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一旦有机会,就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要求成人们尊重那些对孩子们的心灵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新思想。家长也要以一种难以觉察的方式来修正孩子们正在成形的观念。甚至在假期,家长们也必须在义务与娱乐之间,划有清晰的分界线。培养性格的工作在假期一样不能放松。
——夏洛特.梅森
“圣诞快乐!”
圣诞假期就要来临了!上学的孩子们掰着手指数着放假回家的日子。而那些已经过了儿童期的青年男女们则没有去数手指头,而是查看列车时刻表,考虑着他们的归期。待在家里的小家伙们满怀惊喜。父亲和蔼地说:“我们家很快就会团圆了,孩子们又回到家里了。”母亲的反应呢?她的兴奋超过了所有的人,甚至比家里年龄最小的还在上学的孩子都要兴奋。她想到在圣诞节那一天,所有的孩子都聚集在她身边,她带领着他们去教堂。在她的头脑中,已经设想了一幅幅画面,每个孩子成长、变化的画面,孩子们是否一如从前。她预料到露茜回来时会变得更加漂亮、更加可爱;威利则更加风趣幽默;而哈里会更加亲和友好,还有就是当孩子们看到小宝贝梅的时候会多么欣喜若狂!然而,在她构想着未来的假期时,脑中竟闪过一丝焦虑的阴翳。家中的一些难题给她造成了冲击,带来了压力。
家里突然涌进了这么多新住户,这对处理家务事来说并不轻松容易,而他们在家里又不是只待一两天。仆人们一定会很疲惫,应该体谅他们才是。还有孩子们的娱乐啊、兴趣啊,还有——她突然停了下来,还是不要想了吧,留待圣诞节过后的假期再考虑也不迟。“不管怎样,还是要过一个愉快的圣诞节,”她说道,“我们必须把伤脑筋的问题先放一放。”事情是怎样的呢?可爱的小露茜心情灰暗,和气的哈里动不动就发脾气,他发脾气时会扫了众人的兴;威利废话连篇,而且愁眉不展;而汤姆的话总是比较中肯;爱丽斯说话则很直接坦率。于是,在母亲的快乐里自然就掺杂了一丝忧虑。当她觉得孩子们遗传了父亲和母亲身上的缺点,和一些难以解释的丑陋的性格倾向,又不能稍微地做些自我控制,那么要让八九个孩子在放假期间,在生活作息与学校不同的情况下保持最佳的精神状态,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让母亲们身体放松、精神宁静,做好准备来应付假期的重负(虽然也充满着快乐),这是不是难以实现的理想呢?在孩子们的假期当中,许多以前拖延了的工作必须提上日程。
孩子们一旦有机会,就需要得到成人的尊重,要求成人们尊重那些对孩子们的心灵发生潜移默化影响的新思想。家长也要以一种难以觉察的方式来修正孩子们正在成形的观念。甚至在假期,家长们也必须在义务与娱乐之间,划有清晰的分界线。培养性格的工作在假期一样不能放松,而往往当孩子们放假在家时,家长们放弃了这样的工作。但毕竟,许多心胸宽广、无忧无虑的母亲觉得假期问题要比这个问题看上去容易得多。为了让全家度过一个愉快的假期,母亲们都知道有一种解决办法,当然也有可能不知道,这是一个秘诀。让孩子们忙碌起来,培养他们的众多兴趣。众所周知,游手好闲会带来怎样的后果,“兴趣”则是“芝麻开门”的诀窍。失去了做事的兴趣,做事的劲头越大,反而越容易破坏家庭融洽的气氛,于是有人闷闷不乐,有人盛气凌人,还有人只顾着自己,总之每个孩子都“按照自己的性子来”,以自己的方式“调皮捣蛋”。每一位母亲都知道事情的秘密所在,只是一些人可能忘记了其中的奥妙。说服孩子们要比爱孩子困难,这也许听起来会很荒谬。孩子们不会谈论此事,而是假定父母就是爱他们的。下面的话,十之八九的孩子都公开讲过。“哦,当然啦,妈妈在一定程度上是爱我的,可是爱我的程度不及她爱某某。”“在‘一定程度上’?”“你知道我的意思。她是母亲,所以当然啦,她关心着我和我所有的一切。”“可是她怎样爱着某某呢?”
