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语录”我们五个人能坐在一起,坦诚布公地与公众交流我们这几个月来的思考,给网络产业增强信心,就是最大的成功。
“马云创造”上面选用的这句“马云语录”,很能说明马云的一个营销策略——拉名人做大旗。
这句话是马云在2000年时请“大侠”金庸以及丁磊、张朝阳、王志东、王峻涛等“IT大腕”在西湖论剑时说的。
马云很崇拜金庸,甚至在得知央视拍摄金庸的名作《笑傲江湖》时,还要通过种种关系想要出演大侠“风清扬”这个角色。虽然最后没有遂愿,但是还是给自己起了个“风清扬”的网名,过过武侠瘾。
2000年,马云想要在西湖“论剑”,也顺便提升阿里巴巴的知名度。金庸成了马云的第一人选。
马云怎么会请自认“对于网络一窍不通”的金庸做西湖“论网”的盟主呢?马云对于金庸的评价也许能够说明点问题:“金庸先生目光的穿透力是不多见的。年轻的互联网需要指点。”
其实,比起穿透力来,金庸先生的“影响力”更是“不多见的”。仅凭“金庸”这两个字就有足够的吸引力。在举办论坛的当天,一百多位媒体没有接到邀请,就闻风而至,而且论坛上因为金庸的加入,而对“西湖论剑”争论得风生水起,就足以说明问题。
正是在“金庸”这块金字招牌的号召下,网易的丁磊、8848的王峻涛、新浪的王志东、搜狐的张朝阳都爽快地答应参与“论剑”。
毫不讳言,阿里巴巴当时还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网络公司,与网易、搜狐、新浪等还不可同日而语,想邀请这些“网络大腕”来共同“论剑”,是有一些勉为其难的,因为参与“论剑”,其实就是给马云“镀金”,给阿里巴巴免费做宣传,如果不是有金庸这块“金字招牌”,恐怕没有几个人愿意来给马云捧场。
到了2005年的第五届“西湖论剑”,马云把当时中国互联网的领军人物,诸如新浪、搜狐、网易、腾讯等公司CEO悉数请到现场。
最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提高“西湖论剑”的级别,马云甚至请到了一位“超重量级”的嘉宾——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马云特别邀请克林顿发表开幕式的主题演讲,以开拓者的独特视角阐释中国互联网的未来。
“论剑”结束后,马云与克林顿共进晚餐,泛舟西湖。马云后来说:“老克乐坏了,直呼杭州美!”
拉名人做大旗,是马云的拿手好戏。在互联网风行的年代,有一句话很有名,据说是比尔·盖茨说的:“互联网将会改变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
直到最近,马云才坦诚,这是自己当年为了推广中国黄页,才假托比尔·盖茨之口说出了这句话。换句话说,比尔·盖茨根本就没有说过这句话,这句话真正的版权属于马云。当时的比尔·盖茨对于互联网的发展还是持中立甚至是排斥的态度,是不可能为互联网摇旗呐喊的。
正是由于沾了世界首富比尔·盖茨的光,马云和他的中国黄页很快就吸引了媒体和大众的眼球,很快地就为人们所接受了。
“创业宝典”以名人营销,有利于借助名人的名气来提升产品及品牌知名度,对于市场知名度不高的企业来说这更是一条捷径。如服装行业的“以纯”聘请明星古天乐、张柏芝作为产品代言人,就迅速取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而且名人作为一种参照群体对于普通消费者也有着较大的影响。名人的消费选择和取向能够影响着不少关注着他们的消费者,而他们代言的产品一般都很快打开了市场。
人们一般对于名人都有一种信赖的心理。借助名人效应,能够引发这种认同感,扩大知名度,进而达到销售产品或推广品牌的作用。创业者如果能够“傍”上名人,无疑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业实战”俗话说,大树底下好乘凉。有时候,能够“傍”上一颗大树,无论对品牌的宣传还是理念的推广上,都是一种好方法。
名人营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或者聘请名人做形象大使,或者做产品代言人,效果一般来讲都很不错。韩国总统金大中在金融风暴后,亲自为韩国做广告;桂林、西安巧打克林顿牌;还有利用一些名人的题字、书画、创意、别墅、聚会等等都是名人营销的方式。美国总统克林顿在访华期间前往桂林着实领略了美不胜收的桂林山水,赞不绝口,以至于推迟了其他预先计划,而在此后的数月里,桂林旅游强势不减,这正是借名人之势扬帆起航的营销策略的最好证明。
不过对于创业者来说,用名人营销的时候,还要注意量力而为,因为名人的出场费一般都价格不菲,对于创业初期,资金本身就比较紧张的创业者来说,有些力不从心。所以要量力而为,不可单纯为了知名度而不顾一切的聘请名人。
其次还要注意聘请契合自己产品的明星,只有明星和自己的产品气质、形象吻合,才能够引起共鸣,否则,只会适得其反,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对自己的品牌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
大树底下虽然好乘凉,但是最基本的一点,还是自己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要过硬,如果没有这个根本,就是再出名的人来做代言人,也不会有好的结果。