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到什么山唱什么歌”,讲的是行为要与不断变化的环境相适应。大学生刚走出大学校门,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在心理上面临着一个“断乳期”,需要以正确的心态和恰当的方法加以调适,以尽快完成从“学校人”到“社会人”、“职业人”的角色转换。
第一节角色转换
现在的企业“一个萝卜一个坑”,那种听任冗员一大堆的怪现象几乎都不存在了。企业招聘员工进来,就是需要他迅速适应工作环境,进入良好的工作状态,为企业创造效益。若等个一年半载才进入状态,恐怕再“耐心”的企业也会对他没兴趣了。因此,大学生如何尽快适应这一转折,顺利完成从大学生到职业人的社会角色转换,是摆在每一个大学生面前的十分重要的现实问题。
一、认知新角色,适应新环境
第一印象是客观事物首次作用于人的感官,在人的头脑中产生的对事物的整体反映,包括事物的外观形状、行为特点、价值评价等。第一印象在人与人相互认识和交往过程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在心理学上,第一印象可分为以下几类。
1.前摄作用,即通常说的“先入为主”。
2.光环作用(晕轮效应),即人们在交往过程中,有时看到一个人的某一特点比较突出,于是就忽视了这个人的其他特点和本质。树立好的第一印象往往会“扩大”自己的优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使出了点差错,也会得到别人的谅解;否则,建立了不好的第一印象,可能会扩大自己的缺点,要改变它,绝非一朝一夕。
3.定势作用,即第一印象如何,会对以后的发展形成一个固定的趋势。别人可能已据此决定了以后对你的态度。
就业后,在新的工作环境中所树立的第一印象十分重要。第一印象好,人们与其交往的热情就高,就容易打开工作局面;第一印象不好,容易导致出现事倍功半的情况。
二、衣着整洁,讲究仪表
初到工作单位,一定要注意衣着。服饰要同自己的身份相符,同工作单位的习惯相一致。衣服不一定时髦、高档,但应保持整洁。男士不宜蓬头垢面或油头粉面,女士不宜浓妆艳抹。要体现整洁、朴素、大方;言谈举止要得体,体现亲切、热情、礼貌、理智,冒失莽撞、木讷呆板不可取。
三、遵章守纪,讲究信誉
遵守时间,讲求信用,与人交往不失约,不失信,这既是工作关系中的纪律要求,又是人际交往中的一种美德。初到工作单位,提前上班,稍后下班,严格遵守单位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地做好力所能及的事情,工作要紧张、有序、高效。这些,无疑会有助于树立良好的第一印象。相反,没有时间观念,不遵守劳动纪律,不守时,不守信,消极被动地等待工作,显然不可能赢得别人的信赖和尊敬。
四、严守秘密,待人真诚
有些保密性较强的单位,对工作人员的纪律要求较严,比如军队、安全部门、公安部门等。到这些单位工作的大学生,应当严守机密,不要随便向外人透露内部情况(相关部门要做培训)。在同事相处中,要以诚相见,平等待人,既不自惭形秽,也不傲慢无理。
五、谦虚谨慎,手勤眼明
要注意做到“三勤”:嘴勤,多请教,多交流;眼勤,能够做到眼里有活,主动做事;手勤,多做力所能及的事。忌:傲气,夸夸其谈,过于谦卑,不自信,过于随便或在办公室打电话聊天。
六、忠厚稳重,持之以恒
尽管第一印象只具有暂时性、表现性等特点,但良好的第一印象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助于大学生初到工作单位站稳脚跟,有助于大学生与单位职员融为一体,有助于大学生工作的起步与发展。当然也不能仅仅满足于建立良好的第一印象,大学生更需要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以自己良好的品质、正直的为人、出色的工作成绩去建立更深层次的长期印象。第一份工作的成功之处不在于做的是什么工作,而在于工作做得怎么样,以及对待工作的态度。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他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家汽水厂抹地板,当时他就打定主意做个最好的抹地工人,结果第二年就被提升为副工头,最终成为声名显赫的军事家、政治家。
七、爱岗敬业,苦干实干
凡是能成大事者,都不嫌弃平凡的工作,都是在实干的基石上建立起自己的金字塔的。企业录用员工首先考虑的是对待工作的态度、精神、团体观念。一位企业家曾这样说:现在大学生的专业技术、知识都可以,但普遍缺乏的是对本职工作的热爱、精神和团队合作素质。年轻人最好能自我警惕。不管你从事什么工作,要想得到上司的首肯,首先要尊重自己的职业,热爱自己的职业,尽自己的一切力量把工作做好。
八、团结同事,待人诚恳