“哦,我解释不了,妈妈喜欢某某,喜欢看着她,抚摩她。哦,别以为我在背后议论妈妈。她很公平,对我们都一视同仁。可是谁都忍不住深爱着某某啊。我太讨人嫌了!没有人在意我。”平心而论,大部分孩子,包括各个年龄段的孩子(6~20岁),都会有这样的想法。一般而言,男孩子与“母亲”的感情更深厚,而女孩子则信任“父亲”,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在孩子们眼中,父母中的一方总比另一方“可爱”。至于说到要去辨明父母加于他们身上的慷慨的爱意,他们才不会那样做呢。为什么?小朋友会告诉我们原因:爸爸妈妈都很公平,他们身上没什么错,可是“我太令人讨厌了,没有人会喜欢我的”。于是,从中你就会明白“调皮捣蛋”的秘密了。孩子们并没有意识到他们自己过着两种生活,这很可悲。一方面,父母有预感孩子可以充分发展,成为完美的个体,他们的思想会成熟起来,终有一天会展翅翱翔,而他们又强烈地谋求着公平。父母双方都应该了解孩子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有可能很优秀、完美、伟大,这一切都是可以期待的。孩子们必须拥有他人的理解和欣赏,也许他们在绘画方面得不到理解和欣赏,那他们也许可以在厨艺或者驯马方面有所成就。
这是种幻觉?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也是父母打碎了整篮子的鸡蛋,使这一切成为泡影,而不是孩子们的责任。如果孩子们对于他们的“权利”虎视眈眈,死死盯住“不公平”、“这让我抬不起头来”不放,那是因为他们以最大的可能性估计着自己的权利,而又以实际的所得来衡量自己的权利,他们关注着细节。除了用“令人讨厌”一词,孩子们不会用别的词来解释实际的结果。要是追问他们,我们所认识的小孩子们,不管他们是骄傲自大,还是虚荣自负,自以为是,在这一点是相似的——他们每个人在自己眼中都“令人讨厌”。孩子们,你认为自己令人讨厌,因此认为人们都不爱你,可他们怎么会那样做呢?大人们对你和蔼可亲,那是他们的事情,或者说是他们的天性使然,或者说对你们和蔼可亲,那是他们的义务。这真的和你们个人没有任何关系。你们所要求的无非是某个人欣赏你,爱护你,喜欢你,完全是因为你们自己的原因,而不是出于其他原因。当我们还是个小孩的时候,我们也是这样想的。而在长大成人之后,这都已经成为陈词滥调了。我期望做好事,却没有做,但我认为的罪恶的事却做了。
在我们年轻的时候,我们十分敏感,敏锐地感受着事物,我们在要么支持我们、喜欢我们,要么反对我们、讨厌我们这两个极端中选择一方,难怪大人们会觉得小孩子“难以理解”。这就是孩子们的想法。“一派胡言!”读者们会说,这样的读者让自己满足于事情的表面现象,他们在头脑中想着孩子们的欢乐嬉戏和他们愉快的心情,他们欢快的笑脸和朗朗的笑声。当然,孩子们是快乐的,因为他们年轻,但是我们应该对孩子们在十几岁的花季时所有的悲苦有所了解,那个年龄的孩子可能正在发展自我,喜悦与伤悲并不是截然分开的。孩子的这种问题发展得很迅速吗?非常乐观的人,就像婴儿,不会产生这样的问题。保育室里三岁、四岁和五岁的小宝贝也不会有这样的问题。孩子们坐在你的膝盖上,他们的快乐感染着你,他们对你的爱意根本不会有丁点的怀疑,或者压根不相信自己会被疏远抛弃。可是孩子非要到产生了这样的怀疑之后,才能有所收获,成长起来。我认识一个四岁的男孩,智力健全,总是乐呵呵的,然而他有时候会因为某某某不喜欢他而心情抑郁,而过一些时候,则会因为收到一个小礼物或者某人对他表示关爱而欢欣鼓舞。他母亲像每位做母亲的人一样,有着敏锐的知觉,觉察到这个孩子需要得到持续不断的尊重和重视。她称呼他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儿子”,将自己的爱一半都分给了他,于是他的两个可爱的小姐姐与他各得了母亲一半的爱。
而可怜的乔治却不加辨别地感到他的两个姐姐比他可爱,比他更招人喜欢。前些时候,我想起了一个早年夭折的孩子,我注意到发生在他身上极富教益的例子。这个孩子的父母总是让孩子们处于爱与快乐的氛围之中,可是很奇怪,这个原本快乐、阳光的小家伙却体验不到父母对他的爱,认为父母很自然地会爱他的姐姐,怎么会喜欢他呢?还待在保育室里的孩子会因为得到宠爱而洋洋得意,可是那些年龄稍大的孩子们怎么样呢?他们是不是没有立即被教育,要谦让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去寻找、体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哪怕一丁点的关爱,因为他们已经是大孩子了?在一些家庭当中,这些孩子伤心地自我封闭和压抑,这很值得家长们仔细思考了。保育室是这个世界的缩影,它经受着社会上的弊端对它的影响——像对爱的永不满足,像有一种病态,它驱使着孩子们甚至成人有一些荒唐的念头,去使坏。
