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孝公任用卫鞅后不久,打算变更法度,又恐怕天下人议论自己。卫鞅说:“行动犹豫不决,就不会搞出名堂,办事犹豫不决就不会成功。况且超出常人的行为,本来就常被世俗非议;有独到见解的人,一定会被一般人嘲笑。愚蠢的人事成之后都弄不明白,聪明的人事先就能预见将要发生的事情。不能和百姓谋划新事物的创始而可以和他们共享成功的欢乐。探讨最高道德的人不与世俗合流,成就大业的人不与一般人共谋。因此,圣人只要能够使国家强盛,就不必沿用旧的成法;只要能够利于百姓,就不必遵循旧的礼制。”孝公说:“章得好。”甘龙说:“不是这样。圣人不改变民俗而施以教化,聪明的人不改变成法而治理国家。顺应民风民俗而施教化,不费力就能成功;沿袭成法而治理国家,官吏习惯而百姓安定。”卫鞅说:“甘龙所说的,是世俗的说法啊。一般人安于旧有的习俗,而读书人拘泥于书本上的见闻。这两种人奉公守法还可以,但不能和他们谈论成法以外的改革。三代礼制不同而都能统一天下,五伯法制不一而都能各霸一方。聪明的人制定法度,愚蠢的人被法度制约;贤能的人变更礼制,寻常的人被礼制约束。”杜挚说:“没有百倍的利益,就不能改变成法;没有十倍的功效,就不能更换旧器。仿效成法没有过失,遵循旧礼不会出偏差。”卫鞅说:“治理国家没有一成不变的办法,有利于国家就不仿效旧法度。所以汤、武不沿袭旧法度而能王天下,夏、殷不更换旧礼制而灭亡。反对旧法的人不能非难,而沿袭旧礼的人不值得赞扬。”孝公说:“章得好。”于是任命卫鞅为左庶长,终于制定了变更成法的命令。
评解:
商鞅变法是我国历史上成功变法的一例。孝公当政,已进入七雄争霸的战国时期,周室衰微,诸侯相互攻伐,斗争异常激烈,谁想立于不败之地,谁就得寻求自强的途径。商鞅就是顺应历史的潮流,三见孝公,说以强国之术,使孝公“不自知厀之前于席,语数日不厌。”君臣默契,奠定了变法成功的基础。变法未行,就遭到守旧派的公然反对。商鞅与甘龙、杜挚面对面的斗争,其焦点就集中在“法古”、“循礼”还是“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的冲突上;变法实行,众皆哗然,“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商鞅却立木悬赏,取信于民;刑太子师,以肃其法。变法十年,“秦民大悦”、“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国家日益强盛。商鞅才华盖世,在战国这个华丽的舞台上,完成了一幕惊天地,泣鬼神的话剧。
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国开始了彻底而系统的改革。土地制度变化了,开阡陌,除井田;治安管理加强了,什伍连坐,互相监督;贵族特权取消了,奖励农耕,生产的粮食多也可以立功,优秀的农民可以扬眉吐气;爵位等级秩序建立了,不分平民贵族,以战功授奖,只要立功多,就可以富甲一方。秦国的军队从此变成虎狼之师。既然杀敌取胜可以带来财富和地位,何乐而不为呢?
十几年里,“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公元前350年,在商鞅的主持下,秦国迁都咸阳,以郡县制划分行政区域。接着,秦国夺取魏国河西之地,迫使魏国迁都大梁。甚至,那个名义上的皇帝周天子,也要如同诸侯一样向秦国祝贺。普天之下,秦国之外,已无强国。
商鞅变法是战国时期最彻底的一次变法,不仅推动了秦国社会的发展,而且推动了宗法分封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型,为秦始皇建立大一统帝国奠定了基础,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后世有人说:“百年犹得秦政法。”同时也确立了封建社会的生产方式,这是商鞅变法对中国古代社会最大的影响。
王安石《商鞅》一诗中写道:“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结合自身实际、结合时代条件变化不断探索和完善适合本国情况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不断增加全社会的生机活力,真正做到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一个国家如此,一个企业也如此。
从197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一部以改革开放为主题的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30年的改革开放,不仅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改革”在30多年以来是贯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今天的世界地位,改革开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强大动力。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我们深刻认识到,在当今世界日趋激烈的竞争中,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发展起来,就必须与时俱进、改革开放、着力发展、以人为本、促进和谐。
讨论:
(一)课内讨论
1.为什么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
2.请阐述在新时代里开拓创新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二)课外思考
读下面一篇文章,对自己的感悟做一个小结。
老师眼中的坏同学为何大多当了老板?