刚毕业的大学生来到新单位,与同事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初来乍到,一切都是陌生的。多观察,多思考,多做事,少说话是适应新环境之举。要学会与同事保持一定距离,凡事采取中立态度。公平对待每一位同事,避免建立小圈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要在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化素养的基础上,做到以下几点:尊重他人,不自恃清高;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热心待人,不见利忘义;诚实守信,不贪图虚名;主动随和,不孤陋寡闻;律己宽人,不心胸狭窄;服从领导,不无礼抗上。
九、创造机会,敢于“亮剑”
要尽快崭露头角,注重平时,创造机会,出色地完成领导交办的细小的工作,取得信任,提高知名度。充分利用各种会议、借助各种社会性活动,包括文艺、体育、庆典等,让上司和同事注意你。当然,最根本的办法是以显著的成绩得到重视,这是提高知名度的最有效的武器。找准时机,敢于主动亮出你的成绩。
第二节心理调适
大学生经过大学时代洗礼,心理已经进一步成熟了,而生活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完善自我、如何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如何在社会这所耗时更长、功课更多的大学里发挥自己的潜能、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只有到真实的工作中才能找到,当然充分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是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不可或缺也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一、认识自我——充分了解自我的未知领域
1.自我的结构。自我是一个结构系统,它包括个人自我、社会自我、理想自我、自我评价等。个人自我,就是我们通常最一般意义上的自我。它是指每个人对自己本身各种特征的认识,对自己的看法。个人自我是自我概念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它对个人影响是根本性的。社会自我是指个人自己所认为的、别人如何看待自己的各种行为特点。即以已之心,度他人待己之腹。一般而言,如果个体对自己有什么看法,就会以为他人对自己也有类似的看法。两者互为参照系,个人自我往往会受社会自我影响而发生一定改变。这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理想自我,是指个人理想中的自我应具有的形象。也就是自己所期望达到的理想标准。自我评价,是个体对自己能否达到“理想自我”以及达到何种水平的评价。以上几个方面,构成了一个人的自我系统,并进一步形成自尊、自信、自卑等的心理特点。
2.自我与经验的关系。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自我既具有一种稳定的特性,同时又是在不断地变化发展着。生活过程中的各种经验,是自我结构变化发展的原因。自我,实际上是一种主观的认识,这种主观的认识,有可能与实际情况或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有所不同,因此,日常生活经验可能会与自我认识不符,甚至发生冲突。而心理健康的人,不仅其自我结构相对稳定,而且在新环境或新经验基础上,能根据自己的各种经验,及时地修正自我结构,协调自我认识,使之能更合理地存在,而显示出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而有心理障碍者,往往不能做到这种调整而终日困扰于其中。例如,当一个非常自作聪明的人面临一次意外的挫折时,他会如何反应呢?第一,他可以接受这一事实,同时继续保持他的自信;第二,他可能接受这一事实,但从此以后一蹶不振,丧失了他的自信;第三,他对这一事实加以种种歪曲和否认,以此继续保持他的自信。这三种方式中,第一种反应方式是最好的。因为他接受了这种经验,在这种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自己的自我结构、自我认识,从而保持自我与经验和谐统一,并且逐步使自我结构变得更加丰富、灵活而现实。第二和第三种反应方式都是不恰当的。第二种反应方式虽然接受了经验,却使自我结构彻底解体。只因为一次失败的经验,就全盘否定了自我。一旦经验与自我发生冲突时,自我结构就受到威胁,使个体处在一种冲突状态中,这对心理健康是不利的。而第三种的反应,以否认经验来保持自我结构不受冲击,实际显示出自我结构的呆板、僵化。这种方式,无法面对失败,总是采取逃避态度。长此以往,也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