关爱与尊重孩子同样重要
我认识一个女孩,她的父母费尽心思教育她。他们让她沉浸于关爱的世界当中,给予她全面悉心的照顾。但他们却不公开地做这些,因为他们还持有一些老观念,认为不要培养孩子的自我重视和自负自大的虚荣心。他们“成功”地压制了孩子的自我尊重,直到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可以辨明真相的时候,她才意识到父母对她的爱。哎!可是她的父母却不能再给她爱了。这个女孩不可爱吗?在某个方面说,所有的孩子都不可爱;而在另一个角度,他们是盈满爱的容器,他们在寻找着出口。这个女孩的眼睛会跟随着母亲的身影转,走在街上的时候紧跟在母亲身后——这都充满着崇拜和敬慕。通常,孩子们对父母的尊敬比我们想象的要强烈得多。一个五岁的男孩被问及世界上最美丽的东西是什么时,他回答说是“天鹅绒”,他这样说时,眼睛里充满了憧憬,很显然,他联想到了自己的母亲正穿着一身天鹅绒的长裙。在孩子们并不宽广的世界里,自己的父母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有智慧、最有本事、最优秀的人,他们是名流显贵——父母是他们的国王和王后,甚至在他反抗父命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对父母的崇敬,这有什么奇怪的吗?
可是,如今对孩子而言,拥抱、保护父母,对父母的爱确信不疑,是不是没有变得更为普遍呢?也许是的。但这只是发生在当父母失去了那个无可言表的品质,尊严,或者是权威,这是得到孩子们的爱和尊重的砝码。父母们对孩子慷慨施与的爱却没有满足孩子们天性里的追求。什么是孩子们想得到的?那些孩子们往往会因为一个布娃娃或者球拍而高兴得不能自已。他们需要恢复健全的心灵,他们在一种过失感的笼罩下伤心难过,费力挣扎,甚至一些可怜的孩子从他们的婴儿期就过上了这样的日子。他们认为自己根本不值得被爱,根本没有迹象让他们确信自己被爱,哪怕他们得到了亲吻、爱抚和充满爱意的关注。但如果一个得到孩子们信任和尊重的人,不管孩子们犯了多大错误,仍然会爱他们,认为孩子们所犯的那些错误不过是以后要加以克服的异物而已,仍然给予孩子们巨大的信任和关爱,那么,孩子们就会像阳光灿烂的天气里盛开的花朵般欣欣然。如果父母们知道了爱的秘密所在,就再也不会有大发脾气的男孩和愁眉不展的女孩了。对一颗年轻的心来说,行动和言语都很有说服力。
孩子会在你的抚摸中,在你的眼神中感受到爱意,会从你的语调中听出你的爱意。尽管你也许会不辞辛劳地日夜为他的快乐幸福着想,却依然不能使他们确信你对他们的爱。这也许就是从“圣诞风波”中吸取的独特教训。我们现在不需要指望别的什么,孩子要有健全的心灵,要迫使他们相信,不管他们的灵魂多么堕落,让人感到羞耻,他们依然生活在爱的氛围之中,满怀希望地得到爱的回应。谁可以助其一臂之力呢?孩子知道父母的爱是容忍的爱,充满耐心的爱,是纯粹的爱,发自内心的爱,这样他就不会钝于感受爱意,接受它,而且理解了一种更高境界的爱。可是为什么要期望比我们中的大部分优秀父母展示如此神圣的爱呢?也许是因为他们比大部分人要优秀,应该能者多劳才是。去完成如此高尚的使命是有可能的,因为我们知道的确有优秀的父亲和母亲。“为人父母们,爱你们的孩子吧。”这是句废话,读到这页的人兴许会这么想。不管怎样,这是个前提。对此,我持保留意见。有些父母很含蓄,他们遵循着严格的亚伯拉罕的例子,去统治着家庭中的一切——可以统治,但是要让你的孩子感受到、觉察出,并且确信你是爱他们的。在公共场合,我们并不主张宠爱,孩子们并不总是能够忍受宠爱的。但是,亲爱的母亲,在假期中,请您将已经上学的大女儿拥在怀中,哪怕只有一次也好,并且和她好好地谈一谈心。这样做就像是给一个饥肠辘辘的人一顿美餐一样。对于年轻人而言,请记住,他们会为了寻求爱甚至出卖灵魂。这就是曾为之叹息的灵魂堕落的原因。谁能够摧毁在许多家庭中都存在的一堵墙呢?这堵墙将供给和需求截然分开,在墙的两边各有荒芜的心灵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