随着回回民族的正式形成,回族便转用了汉语。有人认为,回族转用汉语,是回回民族形成的标志,是回回民族成为一个独立民族在语言方面的表现。这种学术观点是有一定的道理的。从回族形成的历史看,回族先民初入中国内地,各自操着不同的语言,这些语言不通,生活有别,习俗各异的不同民族的社会群体,由于共同的伊斯兰宗教信仰和共同的伊斯兰生活习惯而联系在了一起。语言不通,会带来种种不便,他们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交际语言,所以,这些回族先民们逐渐转用了汉语。回族先民共同使用汉语,表明了多个民族成分共同形成为一个民族,即回回民族。回回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决定了回族语言的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我们从汉语中界定出回族语言体系,不仅仅是以语言差別的大小为决定因素的,其中把民族成分也作为一个重要标准。语言差别是民族独立的标志之一,回族和汉族作为不同的民族,出现语言差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回族虽然使用的是汉语,但回族汉语和汉族汉语是有明显差异的,正是由于这种差异才形成了回族语言体系。
通过民族可以研究语言,通过语言也可以研究民族。语言作为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也是构成民族差別的主要因素,不同的民族使用的语言中大多能反映不同民族的特点。语言属于社会现象,一个民族的生产特征、生活方式、风俗习惯、婚姻制度以及宗教信仰等等,往往在语言中得到反映,所以从现代民族语言中可以看到一个民族的过去,也可以追溯历史上不同民族间的关系。语言信息中隐藏着大量的民族信息。
通过语言研究民族,就是通过语言特点的分析来观察和认识民族特点。回族语言中包含着大量回回民族历史、文化、宗教等多方面的信息。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了解回族语言的民族特征:
其一,分析回族语言中的借词。借词往往能够反映出民族间的相互联系和文化交流,对于研究民族关系很有价值。回族语言中的阿拉伯语借词、波斯语借词就是回族文化的“活化石”。
其二,分析回族人名的构成。从姓氏人名的来源中可以判知民族来源。回族的姓氏渊源最能体现回回民族的由来,回族的经名表现了回回民族的伊斯兰文化情结,回族的官名则表明了汉文化的融入。
其三,分析回族亲属称谓。亲属称谓往往能够反映出一个民族的婚姻文化和家庭文化,回族亲属称谓系统和汉族亲属称谓系统基本上是一致的,在回族亲属称谓语词中,也有一些有别于汉族亲属称谓的词语,这些词语是研究回族婚姻家庭文化的有力佐证。
其四,分析回族语言禁忌。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禁忌,其中包括语言的禁忌。在语言禁忌中,隐含了民族心理,民族习俗,民族文化,民族宗教以及伦理观念等诸多因素。回族语言中有许多禁忌,涉及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的许多领域。有些语言禁忌十分严格,不得越雷池一步,有些语言禁忌则比较宽松一些。
其五,分析回族礼仪用语和生活用语。由于受伊斯兰文化的影响,在回族语言中形成了一些只有回族才使用的礼仪用语和生活用语,这些回族专用词汇,是回族伊斯兰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回族民族风情的生动表现。这些表现回族宗教生活和日常生活的特殊词语,都生动地传达出了独具伊斯兰特色的文化信息。
回族语言在长期的发展演化过程中形成了颇富民族特色的词汇系统,这个词汇系统是回回民族社会文化、生活习俗、心理特质以及宗教观念的真实写照,因此,回族研究的范畴十分广泛,除了以上所列举的几条之外,回族谚语、歇后语表现出来的民族伦理观念,回族经商用语中表现出来的回族经济文化观念,回族地名表现出来的回族分布状况等等,都为回族语言研究提供了广阔的语言文化背景。
历史上,这些使用着不同语言的回族先民来到中国后,“大分散、小聚居”,由于长期和汉族交往相处,也逐渐谙熟了汉语。这些回族先民在各自的聚居地使用民族母语,而与汉族及其他民族交往时则使用汉语,形成了回族语言初始的双语现象。回族先民的双语现象在经历了几百年的过渡后逐渐趋于衰落,明代中后期以来,汉语基本上进入回族家庭。
同一种语言在不同的使用者中使用,往往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一些不同的语言特点,甚至还会产生鲜明的语言差异。当人们使用一种新的语言时,同样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要带有自身的一些特点,产生不同程度的语言变异。回族使用的汉语,在许多方面就表现出与现代汉语的不同,正是这些不同,才形成了回族语言系统。
我们所说的回族语言,实际上指的就是回族使用的汉语,就是回族汉语有別于汉族汉语的特点。当然,回族语言中有别于现代汉语的这一系列不同并不能改变汉语的基本属性,回族语言总体上还是属于汉语的范畴。但是,回族语言以其独特的语言文化背景而相对独立,并丰富和发展了自身的语言系统,从而形成了回族语言学。
从回族先民初入中国始,回族语言的教习活动就已开始。元朝在政府的主要机关里都设置了回回椽史,回回令史、回回译史等官职,专门来译写史书。明代在四夷馆和会同馆中设有回回馆,主要教习波斯文,《回回馆译语》就是当时回回馆教习波斯文时汉语和波斯语分类词汇对照表。《回回馆杂字》就是《回回馆译语》中的词汇表。《回回馆译语》和《回回馆杂字》所收的主要是汉语和波斯语词汇对照,也收录了一部分汉语和阿拉伯语词汇对照。这两部著作都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是回族语言研究的一个里程碑。
《回回馆译语》和《回回馆杂字》以及其他类似的回族语言学著作,研究的对象其实只是回族先民的语言,以后陆续出现的回族语言学著作也以回族经堂语教习为主。
应该承认,学术界对回族日常用语的研究还很不够,还缺乏对回族语言的系统的理论描述,对回族语言的界定也不够严密。这些问题都是回族语言学中应该亟需解决的问题。回族语言在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基本要素中大都形成了回族化了的语言特征,如语音中的阿拉伯语、波斯语口语特征,词汇中鲜明的伊斯兰文化特征以及句子搭配中的一些特殊组合方式等等。这些独具特殊的语言现象都为建立回族语言学理论提供了丰富的语言材料。
在回族语言研究中,要认真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掌握丰富的回族语言研究材料。我国其他少数民族语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都取得了令人注目的成绩,出版了大量的语言简志,还有不少语言资料集、词典、调查报告等问世,而对回族语言的调查还很不够,材料还很不充足,研究著作也不多见,对语言运用还缺乏深入细致的了解,这些都对建立回族语言学系统造成了不少困难。回族语言学研究要把回族语言材料的收集和整理工作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二是建立回族语言学理论体系。当前回族语言学的研究尚处在零珠碎玉的状态中,还缺乏系统的回族语言学理论体系。针对这种现实,要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回族语言材料后,就要把这些材料放在宏观的理论框架中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总结,从中发现新的语言事实,揭示新的语言规律,提出新的语言理论。
三是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回族语言特殊的发展过程,特別是转用汉语,使回族语言具备了普通语言学和民族语言学的双重学科属性,所以,对回族语言的研究就应该采用科学的多维的研究方法,通过语言统计、语言描述、语言比较等多种手段全面分析回族语言的特征,特別要注意回族语言中的跨学科研究,把语言和民族、社会、文化、宗教等多种学科有机的结合起来,开展多视觉,多元化的研究,在回族语言的动态研究和静态研究中,在语言的共时描写和历时描写中,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