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艺术
备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首要环节,是上好课的基本前提,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针对性,提高实效性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备课主要是教师处理教材、研究学生和编写教案的过程。其备课艺术主要包括教材处理艺术、教学对象研究艺术和教案编写艺术。
第一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处理艺术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备课和从事教学的最主要依据。要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增强实效性和针对性,必须吃透教材的精神实质,灵活恰当地对教材进行再处理和再加工,掌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的处理原则、作用、步骤、方法。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处理的基本原则
尽管处理教材的方法可以多种多样,并且因人因课程而异,但仍有一定的共同原则可供遵循。
1.系统性原则
自从20世纪2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系统论以来,系统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处理也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坚持整体与局部的统一。这里所指的整体,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整体教材和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所指的局部,是相对于整体的某一部分、某一章、某一节或某一个专题(“形势与政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备课时,必须使二者和谐统一,以整体指导局部,以局部体现整体,也就是说,教师在备具体的某一章、某一节、某一课时,必须立足全局,立足整体,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体系出发,明确某一章、某一节、某一专题(“形势与政策”)、某一课该讲什么,不该讲什么;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哪些是难点、热点,哪些是非难点、热点;传授哪些方面的知识,培养哪些方面的能力,运用哪些教法等。就具体的某一章、某一节、某一专题(“形势与政策”)、某一课而言,既不可能将整体教材的教学任务、内容毕其功于一役,也不可能离开整体教材而乱定教学目标与任务,否则就会劳而无功。
坚持系统性原则,坚持整体与局部相统一的另一层更高的意义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的各门课程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的关系,即本科的五门课各课程、专科的三门课各课程与总课程体系的关系。在备某一门课时,处理某一课程的教材时,眼里、脑里要有其他各门课程,要有总课程体系,明确各门课程在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各自承担的职责、任务和分工,具有政治理论、思想道德教育教师的大局意识和眼光。
2.统筹兼顾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紧扣教学目的和教学计划,对育德、育智、育美,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各方面要统筹兼顾,全面安排,不可偏废。不能只重视其中一点或两点,一个方面或两个方面,而忽视其他点和其他方面。同时又要有重点,有针对性,不可能在育德、育智、育美,不可能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各方面平均用力,整齐划一。就各门课程教材而言,“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和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培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思想道德修养”部分偏重于思想道德教育、成才教育,法律基础部分偏重于知识传授和学法用法能力的培养;“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基本理论部分偏重于理论知识传授,国际国内形势专题部分偏重于形势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思想教育和能力培养。就各门课程的某一章、某一节、某一专题而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思想教育的任务分配也是各不相同的,更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恰如其分地把几方面的任务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既全面安排、又突出重点;既各有目标,相对独立,又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3.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要坚持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原则。教学要吃透两头,其中一头就是学生。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教师的教学成效是通过学生反映出来的,离开了学生,就谈不上教学。可见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主要矛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理教材要正确对待的主要方面。在处理教材时,绝不能离开这个主要矛盾和主要方面,为备课而备课,为处理教材而处理教材。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精彩一课”活动和“优秀教案”评比活动的实践看,凡是教材处理很艺术的,备课很好的,教学效果很好的,都是对大学生这个教学对象很了解,很熟悉的。只有这样的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否则就会矢不中的、药不对症,劳而无功。因此,备教学之需,备大学生之需,根据大学生的需要来处理教材,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的重要一环。
著者从事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思想道德修养”“形势与政策”等课程教学多年,深知在处理教材时坚持适应大学生需要的原则的重要性。由于没有适合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教材,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都统一采用针对本科学生特点和需要而编写的省统编教材或国家的指导教材。对高职院校的学生而言,这些教材具有内容太多、结构太复杂、知识深度太深、理论太晦涩的特点,严重脱离高职学生的实际,即严重脱离高职学生的需要、文化基础、理论基础和接受能力等。这就需要高职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大胆取舍,删繁就简,合理安排,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否则就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4.灵活处理原则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理教材既要有一定的原则性,又要有一定的灵活性,对于不同课程和不同特点的教材,要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如果采用千篇一律的固定模式处理,那就不能真正深入教材和表达教材,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比如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关于“社会主义本质”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两章的处理,前者较后者更为抽象、深奥,理论性强,难度较大,涉及的热点问题较多,大学生不易把握。因此,在教材处理上,前者的教学时间应稍充分,对重难点的处理应详细、具体,教师讲授、学生讨论更应增加。对同一章同一节的内容,既可以从朗读激发情感入手,也可以从板书提示线索入手;既可以从案例分析入手,也可以从课堂提问、设疑入手,不同的处理方法会使教材处理艺术更加丰富多彩。