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作业
主要包括正在运行或开停过程中的生产工艺装置区和市政民用工程中对受限空间内的设备进行焊接、切割、打磨、更换等作业。
涂刷作业
主要包括对受限空间墙壁及其内的设备进行装修、防腐等目的的涂刷作业。
建造有限空间作业
主要包括建设地下管道、地下室、地下仓库、地下工程等工程的作业。
救援作业
对受限空间内遇险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作业。
5.如何防范受限空间作业安全事故
加强培训。做好岗前和在岗期间的职业安全培训,对有害因素进行辨识并培训,加强受限空间环境下安全操作知识、技能及应急救援培训。
准入管理。进行受限空间作业,应实行工作票许可制度;进行作业时必须有监护者在受限限空间外负责监护操作者。
作业前预防措施。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采取净化、通风等措施,对有限空间充分清洗,进入前应当再用新鲜空气通风置换。
作业前环境检测。作业人员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对环境中氧气、可燃气体、有毒气体浓度进行检测,确保浓度符合安全要求再下去。
作业中防护。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配备符合国家标准的通风、检测、照明、通讯、安全绳索、个人防护用品等,在作业过程中应持续保持强制性通风;并当有害物质浓度较高时,作业人员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
6.如何进行受限空间作业事故应急救援
一旦发生缺氧窒息、中毒等事故时,救援人员在得到作业负责人准许后,穿戴好符合要求的呼吸防护用品,迅速将窒息者或中毒者移至户外露天处,施以人工呼吸或其他急救措施,同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不得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长管式送气面罩等用于应急救援。
不允许未经许可,在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的情况下盲目施救。
在一时无法配备防护措施进入受限空间进行施救时,为了赢得抢救时间,应利用安全绳索将中毒者迅速拉上来,不可盲目下去施救。
(三)特种作业有哪些要求
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国家安监总局令第30号)规定,特种作业主要分为:
(1)电工作业
(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
(3)高处作业
(4)制冷与空调作业
(5)煤矿安全作业
(6)金属非金属矿山安全作业
(7)石油天然气安全作业
(8)冶金(有色)生产安全作业
(9)危险化学品安全作业
(10)烟花爆竹安全作业
(11)安全监管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
从事特种作业的人员,必须接受与其所从事的特种作业相应的安全技术理论培训和实际操作培训并考核合格,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作业操作证》后,方可上岗作业,否则不得从事特种作业。
特种作业人员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1)特种作业人员应年满18岁以上,但从事爆破作业和煤矿井下瓦斯检验的人员,年龄不得低于20周岁。且不超过国家法定退休年龄。
(2)经社区或者县级以上医疗机构体检健康合格,并无妨碍从事相应特种作业的疾病和生理缺陷。
(3)具有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
(4)具备必要的安全技术知识与技能。
(5)相应特种作业规定的其他条件。
(四)如何预防电气安全事故
电气操作属特种作业,操作人员必须经培训合格,持证上岗。
车间内的电气设备,不得随便乱动。如果电气设备出了故障,应请电工修理,不得擅自修理,更不得带故障运行。非有关人员不得移动电气设备上的“禁止合闸”、“有人工作”等标示牌和临时设置的安全遮栏。
经常接触和使用的配电箱、配电板、刀开关、按钮开关、插座、插销以及导线等,必须保持完好,安全可靠,不得有破损或带电部分裸露现象。
在操作刀开关时,必须将盖盖好。
电气设备的外壳应按有关安全规程进行防护性接地或接零。
使用手电钻、电砂轮等手持电动工具时,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装设漏电保护器,同时工具的金属外壳应防护接地或接零;
(2)若使用单相手持电动工具时,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单相三眼的要求;使用三相的手持电动工具,其导线、插销、插座应符合三相四眼的要求。
(3)操作时应戴好绝缘手套,穿好绝缘鞋并站在绝缘板上;
(4)不得将工件等重物压在导线上,以防止轧断导线发生触电。
使用的行灯要有良好的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
在进行电气作业时,要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遇到不清楚或不懂的事情,切不可不懂装懂,盲目乱动。严禁工作监护人、操作监视人擅离职守。
一般禁止使用临时线。必须使用时,应经过主管部门或安技部门批准,并采取安全防范措施,要按规定时间拆除。
发生电气设备火灾时,应立即切断电源,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等灭火器材灭火,切不可用水或泡沫灭火器灭火。
移动某些电气设备,如电风扇、照明灯、电焊机等,必须先切断电源。
在雷雨天,要距离高压电杆、铁塔、避雷针的接地导线20米以外,以免发生跨步电压触电。
打扫卫生、擦拭设备时,严禁用水冲洗或用湿布去擦拭电气设备,以防发生短路和触电事故。
(五)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时如何应急
化学中毒急救
进行急救时,救护者在进入危险区域前必须戴好专用防毒面具、自救器等防护用品,必要时也应给中毒者戴上;迅速将中毒者小心地从危险环境转移到安全、通风的地方。如果伤员失去知觉,可将其放在毛毯上提拉,或抓住衣服,头朝前地转移出去。
脱去中毒者被污染的衣服,松开领口和腰带,使中毒者能够顺畅地呼吸新鲜空气。如果毒物污染了眼部、皮肤,应立即用水冲洗;对于口服毒物的中毒者,应设法催吐,用手指刺激舌根,对腐蚀性毒物可口服牛奶、蛋清、植物油等进行保护。
毒气泄漏的自救与逃生
发生毒气泄漏事故时,现场人员不可恐慌,先根据气味等进行初步辨识泄漏物种类,要有人负责统一指挥,观察风向,井然有序地往上风向撤离,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用湿毛巾捂住口鼻等。
从毒气泄漏现场逃生时,要抓紧宝贵的时间,当机立断,选择正确的逃生方法撤离。
逃生时要根据泄漏物质的特性,佩戴相应的个体防护用具,或用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
沉着冷静确定风向,然后根据毒气泄漏源位置,向上风向或沿测风向转移撤离;另外,根据泄漏物质的相对密度,选择沿高处或低洼处逃生,但切忌不可在低洼处滞留。
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知识的了解
员工应了解本企业、本班组各种化学危险品的危害,熟悉厂区建筑物、设备、道路等,必要时能以最快的速度报警或采取正确的方法逃生。企业还应制订和完善毒气泄漏事故应急计划,并定期组织演练,让每一个职工都了解应急方案,提高职工对付毒气泄漏事故的应变能力,做到遇灾不慌,临阵不乱,正确判断和处理,增强职工自我保护意识和救护能力。
(六)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与监控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使用或储存危险化学品,且危险化学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按照《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标准,对本单位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储存和使用装置、设施或者场所进行重大危险源辨识,分级、安全评估。
重大危险源根据其危险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一级为最高级别。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进行登记建档。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根据构成重大危险源的危险化学品种类、数量、生产、使用工艺(方式)或者相关设备、设施等实际情况,按要求建立健全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完善控制措施。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定期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进行检测、检验,并进行经常性维护、保养,保证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设施和安全监测监控系统有效、可靠运行。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
对存在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的重大危险源,应当配备便携式浓度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器材和设备;涉及剧毒气体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两套以上(含本数)气密型化学防护服;涉及易燃易爆气体或者易燃液体蒸气的重大危险源,还应当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可燃气体检测设备。
危险化学品单位应当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按照要求进行事故应急预案演练。
险化学品单位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应当在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安全评估和分级、登记建档工作,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