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完美的,也都不同程度地追求着自我完美。这正是人类健康向上的本能力量。但人又是会有各种各样的不足的。追求完美是对的,可是如果因此而拒绝接受目前尚不完美的自己,厌恶自己,就会产生种种问题。很多对自我缺乏客观认识的大学生,往往都是在对自我现状不满的前提下出发的。对自我现状的不满,又会直接影响到个体的情绪和兴趣,严重时还会阻碍对现状的改善。有的大学生,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是,对自己期望过高,又对现状极为失望,总担心别人会看不起自己,因而更加畏首畏尾,形成恶性循环。?心理学家认为,只有当一个接纳了自我,热爱自我,愿意在立足于自我的基础之上去发展更完善的自我,他才能以积极的自我理念进行自我指导,自觉地驾驭自己的生活,控制自己的行为,才能充满信心地对待周围环境,对待面临的困难和挫折,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反之,处处不满意自己,处处沮丧,只有越来越消沉,越来越无望,越来越自弃。
善待自己,因为你只有这一个最为知心的伴侣。心理健康的人,首先是热爱自己的人。他们不张扬,不自弃,在接纳自我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善自我的大厦。只有诚恳地对待自己,才能珍惜自己,才有可能产生向上的愿望。而这对自我完善而言,是极为重要的。
三、自卑的原因及对策
大学生是青年中的佼佼者,他们在高考的竞争中成功地击败众多对手,跨入大学校园,似乎春风得意,意气风发,不应有什么自卑心理。然而,许多调查表明,自卑心理在大学生中并不少见。大学生理想自我和自我评价都相当高,这反映了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同时,中学时代的经历,老师家长的赞扬与期望,也进一步强化了他们的自尊心,因而他们容易对自我期望过高。而且,大学生对外界评价相当敏感。当受到外界他人消极评价时,可能会伤其自信心、自尊感。如果没有得到及时调整,自尊就会变成自卑。
产生自卑最主要的原因,是对自己不恰当的认识,心理学家告诫,人们对自己行为能力进行评价时,尤其应当严格区分哪些认识是正确的,哪些认识是错误的。每个人都可能做错事,重要的是怎样去忘记,怎样去重新开始。“本世纪最大的发现,就是发现了任何人都能通过改变自己而改变人生。”这是心理学家威姆斯的名言。正确地分析认识自己,建立起合理的自我信念,将消极自卑观念转变为积极自信的观念,这是每个当代大学生都应该认真思考的。具体而言,抛弃自卑,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懂得能力是有限的。不要对自己设立不可企及的目标,多多发掘自己能做也做得好的事情,然后好好去做,这样就能产生积极的愉快的自我体验,发现自己是生活在个人能够应付的世界上的。然而,由于多数大学生没有遇到过什么失败,因此有些人常常过分追求完美,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持过高的要求,离开了自己的实际情况,从而使自己的“完美”期望受到挫折,一下子跌入自卑之谷。二是对自己不完美的地方过于看重,甚至把人人都会出现的、人人都会遇到的问题看成是自己“不完美”的表现,从而严重地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进而降低自信心。过分追求完美,其实是人格不成熟的表现。健康的人是乐观而自信的。如果你认为自己很能干,同时也明白自己不是万能的。那么,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把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你一定会对自己更加充满信心。
2.要知道失败是难免的。这似乎是老生常谈,但人们往往不能真正坦然面对失败。失败之后,不要简单地归结为自身能力的不足,不要一下子就对自己进行全盘否定,或者不愿正视失败的现实而根本不通过考察自己失败的原因。面对失败,应该认真思考一下,为什么失败?是否被困难束缚了?是否凭个人力量难以实现?是否目前实现不了而将来是能实现的等等。深刻的反省,有助于克服消极的观念,发现失败的真正原因、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面对失败,一味地自怨自艾是徒劳无益的。失败是一种事实,逃避和歪曲,即使自己一时难免尴尬和痛苦,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只有勇敢地面对它,冷静客观地分析其原因,才能吸取教训,保持信心,重振精神,迎接未来。
