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写完最后一段话的时候,我没有如获重释的感觉,唯有忐忑不安和等待被审阅。从2008年底决定撰写《回族民间文学导论》开始,三年来,从查阅资料、设计写作大纲,到完成各章节内容的撰写,虽说非常艰苦,但也有许事情值得回味。记得撰写本书的三年也是我的儿子上高中的三年。他刻苦攻读,备战高考,而我则是埋头写作。如今毛毛终于考上大学,而我的又一个“孩子”犹如十月怀胎般的即将诞生。欣喜之余,又有无限感慨。1997年,我从中央民族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回到了宁夏。当时,自己的心情很茫然,有一点无所适从的感觉。在不经意间自己在媒体、机关飘荡了五年,当再回高校重抄旧业时,发现其实在回族民间文学研究领域有许多值得挖掘的内容。也恰好这时,郎伟老师找到我,要我为《宁夏通志》撰写有关宁夏民间文学研究状况的报告。接到任务后,我开始走访上世纪80年代从事宁夏民间文学研究的何村、王世兴、马乐群、李树江、杨继国、屈文琨等。他们非常详细地为我介绍了当时编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中国谚语集成》和一系列的有关回族民间故事的搜集整理的情况。从他们的讲述中可以了解到,老一代的学者们在回族民间文学这片“处女地”的辛勤耕耘。因此,作为一个身处宁夏的学者,很有必要重拾老一代学者的精神,在他们未完成的事业里继续研究下去。也许是这番动力的支持,我从2003年,一头扎进回族民间文学研究中。最开始是从回族民间故事类型研究开始,然后,思考构建回族民间文学学科体系的问题,就这样,一步一步的深入下来,终于积淀起比较丰富、扎实的基本功。于是从2009年,经过6年的积累,我开始着手写作。冬去春来,历经三个寒暑的写作,今天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自感要说的话还有很多,但是千言万语我要说的是不尽的感激。首先我要感谢自治区新闻出版局朱昌平局长。当年,我在区党委宣传部时,作为他的手下,就得到他不少的指点和帮助。这次承蒙他的关心,把我的书列入到局里的出版计划里,才使这本书能够出版。此外,还有出版局的王宁丽处长,与她交往的十多年来,成为一对好姐妹。这本书能够出版,也得到了她的支持和帮助。还要感谢李伟副校长和郎伟、赵慧老师,在我的写作过程中,他们都对我的书提出了非常具体的问题,使我受益匪浅。还要感谢我的老师陶立藩先生。很幸运,当年能在他的身边学习三年,得到他的教诲,使我终生受益。而且,这次他能为我的书作序,也是我的荣耀。另外,还有宁夏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以及编辑和王艳。尤其是本书的责任编辑。他们为本书的出版,最后,我要感谢我的母亲和我的儿子。母亲尽管是一个识字不多的家庭妇女,但是,儿女们的事业也使她牵缠挂肚。三年来,她总是问我,书写的咋样了?如果你顾不上做饭,到我这儿,我给你做饭。母亲的关心也是我的动力之一。而儿子毛毛在他高考复习最紧张的时候,也还不忘询问妈妈写书的进度。在我写到最疲倦的时候,他总会过来替我捏头捶背。没有大家的关心和帮助,我自己是很难坚持下来的。在此,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谨以此书敬献给上世纪为回族民间文学辛勤耕耘的先辈们。
2012年3月8日完稿于塬勤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