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女婿都是医生,为养下个女孩没时间天天照看而烦恼。这是个本世纪第一个元旦出生的娃娃,女儿在我们家做月子时请我给外孙取个名字,我说就给她取名叫徐纪元吧。时隔不久,纪元让女婿抱到大武口爷爷家去了,老亲家觉得纪元是个男娃的名字,又正式命名为徐嘉欣,解释爷爷家是按字辈称谓取名的,希望能得到外公的理解。我哪会计较这个,名字嘛本来就是个符号,我觉得叫徐嘉欣好听好记,两家人也就这么叫了。
可在嘉欣一岁半时女儿又把她抱回来了,主要是女儿女婿都在银川上班,看望嘉欣不方便,每次探视,母女俩都要经历一场这样离愁泣别,太惨情不忍了。因此嘉欣虽小,却已经领略了一些两家带法不同的滋味。
在抱回来后我觉得这娃娃有点儿异常,她不吭声,不理人,性格别扭,好像是患了幼儿孤独症似的。我主动去亲近她,讨好她,抱她,她却一把把我推开,用小手使劲揩擦被我吻过的小脸蛋,还用眼睛瞪我白我,这就使我更加觉得这娃怪怪的了。
我把这些情况说给女儿,女儿说“不会吧”,她告诉我嘉欣很聪明,她做了胎教的(也不知咋做),在肚子里就天天同她拉呱儿,她出生时就会笑,逗她时她知道回答“唔,唔”,她不可能得婴幼儿忧郁症,是环境变了不适应吧。
是的,嘉欣好像是有记忆的,对我们家似乎是早就熟悉的,女儿女婿照常上班,只交代一句“你就在外公家呆着吧”。她不陌生,也不哭不闹,单是爱一个人默默地在屋里每个房间转悠。开始是到处寻找缸盖,找到了便把茶几上未盖缸盖的茶杯一个个对号盖上,那神情是一副十分严肃认真的模样;这之后,她还是在挨房搜寻,把一些大小不等的凳子椅子拖到客厅,让其归类排队。有时,甚至把我的坐椅也拖去排队了。哎,她总是忙忙的,好像觉得这不合适,那也不合适,要帮助我们家整理啥似的。我觉得这个娃非常有趣。有时等她睡觉我便背着她故意把它弄乱,看她怎样作为。但她还是坚持做这件事,并用怀疑的目光白我,想必知道是外公捣乱,破坏了她的好事。
我想兴许她爷爷家就是这样整齐划一做啥事都有板有眼的吧。她爷爷是个严肃的法官,她把爷爷家的生活习惯、规矩条例带到我们家来了。应当说,这没有什么不好,但我还是坚持要重新塑造她,把她改造成适合我们家无序的比较乱的生活习惯,只要不被她发现,我坚持让杯与杯盖脱离、椅凳随意摆放,咋方便咋来,让她慢慢地适应我们家一向崇尚自由、民主、散慢、灵活多变的办事规则,因为我始终认为人只有在自由自在的状态下才能充分地展开想像的翅膀,长大了才能去发明创造。我深刻地思考着一个话题,到底是物为人所用,还是人为物所使?我希望我的孙女儿不宜拘禁呆板,能在一个没有拘束的自由和舒适的文化环境中健康成长。我的教育方法后来曾得到老亲家的赞赏,说嘉欣能变成这样得要感谢外公外婆,这是后话,就不多说了。
我还注意到嘉欣还有个像老人那样背手走路不太理人的习惯。她同院子里的娃娃不合群,会说许多话时也懒于搭理人。院子里有个爷爷说:“这个娃娃一定是吴江家那个骄傲的小公主,可了不得唷,她长大了除非有特殊本领,否则她将会吃亏。”小孩子哪知什么骄傲,不过,我和姥姥都意识到这个问题(性格即命运)的严重性。我想兴许在大武口她就是这样天天跟在法官爷爷后面走来走去的吧。婴幼儿模仿能力很强,这个孤独的脱离群体的毛病不能小视,还得改呀。
在嘉欣3岁上幼儿园之前,外婆便时刻关照她,天天把她往院里的娃娃堆里领,得要与小朋友说话合群融为一体呀。叫爷爷,叫奶奶。看《动物世界》那个孤独流浪脱离狮群的狮子,再厉害也没有用,可怜呀。这需要外婆的耐心和持之以恒的启迪,只要有一点进步表现就表扬。
说来也怪,嘉欣在我们家大约只“改造”了半年左右,她便一反往常变得十分活泼可爱。她突然话多,变得喜欢与人交流,问题也多。尤其是与外婆叨叨开了就没个完,她竟能没话找话,无中生有(不能小视,如果一个娃娃能淘气不绝那肯定就是一种能力)。比如,她凝视着外婆,就会说到外婆的嘴巴没牙,不是一张嘴都没牙,是上边镶嵌了假牙,下边是真牙,只要有一半假牙吃东西就不香,还咬不动,外婆,你说是吗?外婆就一边织着毛线一边耐心地听着,不时应着“唔唔”,那情形就像相声演员那样陪伴着她绕口令式地练嘴巴。她往往也就会从一个小事说开,天南地北,想入非非。我是听见的,并天天为她记着日记。但我还是要故意问她:“嘉欣,你这没完没了的叨叨,都说些啥呀!”她常有的答词是:“没你的事。”或说:“外婆,咱们俩说的悄悄话不告诉外公好吗?”可机警了。外公要想在她嘴里掏出话来那可是太难了。
难怪,她上幼儿院不久就被老师们发觉,这娃思维敏捷,特会说话,并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赏识,一致推举徐嘉欣为班长。更为奇特的是,嘉欣原来是小眼睛单眼皮,慢慢地也变成大眼睛双眼皮,原来的丑小鸭变成漂亮的小天鹅了。我一直弄不太懂,娃娃的生理功能是否也会模仿亲近她的大人,也会有记忆模仿呢?!