3.要清楚坚持总会有收获。大学生往往会犯这类的错误:认为自己非常了解自己的能力,当在某项任务中,有过一两次失败体验的重现,就极力回避这种情境,或者迫不得已面临这类任务时,自己首先就没有信心,固步自封,把责任推给早期的经历或先天的能力不足。在新的挑战面前,连尝试一下的勇气都没有,总是自卑于所认为的各种缺点。心理学家数千次调查发现,98%的人都具有消极的自卑心理。成功者之所以成功,并不在于他的完美无缺,而是他努力将他身上的所有优点、长处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在这里,真正起作用的,是他积极的态度,这是抛弃自卑、建立自信的基础。与其在一旁悲叹自怜、黯然自卑,不如把这种消极的思维变成积极的行为活动。真正干一干,试一试,或许,你所认为的能力不足只是你想象出来的。事实上,只要你有积极的态度,踏实的努力,你所具有的能力就会发挥出来。
四、自我确立和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
自我确立,就是懂得自己能干什么,有自身的独立性。这是大学时代每个人所遇到的根本性的课题。大学生处于自我发展的关键时期,自我确立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行为,而行为的结果,反过来又不断地巩固和修正着自我确立的程度。自我确立对人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而自我确立是以自我形象及对这种形象的评价为表现形式的。
每个人在自己心中都有对自己的看法。“我是聪明的,能干的”、“我是忧郁的,羞涩的”、“我是快乐的,善交际的”等等。人又往往会有一种错觉,自以为自己最了解自己的能力、性格。实际上,我们很难了解自己的一切,很多看法是虚构出来的。尽管如此,人们仍然十分相信对自己的认识。这种对自我的认识和评价就是人心目中的自我形象。每个人都是依据这种并不那么真实的自我形象来思考和行动的。因此,如果我们用积极的心理暗示,建立起积极的自我形象。树立起自信和勇气,那么,有些本来以为不可能办到的事,也许就会变得容易了。积极的自我确立,能使大学生形成踏实的价值感,能使大学生立足于自身的基础,开始新的进步。建立积极的自我形象,能促使大学生以良好的向上的态度对待自己的生活、学习,以开朗的方式对待周围的同学、老师,从而产生一种不虚妄的自信与沉着。如果做到这一点,那么,当大学生走出校园,面对社会时,就可以有良好的韧性与耐力来面对种种的困难与挫折,能够以一种成熟的心态来对待社会的纷繁复杂。自信是走向成功的支柱之一,自信更显示于经受挫折之后仍奋力前行。只有当你认为你能成功时,你才有了成功的可能性。从细微处入手建立极积的自我暗示,就能激发出自信。而这一点,则是自我完善的必由之路。
第三节做一个称职的员工
一位心理学家在研究过程中,为了实地了解人们对于同一件事情在心理上所反应出来的个体差异,他来到一所正在建筑中的大教堂,对现场忙碌的敲石工人进行访问。
心理学家问他遇到的第一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这个工人很烦躁:“在做什么?你没看到吗?我正在用这个重得要命的铁锤,来敲碎这些该死的石头。而这些石头又特别的硬,害得我的手酸麻不已,这真不是人干的工作。”
心理学家又找到第二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二位工人无奈地答道:“为了每周500元的工资,我才会做这件工作,若不是为了一家人的温饱,谁愿意干这份敲石头的粗活?”
心理学家问第三位工人:“请问你在做什么?”第三位工人眼中闪烁着喜悦的神采:“我正参与兴建这座雄伟华丽的大楼。落成之后,这里可以容纳许多人来工作。虽然敲石头的工作并不轻松,但当我想到,将来会有无数的人来到这儿,快乐工作,心中就感到特别有意义。”
同样的工作,同样的环境,却有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第一种工人,是完全被动的人。可以设想,在不久的将来,他将不会得到任何工作的眷顾,甚至可能是生活的弃儿。第二种工人,是麻木的、对工作的概念只有钱的人。对他们抱有任何指望肯定是徒劳的,他们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他们不是企业可依靠和领导可信赖的员工。该用什么语言赞美第三种工人呢?在他们身上,看不到丝毫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们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他们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荣誉,同时,因为他们的努力工作,工作也带给了他们足够的荣誉。他们就是我们想要的那种员工,他们是最称职的职员。
第三种工人,完美地体现了工作的哲学:自动自发,自我奖励,视工作为快乐。相信这样的工作哲学,是每一个团队都乐于接受和推广的。持有这种工作哲学的员工,就是每一个企业所追求和寻找的员工。他所在的企业、他的工作,也会给他最大的回报。
或许在过去的岁月里,有的人时常怀有类似第一种或第二种工人的消极看法,每天常常谩骂、批评、抱怨、四处发牢骚,对自己的工作没有丝毫激情,在生活的无奈和无尽的抱怨中平凡地生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