总结那些读书时在老师眼中不太听话的同学为何大多数成了老板,主要有以下几个条件:
一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天生脸皮厚。做生意也发了,办企业也好,都需要厚脸皮。为了一分几厘的利润,就是跟人死缠烂打。
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从小被批评惯了,于是练就了一张“刀枪不入”的厚脸皮。你的话越难听,他越是赔笑脸。和气生财,于是生意兴隆。那些学习成绩好、听话乖巧的同学,从小听惯了肯定和赞扬,偶尔听到一句批评,恨不得找条地缝钻进去。你要他放下架子低声下气地去求人,还不如杀了他。
二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吃苦。做生意办企业,不能吃苦可不行。他们由于经常惹祸,免不了受皮肉之苦,天长日久,便练就了一副好耐性,能吃常人不能忍受之苦。还只有十几岁就开始自己跑江湖挣钱养活自己。反观成绩好、听话的同学,从小被老师和家长捧着、惯着,连体育课都不愿到操场上出一身汗,就不用说让他们去干掉皮掉肉的活儿了,所以最后大多待在不晒太阳、不淋雨的机关,过着“饿不死,撑不破”的“清福”生活。
三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不怕挫折。做生意办企业不可能一帆风顺,如果因一次小小的挫折就收场,那你就永远不可能成功。成绩差的同学从小就经历过一次次考试的失利,挫折对于他们来说就如同韭菜一样,割了长,长了割,已经感觉不到痛苦。所以他们中有了失败还会继续再干。反观成绩好的同学,从小被成功包围着,一旦面对挫折就痛苦不堪。因为他们老是不能忘记过去的成功,总想睡在成功簿上享受胜利的喜悦,偶遇小小的挫折就快速爬上救生艇。
四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敢于冒险。风险有多大,利益就有多大。成绩差的同学从小就有一种冒险精神,虽然每次恶作剧被发现后,都要受到严惩,但他们总也放不下那份快乐。因此每办一件事之前,他们想的是怎样获得快乐,而不是计算风险有多大。
而成绩好的,听话的同学从小到大,生活轨迹都被老师和家长设计好了。他们不仅缺乏独立生活的能力,更缺乏冒险精神。哪怕你给他一个发财的机会,他也会想“贷那么多款,万一失败了怎么办?”
五是:成绩差、调皮捣蛋的同学章义气。办企业当老总,只有经济头脑不行,还必须善于团结,这样才能将全体员工拧成一股绳。成绩差的同学大多为人仗义,敢“为朋友两肋插刀”。
反观成绩好的同学,从小到大唯恐自己沾惹是非,有的甚至充当“奸细”,专门拿着“放大镜”寻找同学的缺点,借以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这样的人如果当老板,只会天天与员工为敌,搞得员工人人自危。谁还有心思去工作?一旦企业遇到一点挫折或困难,员工就会卷铺盖走人。
所以经商只老实本分不顶用,脑袋瓜灵活,行为创新才是硬道理。
选自《商界》
延伸诵读:
【原文】宋之富贾有监止子者,与人争买百金之璞玉,因佯失而毁之,负[1]其百金,而理其毁瑕,得千溢[2]焉。事有举之而有败,而贤其毋举之者,负之时也。
——《韩非子·说林下》
【注释】
[1]负:通“赔”,赔偿、补偿。
[2]溢(yì):古同“镒”,古代重量单位。二十两或二十四两为一镒。
【原文】不知治者,必曰:“无变古,无易[1]常。”变与不变,圣人不听,正治而已。然则古之无变,常之毋易,在常古之可与不可。伊尹[2]毋变殷,太公[3]毋变周,则汤[4]、武[5]不王矣。管仲[6]毋易齐,郭偃[7]毋更晋,则桓[8]、文[9]不霸矣。凡人难变古者,惮[10]易民之安也。夫不变古者,袭乱之迹;适民心者,恣奸之行也。民愚而不知乱,上懦而不能更,是治之失也。人主者,明能知治,严必行之。故虽拂于民心,立其治。说在商君[11]之内外铁殳[12]重盾而豫[13]戒也。故郭偃之始治也,文公有官卒;管仲始治也,桓公有武车——戒民之备也。是以愚赣[14]窳[15]墯[16]之民,苦小费而忘大利也,故夤虎受阿谤;而辴[17]小变而失长便,故邹贾非载旅[18];
狎[19]习于乱而容[20]于治,故郑人不能归[21]。
——《韩非子·南面》
【注释】
[1]易:改变、变动。
[2]伊尹:尹是官名。传说伊尹出身奴隶,生于伊水边,原为有莘之君的近身奴仆,听说商汤“贤德仁义”,而心向往之。商汤与有莘结亲,他作为有莘氏女的陪嫁之臣来到商汤手下,成为汤的“小臣”。他身为庖人(厨师),便乘机用“割烹”作比喻向商汤陈说,要他“伐夏救民”。
[3]太公:人名。即吕尚,姜姓,吕氏,名尚,号子牙,号太公望,俗称姜太公。
[4]汤:商王朝的建立者,原为商族部落领袖。
[5]武王:周文王之子,周国的开国君主。
[6]管仲:一称管敬仲。名夷吾,字仲。齐颍上(颍水之滨)人。春秋时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
[7]郭偃:人名。又言为高偃、卜偃者。春秋时期晋国掌管占卜的大夫。
[8]桓:即齐桓公。春秋时齐国国君,姓姜,名小白。
[9]文:即晋文公。晋文公:姓姬,名重耳,晋国的国君。
[10]惮(dàn):畏难,怕麻烦。
[11]商君:即商鞅。公孙氏,名鞅。战国时期卫国人,所以也称卫鞅,是战国时期法家的代表人物。
[12]殳(shū):古代的一种武器,用竹木做成,有棱无刃。
[13]豫:通“预”。预备、预防。
[14]赣(zhuàng):同“戆”。愚蠢(侧重于迂直、不知变通)之意。
[15]窳(yǔ):懈怠、懒惰。
[16]墯:通“惰”。
[17]辴:即“震”,害怕。
[18]旅:本义:古代军队五百人为一旅。这里用为军队。载旅:即现在的征兵制度。
[19]狎:亲近、接近而不庄重。
[20]容:从容不迫,这里延伸为缓慢之意。
[21]归:合并、向往、归附、归依、希望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