但这个徐嘉欣,毛病还是太多。她似乎一开始就选中了我,生来就要同外公作对。她亲近外婆,吃饭时她把好吃的食物往自己面前一拉,就是不让我下筷子。我蓄意要去拣个啥的,她就把我的筷子夹开。她特好斗,能把吃顿饭演变成一场与外公的筷子战争。外婆在一旁看笑话。我给她盛的饭她不要吃,不是嫌盛多了就挑毛病。说饭碗的颜色不是她喜欢的那种,筷子、匙子又有哪点不对头。总之,外公为她做的一切事都不满意。说个令人发噱的笑话,外婆有时很忙,要外公给她揩屁股,我好心去给她揩时她却坚决拒绝,我是揩个屁股也没资格的,非要外婆为之不可哩!
我想跟嘉欣睡一张大床,意欲更深更细地了解她的言行举止,这样的荣幸更是难能如愿。有时意外地答应了:“那就让外公睡脚底下吧!”她一般的说词是:“这是我和外婆的床,男孩子不能和女孩子睡在一起。”啊,她还知道是女孩子,男女有别。把我笑倒了。还有个拒绝的理由是“外公有脚气”。“脚气”是她母亲说的,作为医生的女儿对此特敏感,她牢牢记住了,并常以此作为拒绝外公的理由。
为了不让她与我争看电视,我们专门为她买了一台31英寸的大彩电,放在她与外婆的卧室,让她去看少儿频道,《智慧树》《少儿英语》什么的,她均能及时收看。她记性极好,那个很难背颂的《三字经》她没念几遍就记住了,她能把电视里的小故事复述出来,有时还能用简短的英语No、Yes 表示她的态度。她是说好再不与外公争电视的,但有时候却过到大厅来占山为王。她要放录像,爸妈给她买来了大量的影碟,什么《洪恩宝宝看世界》《竹子公主》《狮子王》的,好,我本来就无暇顾及,整个白天就让给她和外婆好了,可到了晚餐时分总该轮上我看联播节目了吧,但她还是喊开了:“外婆,你看外公又跟我作对,外公太不懂事了,外公常犯错误,外公一年要犯一千个错误。”可不!她把她的错误一起归在外公头上,一天少说也有三五个,外公岂不要一年犯一千个错误。
她很有个性,她总是要树对立面的。在我们家几个姨中间,她树了个倒霉的二姨,因为二姨有一次说“嘉欣丑死了”,她恨了她好几个礼拜,直至二姨给她送来许多好东西才与二姨和解。在大武口她亲爷爷,疏远奶奶,在我们家则亲外婆打压外公。有几次她给外婆提意见,愿意把爷爷接来外婆家,把外公弄到大武口去与奶奶过。她向小朋友说起我们时,总说“爷爷是大法官,外婆好,舍得花钱给我买吃的,奶奶是打鼓的(奶奶晨练时打鼓让她看见了),外公天天坐在家里写作,其实他懒极了,啥也不干。”她把两家几十号人都一一地作了亲疏排队,谁是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就像是梁山水泊那些英雄好汉排座次似的,那可是一点儿也不含糊松动不得的。
三姨和大姨父同她开玩笑:“嘉欣,你改姓吴吧,你是外公外婆的孙子,行吗?”“No,我爷爷说了,我是徐家的孙子。”“你妈也姓吴呀!”“No,我只能跟爷爷姓徐,爸也姓徐。”“那么,跟外婆姓万,外婆天天侍候你,把好吃的好玩的都给了你。”“那也不能改姓呀。”“那你就不是我们家的孩子,你得要给钱呀。”“我没有钱。”“让你们家大夫给。”“我爸妈也没有钱。”“你爸妈抽屉里有,我们都看见了,就去拿。”她马上拿起电话告诉爸妈,说三姨大姨父要来家抢钱了,要爸妈把抽屉锁好。像上面这类对话在我们家是经常会有,不单是为了考察嘉欣的反应能力,同时也是为了帮助消化,让大家都笑个饱。