由于自我结构是一种主观看法,因此,一方面,自认为的自我与实际的自我之间可能会产生不一致。这种不一致往往会带来人际交往困难及个人适应方面的问题;另一方面,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之间也会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可能促进个体的发展,使个体朝向更理想的状态转变;又可能由于对理想自我要求过高,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而导致信心丧失,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形形色色的神经症状、抑郁症等都与此有关。
3.大学生的自我特点
(1)大学生的自我认识是丰富而深刻的,他们往往从更多更深的角度认识自己,更注重从内心深处评价自己。同时,也能在理性水平上,对自己进行观察和分析。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大学生开始从社会的角度,运用社会尺度考察、分析、评价自己。
(2)大学生自我认识尚有不完善之处。大学生自我认识往往高于实际自我或别人的评价。这反映出大学生强烈的自尊意识和自信心,同时也暴露出他自身的不足、不成熟之处。高度的自尊心,往往会使他们自己设立过高的目标,这又可能导致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的差异,从而产生较普遍的抑郁与焦虑。
(3)从发展角度来看,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自我的发展方面存在明显差异。大学一年级学生的自我意识最高,其次是毕业那一年,中间自我意识最低。一年级新生,面对全新的校园与人际环境。需对自我意识作重新的评估分析。一年级学生,刚刚获得高考的成功,自我意识最高,但这不意味着自我的成熟水平最高。他们往昔的自我意识,更多的是通过老师、家长、同学的态度建立的,而非来自自己真正的经验,并非是自己真实自我的体现。这是个转变的时期,在此期间,这种并非内在而来的自我意识需要经受大学生实际的检验,也就预示着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正是二年级以后学生自我意识较低的原因。在二年级,大学生不断地调整、重建自我结构,尽管这时的自我意识低于一年级,但这时他们有能力去认识和建立真正自我的时期。毕业时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更多地反映了真实的自我,其客观性、灵活性都有了质的飞跃,自我评价趋于现实。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对外界期望的关注逐渐降低,而对个人理想能否达到的关注不断上升。从自我成熟和独立性来看,这种发展趋势是积极的、健康的。
(4)恰当全面地认识自我。自我就是对自己的认识。那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是否全面呢?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一般人只发展了百分之十的潜在能力。与我们应做到的程度相比,我们等于只醒了一半;对于我们身心两方面的能力,我们只使用身心的很小的一部分。再扩大一点来说,一个人等于只活在他体内有限空间的一小部分。具有各种各样的能力,却习惯性地不懂怎么去利用。”詹姆斯的这段话是值得我们沉思的。平日,往往可以看到有些年轻人津津乐道于某一名人的运动衫,某位歌星的签名照,某位明星的发型等,以此为时髦、新潮,自认为是赶上甚至领导了潮流。由于过多地关注别人,他们忽略了很多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潜能的机会,他们对自身的认识停留在很低的水平,而把本属于自己的空间过多地让给了各种各样的明星与时髦。他们一味地模仿他人,其结果只是替代式地度过了自己的青年时光,而忘掉了生活中最重要的最独特的个性——他们自己。大学生中,这种现象也有时发生。健康的人,应该能切实地负起责任来,认识自己的独特的人格,以便在生活中占据一个合适的位置。每个渴求完善自身的大学生,都应重视自己,有明确的认识自我意识。同时,学会在生活中努力发现自我的未知领域。
二、接纳自我——适应社会的前提
所谓接纳自我,包括不讨厌自己,客观地认识、对待自己的优点缺点,不对自己提出苛刻、非分的要求,原谅自己的失误、过失。一个人的心理烦恼,往往出于对自我的不满意。有的人一生中一直处于对自我的不满之中,在怨恨、奢望中度过每一个时日。他们一直要求自己完美无缺。而本身条件又不可能达到这一要求的,因而终日郁郁寡欢,唉声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