总之,根据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同一课程的不同章节的不同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去处理教材,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既能体现课程特点,又能体现教材特点,既能发挥教师专长,又能符合大学生的认知规律,调动大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潜能,这就是灵活处理教材的原则要求。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处理的作用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处理是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由于教社政[2005]5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的颁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设置变动大,教学大纲和教材都进行了新的编审和制定。到目前,除专科学校开设的“形势与政策”课没有全国性的教学大纲外,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已制定并执行。教材是根据教学大纲制定的,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各门教材,从教学目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重难点的分布都贯彻了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有认真地处理教材,深入钻研教材,了解教材编写者的意图,找到教学大纲和教材的内在联系,才能把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基本精神和基本要求贯穿到教材处理中去,贯彻到教学实践活动中去。可见,处理教材是贯彻各门课程教学大纲的延伸和基本要求。
2.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材处理是增强教学实效,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无论哪门学科有多么特殊,无论处理教材的方法多么灵活多样,教材始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主要工具,是组织教学的主要蓝本。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也不例外,不能别出心裁地另搞一套,必须始终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作为组织教学的主要工具和主要蓝本。因此,掌握处理教材的科学方法、技能技巧、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对于熟练地驾驭教材,使用教材又不唯教材,忠实教材的基本精神又高于教材,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性和针对性,提高教学质量就至关重要。一个优秀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定是一位驾驭教材、处理教材的优秀艺术家。
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处理教材是教师教法研究和大学生学法研究的重要前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就必须不断地研究教法和大学生的学法。研究教法容易理解,但为何要研究学法呢?研究学法的目的,就是要有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不断了解大学生,研究大学生的特点,特别是学习的特点,学习的习惯、规律、生理机制、心理活动等,不断地对大学生进行学法指导,使大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的良好习惯和品质。只有大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真正融为一体,达到有机的统一,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研究教法和学法,离不开教材,离不开教材的处理,离开了教材,教师拿什么“教”,学生根据什么“学”呢?因此,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是教师研究教法、学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重要前提。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材处理的基本步骤
1.通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材
通览教材是教材处理的第一步,也是教材处理艺术的基本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基本的材料和依据。通览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的教材,从而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整体特点等有一个较全面、较系统的了解,以便在教学中执简驭繁,纵横自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是其中某一门课程的老师,即使只担任多门课程中的某一门,也应对其他几门课程的教材加以通览。现行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由“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构成一个比较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重点阐述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进程,充分反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帮助大学生系统掌握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基本原理,坚定在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主要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提高思想道德素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形势与政策”主要对大学生进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和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帮助大学生通过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正确认识和判断,进一步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
2.通览执教课程选用教材
通览执教课程的选用教材是在通览思想政治理论课全部教材的基础上,教师对执教课程选用教材的全概貌性了解。这种全概貌性了解,是对前一个步骤的深化,同时又是后一个步骤细读教材的基础。这种全概貌了解重点应把握:首先是对教材知识结构的了解,“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三门课程都有自己的知识结构,除“形势与政策”的专题辅导资料外,基本都是按章、节、目结构编排。因此,对各章之间、一章之中各节之间、各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要加以了解和分析,建立起教材在头脑中的宏观体系,做到成竹于胸,这样有利于从整体角度通盘考虑教学,加强教学计划的目的性、计划性和系统性。
3.借鉴同一课程不同版本的教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都有不同版本的教材,有教育部思政司组织编写的全国指导教材,也有各省根据不同的省情编写的适用于本省的教材,还有根据高校的性质分类编写的适合某一性质高校使用的教材,各种教材应该说都具有自己的优点和特色,都有值得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内容。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上好一门课,要想追求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广泛涉猎、大胆借鉴选用教材以外的其他教材的内容、特点、资料、例证,才能做到材料丰富、游刃有余、博采众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