有句俗话叫做外孙是“姥姥家的狗,吃饱了就走。”而嘉欣却是个吃饱了也不走的小狗。她可分得清唷。她有两个逻辑推理:姥姥家也是她妈的家,妈的家也是她的家;同时,她知道还有个她和爸妈的家,那是外人不可占有的。她是个小小的“门槛精”,她知道自己在姥姥家是暂时寄居,爸妈太忙,要考研、进修、出国,爸妈有时间就会来接她回去玩电脑、到德克士去玩。在姥姥家有什么好东西她也拿回她爸妈家去藏。
有一天,她从幼儿园回来告诉我们她不当班长了。姥姥说:“一定是当得不好,让老师给拿掉了呗。”她说:“No,都把人烦死了,喉咙都喊哑了,是自己向老师提出不当的。”
“那不当就不当呗。”姥姥安慰她。
看来嘉欣不是一块当“官”的料,她缺乏当“官”的耐性,也没当“官”的瘾。从两岁起我就注意到她的兴趣是画画、剪贴、工艺类的制作。她能像大人沉迷于职业事业那样沉迷其间,长时间专注于做一件事:画漫画。有时甚至不吃不睡,她的作坊是大厅里的几张大沙发,她可是让我熏陶好了,把画册、书籍、影碟、各种彩纸、画笔、玩具撒得到处都是。她的画作是充满创意想象的,她不是简单的依样画葫芦。她往往把各种动物她以为美的零部件拼凑在一起,她将鹿的犄角、胡猴长长的尾巴、斑马的条纹、兔子的耳朵凑在一个狗或马的身上;她画笑的猫、哭的狗、闭目养神的睡兔,她的画是有情感有想法的,她早就想写信寄给鞠萍阿姨了,她特羡慕电视节目主持人。苦于我们一家子都是大忙人,没能满足她的愿望。她的姨们看了她的制作都说:“嘉欣5岁,她搞她的专业却已3年了。”
她常看姥姥编织的沙发垫,并给姥姥提意见,按她的意思各个垫子应该变化花样,各种毛线又是该如何如何搭配,她不喜欢大红大绿,更喜爱中间色调。哎,这个娃确实是有点意思。但她母亲一再强调,不能随便表扬,即使高兴也要放在心里。
在她5岁生日的前夕,幼儿园要开春节联欢会,向家长汇报演出,她代表老师邀请家长参加。她请了外婆、妈妈、大姨(让大姨给她照相),就是不请外公。我求她说:“嘉欣,就让外公也去看看好吗?”她严加拒绝,说:“No,外公总是和我作对,外公必须改了一千个错误才让去。”天啊,我到底犯啥错误了呀,我想起了“文革”期间纠缠我的红卫兵,就是这样无中生有,没完没了没错找错的,让我哭笑不得。
但我还是打的去参加了幼儿园的联欢会。一个令人惊喜的场景让我感动不已。哇,原来嘉欣竟在台上主持节目呀,难怪一大早就要外婆把她打扮漂亮,编了8个辫子,16个发夹,眉心间还要红点点,老师拿着话筒蹲在她的身边,她在致欢迎词、报幕,她也参加唱歌跳舞,在表演《三个蝴蝶》歌舞剧时,她竟拿着话筒根据剧情做着长长的旁白。她咬字清晰,声色婉约甜润,她一点儿不拘束,一副诙谐的自然流露的神态模样。她获得了全体同学和家长老师们的一阵阵热烈掌声。同学们还同声欢呼:“徐嘉欣,你真棒!徐嘉欣,你真棒!”
我感谢老师,感谢外婆,感谢她的爷爷奶奶,以及姑、叔、姨们,是她们的杂色教育把嘉欣变得这样活泼可爱,感动得我热泪盈眶情不自禁地拍手。
同时,我也还要感谢自己的用心良苦,自觉自愿地做了她的反面教员。我们不能小视对立和反对这个好东西,借鉴历史,有了右派才能激励大家奋发图强,同样,反面教员也有助于娃娃情感充分的展开与宣泄。从另一个角度满足了她的精神需要。诚然,我的孙女不可能一辈子反对外公,待她稍为长大一点就能领会外公对她的爱,那是大海大洋一样无边无际的爱,能让她一生受用难以忘怀!
同时,我也舒服呀,我从这个5岁娃娃莫明其妙的不断反对中也找到了无限的天伦之乐!
2006年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